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做好人,才能当好官

永强经常对我感叹说:“你看这个‘人’字,一撇一捺写起来很容易,可要是真正做一个无愧于‘人’的称号的人就很难了。”他非常欣赏鲁迅曾说过的那句话:“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因此在他看来,我们做人就应该做个实实在在的人,那些嘴甜心黑、口蜜腹剑的人,那些刁钻蛮横、馋懒奸滑的人,那些为富不仁、作威作福的人,都不值得我们去羡慕和效仿。做老实人,就要说老实话,做老实事,敢于仗义执言、坚持正义、痛恨邪恶;做老实事,就是要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干好工作,不甘寂寞、勤奋刻苦地学习人类各方面知识。

永强虽然离开我们有一年多了。但每逢我遇见他过去的那些朋友、同事,他们就禁不住要给我讲起许多他在处理工作与人情关系方面的事情来。而这些事情,恰恰从另一个侧面充分反映出永强作为一名可以信赖的朋友,在处理公家和个人利益、摆正“大我”和“小我”关系方面,那种无私坦诚、实事求是、信守诺言、与人为善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光明磊落的政治素质。

用现任咸阳市渭城区反贪局副局长、永强的好朋友毛恒军的话来说,永强自从走上领导岗位后,就时时处处、点点滴滴严格要求自己,对工作始终都有一种尽可能做到尽善尽美的完美追求。

据毛恒军回忆说,他的一位同学在延安市某机关工作,永强到延安市委当了组织部长后,按毛恒军他同学的资历和能力,组织上可能要提拔他到副县级的领导岗位上工作。但临到组织部门快要考察时,自己心里又没有底,生怕节外生枝,听说毛恒军与郑永强关系不错,就找到毛恒军,托他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当时毛恒军就劝这位同学说:“我这位朋友绝不像你想得那样,他不仅为人耿直,而且平易近人,你可以直接找他谈谈你的情况,他是一个任人唯贤的人,只要你有能力,是个人才,他一定不会埋没你的。”

还有一次,毛恒军有位当乡长的好朋友在换届时,想要当乡镇书记,拉着他一起去求情。永强当即就巧妙而委婉地回绝了。后来永强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恒军呀!虽然咱俩是多年的好朋友,但你还是不了解情况呀,特别是遇到组织提拔干部的事情,我虽然身为市委组织部长,提拔谁,不提拔谁,不是我说了算,而是要按组织程序办事,集体研究决定的。”

有一次,我和永强在家里聊天时,我忽然嘴里冒出一句:

“你看人家×××,活得多滋润、多潇洒呀!”

永强听了我这半开玩笑的话后,一愣,脸上立刻凝聚起严肃的表情说道:“是啊!在某些人看来,我可能过于老实,也没有那么多心眼儿,一心一意只知道扑下身子傻干。其实咱做老实人自有老实人的好处,无论到哪里,不管当多大的官儿,都不会有过高的权欲、贪欲、色欲,更不会投机钻营,煞费苦心,为权所累,为钱担惊受怕的。我虽然比不上有些人能捞、能贪、能占,但是我一心想着老百姓,自己就能吃得饱,睡得着,学习中找乐趣,工作中立志向,不会让老百姓失望,不会让别人说三道四的,更不必一天到晚,东躲西藏,遮遮掩掩的,老害怕有人揭短,总担心东窗事发,甚至夜里睡觉做梦一听到警车警报响就心里发毛,也不必一学反腐败文件就心惊肉跳,一见有贪官落马就兔死狐悲。所以我始终认为我们还是做老实人实在呀!”

他一回来,就告诉孩子说:“你除了认真、刻苦学习外,更要培养自己有一颗善良的心,浩浩!你要记住,你只要有了助人为乐的精神和行动,就会被人们所称道的,你也就有了人生的价值了。歌里不是整天唱什么‘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吗?你学习知识,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人既要有远大的奋斗目标,又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不要玩世不恭,不要怨天尤人,不要自暴自弃、醉生梦死,也不要愤世嫉俗、牢骚满腹。爸希望你做一个在生活享受方面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人,在人际交往方面本本分分、不贪不染的人,在学习事业方面持之以恒、有所作为的人!”

当孩子面对他爸发牢骚说“现在老实人不管走到哪里都已经吃不开了,人太老实反而被人欺负”时,永强便耐心地帮儿子分析说:“其实所谓的老实人,实际上应该分为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指的是那些十分本分、不善交际、缺乏社会经验、思想方法简单、辨别力不强、不善于表达、生性胆小、容易轻信别人的人;另有一种指的是忠实厚道、善良诚信、无非分之心、无损人之意、循规蹈矩、责任心强、办事认真的人。还有一种老实人,除了具有第一、第二种老实人的忠实、诚信、本分等品质外,更将这些品质升华到对国家、对人民赤胆忠心,能坚持实事求是,敢讲真话,勇于开拓,光明磊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廉洁奉公,遵纪守法,淡泊名利。爸爸希望你做的就是这第三种老实人,既老实可靠,又具有运筹策划和统领全局的能力。第一种老实人虽然对国家、对社会也是有用的、无害的,但不是这样的老实人越多越好。因为现实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没有能力,在竞争中只能处于劣势。他们在同属于老实人范畴人群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同不老实人群竞争时往往也处于不利地位。这些人大概就是你们同学们所说的那些在现实社会‘吃不开’甚至总‘吃亏’的老实人。其实,这种人不仅在现实社会,恐怕在任何社会里,都不怎么吃得开的。与老实人相对立的是不老实的人。不老实的人更是形形色色,如心怀叵测、居心不良的人;阴险狡猾、尔虞我诈的人;吹牛拍马、投机取巧的人;摇唇鼓舌、沽名钓誉的人;弄虚作假、骗官骗财的人;贪污腐败、欺压百姓的人,等等。不老实的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私心重。为了实现私欲,不择手段,甚至以身试法。在今天的社会现实生活里,确实有一些老实人吃亏的现象,但就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而言,在我们的社会里,老实人还是值得提倡的。即使你做一名最‘没有出息’的老实人,由于自己从来没有做什么亏心事,起码这一辈子吃饭是香甜的,睡觉是安稳的,生活也是平静的。而那些不老实的人,特别是那些贪污腐败分子、违法乱纪分子,他们可以自认为比老实人高明,搞阴谋,耍诡计,得意于一时,但他们最终一生都是惶恐不安的,而且现在随着我国社会风气的不断好转,老实人就会越来越多地受人尊重,不老实的人就会越来越被人唾弃而失去他们存在下去的气候条件和市场。”最后,永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说:“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是我从小就从你爷那里学会的做人的最起码的道理,更是咱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大力提倡做人的最基本的准则,你不能因为现在社会中存在着的一些不良风气,就认为真的是老实人吃亏,某些不老实人占便宜了,这样就很容易动摇你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好人的坚定信念的!”

对父亲的话,年幼的浩浩当时不仅连连点头表示理解了,而且真的就按照他父亲所说的话去做了。所以我觉得:一个家庭最大的幸福,不仅是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更重要的还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好子女,使他学会面对生活,如何做人,如何成才。

这一点,永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作为一名丈夫,作为一个孩子的父亲,不仅完全做到了,而且做的是那么出色、到位,简直可以说是达到了一种崇高、完美的最高境界了。

有位好朋友曾这么评价永强说:“永强这一生,无论是当老师还是做官,无论是在家乡、在永寿县还是在延安市,他不仅工作上一丝不苟、尽职尽责,而且还心地善良,处处积德行善,事事帮助别人,走到哪里都不忘扶贫帮困,他每见到一位有困难的人,就会主动伸出一双温暖的大手,把一颗颗善良的种子播撒进受助人的心里!”

的确,永强是位个性率真、为人忠厚、处世坦诚、有啥说啥的老实人。他不仅心地善良,而且做人光明磊落,是非态度鲜明,他经常对家人和朋友袒露心扉说:“我这一辈子并不图做多大的官,但却做梦都想做成一两件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大事。我觉得,做人就必须先要讲‘人品’,做官就必须先要讲‘官德’,否则那就是缺德。凡是缺德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本事,手中掌握多么大的权力,他也做不好人、做不好官,更不可能为人民做好任何事情的!”

一次,他听说浩浩不敢穿打着补丁的裤头去游泳,害怕一起去的同学们见了笑话,便特意把他叫到身边,给他讲了一个报上登载的故事:有一位生活俭朴、心地善良的老艺术家,一天早上醒来时,发现家中有人翻动过的痕迹,知道夜里有贼来过了,可当他起身检查家里的钱物时,却惊奇地发现,柜子里的钱不但分文未少,桌子上反而又多出了几百元钱。事后才知道,原来当这个小偷正要下手时,忽然看见了主人的照片,知道他不仅生活俭朴,还经常帮助别人,是个十分善良的老人,于是便特意留下自己口袋里的钱财悄然离去了。

动人的讲述,感人的故事,给儿子心中增添了一股道德的力量!一种明辨是非的能力!使浩浩懂得了一个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都不是丢人的事情,你只要做一名心灵高尚的人,就一定能够赢得社会和人们的尊重和爱戴的。

浩浩至今还记得父亲的谆谆教诲:做好事,不必让人知道,自有好报。

当然,永强并不是一个只会讲大道理而思想与行为脱节的人,他心里想到的,嘴里就能说出来;他说出口的话,自己也就能身体力行地自觉去做好它。

在我们交警支队家属院里,有位名叫马积财的退休老同志撰文回忆说——听说郑书记去了。我禁不住眼圈发红,退休后,我每天都到院子里打开水,一提起手中的这把铝壶,我就想起一件难忘的事情。

那还是2000年秋天的一个早晨,我家的铝壶坏了,但自小家境贫寒的我,过惯了苦日子,大半生都养成节约的习惯,舍不得扔掉,就拎着铝壶在院子里转悠,寻思着看谁能把它修好。

恰好这时郑书记也下楼来打开水,看见我左右为难的样子,就问咋啦?我便说是铝壶坏了,可不知道在哪儿能修?郑书记便安慰说:“别急!我找人帮你修好……”说完,就急匆匆将水提回家后,从车棚里推出自行车,接过我手中的水壶,骑上车子就出了家属院。

我当时愣住了,等到回过神来,懊悔不已。永强那时是永寿县委书记,平时工作多忙呀,好不容易回家一趟,想多帮妻子干点家务活,说说贴心话,我却不知轻重地让人家帮我出去修理铝壶,我真是老糊涂呀!

但后来又一想,我之所以将自己的难处告诉郑书记,还不是他这人待人忠厚热情,谁有困难都主动去帮谁。记得他和敏玲结婚后,就住在我们交警支队家属院里,星期天只要他回家休息,人们就经常看见他为大伙做好事,虽然他家住六楼,楼层高了相对要比下面楼层干净得多,他完全可以不管那些闲事的。可郑书记却不这么想,他打扫楼梯,每次都总是从六楼擦洗到一楼。有回正逢三伏天,楼上的垃圾道堵塞了,腐烂的瓜果皮臭气熏天,谁见了都捂住鼻子,没有人愿意出头干这种脏活儿。还是永强挺身而出,打开垃圾盖儿,弯下腰,挽起袖子,趴在垃圾道边儿,亲自用双手掏,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把垃圾道儿捅开了,但他也被臭气熏昏了过去,被妻子敏玲送进了医院。

他还在咸阳市政府工作的时候,楼道里的灯不亮了,他便不声不响地及时换上新灯泡。电闸的保险丝坏了,也是他爬上去装好的。遇见停水的时候,他从高层下楼来提水,总是提着两只水桶,给自己家提一桶,再给年老体弱的人家送上一桶。永强从一名刚结婚的年轻人到成长为一名领导干部,邻居们谁不说他是个待人诚恳、乐于助人的大好人呀!

在党的教育培养下,虽然他的职务一升再升,可他农民儿子的本色一丝一毫都没有变!无论在咸阳市政府当科长、当办公室副主任、给领导当秘书,还是到永寿县当县长、当县委书记,甚至后来到了延安当上市委副书记了,他还是那样,一心想的都是别人,唯独没有想到自己如何享福。

就说修铝壶这件事吧,那天当我望着郑书记急匆匆远去的背影,内心真不是滋味呀!大约过了两个多小时后,郑书记满脸是汗地把修好的铝壶送到我家,我颤抖着双手接过水壶,当时感动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恰巧,这时屋里来了三位客人,等郑书记走后,其中一人不解地问:“你对这位维修工还真客气呀?”当我告诉他们帮我修好铝壶的人不是维修工,是永寿县委书记时,几位客人全都惊讶不已,连声说:“这样的人,可真是共产党的好官啊!”

真的!这样的好干部,老百姓是永远都不会忘记的。直到今天,我还舍不得将郑书记帮我修好的这把铝壶扔掉,一直都还用它提开水,即便哪天我走不动了,不能提开水了,我还会把它珍藏在我家里,想郑书记了,就看它一眼,心里也好有个念想啊……永强走了,但他却给人们留下了永远都难以磨灭的印象。

我们单位的同事王明升曾经深情地撰文回忆道——郑永强书记在陕科大(即原西北轻工业学院)工作时,和我爱人是同事,那时我就认识了他,他和党敏玲结婚后,一直住在交警支队家属楼上,我们成了邻居,交往自然也就增多了。

我第一次见到他时,并没有发生铭记不忘的特别事情,交谈也是很普通的几句话,但他极具人格魅力,使我由衷地产生了敬仰之情,一些人初次和人接触时可能会掩饰,随着时间推移,最初那种炫目光彩就会暗淡下去,可郑永强书记是一座蕴藏丰富的矿山,常常在不经意中就能够从他身上感受到可贵的品质,并且受到熏陶,他待人率真亲切,感情淳朴。

接着,王明升同志从三个方面讲了对永强的具体、深刻印象。

他说:“永强是坐长途车的书记。”

那还是永强在永寿当县委书记的一个夏天,王明升到永寿县交警支队办完事情返回时,顺便给永强打了个电话,想问候他几句。可永强一听说王明升在永寿,马上高兴地说:“好呀!我下午要去市里开会,正好坐你的顺车回去!”

王明升开玩笑说:“你堂堂一个县委书记,有自己的专车,还坐我们的顺车,我们的车况又不好……”

永强却非常认真地说:“你不知道,我们县上穷,财政紧张得很,这车到咸阳一来一回,仅过路费就要交好多钱,我这当书记的,能为县上省一点算一点,总比去挤长途车强吧?”

一提起坐车,王明升就像打开了话匣子,经常对别人说:

“咱郑永强书记可是名副其实的一位爱坐长途班车的书记呀!有好几次周末,我们几位朋友想约他好好聊聊,一打电话他就说自己还在长途车上呢……”

有件事情令王明升久久难忘,那是2000年春节放假后的一天,恰好在腊月三十下午4点钟左右,王明升偶然在单元门口碰见了永强,看着他一副要出远门的样子,就顺口问道:“大过年的,还要回县里呀?你的车呢……”最后那句话刚一出口,王明升就后悔了,他知道这话问得有点多余了,因为楼下空荡荡的,哪来车的影子呀!看来永强这回年三十返回县里,又要坐长途车了。果然,永强说:“司机也忙了一年,好不容易赶上过年,我自己坐长途班车回去,省人、省油、还省过路费,一个多小时就到县里了,多好呀!”说完,他就急匆匆地走了。

望着郑永强远去的背影,王明升心里顿时生出一种说不出的感动:假如我们所有领导干部都能像他这样想、这样做,老百姓可是享了天大的福呀!我们的廉政建设可就真的大见成效了呀!

还有一件事情,总是萦绕在王明升心里,那还是当年8月的一个星期天上午,大雨滂沱,他在楼道里,遇见郑永强腋下夹着把雨伞正往外走,还不等王明升问话,郑永强就急匆匆告诉他说:“我有点事,得马上赶回县里……”

王明升知道郑永强这回准又是搭长途车回县里去,就诚恳地说:“那我开车送送你吧?”

郑永强抬头望了望外面的瓢泼大雨,想了想说:“算啦!雨太大,路不好走,你把我送到长途汽车站就行了!”

作为与郑永强相处了十多年的朋友,王明升非常明白,虽然说郑永强在许多方面给人们留下的印象,都十分随和,但在一些麻烦人的事情上,却十分固执;遇到他认为的原则问题,更是寸土不让。而且无论你和他关系再好,都拧不过他,可以说,他对工作有股子少有的执著和犟劲。

于是,王明升只好顺着他的意思说:“那好!你说把你送到长途汽车站,我就把你送到长途汽车站。”

郑永强为朋友对自己的理解,感到十分惬意,会心地笑了。

在车上,王明升故意开玩笑说:“你看你这书记当得真称职呀!为了给你们县里省钱,却要让我耗费自己的汽油……”

郑永强打断王明升的话,诙谐地说道:“你这党员,境界也太低了,你们在市上工作的干部,就应该为贫困县多作点贡献嘛!”紧接着,他话锋一转,又忧心忡忡地对朋友道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唉!这场雨下得真不是时候呀,如果再继续下下去的话,我真担心住在山坡上和低洼处的那些群众的安全呀!”

在王明升眼里,郑永强不仅是位一心为民的好官,他还是位名副其实的学者型干部。

他说:“郑永强书记酷爱读书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总是手不释卷。我每次见他从外地开会回来,都要从车里抱出一大摞书来。他还对书店特别着迷,一有空就经常拉着我陪他一起去逛,一逛就不想走了。有时我在他这种精神感染下,也时不时地购买回几本书,等待下次见面时,他就情不自禁地与我谈起这些书来,每次见解都新颖独特、体会颇深。当时,我真不明白,像他这种当县里一把手的,担子那么重,平时那样忙,哪来的空闲时间精研细读这么多书呀?可郑永强书记总是说,只要自己喜欢的书,工作再忙总会挤出时间来看的。其实,读书对我来说,既是加油,又是一种很好的休息呀!说句心里话,我这位旁观者,真的为他在学习上的这种过人的毅力和惊人的阅读量所佩服不已呀!”

2002年,当人们听说永强在百忙中,还要抽时间准备报考博士研究生时,个个都觉得大惑不解,甚至有人还当面劝他说:

“你不早就拿到硕士文凭了吗,现在已经算是正儿八经的学者型干部了,再加上你平时又那么用功,看了那么多书,理论水平已经不低了,还自讨苦吃,费劲去考那么高的文凭干啥?”但是,王明升听到这种话后,却并不同意别人的说法,因为他非常了解自己的这位既要当好官,又想多读书的朋友,正像郑永强所说的那样,时代在发展,知识必然也要更新。不下狠劲读书,就很有可能今天啥都知道,明天就像傻子一样啥都不知道了。因此,他对郑永强这次在百忙中毅然报考博士研究生的决定一点也不吃惊,因为郑永强不止一次对这位可谓深交多年的老友,说过这样一段话:“领导干部要想正确贯彻好党的方针政策,带领群众走上致富之路,就必须作出科学、正确的决策,要作出科学、正确的决策,没有扎实、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能力都是万万不行的!”当谈到一些地方领导因为决策失误而给党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具体个案时,郑永强禁不住就动了感情补充说道:“咱是农民的儿子,党把咱培养出来,委以重任,咱就要对党和人民的利益高度负责,绝对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发生任何过失呀!”

为了参加考博,身为厅级干部的永强针对自己英语相对薄弱的问题,专门自费请来一位家教,为他辅导英语。在一年多复习考研的日子里,永强不分白天黑夜,不管在哪里,只要一有时间,就见缝插针,刻苦自修。王明升说:每逢永强一回到家里,就能听见他如饥似渴地背诵英语单词或课文的声音。这一年,他已经整整42岁了!

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2002年,永强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西北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信息化工程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永强留给王明升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不管职务再升、地位再变,但他那质朴、率真的本色却始终一点都没变。

据王明升回忆说:只要郑永强书记一回到家里,我们单元的楼道就总是被他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有时几位朋友相约到外面吃饭,只要有剩下的饭菜,郑永强书记总会提醒大家打包,拿回家里下次再吃。开始有些朋友觉得这么做,太丢面子了。

郑永强书记就耐心说服大家:“咱们虽然日子好过了,可国家现在还穷呀!你们不知道,我有时到农村考察时,看到当地群众的生活状况那么差,心里就只想落泪。假如我们都能从这些生活小事上注意节约,节省下来的钱,就能帮助贫困户脱离贫困,就能资助上不起学的孩子上学呀!”而且,他还不止一次对我透露说,等自己拿到了博士学位后,经济负担轻了,他就准备每年都资助一名贫困大学生,直到他或她完成学业。

即就是郑永强到延安当了市委副书记后,每逢回家休假,依旧像过去一样。丝毫没有一点官架子,待人随和,说话谦虚,办事热心,比如夏天和冬天遇到用电高峰时,我们楼道里的保险丝就经常会烧断。于是,细心的郑永强书记就自己买来一卷保险丝放在家里,一遇见跳闸了,便二话不说,打起手电筒,爬低上高地去换保险丝。遇见走廊里灯泡坏了,就自己悄悄买来新灯泡换上。在楼下只要遇见有人提着比较重的东西上楼,他都会主动上前帮忙给送上一程。

在王明升同志眼里,郑永强所做的一切都是那么朴实而自然。然而,正是由于这些看似普通而自然的事情,却又是我们许多人往往想不到或不屑去做的。这正是郑永强与别人的最大不同之处。

在他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他如何当一名好官,更看到了他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做一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好人的。

有位1985年毕业于西北轻工业学院(即今陕西科技大学)

的杨晓波,曾经是永强的学生,当他在外地得知老师出事的消息后,竟一下子惊呆了!不会吧?绝对不会!这怎么可能呢?

他一遍遍默念着网上发布的消息,眼前不停闪现出老师那质朴、和蔼的面容,悲痛的泪水禁不住顺着脸颊淌落下来。就在前一个月,他还约好年后去延安看望老师的,怎么自己刚一出差到外地,老师说没就没了呢?他简直不相信这一切,拼命给咸阳的同学和老师们打电话,想让他们证实这不是真的。然而,残酷的事实一次次毁灭了他这种幻想老师平安的美好企盼,而他内心深处的一桩桩、一件件足以温暖他一生的记忆,就好像是昨天刚刚发生过的一样。

那是永强刚刚分配到学校当老师的时候,给杨晓波所在的班带材料力学课。由于杨晓波家在农村,幼年时就没了父母,家境十分贫寒,到了寒冬腊月还只穿着件单衣。有一天在阶梯教室上大课的时候,郑老师一眼就发现了这位冻得嘴唇发紫的学生。下课时便叫住他,让他中午到自己宿舍来一趟。当时,杨晓波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发生了啥事,当他七想八想、忐忑不安地推开郑老师的房门时,眼前的一幕竟使他惊呆了,只见比自己也大不了几岁的郑老师不仅亲自为他做好了饭让他吃,还把那件一下课就专门跑到商店买的棉夹克亲手穿在他的身上。此时此刻,在他眼中,与其说郑老师是自己的恩师,倒不如说他更像是疼爱自己的大哥哥。

就凭郑老师对自己的这种帮助和关爱,杨晓波大学毕业后,与永强一直都保持着联系,每年都要见上几次。即使后来永强当了领导,不管工作多忙,还经常打电话询问情况,关心自己学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记得有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杨晓波到永寿县来看望已是县委书记的老师,他原打算借此在这里好好玩玩的,可谁知永强竟二话不说,拉上他去看县里正待开发的一片槐树林。后来杨晓波回忆说,当时俩人像孩子似的穿行在雪一般洁白如玉的树林间,一边欣赏着满山遍野四处绽放的槐花,一边闻着林间空气中弥漫着的槐花那特有的香味儿,就像又回到校园里一样,听老师不停讲着县上什么时候举办“槐花节”,他打算如何开发生态观光旅游和“农家游”,具体准备怎样宣传、引导等等,全都是他工作上的打算和思路。从他那张洋溢着激情和信心的脸上,我好像又看到当年无微不至地关心过我的郑老师,现在又把他的爱、他的关心全都用到了当地老百姓身上了。接下来,他又兴趣盎然地拉我到山下看了他们从南非引进的布尔山羊新品种。当他站在那里,和蔼可亲地与农民拉话的时候,我终于明白郑老师为什么这么忙了。原来他把自己的全部心思、全部精力和爱,都用在了农民身上了,难怪他走进农民家就跟回到自己家一样熟悉、随和呢……的确,杨晓波说得没错,我们永强真的对我说过多少遍这样的话:“咱本身就是农民出身,现在当了领导,就得多为农民着想,农民过上好日子就是我一生最大的愿望!”

有次,记者想约见永强的好朋友高东强,想让他谈谈永强的工作、处事和为人,第一次打通电话,他便语气低缓地告诉记者,他不能接受采访,因为他不能提到挚友郑永强遇难的事情,一提到永强,他就不能控制自己悲痛的情绪。当记者再一次见到他并提出采访要求时,已是从延安回到咸阳,在殡仪馆门前,当时他正和陕西科技大学的有关领导一道来这里迎接郑永强骨灰归来。

面对记者,永强的好朋友高东强充满内疚地对记者说:“从四年前郑永强赴任延安市委副书记到出事前,他曾多次约我到陕北看看,可是一直没有空闲,没能成行,没有想到14日到延安看他,竟成了诀别。”高东强现为陕西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长,他与郑永强是先后进入陕西科技大学机械系工作的,又是同一年读的研究生,用高东强的话说,两人相同的经历和志趣,使他们的友谊在过去的岁月里不断加深。

高东强心情沉重地说:“他原本是不会出事的,事发前一天他还在西安开会,本来他还要参加定于1月13日在西安召开的另一个会议,可是会期临时延迟到下周一举行,当时延安方面也让他借机回家休息两天,可是他说还有一些工作没有处理完,要赶回去,走前他在电话里让我周六等他,约好一起商谈他为毕业答辩准备的博士论文,而现在就是周六,等来的却是他冰凉的骨灰……”说到这里,高东强哽咽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