s 阅读页

第37章 叶帅午夜布奇兵!“四人帮”中计就擒(14)

  同志们,今天,在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创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七周年的前夕,我们参加首都工农兵学商代表举行的座谈会。我们向同志们学习,向同志们致敬。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七周年的时候,我们更加怀念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毛主席的遗志,把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华国锋这个只历时一分钟的国庆讲话,显然事先经过仔细推敲的,既有力又简短。“四人帮”没有料到,他竟不讲“以阶级斗争为纲”,不讲“党的基本路线”,不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更不讲“深入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因而越听越气。相反的,叶剑英越听越满意,觉得这个讲话,一反“四人帮”规定的“革命高调”,实在难得。他高兴地笑了。

  然而,第二天,在姚文元把持下,新华社却发表了与华国锋讲话完全唱反调的消息报道。通栏标题是:

  首都工农兵学商群众代表在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上举行国庆座谈会决心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奋勇前进下面写道:

  今天晚上,首都工农兵学商群众代表四百多人在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上举行座谈会,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七周年。大家热情歌颂毛主席的丰功伟绩,畅谈伟大社会主义祖国在毛泽东思想的灿烂阳光照耀下生气勃勃、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回顾在毛主席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胜利,愤怒批判邓小平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大家表示一定要继承毛主席的遗志……遵照毛主席的嘱咐“按既定方针办”,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深入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把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这篇报道足足占了半个多版的篇幅,不知要比华国锋讲话长了多少倍,说出了“四人帮”想要说的话,与华国锋大唱对台戏。

  第二节 成败垂亡一锤定音多事之秋拨云见日

  叶剑英点点头,补充说,他们的矛头是对着你的。“图穷匕首见”。“四人帮”磨刀霍霍,举行武装暴乱的部署已经就绪。数十名整装待发的战士,如刀出鞘,箭上弦,随时准备听从党的呼唤,投入一场“无声”的战斗。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华国锋和叶剑英坐在沙发椅上,焦急地等待着来“开会”的另外三个人。被“软禁”和“隔离”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许多老同志听了“四人帮”垮台喜讯之后,笑逐颜开,齐声祝贺。

  接陈云进山

  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国人目睹“四人帮”在国庆前后的表演,更加激愤,更加为形势担忧。老革命家、老同志和一切正直善良的人们多么期盼足智多谋的叶老帅能够扶助华国锋举起利剑,铲除国妖啊!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把自己的热切希望带进西山,有些人悄悄地上山面见叶帅,一吐衷肠。

  这一天,夕阳刚刚拖着疲惫的身影躲进西山,邓颖超大姐就轻车简从来到了西山。旧地重游,故人重逢,她与叶帅有说不完的话,谈兴正浓,突然办公室紧急报告:陈云同志要上山。

  叶剑英闻讯,又喜又惊。他盼望这位老革命家好久了,已经联系几次要去看他或接他上山,均未成行。但此时上山,目标太大,会惹来麻烦。

  “马上通知他,暂时不要来!”叶剑英在屋内踱几步,停下来,又交代:“不,告诉他在家里等着,我立刻派车去接!”

  派谁去呢?司机?不合适。

  叶剑英环顾左右,此刻恰好侄儿选基在身边。

  “你知道陈云同志的住处吗?”

  “在北长安街,我可以找到。”

  “那好,你要当作头等重要的政治任务,把他安全接来,路上一定小心,注意隐蔽!”

  叶选基听完伯父的嘱咐,同司机驾驶一辆不大显眼的普通轿车一溜烟儿地冲下西山。

  叶剑英停止了与邓大姐的谈话,在楼门前徘徊,焦急地等待着,了望着。等了一会儿不见踪影,又回到室内与邓大姐叙谈。

  暮色浓浓,山景朦胧。在夜幕的掩护下陈云悄然来到十五号庭院。叶剑英和邓颖超听到汽车响,赶忙迎出来,像见到久别的亲人一样,紧紧握住这位老革命家的手,热情问候。陈云看到叶帅的身体依然如故,非常高兴。邓颖超知道陈云此来定有要事,随即抱歉地说:

  “我好久不见叶帅了,今天过来看看,已经谈过了,就失陪了!”

  “我也是来看看叶帅的。”陈云和邓颖超握别。

  叶剑英送走邓颖超以后,请陈云到客厅里落座。

  “现在的形势怎么样啦?”陈云迫不及待地问。

  叶剑英概略地谈了一下对形势的看法,拿出一份毛泽东前两年在中央政治局会上多次批评“四人帮”的谈话记录,送给陈云看。

  陈云一页一页地翻着,看得很认真。

  叶剑英向他一一介绍当时谈话的背景和“四人帮”阳奉阴违的态度。

  陈云越听越气。

  叶剑英说:“毛主席生前说过要解决他们几个人的问题,没有解决,现在各方面的情况很复杂,时间很紧迫,不容许再拖了。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啦!很想再听听您的意见。”

  “我的意见以前讲过了,现在怎么办?”

  叶剑英谈了解决“四人帮”的大致设想,然后问:“您看怎么样?”

  陈云略为沉思后,明确表态:“我赞成。”接着压低声音说:“最近我找谷牧谈话,谈到国民经济的状况,问他:经济还能维持多久,一年行不行?谷牧说,恐怕连一年都维持不下去!所以,他们那几个人的问题不解决不得了,这场斗争是不可避免的。”

  叶剑英频频点头,深表同感。两位老革命家的心贴得更紧了。

  夜深了。

  西山的风声更紧了。

  陈云起身告辞,临走时,关切地问:“这件事是不是告诉了聂帅、徐帅?”

  “我这就要打招呼。”

  叶剑英紧紧握着陈云的手,送他上车。

  叶选基和司机小心谨慎地启动了油门。

  这时叶剑英才想起还未吃饭,感到肚子“造反”了。

  叶剑英与陈云这次紧急会晤和交谈,对最后实行粉碎“四人帮”行动方案有着重要作用,有必要大书一笔,但又要符合事实。本书作者调查所得的素材大致如此,有待进一步探索。对于这个事说法不一。有一种说法:对陈云此次来访的目的,叶帅全然不知,原是汪东兴请陈云到西山“摸摸”叶帅的“底”,而秘书张燕又报告叶帅说“客人”特地来送土特产的……作者为此请教张秘书,回答是“未曾与闻”。

  “决策人”在行动

  翻过叶帅与陈云西山会晤一页,让我们再来看看1976年10月初的中国政治大舞台。

  “四人帮”夺权的“逼宫”战,步步进逼,日甚一日。

  华国锋的处境越来越困难。叶剑英了解到他的困境和态度,给他以更多的关心。彼此之间在粉碎“四人帮”的斗争上有了共同的思想和语言,互相支持,进一步密商粉碎“四人帮”的战略决策。

  商谈的焦点是采取什么方式来处置“四人帮”最为有效,最为妥善。

  开始,华国锋考虑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来解决问题。9月29日的政治局会议再一次证明此路不通。那么,召开中央全会怎么样?到底还能不能通过党内斗争来解决?他们经过慎重考虑,否定了这个设想。叶剑英分析党和“四人帮”斗争的形势、性质和特点,认为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是长时期在中央政治局内公开结合的一个反革命阴谋集团。他们野心很大,参加中央领导还嫌不够,还要篡夺最高领导权。他们在中央人数虽然很少,但能量却很大,善于虚造声势,拉帮结派,上呼下应,翻江倒海。他们既然能够搅散政治局会议,也就能搅散中央全会,让你什么也办不成。我们同“四人帮”的斗争是势不两立、你死我活的斗争,已经超出党内思想斗争的范围,不宜于采取党内斗争的正常手段来解决。

  那么,能不能采取简单的办法,公开动武,“一抓了事”呢?他们经过商量,感到这个办法也是不可取的。

  叶剑英认为,铲除“四人帮”是在非常形势下采取特殊方式进行的一场斗争。应当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的复杂情况。毛泽东主席刚刚去世,江青依仗特殊身份和白骨精本领迷惑世人,拉拢与讹诈,软磨与硬抗,撒泼与装死,十八般武艺,样样在行,甚难对付;张春桥,摇鹅毛扇的“军师”,身兼国务院副总理、总政治部主任数职,“眼睛长在头顶上”,权力与阴谋具备,老谋深算,阴险毒辣;姚文元,手握“金棍”,横扫文坛,操纵舆论,造谣惑众,随时可以兴风作浪;而王洪文,党中央副主席,仅次于华国锋的“第二号人物”,自称“文武全才”,家藏17条枪枝,数千发子弹,随身携带武器,大小“兄弟”跟班,扬言“要搞我是不容易的”。还有一层,不可不虑,“四人帮”虽然没有控制军队,但在机关、部队和警卫人员中不乏一些“效忠”的“可爱”人物和死硬分子,尤其有上海的“第二武装”作后盾,加上中南海、钓鱼台戒备森严,对付这帮双料的“政治流氓”,公开动武,既不合法,又容易打草惊蛇,弄不好会酿成大乱。这位足智多谋,兵权在握的元帅严肃的说:“兵法讲究,‘上兵伐谋’,只能智取。我们要给后人留下一个好的榜样,注意斗争的合法性。无论如何,要避免动乱,一定要稳定首都和全国的局势。”华国锋非常赞成老帅的观点。

  对待“四人帮”,既然不能采取党内思想斗争的正常手段来解决,又要尽量争取合法,那么究竟采取什么方式为好呢?叶剑英对这个问题,反复思考了好久。他想起林彪叛逃后处置黄永胜等“四大金刚”的办法。那时他奉毛泽东、周恩来之命,出席有“四大金刚”参加的有关会议。中央等待了10天,“四大金刚”顽抗到底。最后在会议上突然宣布其罪名,断然处置。对付“四人帮”是否可以借鉴参考呢?叶剑英终于谈出了自己的想法:以召开会议的方式,“请”他们到会,宣布对他们实行“隔离审查”,然后立即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决定。这与华国锋想的不谋而合。

  那么,召开什么样的会议?会议又由谁来主持?都要什么人参加?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叶剑英和华国锋经过慎重研究,作了预案。考虑到汪东兴对情况比较熟悉,又掌握中央办公厅和警卫部队,有关事宜由他负责办理。并拟订过了国庆节,准备十天,视情况再定。

  大计已定,两位决策人又重新估量一下眼前的形势和双方的力量。他们认为,总的看,形势对我们有利,对“四人帮”不利,最根本的是“天怒人怨”,党心、军心和民心之所向。特别是军队掌握在党的手里,固若金汤,就什么也不怕。当然也有些困难,不好说有绝对把握。叶剑英说,这是一步“险棋”,而且是一步很险的棋,但又非走不可。他历数“四人帮”的罪恶,他们作恶多端,人心丧尽,极为孤立,极为虚弱,这是由他们的阶级根源和反动本性所决定的。

  华国锋深有同感。他回顾“四人帮”所作所为,特别是毛泽东逝世后的“逼宫”表演,气愤地说,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王洪文他们几个人纠缠不休,就是要把我换下来。他们要“安排江青的工作”,是什么意思呢?江青已是政治局委员,还要安排什么工作,无非是要我下台!

  叶剑英点点头,补充说,他们的矛头是对着你的。

  华国锋激动地说,这次我们下决心要解决“四人帮”的问题,也是继承主席的遗志。主席生前讲过多次。根据毛主席的思想,实在要解决。不解决,他们篡了权,后果不堪设想。

  叶剑英深情地望着华国锋,鼓励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同他们进行这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会得到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支持。主席不在了,你是第一副主席,只要你站出来领导这场斗争,大家都会拥护的。

  华国锋决然表示,我早就想好了。只要叶帅给我撑腰,军队支持我,我就不怕。好吧!我们就按照刚才商量的去办。

  “东兴同志,我和国锋同志商量的这些办法,你看怎么样?”

  叶剑英坐在汪东兴室内的靠背沙发上,已经有一会儿了。这位中央办公厅主任的住处是中南海内南船坞的一栋“水上家屋”,环境幽静,谈话不受任何干扰。叶剑英扼要地向他谈了同华国锋商定的大计,征求他的意见,并商量具体落实计划。

  汪东兴细心倾听着,越听越兴奋。在此以前,他也在琢磨如何对付“四人帮”,也同华国锋密议过,但没有想得这样细微周到,不禁暗自敬佩这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的胆识和谋略。

  汪东兴高兴地说:“我坚决拥护华总理和叶副主席,你们怎么领导,我们就怎么干。”

  这位办公厅主任说的是心里话。他对叶帅是真心实意地信服和拥护。对毛泽东生前选定的接班人华国锋,他也是很敬重的。早在“四五”运动之后,他就曾向毛泽东说过“你选了一个好人”,表示“你选他当第一副主席、总理,我举双手”,他也确实举了双手。在实际行动上,他像对待毛主席一样对待华国锋。当江青一伙大闹“逼宫”时,他以高度的警惕,怕有人“杀人灭口”,经常提醒华国锋注意安全,并采取措施,加强警卫。今天,在此动乱危难之际,他看叶帅如此敬重华国锋,更是衷心拥护。他感到,处置“四人帮”要冒很大的风险,但这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事,如果办不成,让“四人帮”得势,国家要遭难,人民要遭殃,毛主席创建的大好江山要被毁掉。在这种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个人的一切只好置之度外了。他向叶帅说:“现在虽说不是很有把握,但我坚信,只要华总理、叶副主席带头干,事情办得周密,就一定会成功!”接着,他汇报了最近掌握的动态和8341部队的情况,满怀信心地表示:“情况我熟悉一点,具体的事情应该由我来做,请首长放心,我一定做好!”

  叶剑英看到汪东兴的态度很满意。又关照他制定具体行动部署,确定在动手之前,要做好一切准备,包括执行任务的人员、场地、警卫,以及善后工作;做这些事必须果断而周密;参与人员的范围不宜大,要物色绝对可靠人选,绝对保密,嘴巴要紧,要对党负责……

  两个人正在深入研究的时候,突然电话铃响了,汪东兴接过电话说:“妖婆要来了,叶副主席得赶快走!”

  “她来干什么?”

  “准是又来大闹一场!”

  叶剑英又向汪东兴交代几句,要他务必一项一项落实,遂迅速乘车离开中南海。

  “用历史说明迷信”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