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9章 第一良相——萧何(3)

  但是,对萧何的谦逊自保及其相业,该如何评价?历来见仁见智。司马迁所写的《萧相国世家》,只用了很小的篇幅,正面写萧何的功业,却把主要笔墨用于写刘邦的猜忌和萧何的防范,而在最后的“赞”中,却对萧何颇多讥贬,一则曰“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二曰“及汉兴,依日月之末光”,“淮阴、黥(英)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明斥其因人而成事,在韩信、英布被杀之后,善于自保的萧何才得以安享功勋之首的荣华。最有意味的是,司马迁的最终评语“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与闳夭、散宜生等争烈矣”。这究竟是对萧何的褒奖,还是讥贬?司马迁论汉初将相功业,多喜与周初贤臣相比。如,其论韩信“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其论周勃“虽伊尹、周公,何以加哉”。闳夭、散宜生的地位远不及周、召、太公诸人重要,而按照汉廷的定评,萧何居于韩信、周勃之上,由此反观司马迁的类比,显然是对萧何的有意贬抑。原因何在?韩信和周勃在皇帝面前,力图保持一份大臣的人格尊严,这与萧何曲意求容恰成鲜明的对照。我认为这或许是司马迁褒扬韩、周而贬抑萧何的主要原因。

  司马迁的褒贬倾向,只是我们读史论人的参考坐标之一,而非唯一。在专制君主的猜忌之下,开国大臣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张良以遁世归隐自保,韩信以贪恋禄位且疏于防身而灭族,曹参、陈平以清静无为而求免祸,周勃以质直敢断亦可侥幸存身,每个人的选择,都有符合其秉性的依据。萧何的委曲求全,确实容易被尚气好奇之士所鄙视,但却不应该被简单否定。在君主的猜忌之心发展到不可理喻之时,自标高傲无异于求死,全身而退仅属明哲保身,不惜牺牲自尊以换来君主的信任,得以做些于国于民皆有实际补益的事情——萧何的选择不是更有意义吗?让我们且不要对萧何人格的扭曲大张挞伐,而首先对造成萧何人格扭曲的君主独裁制度横眉冷对:专制制度的原则,就是使人不成其为人。即便是高居于万民之上的丞相,在君主之下,也只能屈尊而为奴仆。这是萧何一生宦海风波昭告于后人的一条真理。

  汉惠帝二年(前193),萧何病逝,谥号“文终侯”。其后世子孙多次得到西汉朝廷的赦罪赐恩,可谓“皇恩浩荡”、累世富贵。汉景帝为绝嗣的侯另立继承人的诏书,典型地表达了汉代皇帝对萧何的敬重:“故相国萧何,高皇帝大功臣,所与为天下也。今其祀绝,朕甚怜之。”(《汉书·萧何传》)萧何的封国,其子孙后代享受到西汉末年王莽代汉之时。萧何祠庙,作为后世对萧何的纪念性建筑物,更是分布于许多地方。

  永城萧何祠

  继任相国的曹参,与萧何一样都是刘邦的沛县故交。秦时曹参为沛县的狱掾,与萧何同为县中的“豪吏”,也是协助刘邦起兵的核心人物。

  在反秦大起义中,曹参始终追随在刘邦身边,是敢打恶仗、多立战功的名将。他率部攻打过秦将章邯的车骑部队,并且取得胜利;在多次攻城之战中,曹参先登上敌城;曹参率军攻打秦三川郡守李由(秦相李斯之子)的部队,击破敌军,诛杀了李由。秦将章邯袭死项梁之后,楚怀王特别倚重沛公刘邦,任命他为砀郡长,统帅砀郡的反秦义军。在这一关键时刻,曹参受封为“执帛”的爵号,号为建成君,并且晋升为隶属于砀郡的戚县县令。可见此时的曹参,作为能征惯战的将领,其影响已经形成。其后,曹参又参加了灭秦之战的诸多战役。

  项羽进占关中,封沛公刘邦为汉王。汉王在受压抑之时,也没有忘记晋封曹参为建成侯。在追随刘邦到达汉中时,曹参已经迁任将军了。

  在楚汉之争中,曹参以统兵将领的身份,奋战在第一线上。自从韩信受命独立作战之后,曹参就被刘邦分派到韩信麾下,以刘邦用人每有深意来推测,曹参完全可能是刘邦安排在韩信军中的特殊人物,起着某种牵制性的作用。曹参参加了侧翼战场的许多苦战恶仗,攻城野战,斩获甚丰。论及军功,曹参高居诸将之上。所以,在开国之后的“论功”之时,武将们一致拥戴曹参,而瞧不起未经战阵的萧何。曹参虽然出身行伍,却非寻常武夫可比,而是一位颇有政治见识的人物。早在楚汉之争中,他就具备了“出将入相”的阅历,表现出治理国政的才干。在随大将韩信平定齐国之时,曹参的职务就已经是右丞相了。齐王韩信率军参加垓下会战时,选定曹参留守齐地,以镇压田齐余党,平定那些未曾降服的地方。由此可见,曹参的军政才干是深得韩信器重的。

  后来,刘邦登基为皇帝,韩信被改封为楚王。刘邦封自己的长子刘肥为齐王,同时任命曹参为齐相国。当时,齐国是最大的诸侯王国,而且在当时的政治理念中,齐地被视为除关中之外最重要的地域,朝廷总是选择最为亲近的人出任齐地官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曹参受命治齐,足以说明刘邦对他依为干城。在平定陈〖〗、英布叛乱时,曹参以齐相国的身份,两次率军平叛,为了稳定汉初政局作出了贡献。

  汉朝是在多年兵劫的废墟中立国的。面对满目疮痍、百废待举的局面,应该如何治理好国家?最高统治集团起初并无成算在胸。恰恰是担任齐相的曹参,最早对治国之道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曹参做齐相时,齐国是有七十座城邑的大国。齐王刘肥年轻,并无多少治国的才干,曹参实操国政。他把齐国的长老、诸儒几百人召集在一起,请教如何才能安定百姓的办法。仅从这一举动而言,曹参的政治见识就高出于汉初群臣之上。然而与会者众说纷纭,使人不知所从。稍后,曹参听说胶西一带有一位盖公,精研黄老学说,于是派人致送丰厚的礼物请他。在与盖公相见时,曹参虚心求教,盖公谈论的治国之道却非常简洁,“贵清静而民自定”。即实践黄老学派“无为而治”的政治理论和治国之术,统治者给民众以休养生息的基本条件,社会自然就会安定。曹参认定盖公所论的统治方法,最适合于当时的社会需要,于是自觉地将它运用到治理齐国的实践之中。曹参为齐丞相九年,齐国安定和睦,被人们盛赞为贤相。

  萧何去世的消息传来,曹参告诉随从收拾行装,并说:“我将要到朝廷担任相国。”自有一番“舍我其谁”的自信和气概。没过多久,朝廷使者果然来宣召他入朝。

  按照官场常规,新任官员为了博取声誉,总要在上任之初,就推行若干不同于前任的措施,此所谓“除旧布新”,俗称“新官上任三把火”。然而,曹参在众望所归,接替萧何为相国之后,他却没有任何的惊人之举,凡事都不加改变,一切遵从萧何所确定的规章制度办事。相国易人,旧政未改,前后相接,浑然一体。曹参似乎无异于在朝政中,打上任何个人的标记。

  留意观察曹参新政,可以发现两个特点:

  其一,曹参选用官吏,不以能干为标准,而专用“厚重长者”。

  曹参从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郡国官吏中,选择了部分不善文辞、谨慎敦厚的长者,任命为丞相的属吏。此类朴实的官吏得到相国的赏识而出任要职,对于养成务实质直的吏风,是可以有所补益的。而对于官吏中舞文弄墨、苛刻周纳,急欲追求名望声誉的,一经发现,曹参就将他们斥退。因为这些追名逐利的官员,也许不乏能干之辈,但他们的吏风却不适应“无为而治”政策的需要,故曹参对他们断然加以贬抑。

  曹参见到别人有微小过失,总是为他们隐匿掩盖,相府之中因此平安无事。

  其二,曹参日夜饮酒,不理日常政务。

  朝廷之上与曹参有交情的官员以及相府宾客,见到曹参常在醉乡之中,不处理丞相职责内的政事,生怕误事肇祸,于是,不断有人前来拜访,都想提出规劝。这些人来到相府,曹参揣度出他们要说什么,就让他们同饮美酒。饮酒期间,如果有人执意要提出忠告,曹参总是盛情劝酒,直到他们喝醉离去为止,这些人始终没有机会开口劝说,如此习以为常。曹相国爱饮醇酒,相府属吏也大多贪杯。相府的后园与吏舍相近,属吏在其中整天饮酒唱歌、大声呼喊的声音清晰可闻。曹参的随从官吏以此为患,又想不出什么办法加以整肃,于是请曹参游览后园。本意在于希望曹相国听到属吏的醉酒呼喊之声,将闹酒者召来训斥治罪。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曹参听后,却令随从人员在后园摆设酒席,痛饮开来,高歌呼叫以助酒兴,并与吏舍中闹酒的属吏互相应和。

  曹相国沉湎美酒,不理政事,使得汉惠帝心生忧虑:相国难道是轻视朕不成?曹参的儿子曹〖〗时任中大夫,得到惠帝的信任。惠帝于是对曹〖〗说:“你回到家中,在私下闲谈时问你父亲:‘高帝去世不久,当今皇帝年轻,您身为相国,整天饮酒,不向皇帝奏请政事,如何能以天下事为忧?’但不要说是我告诉你的。”曹〖〗回家休假,按照惠帝的嘱托,提醒和劝谏父亲。曹参大怒而笞打曹〖〗二百,说道:“赶快入宫侍奉皇上,国家政事不是你应该谈论的。”到朝会的时候,惠帝质问曹参说:“为何要惩治曹〖〗?前者是我让他劝谏您的。”曹参免冠谢罪说:“陛下您自己审视您与高皇帝谁圣明英武呢?”惠帝说:“朕哪敢同先帝相比!”曹参又说:“陛下审视我曹参与萧何谁更贤能呢?”惠帝说:“您似乎不如萧何。”曹参说:“陛下说得对。高皇帝与萧何平定天下,法令既已明白完备,陛下您可以垂拱而治,曹参等辈恪守职责,遵行不变,这难道不是明智的选择吗?”惠帝说:“说得好!”

  曹参做相国三年,病逝于任上。他以近乎颓废放纵的方式,维持了政局的粗安无事,给天下百姓提供了休养生息的宽松条件,完成了从战乱初平向文景之治的转变。公道自在人心,百姓以歌谣的方式,表达了对曹相国的敬意和追念:“萧何为法,〖〗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曹参入为相国后的所作所为,是他信奉黄老之学的体现,与他治齐时的“贵清净”有一脉相承之处;但仔细想来,曹参的日饮醇酒,标榜无为,似乎也是一种自保之术。在汉高祖刘邦死后,惠帝受制于吕太后,不可能真正有所作为;而吕太后对功臣集团素来忌惮,恨不能悉数诛灭而后快。当时,韩信、彭越、英布三大将帅已经被杀,萧何新亡,张良以“导引”、“避谷”表示出世姿态,曹参恰恰在此时入朝为相,他本来就得到众多武将的拥戴,自然就成了功臣集团的领袖。吕太后自然也就会对他猜忌、防范。以谨慎为自保之术,萧何已经运用到了极致,曹参如果继续沿用,难免有东施效颦之嫌,况且也与曹参的武将本色不符。设身处地为曹参筹划,似乎也只有日饮醇酒不理政事,才是高明的自保之道。

  曹相国的风采睿智,全在饮酒之中。自饮自娱,劝饮阻谏,与群吏共醉歌呼——身为相国,每一种举动都透着怪异,似有几分顽钝,似含几分滑稽,究其本意,只不过是为了博得吕太后放心而已!身为相国的功臣,为求自保,不得不苦寻出路,以至近于佯狂。在专制体制之下,最高统治者的猜忌之威,令人叹为观止!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