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24章 请 缨 篇(4)

  谢华这里所说的学生代表李连璧,当时担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西北队部负责人。西北各界救国联合会(以下简称“西救”)的决定得到了由宋黎等主持的东北民众救亡总会(以下简称“东救”)的支持。

  “西救”和“东救”还分别与西安绥靖公署特务营与东北军卫队二营取得了联系。据当时担任西安绥靖公署特务营营长的宋文梅回忆说:“12月8日下午,我们得知中共和救国会决定9日大规模游行,中共方面由一位姓梁的同志和我们取得密切的联系。他估计可能要受到反动军警的制止,要求我们予以支持,于是和梁详细规划,在学生进行请愿时,我们派兵帮助,表面上是维持秩序,实际上是起保护群众的作用。”《张学良在一九三六》,第206页。

  宋文梅(1910―1955),陕西富平人。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0年考入黄埔军校炮兵科学习。1933年参加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1936年8月起,任西安绥靖公署特务营营长。宋文梅指派该营连长张希钦承担学生请愿活动中维持秩序的任务。张希钦(1910―1998),曾用名张锡庆,河南东明(今属山东省)人。1930年入国民党南京军官学校学习。1933年在察哈尔同盟军第十八师任连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到西安后,任西安绥靖公署步兵训练班炮兵队长。当时任西安绥靖公署特务营连长。东北军卫队二营营长孙铭九也指派该营士兵20余人,由排长王振东带领,跟随游行队伍同行。

  从12月9日凌晨6时起,西安各大学、师范学校、中学的学生就开始向南院门西北“剿总”门前陆续汇聚。到会者有近2万人。上午9时,西安学生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大会开始举行。大会通过了《为督促政府动员全国兵力抗日停止内战宣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东北军打回老家去!”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回荡在古城的上空。

  纪念大会结束后,即派出代表团向西北“剿总”总司令部递交了请愿书,并要求面见张学良。西北“剿总”派出交际处科长周某接见代表团,答称:“学生爱国热忱,本人极为钦佩。所陈各节,当一一代为转达。”《西安事变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第114页。

  随后,大会组织者发动学生由南院门向陕西省政府所在地北院门行进。

  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举着写有“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一二?九运动是民族解放的先声”等横幅标语,穿过位于西大街北侧的鼓楼门洞,来到北院门,向陕西省政府请愿。据亲自参加了示威游行的李木庵回忆:“省政府主席邵力子派一秘书答话,不得要领,为群众所不满,要求邵亲自答话。邵不允。群众愤慨,声言不见邵主席绝不散队。相持数小时,邵不得已,要群众举代表入见。当举代表20人入署。邵见代表,谓:你们学生不好好读书;国家年耗巨额经费,办学校,聘教员,购办图书仪器,意在培植学生学成后为国效用;在求学期中,学生只应求学,不应谈救国之事,何可干预国事,荒废学业?国家政事,自有政府负责办理,近来学生,动则开会游行,干预国政,实与国家兴办教育培植学生的本旨相违。各代表气不可抑,报以愤词,谓: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是中山先生的名言;现在日寇乘我国内战时机,侵战东北四省后,近更伸入华北,侵入与我们陕北接近的绥东,整个西北,危在旦夕,华北若失,华中华南亦势必不保,全国人民沦为奴隶,读书的学生们就是读好了,做了博士,也是亡国博士,究有何用呢!各代表不满意邵之答话,一冲而出向群众报告。”《中共重大历史事件亲历记》第一编,第194页。

  时任陕西省政府主席的邵力子在《西安事变追忆》中写道:“(12月)9日,西安学生万余人游行示威,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寇,到(西安)绥靖公署、(陕西)省政府请愿。我接见学生代表,答应转达。这时忽有特务向群众开枪,击伤一人,激起学生更大的愤慨,直向临潼行营前进。”《张学良在一九三六》,第90页。

  被特务击伤者是校址位于西安南门内湘子庙街的东北竞存小学一名12岁的小学生。惨案发生后,游行者无不义愤填膺,情绪激愤。

  游行队伍随即来到新城大操场,时已为当天下午1时许。游行者要求面见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杨虎城不在绥署,由绥署参谋长李兴中接见了学生代表。李兴中(1890―1962),字时甫。河北宁河(今属天津市)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在段祺瑞、冯玉祥等部任职。曾参加了北京政变、五原誓师、北伐战争和中原大战。1930年后任西北军汾阳军校校长。1933年5月参与组建察哈尔抗日同盟军。1935年应杨虎城之邀前来西安,出任西安绥靖公署参谋长兼第十七路军参谋长之职。李兴中在接见学生代表时说:“军人的责任是捍卫国家,现在我们国家被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到这种地步,实在是我们军人的耻辱。”又说:“对于上海七名救亡领袖,我是非常钦佩的,我们要请求政府赶快释放他们。”李兴中还嘉许学生的爱国热忱,并表示:“关于警察开枪打学生的事,我向杨(虎城)主任讲,一定要办他们。”《西安事变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第117页。

  李兴中的讲话虽然不乏诚恳之辞,但却无法满足学生们的要求,大家决定前往临潼,直接向蒋介石请愿,遂列队而行,经东大街而至中山门(即东门)。由于中山门紧锁,游行队伍又来到中正门(今为尚德门)。中正门也被关闭。在时任第十七路军少将参谋处长的中共地下党员王根僧的暗示下,门卫打开城门门锁,请愿队伍蜂拥而出,欲由火车站乘火车前往临潼。时已为下午4时许。

  李大庵回忆说:

  群众直冲至铁路车站,欲乘车前进。站长及司机皆已走避一空。代表提议,步行至临潼,群众高呼赞成。大队行至十里铺,临潼蒋介石行营已得到消息。蒋派侍从室组长,乘汽车赶来阻止,谓蒋明天进城来答复,你们不要前往临潼,如果不听,到前面发生了事,我们不能负责。其实,在十里铺,蒋介石已布置军队,马队已排满街上,高地架设机关枪,在前面的学生交通队,已被扣留,形势甚为紧张。正在相持的时候,张学良乘汽车赶至,要求与群众说话,群众停止途中。张说:“各位同胞,各位同学!你们的爱国热忱,我是非常钦佩的。但是今天时已不早,路程尚远,而临潼又无餐宿之地。你们太辛苦了,不如请大家转行回去,把你们的请愿书交给我,由我代你们转向蒋委员长陈述,比你们自己去还要快些。”群众说:“蒋委员长是全国党政军权最高统揽者,必须他亲自答复我们的请愿,方能相信。临潼虽无大队餐宿的地方,我们宁愿不吃饭,宁愿集体露立达旦。救国之事,还怕辛苦吗!”不同意张的提议。张见群众意志已决,难以挽回,又对群众说:“你们的救国志愿,我并不来阻挠。只是政府不满学生干预国事,你们此去必触动最高主权者之怒。我为爱护你们,不忍见你们去流血牺牲。”站在前列的东北大学生及女学生,听到要流血牺牲的话,首由东北大学生高呼:“我们愿意为救国而流血,愿意为救国而牺牲,死在救国路上是光荣的。”随即放声大哭,女生相继号哭,由队头至队尾,万余人全都哭起来了。群众连哭带喊着:“我们不愿做亡国奴,我们愿为救国而死,我们前进吧!”一时哭声震动山岳,道旁伫观的行人,都一齐流泪。张学良随从的马弁也在拭泪。这时情绪的凄惨和哭声的悲壮,任何铁石心肠的人,都不能不动于怀。因此张学良也就抑制不了他的衷心情感,不能不随同群众的哭声也掩面而泣,不仅感动了他的天良,而且激增了他的勇气,祛除了他的畏惧心理,续向群众说话,谓:“各位同胞、同学:我张学良不是不救国的,我的心情是和你们一样的。自从失掉东三省,全国人民,无论男女老少,无不骂我张学良。我何尝不敢打日本强盗呢?上级不许我打。这种隐痛是一时不能对人说的。我不是愿意做亡国奴的人。我与日寇有杀父之仇,是不共戴天的。我的最后一滴血,是要流在抗日战场的。请你们大家相信我,你们的救国心愿,我不忍辜负。在一星期内,我准有满足你们心愿的事实答复你们,请你们今天暂行回去。我不欺骗同学们。我是国家的军人,我不是蒋某人的走狗,如果逾期欺骗你们,我张学良愿意你们群众在任何地方,把我处死。你们相信我吧!”群众见张学良如此恳挚的表示,遂应允张的要求,听候满意事实的到来,率队回城。时天已近黑,群众自晨6时至午后7时未进颗粒,却都是精神焕发,毫无倦色,而且个个都像得了胜利似的,尤其是小学生及女学生队伍行列,秩序井然,自晨至晚,无一中途离队者。《中共重大历史事件亲历记》第一编,第194―195页。

  张学良在东十里铺向请愿学生讲话后,即返回金家巷。他在和王以哲、刘多荃商议之后,又赶往临潼,再次面谏蒋介石。据蒋介石在12月13日日记中所述:“汉卿日前向余告在灞桥对请愿者说话,曾谓‘我可为你们的代表,有话可以代达,同时我亦可为委员长的代表,可酌量考虑你们的要求’。筱自以所言甚得体,言时甚得意。余当时即纠正其谬,谓一人决不能做两方面代表,而站在中间,所谓信仰领袖应如此乎?”②《张学良在一九三六》,第277、206页。

  张学良向蒋介石的劝谏又一次遭到蒋的拒绝。

  在西安学生游行的过程中,一直受到了西安绥靖公署特务营的保护。宋文梅回忆说:“‘一?二九’这一天,由张希钦连长担任这一任务。学生浩浩荡荡出现在街头,两旁是绥署特务营派来保护学生的武装军士,武装宪兵和警察紧紧包围在外面……”②当时担任西北“剿总”卫队一营营长的王玉瓒回忆说:“12月9日,西安学生和各界爱国人士1万多人,去临潼向蒋介石请愿。蒋闻此讯,大发雷霆,立刻让侍从室主任钱大钧给张学良打电话,命令他制止学生闹事,如学生不听,开枪打死勿论!同时一个侍从也向我传达了蒋介石的命令,说:‘委员长命令你阻止住请愿学生,不准来到行辕,如不听从,开枪打死勿论!’我见事不妙,急忙乘摩托车向学生来的方向迎去,到灞桥和十里铺中间,正遇他们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开来。我一眼看到北平学联代表宋黎同志,正走在游行队伍的前头,我当即迎上前去,把蒋介石的命令告诉了他。宋黎同志问我:‘我怎么办?’我对宋表示:对请愿的爱国学生,我绝不许士兵开枪。但请愿队伍开到华清池时,蒋的侍卫必定阻拦,开枪伤人。这一点请他们慎重考虑。话未说完,张副司令由城里乘车赶来,下车后,站在路旁土坡上,即对学生们讲话。我一边维持秩序,一边听他劝说,只经过20多分钟的讲话,张副司令就把请愿的学生们劝说回城了。我也乘摩托回到华清池。”《张学良在一九三六》,第187―188页。

  在张学良和杨虎城所部的保护下,西安学生纪念一二?九一周年大请愿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而这一次游行请愿活动更加激发了西安军民团结一致,共同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爱国热情。”⑥。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汉武大帝
7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8大唐空华记
9红墙档案(二)
10红墙档案(三)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