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43章 头脑冷静理经济!电闪雷鸣不动摇(1)

  第一节 毛泽东亲手抓经济陈云心中存疑虑

  尤金下意识地用手指理了理头发,说:“那好吧,争取及格。”毛泽东发言说,不要提反冒进这个名词,这是政治问题。一反就泄了气,6亿人一泄了气不得了。柯庆施描绘的文化革命蓝图,简直是太离奇、太令人“陶醉”了。

  毛泽东:“东风压倒了西风”

  1957年11月2日上午8点,毛泽东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乘坐苏联政府派出的一架图——四大型客机,飞往莫斯科,参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40周年庆典。代表团成员有邓小平、彭德怀、宋庆龄等。临行前,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都前往机场送行。

  苏联专机的机组人员都是第一流的,飞行很平稳;空姐也是精选的,个个都很漂亮、热情、庄重,服务周到。毛泽东先去看望了宋庆龄,回到自己的机舱后,就请人把同机的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找来,待他落座后就开玩笑似的问道:“你是哲学家,又是我的老朋友,对不对?”尤金点头:“是的,我是研究哲学的,跟您也够得上是老相识了。”毛泽东说:“那么,我给你出个题目,怎么样?”尤金下意识地用手指理了理头发,说:“那好吧,争取及格。”毛泽东问道:“你说说,方才我们在机场,现在上了天,再过一会儿又要落地,这在哲学上该怎么解释?”这个可把尤金难住了,他想了好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说:“这个问题我还没有研究过。”毛泽东笑着说:那好,我来答答试试看,请你鉴定鉴定。飞机停在机场是个飞机经伊尔库茨克,下午3点左右抵达莫斯科伏努克机场。在来苏联前,毛泽东曾请尤金转告苏方,请他们把外交惯例上的机场迎宾仪式统统去掉,来接的人不要多,不要仪仗队,最好是下飞机就走。可现在毛泽东一出舱门,机场上立即响起一片掌声,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亲率苏联党政军主要领导人来到机场迎接,飞机舷梯下铺上长长的红地毯,三军仪仗队肃立欢迎。在从机场去克里姆林宫的路上,毛泽东问赫鲁晓夫:“我不是请你们不要搞什么仪式,少来人接了吗?怎么还这么隆重?”赫鲁晓夫解释:“是的,我们收到了尤金的报告,说您有这样的请求。我们讨论了,大家认为不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来都是照惯例办的。您这样尊贵的客人,礼遇是不能简化的。”毛泽东微笑着说:“谢谢你们的盛情。我看共产主义实现了,这一套也就没用了。”

  这样两件小事,很能反映出毛泽东当时的思想特点:思考辩证法,力图打破常规。

  毛泽东这是继1949底至1950年初第一次访问苏联后,第二次前往莫斯科。那次访问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中国加入了东方阵营。此次苏联之行,除了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还有一项安排就是参加世界各国共产党莫斯科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来对付共同敌人的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很快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集团。一方是以美英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一方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1046年3月5日,英国战时领导人邱吉尔在美国总统杜鲁门的陪同下,在美国的宣尔敦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德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东欧国家“无一不处在苏联的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他还大肆攻击苏联“权力和主义的无限扩张”,鼓吹英美“建立特殊的关系”来共同对付苏联。邱吉尔的“铁幕”演说吹响了东西方意识形态对立的两大阵营“冷战”的号角。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加入了社会主义阵营。

  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作秘密报告,揭露斯大林大搞“个人崇拜”的错误,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引起了极大混乱。秘密报告的内容泄露后,被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来大肆攻击共产主义,掀起了一股反共浪潮,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才逐渐改变了局面。世界各国共产党莫斯科会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的。

  在莫斯科会议上的发言中,毛泽东断言,在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斗争中,社会主义阵营已经领先了,是“东风压倒西风”。他举出苏联发射人造卫星的成就说:苏联已经发射了两颗卫星上天。美国吹得那么厉害,为什么连一个药蛋都没有抛上去呢?

  那时候,赫鲁晓夫提出,苏联要在今后15年内赶上和超过美国。与此同时,又在内部确定,从1959年算起,在12年内达到共产主义。在这种气氛下,毛泽东在莫斯科会议发言中也提出,中国要在15年后超过英国。这样,在社会主义阵营中,苏联超过美国,中国超过英国,把帝国主义远远抛在后面!

  对中国的落后,毛泽东是耿耿于怀的。在说到中国的情况时,毛泽东还是很客观的。他说,中国从政治上、人口上来讲是个大国,但从经济上讲现在还是个小国。从莫斯科回国后,他还多次在讲话中反复强调:我们这个国家,吹起牛皮来,了不起,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炎黄子孙,等等,但就是钢赶不上比利时,粮食亩产很低,识字的人只那么一点点,因此,过去资本主义欺侮我们,现在世界上一些人,比如美国的杜勒斯等,也不把我们放在眼里。毛泽东内心里是多么希望中国能够赶快发展起来,在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占有一席之地!

  11月17日,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接见中国留学生时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个转折点,现在社会主义的苏联两个卫星上了天,全世界68个国家的共产党到莫斯科来庆祝十月革命节,这是一个新的转折点。社会主义力量超过了帝国主义力量,东风压倒了西风。

  11月21日,毛泽东带着莫斯科会议的东风,返回北京。

  反右派的人距右派大约50米

  毛泽东回国的时候,陈云没有去机场迎接。当时,他在上海休养。

  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后,陈云多次视察在建工厂,了解国家工业化的进度和新增实力,以便从实际出发,把握国家经济建设大局。1957年10月12日至19日,八天之内,陈云连续视察东北的大连、吉林、长春、齐齐哈尔、抚顺等城市近20家厂矿和电站、港口,回京后就累得病倒了。11月初到机场为毛泽东一行送行后不久,他就不得不接受医生建议,向中央请假,去华东休养一个时期。

  在休养期间,他不安地注意到,一股批评1956年反冒进、反对所谓右倾保守的风刮得越来越厉害。

  由于经验不足,1955年底到1956年上半年,出现了经济建设的冒进,造成资金、原材料和市场紧张。1956年,陈云和周恩来等人领导开展反冒进,把过大的建设规模降下来。经济建设中的这个曲折,在1957年的“大鸣大放”过程中,被人用来批评共产党搞“全面冒进”。后来开展反右派斗争,提出批评意见的不少人都被打成了右派。反右派斗争后,党内左倾冒进思想有所抬头。

  1957年初,毛泽东在中共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书记会议上,就批评过反冒进,说反冒进的结果是出了右倾。但他当时所说的右倾,是指在社会主义革命问题上,主要是在农村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的右倾。10月9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讲话,对反冒进的批评就严厉多了,认为反冒进扫掉了多快好省,扫掉了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扫掉了促进委员会,这些要恢复。共产党应该是促进委员会,国民党和右派的章罗联盟才是促退委员会。

  进入11月,批评反右倾的调子升得更高了,批评的矛头开始指向反冒进运动的领导人。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发动全民,讨论四十纲要,掀起农业生产的新高潮》的社论。这篇社论是经过毛泽东修改的。社论中说:“有些人害了右倾保守的毛病,像蜗牛爬行得很慢。”有右倾保守思想的人……认为农业发展纲要草案是‘冒进’了。他们把正确的跃进看成了‘冒进’。12月12日,又发表经毛泽东个人和政治局讨论的《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的社论,批评在反冒进期间“刮起了一股风,居然把多快好省的方针刮掉了”。“有的人竟说,宁可犯保守的错误,也不要犯冒进的错误”。最后这一句的“有的人”,再明白不过地告诉人们,这是有所指的。

  陈云曾在不同场合的讲话中,表达过类似的思想,最为党内所熟知的,就是1957年年初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1月18日,他在会议发言中说,1956六年经济建设成绩是主要的,但财政和信贷方面多支出了近30亿元,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供应都紧张。然后他提出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以保持经济稳定的思想,并且主张,为了防止建设规模超过国力的危险,应该注意的几点:一、财政收支和银行信贷都必须平衡,而且应该略有结余。二、物资要合理分配,排队使用。应该先保证必需的生产和必要的消费,然后再进行必需的建设。三、人民的购买力要有所提高,但是提高的程度,必须同能够供应的消费物资相适应。四、基本建设规模和财力物力之间的平衡,不单要看当年,而且必须瞻前顾后。五、经济建设规模要考虑到农业的结束力,这就是后来被称为经济建设的综合平衡思想。

  陈云认为,对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经济稳定极为重要。建设规模超过国家的财力物力,就是冒进,就会出现经济混乱;两者合适,经济就稳定。然后他说:“如果保守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为什么呢,因为物资多了,增加建设是比较容易的;而财力物力不够,把建设规模搞大了,要压缩下来就不那么容易。

  社论那种话中有话的暗示,不免会给陈云造成很大的压力。

  进入1958年,批评反冒进的斗争升级了。在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召开的一系列会议上,周恩来、陈云受到了点名批评。

  1958年1月3日和4日,中共中央在杭州召开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部分中央领导和华东五省一市的第一书记。毛泽东在会议发言中指名道姓地批评了对1956年反冒进负有责任的周恩来等人。并说:批评右倾保守,就很舒服,愈批评愈高兴,要愉快地批评右倾保守。

  1958年1月11日至22日毛泽东在南宁召开会议,参加的有部分中央领导人和九省二市的党委书记。1月11日后,毛泽东发言说,不要提反冒进这个名词,这是政治问题。一反就泄了气,6亿人一泄了气不得了。如果当时不提反冒进,只讲一个指头长了疮,就不会形成一股风,吹掉了多快好省、四十条纲要、促进委员会这三个东西。这些都是属于政治问题,而不属于业务问题。他还说,反冒进首先没有把指头弄清楚,十个指头只有一个长了疮,就只讲一个长了疮的指头。十个指头问题要搞清楚,这是关系6亿人口的问题。究竟成绩是主要的还是错误是主要的?是保护热情,鼓励干劲,乘风破浪,还是泼冷水、泄气?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历史上吃过大亏,教条主义就是这样的。

  在这次会上,针对反冒进的人所持的保持综合平衡以防止冒进的理论,毛泽东还讲一大段哲学,说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过渡的;不平衡才是绝对的。平衡是革命的平衡,是积极的平衡,不是消极的平衡,不是保守的平衡。

  为了给这个积极的平衡作注,1958年2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的社论,指出:“不断地提高落后的指标和定额,使它适应于先进的指标,向先进的定额看齐,这是积极的平衡……总是企图压低先进的指标和定额,使它迁就落后的指标,向落后的定额看齐,这是消极的平衡。”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三)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