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六、西汉

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年62岁卒葬长陵)



酒醉斩蛇杀县令,役徒敬畏称沛公。

萧曹相随举义旗,刘邦率众捣敌营。



亭长慷慨赴家宴,昂首明赐钱一万。

吕公端详暗称奇,遂许吕雉结姻缘。



走投无路藏闺房,定陶脱险免遭殃。

遂纳戚姬做爱妾,夫行妇随披戎装。



项羽负约欲逞强,改立刘邦为汉王。

高祖听从张良计,绕行故道度陈仓。



传檄而定平叛军,妇人之仁勿尾随。

号令三军行果敢,精明强干责有规。



暴秦气数行将尽,草莽庶子揭竿围。

鸿门宴上决雌雄,成败由此一岭分1。



胜者王侯败者贼,世以成败论是非。

亭长摇身做皇帝,项籍江东天颜归。



约法三章除秦苛,秋毫无犯百姓乐。

刘邦入关谨言行,誓与项羽争山河。



执戟郎中信归汉,汉王听从欲封官。

授权印章大将军,韩信施计妙中见。



英布归服汉刘邦,浴足傲见九江王。

后作华美宽裕待,大喜过望乐洋洋。

十一

鸿沟为界东西走,中分天下各拥有。

张良陈平力劝谏,养虎遗患先动手。

十二

陈留儒生拒相见,高阳酒徒可谋面。

不交不识见恨晚,郦食其被刮目看2。

十三

萧何月夜追韩信,为荐人才用苦心。

刘邦筑坛拜大将,韩信登坛谢龙恩3。

十四

惊闻韩信欲反叛,高祖煞时方寸乱。

陈平斟酌巧施计,伪游云梦抓犯韩4。

十五

刘邦咸阳入秦宫,琳琅满目宝无穷。

意欲占有贪享受,张良劝诫俱存封5。

十六

项伯阴泄楚军密,刘邦捎言搞麻痹。

杀机四伏鸿门宴,高祖如厕巧逃逸。

十七

项庄舞剑藏杀机,樊哙闯帐解燃眉。

义正词严责项羽,当年狗屠世称奇。

十八

宰杀白马与臣盟,非刘而王击无容。

外戚专权诸吕王,白马之盟徒有名。

十九

父老乡亲沛宫宴,教习歌咏众少年。

酒兴正浓大风歌,威加海内猛士欢。

二十

冒顿单于用老残,障眼汉军心痹散。

白登之围困死境,陈平妙计高祖还6。

二十一

周昌口吃尚强硬,不善阿谀不奉承。

直谏高祖待嗣子,欣然笑应立刘盈。

二十二

功人功狗当理论,发踪指示为上人。

披坚执锐夺敌首,萧何功高封重臣7。

二十三

封赏功臣留誓言,制成符节写铁板。

金匮石室作密藏,保存书契千古传8。

二十四

逆取顺守需文化,诗书达理通天下。

文韬武略谋长久,胜败兴亡看管家9。

二十五

运筹帷幄谋天下,未央豪华家宏大。

高屋建瓴居威势,带厉河山永世发10。

二十六

刘邦将兵仅十万,韩信多多而益善。

纵观二人论强弱,居高临下刘捉韩11。

二十七

天下逐鹿竞百千,帝王之位一人担。

蒯通雄辩劝刘邦,豁免烹杀身安然12。

二十八

东陵瓜秧召平插,弃官归隐传真话。

萧何家财供军饷,转危为安乐开花13。

二十九

举兵讨伐鲸布反,使羊将狼线难牵。

刘邦带病亲出征,平叛胜利稳如山14。

三十

忘恩负义不言功,反咬恩人徇私情。

丁公受诛悖正理,旨在人臣对君忠15。

汉惠帝刘盈(前211-前188年24岁卒葬安陵)



垂拱无为汉惠帝,萧规曹随理神器。

保持汉初发展态,守而勿失亦为计16。



刘盈秉性颇柔弱,大臣拥立皇帝作。

母后残忍被恐吓,精神抑郁见阎罗。

汉高后吕雉(前241-前180年62岁卒)



儿子柔弱母临朝,刘氏大权吕家操。

诸吕得逞皆受封,陈平周勃必计较。



高后吕雉掌皇权,心狠手辣排异端。

厕中人彘骇听闻,杀一儆百作笑谈17。



高后称制封诸吕,鸡犬升天横无忌。

周勃安刘平叛乱,戮杀诸吕复刘权18。



毒如蛇蝎吕后王,排刘安吕兴家邦。

周勃陈平剿诸吕,拨乱反正立汉皇。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年46岁卒葬霸陵)



文帝向以农为本,轻徭薄赋利农人。

开关并弛山泽禁,国富民强政风纯19。



从轻断狱废酷刑,改革刑法正律令。

万千黎民咸称道,社稷和谐民安定。



收孥相坐罪残酷,孝文孰计不法古。

赏罚分明导人善,力废连坐拯无辜。



严于律己重节俭,禁修苑囿造景观。

夫人俭朴作表率,路人无不作美谈。



大德莫胜汉孝文,首昌薄葬除肉诽。

以德治国行天下,身后节俭不扰民。



严煞厚葬奢侈风,朝臣俭约谨言行。

百姓免遭搜刮苦,节俭爱民风纯正。



军纪森严细柳营,皇帝也得按规行。

亚夫治军令如山,文帝盛赞秉事公20。



小女缇萦救父命,信寄天子述悲情。

文帝心怜孝顺女,欣然赦免淳于公。



邓通舐痈吸脓痰,帝赐铜山许铸钱。

邓氏钱币满天下,竟因潦倒赴黄泉。



豪富得势大不敬,敢对丞相抖威风。

相府治罪当斩首,帝派持节召邓通21。

汉景帝刘启(前188-前141年48岁卒葬阳陵)



皇权在手重作为,轻徭薄赋遵父训。

与民休息国运昌,太仓陈陈米相因。



文景之治四十年,汉初经济大发展。

减赋除刑得民心,空前富庶社会安。



同姓未必无异心,吴楚七国皆叛臣。

晁错出谋削藩贼,惨遭诛戮殒其身22。



景帝治蜀派文翁,文翁石室传儒经。

李冰治水翁化蜀,郡道路人皆赞颂。



沾沾自喜颇得意,草率行事谁敢依。

太后连连荐窦婴,景帝量才志不移23。

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年70岁卒葬茂陵)



汉武十七登帝位,锋芒毕露显权威。

罢黜百家独尊儒,广纳贤达用儒臣。



更化善治并德行,上下官吏用儒生。

讲经办学举孝廉,治国安邦理论通。



严禁郡国铸铜钱,五铢通用中央管。

经济政策大调整,国家利益得保全。



崇神修庙祈福寿,少君少翁屡作秀。

天子觅仙不辞远,扰民直到天尽头24。



独尊儒术罢百家,孔孟之道作王法。

忠孝仁义诓黎民,男盗女娼帝王家。



离宫别馆不逊秦,渭流萦绕苑中水。

上林甘泉侈其大,先祖遗训化尘灰。



皇帝是人不是神,似懂非懂咨重臣。

智能支吾欺天子,信以为真祸黎民。



访仙求道甚虚妄,秦皇汉武颇张扬。

浩浩车驾东海求,死神照样觅圣皇。



方士祀官出言伪,封禅祀礼敬鬼神。

汉武轻信遂立庙,千门万户汉苑林。



收复河南首告捷,匈奴南犯心胆怯。

先辈和亲绥靖策,汉武安边用铁血。

十一

屡犯屡战强兵打,以战求和汉武法。

败北匈奴举降幡,铁蹄岂敢踩汉家。

十二

首创太学办高校,封建官学兴汉朝。

高等教育从此始,文教兴国崭露角25。

十三

重农抑商算告缗,征收商贾财产税。

仅此国收数以亿,富国强兵活民人26。

十四

欲保中央集权畅,心腹之患诸侯王。

汉武下达推恩令,王国势力难扩张27。

十五

盐铁利大收官营,私采私卖受重刑。

垄断经营价格高,国富带来百姓穷。

十六

颜驷郎署遇武帝,慨叹三朝皆不遇。

郎潜白发终无奈,才华安能如运气28。

十七

皇后陈氏失宠幸,千金买赋帝吟诵。

司马相如写世情,长门阿娇复得宠29。

十八

汉武少将霍去病,夜率精兵闯敌营。

屡胜帝封冠军侯,马踏匈奴安边境。

十九

渴饮冰雪饥吞毡,手持汉节做羊倌。

北海牧羊十九载,节旄尽落始归汉30。

二十

受赐未见君令下,拔剑割肉拿回家。

武帝责怪东方朔,归遗细君从容答31。

二十一

汉武迷信起事端,巫蛊之祸杀数万。

江充借机施淫威,血染顶子手弄权32。

二十二

武帝斋戒承华殿,青鸟殷勤笑语喧。

西天王母欲降临,洒扫清除喜迎仙33。

二十三

守陵郎官车千秋,一言寤意能封侯。

真命天子顺定夺,投其所好解心忧34。

二十四

翠翘金雀玉搔头,受宠夫人载风流。

东施效颦搔用簪,玉价飞涨商贾优35。

汉昭帝刘弗陵(前94-前74年21岁卒葬平陵)

幼主昭帝践龙位,霍光辅政做谋臣。

盐铁之议论短长,儒法争鸣说安危。

汉宣帝刘询(前91-前49年43岁卒葬杜陵)



宣帝爱民稳社稷,亲赴民间晓民意。

治国先行整吏治,清障除碍严风纪。



尊儒重用文法吏,吏称其职政无弊。

民安其业乐融融,中兴之主得美誉。



石渠阁中论五经,宣帝评判亲裁定。

学术讨论首开创,《石渠议奏》集大成36。



张敞屡为宣帝谋,才高招来权臣妒。

皇帝爱才不敢用,仅因画眉说风流37。



焦头烂额被封赏,曲突徙薪弃一旁。

宣帝闻言晓其义,徐福得赏又封郎38。



霍光辅政兴汉邦,家族仗势妄逞强。

灭顶之灾因谋反,权欲膨胀惹祸殃。



新旧连接取其长,奉行故事有主张。

魏相明达提建议,宣帝笑纳兴汉邦39。



为人忠厚明是非,绝口不道保命恩。

满朝文武尚不知,丙吉内向做仁人40。

汉元帝刘奭(前76-前33年44岁卒葬渭陵)



元帝刘奭做汉皇,重用宦官祸水藏。

宫马苦肥民饥死,盛汉江山向残阳。



呼韩欲向汉称臣,汉与匈奴通婚姻。

昭君出塞做嫁娘,边城晏然可安睡。



画工索贿失检点,倾城倾国才闪面。

王嫱告别离宫去,元帝痛失丢天仙。

汉成帝刘骜(前52-前7年46岁卒葬延陵)



成帝刘骜如父辈,迷恋声色不作为。

帝舅王氏横专权,索贿受贿图自肥。



成帝醉心造坟茔,十年延陵又昌陵。

取土贵同粟米价,劳民伤财害百姓41。



宫内外戚专权乱,宫外起义杀声喊。

汉朝统治将崩溃,成帝暴卒谁又贪。



微行民间斗鸡狗,沉湎酒色永无休。

飞燕得宠倾后宫,大汉江山如泥牛。



沉湎酒色微服访,寻欢作乐找张放。

张放娶亲大盛典,成帝赏赐恩浩荡。



才女婕妤入东宫,秋扇见捐哭零丁。

人老珠黄恩爱绝,弃捐箧笥《怨歌行》42。



朱云直谏世人爱,庆忌力挽免祸灾。

尸位素餐食中蛆,修补折槛保原态43。



敬神未必心爱神,假仁假义吹自身。

临渊羡鱼唱空调,无如结网有作为44。

汉哀帝刘欣(前25-前1年25岁卒葬义陵)



哀帝刘欣同性郎,贪恋男色态失常。

舍人董贤得宠幸,交首共卧效鸳鸯45。



长安饥民声声吼,哀帝惊恐瑟瑟抖。

如梦浮生甚荒诞,二十六岁赴冥沟。

汉平帝刘衎(前9-后6年16岁卒葬康陵)

平帝九岁戴皇冠,太皇太后垂帘看。

外戚王莽伺机起,毒杀皇上掌实权。

王莽(前45-后23年69岁卒)



圆滑虚伪处世态,为篡朝权巧安排。

杀子屠侄鸩皇上,再废刘婴新莽开46。



爵位益尊操愈谦,君臣难得辨忠奸。

孝平皇后王莽废,中华怪史开新篇47。



王莽代汉称皇帝,新莽王朝遂自立。

内忧外患百姓苦,商人杜吴灭王气。

更始帝刘玄(?-后25年)

新莽灭亡更始代,刘玄称帝行腐败。

醉生梦死贪行乐,遂将缢死人称快48。

【注释】

1 陈胜、吴广起义军失败以后,刘邦和项羽所领导的两支军队继续进行反秦斗争。起义军决定,由刘邦领兵向关中进攻,项羽往北救赵。并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由于刘邦军纪严明,又注意采用瓦解敌军的策略,所以很快就攻下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封秦府库,还军灞上,又尽废秦朝苛法,约法三章,秋毫无犯,受到关中百姓的拥戴。项羽血战巨鹿,歼灭了秦军主力。西进至函谷关时听说刘邦已攻破咸阳,遂怒攻函谷关,驻军鸿门,准备第二天击破沛公军。项羽的谋士范增也认为将来与项王争夺天下的必定是刘邦。当时项羽有军40万,而刘邦只有10万。这时,项羽的叔父项伯因与刘邦的谋士张良过从甚密,便连夜奔往沛公军营将这一情况告诉了张良,劝其逃走,张良又转告于刘邦。刘邦要求立即见到项伯,他对项伯说,自己并无独占关中的野心,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等待项羽来接收。并与项伯约为婚姻,又当面约定明日一早便去拜见项羽。项伯信以为真,回去替刘邦说了许多好话使项羽改变了进击刘邦的决定。第二天,刘邦同张良、樊哙等几位将领来到鸿门,项羽设宴招待刘邦。席间,范增几次举起所戴的玉佩向项羽示意,要他下令杀死刘邦,项羽却一直默然不动。范增又使武将项庄以舞剑为名去乘机行刺。这时项伯也拔剑起舞,多次挡住了项庄刺来的剑。樊哙闻讯,持剑拥盾闯入军帐,他怒发冲冠,义正词严地指责了项羽欲杀刘邦的险恶用心,使项羽哑口无言。刘邦也乘机说上厕所,溜出了军帐,逃回灞上。

2 刘邦在与秦军作战时,路过陈留。这时高阳儒生郦食其要见刘邦,刘邦听说此人的打扮很像儒生,就很不耐烦地对门人说:“替我谢谢他,就说我很忙,没有时间会见儒生。”郦食其一听此言,瞋目按剑,大声呵斥门人:“我是高阳酒徒,并非儒生!”郦食其于是受到了刘邦的热情接待,并得以重用。后人用“高阳酒徒”指好饮酒而狂放不羁的人。

3 韩信原在项羽军中任郎中,因数次献计都未被项羽所采纳,故背楚归汉。被刘邦任为治粟都尉。后来韩信看到刘邦也不能重用他,就逃跑了。丞相萧何知道韩信是位难得的人才,于是披星戴月把韩信追了回来,并向刘邦建议,要与项羽争天下,必须重用韩信,只有拜韩信为大将军才能把他留住。刘邦同意后就要召见韩信。萧何劝阻道:“大王平日态度傲慢,不注意礼节,今拜大将怎么能同呼唤小孩儿一样,这样韩信是不会满意的。只有择日斋戒,设立坛场,以隆重的仪式拜韩信为大将,才会把他留住。”刘邦答应了萧何的要求。众将领听说要拜大将军,都以为自己可能做大将军,谁也没有料到被拜的却是韩信,全体将士都十分震惊。后遂用“韩信登坛”、“筑坛拜将”表示重用人才。

4 汉高祖六年(前201),有人告发楚王韩信谋反,刘邦询问各位将领如何处理此事,众将领主张立即发兵平叛。刘邦拿不定主意,又问陈平,陈平认为说韩信谋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况且,在“兵不如韩信精、将不如韩信良”的情况下草草出兵,是很危险的。刘邦一时不知如何是好,陈平于是建议说:“陛下可行古代天子巡狩以会见诸侯的旧制。今南方有云梦泽,您可以游云梦的名义,在陈地大会诸侯。陈在楚的西部疆界上,韩信若听说您因游玩到此,势必出来迎接,而您这时捉他,仅用一个力士就可以了。”刘邦遂用陈平计,把韩信捉住,带回京师,降其楚王爵为淮阴侯。

5 刘邦入咸阳,进秦宫殿,看见珠宝珍玩,琳琅满目,多不胜数,遂起贪欲之心,张良告诫他,这种行为无异于帮助殷纣作恶。刘邦一听,即弃邪念,还军灞上。后遂用“助纣为虐”比喻帮助恶人干坏事。

6 汉高祖七年(前200)冬,刘邦率步骑32万,从晋阳北上追击投降匈奴的韩王信。汉军连战皆捷,乘胜追击,克复楼烦关(今山西宁武东北阳方口)、马邑(今山西朔县)等地。刘邦中了匈奴诱敌深入之计,率领部分骑兵轻率向北急进。追至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古城)的白登山,遂被匈奴精锐骑兵40万团团围困7日之久。刘邦无奈,用陈平秘计,厚赂阏氏(匈奴的皇后)方得解围。

7 汉王五年(前202),项羽被灭,刘邦论功行赏,大封功臣,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封为侯,食邑8000户。那些身经百战的功臣很不服气。刘邦问众位将领是否知道打猎的情况,是否知道猎狗的情况,回答说知道。刘邦接着说:“打猎时,追杀野兽的是狗,而发现野兽踪迹,指挥猎狗行动的是猎人。诸位在作战中斩获即使再多,其功劳也不过像猎狗一样,而萧何的功劳则像猎人一样。”后来用“功人功狗”比喻谋臣或武将;用“发踪指示”比喻幕后的操纵指挥者。

8 刘邦曾把封赏功臣的誓言用红笔写在铁板上,制成符节,装在金属做成的柜子里,放在石屋中(原文“金匮石室”)封锁。后用“金匮石室”指国家保存书契的地方。

9 陆贾与高祖谈话时曾多次称赞《诗》《书》,高祖很不耐烦,斥责陆贾说:“你老公是在马上夺取的天下,哪里读过《诗》《书》!”陆贾说:“从马上得到,难道不能从马上治理吗?商汤、周武都是用武力夺取天下,然后用加强文化思想教育来治理天下(原文‘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才是长久的方法。”高祖认为陆贾说得很有道理,就让他著《新语》一书,总结秦亡汉兴的原因。

10 刘邦平定天下后大封功臣。在封爵的誓约中有这样的话:“使河如带,泰山如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意思是,即使黄河狭窄得像衣带一样,泰山细小得像磨刀石一般,其所封之国还是会永远存在的。后用“带厉河山”比喻功臣爵禄,世代永传。

11 一天,刘邦与韩信在一起谈论诸位将领的才能特点时,问道:“像我这样的能力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陛下至多不过能带10万人。”又问:“你呢?”韩信回答:“至于我,那是越多越好(原文‘臣多多而益善耳’)。”刘邦笑着问:“那你又为什么被我捉住呢?”韩信回答说:“陛下虽然不善于带兵,但却善于指挥将领,这就是我所以被你捉住的原因。”

12 刘邦平定陈豨叛乱归来,韩信已被吕后以谋反罪杀死,刘邦既高兴又惋惜,问韩信死前说什么话没有。吕后答道:“韩信说他后悔不用蒯通之计。”刘邦乃下令逮捕蒯通。蒯通至,刘邦问他是否教唆韩信谋反,蒯通则直言不讳地回答:“我确实教他谋反过,可这小子不用我的计策,因而落了个这样的下场。”刘邦大怒,命烹杀蒯通。蒯通认为自己很冤枉,辩解道:“秦朝失去了统治力量,东方各地英雄豪杰纷纷起来反秦。秦朝灭亡了,众豪杰都起来激烈地争夺政权(原文‘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但只有力量强大行动迅捷的人才能得到。在这个时候,我想到的只是韩信,不是陛下。况且,当时天下想与你一样成就帝王之业的人很多,只是力不从心,最后没有成功罢了。你能把他们全部都烹杀了吗?”刘邦最后免除了蒯通之罪。遂用“逐鹿”比喻争夺天下。

13 吕后用萧何计杀死韩信。刘邦晋封萧何为相国,又封爵5000户,令一名都尉率兵500人做萧何的护卫。很多人为此向萧何祝贺。只有召平认为萧何要遭大祸,故前来慰问。召平在秦朝时曾为东陵侯,秦亡以后,沦为百姓,家贫无以为生,乃种瓜长安城东。瓜味甚美,故被人称为“东陵瓜”。这时召平告诉萧何:“皇上在外遭受风霜之苦,而你在后方并没有多大风险,可是皇上又再次封赏你。这主要是韩信最近在后方谋反,使皇上对您也有了疑心。希望你不要接受封赏,还要把自己的家产全部拿出来作军饷。”萧何听了召平的话,刘邦果然很满意。

14 黥布谋反,刘邦因为有病想让太子为将前往讨伐,辅佐太子的四位老先生认为,太子做统帅,有功则地位不能再提高,无功则会招祸。况且太子所要指挥的将领,都是曾经跟随刘邦平定天下的猛将,今使太子统帅他们,这无异于派羊指挥狼(原文“使羊将狼”),众将不肯尽力,此行必不能获胜。最后刘邦带病出征,取得了平叛的胜利。后遂用“使羊将狼”比喻以力弱去统帅势强者,必难成功。

15 彭城之战中,项羽的将领丁公紧紧地追赶着刘邦。由于刘邦向丁公求告,遂得以逃脱。项羽被消灭后,丁公前去拜见刘邦。刘邦认为当时丁公徇情是对项羽的不忠,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责任全在丁公。于是把丁公斩首,并说:“使后世做人臣的不要效法丁公。”

16 刘邦大封功臣时,萧何所受封赐最多。临终前萧何又推荐与自己有隔阂的曹参继任相国。在封建社会里,萧何被认为是不可多得的贤相。惠帝二年(前193),曹参继萧何为相国后,举事无所变更,按照萧何制定的成法办事。他委任属官,总是选择不擅辞令的忠厚长者,还经常宴请卿大夫和部下、宾客,饮酒作乐。惠帝责怪他不理政事,曹参却对惠帝说:“高皇帝和萧何定天下,已经制定了各项政策和法令,我们又都不如他们,现在陛下垂拱无为,我做相国的恭谨守职,遵循成法行事而不出偏差也就很不错了。”惠帝听了十分称赞。他任相国仅三年,就收到了显著成效。汉初的安定局面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当时老百姓歌颂说:“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

17 刘邦生前欲立宠妾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为太子,吕后从中作梗,大臣亦反对,被迫立吕后之子刘盈为太子。刘邦死后,吕后毒死赵王如意,砍断戚夫人手足,挖眼熏耳,用药使之变哑,置于厕中名曰“人彘”。惠帝刘盈不满母亲残忍所为,抑郁而死。

18 周勃,汉初大臣,沛县人。少时以织蚕箔为生,并充当丧事中的吹鼓手。秦末,从刘邦起义,以军功为将军,封绛侯。刘邦认为他“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吕后时,他任太尉,但军权仍为吕后亲属所控制。吕后死后,齐王刘襄曾起兵诛诸吕,相国吕产派将军灌婴率兵前往迎击,但灌婴驻军荥阳,与齐王联合。诸吕遂欲取刘氏政权而自代。已被解除兵权的太尉周勃,与丞相陈平定计,入北军(守卫京城的军队),骗取上将军吕禄的将印,号令将士,“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将士皆左袒。于是乃杀吕产、吕禄。吕氏家族无分少长,皆被斩杀。至此,汉朝廷的大权又重新回到了刘氏集团手中。后迎立代王刘恒为帝,即汉文帝。周勃任右丞相。

19 文帝即位后,继续实行高祖、惠帝、吕后统治时期的政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视农业为“本”,下诏“开关梁,弛山泽之禁”。对刑法进行重大改革,明令禁止“收孥相坐律令”,废除黥、劓、刖刑以笞刑代之,再加上许多官吏注意从轻断狱,对人民的压迫相对减轻。文帝在位期间,宫室苑囿、车马服御之物很少增加。他多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他所宠爱的慎夫人衣不曳地,帏帐不施文绣。文帝曾想建筑露台,但一听要花费百金,即“中人十家之产”,便立即停止。他提倡节俭,反对厚葬。

20 文帝后元六年(前158),为防匈奴进犯,保卫京师安全,部署以刘礼为将军驻防灞上;以徐厉为将军,驻防棘门(陕西咸阳东北);以周亚夫为将军,驻防细柳(陕西咸阳西南)。有一天,文帝去慰劳军队,先到灞上和棘门,都是长驱直入,将领们下马迎送。最后来到细柳营,将士们全副武装,戒备森严。皇帝的先行官提前来到营门,不得进入,先行官说:“皇上就要到了!”守门的都尉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令,不听皇帝诏。”过了一会儿,文帝驾到,同样也被挡在营门外。于是文帝派使者持节诏令周亚夫:“我要入军门慰劳将士。”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门。而守卫营门的军吏又对文帝的随从人员郑重其事地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得驱驰车马。”文帝就让车骑安辔徐行。来到中军营帐,周亚夫手持兵器行礼说:“穿铠甲的将士不便跪拜,请以军礼拜见皇上。”文帝很受感动,肃然起敬。劳军仪式结束后。出了营门,群臣都十分惊讶,认为周亚夫对皇上失礼,而文帝则赞不绝口说:“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灞上和棘门就像儿戏一样。”

21 太中大夫邓通因给文帝吮痈舐疮,颇受宠幸。有一次在朝廷议事,邓通自居上位,对丞相申屠嘉有蔑视之意。申屠嘉奏事完毕,特意劝谏文帝要重视朝廷上的礼仪。文帝答应在下边个别地提醒那些对此不够重视的人。申屠嘉回到相府,即下令要召见邓通,邓通不予理睬。邓通听说申屠嘉要杀他,这才恐惧起来,赶忙向文帝求救。文帝说:“你只管去相府,到时我再派人把你召回来。”邓通来到丞相府,取下帽子,光着脚,向申屠嘉叩头认错,申屠嘉坐在那里,并不还礼,他斥责邓通说:“这朝廷原本是高祖的朝廷,你邓通这么一个小官竟敢在那里儿戏,这是对皇上极大的不尊敬(原文‘大不敬’),罪当斩首。”邓通叩头不迭,以至头破血流。文帝估计邓通正被丞相陷入困境的时候,乃派人持节把邓通召回。后遂用“大不敬”指对皇帝的不尊敬。

22 汉景帝即位后,采取晁错的“削藩”策,引起吴王濞、楚王戊、越王遂、济南王辟光、淄川王贤、胶西王卬、胶东王雄渠等七国的不满,以吴王濞为首的以“清君侧”为名叛乱。面对来势汹汹的七国反叛,景帝纳袁盎之言,企图以杀晁错来退七国之兵。但杀晁错后吴王不仅没有退兵而且声称已为东帝。

23 窦太后多次在景帝面前推荐魏其侯窦英为丞相,景帝说:“我不是舍不得丞相这个职务,只因窦英这个人有点自尊自大、自鸣得意(原文‘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并且多次草率行事,这样的人是不适合做丞相的。”后遂用“沾沾自喜”形容自以为很好而得意的样子。

24 少君、少翁,汉代方士。天尽头,地名,亦称城山头。今山东威海东海岸边一旅游景点,即秦汉时期秦始皇、汉武帝派童男童女入海求长生不死之药的地方。

25 秦朝实施“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文教政策,造成学校教育的倒退和逆转。西汉初年,经过“休养生息”,至汉武帝时,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物质条件。武帝建元元年(前140),董仲舒在《对策》中提出了修建太学的主张。元朔五年(前124),根据董仲舒的建议,汉武帝令丞相公孙弘和太常孔臧制定设立太学的具体计划。公孙弘等提出了创立博士弟子员制度的建议,得到了汉武帝的批准。在此以前,虽也有太学的设置,但严格讲,以传授知识,研究学问为主要任务的最高学府,是从汉武帝创立太学开始的。

26 汉武帝时期的税收政策即算缗和告缗。所谓算缗,就是按照商人、手工业者、高利贷者财产的多少征税(成串的铜钱叫缗,借指财产。算是计算、统计的意思)。告缗是武帝打击富商大贾的措施。元狩四年(前119),西汉政府发布《缗钱令》征收富商大贾的财产税,由于他们隐匿或虚报,元鼎三年(前114),又发布《告缗令》。对隐匿财产不报或虚报的,没收其财产,并奖励告发,查实后,把所没收财产的一半奖给告发者。

27 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法令。元朔二年(前127),主父偃向武帝建议,认为诸侯王的爵位仅由嫡子继承,不利于播扬仁孝之道,应使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这样,名义上是施德惠,实际上是剖分其国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此举正中武帝下怀,被采纳。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支庶大多被封为列侯。每一个王国,大都被分为几个或十几个侯国。其后,王国辖地也仅有数县。元鼎五年(前112),武帝以列侯助祭的“酎金”斤两、成色不足为名,一次削夺106名列侯的爵位。这样,诸侯不但辖地缩小,而且仅得衣食租税,不得参与政事。汉初以来,同姓诸侯王对于中央集权的威胁,至此完全消除。

28 一天,汉武帝悄悄来到郎署(郎官办公之处),见一位老郎官须发皆白,衣衫褴褛,武帝问老人什么时候做郎官的,为啥一直干这个职务?老人回答说,他姓颜名叫驷,江都人,文帝时就开始做郎官了。武帝又问:“为什么总是得不到升迁呢?”颜驷回答说:“文帝喜欢文,而我爱好武。景帝喜欢老年人,而我当时还年轻。当今,您虽然喜欢年轻人,可我的年纪又大了。因此,我虽然历经三朝,却一直怀才不遇,终老在即,仍为郎官。”后人用“郎潜白发”慨叹老而不遇。

29 陈皇后(即陈阿娇)开始很受武帝宠幸,因其无子且性忌妒,惹恼了武帝,一度被冷落在长门宫。后来陈皇后听说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善于作赋,乃赠送黄金百斤,请为其作赋。司马相如就写了一篇《长门赋》,武帝读后颇受感动,陈皇后于是又得到宠幸。后用“千金买赋”指极力寻求恢复宠幸或重用。

30 苏武(前140-前60),西汉杜陵人。武帝时,官至中郎将。汉武帝晚年,汉与匈奴重归和好。天汉元年(前100),匈奴送还已往扣留的汉朝使者。同年,苏武奉武帝之命率领副使张胜、随员常惠等百余人出使匈奴,并送还汉朝扣留的匈奴使者。因匈奴权臣卫律(汉降将,匈奴族人)被部下射杀及单于之母被劫之事张胜预先知道,所以苏武一行南归时被单于扣留。匈奴贵族多方威胁诱降,苏武誓死不屈。断绝了饮食,苏武就渴饮雪,饥吞毡。单于无奈,就把苏武流放到北海(前苏联贝加尔湖),使牧公羊,说要等公羊生了羊羔,才放苏武回去。为了回汉朝复命,苏武坚强地活了下来,他经常掘鼠穴取草籽充饥,持汉节在北海牧羊19年,致使节旄脱落。昭帝初年,恢复了汉匈和亲之事。汉使诈称汉昭帝在上林获取有苏武系在雁足上的帛书,单于只好放回苏武。

31 一年夏天,武帝诏令赏赐给侍从一些肉。肉已经领到,可是负责分配的人老等不来。东方朔遂拔剑砍肉,并对同僚们说:“天气热,咱们应当早一点回去,请接受赏赐吧!”说罢就拿着肉回去了。负责人把这件事上奏给武帝。第二天,武帝见到东方朔时责怪他不该擅自割肉,并让东方朔承认错误。东方朔再次拜谢,很从容地讲道:“受赐不等令下,这是多么的无理啊!拔剑割肉,气魄又是多么的雄壮啊!割的不多,又是多么的廉洁啊!拿回去送给妻子,(原文‘归遗细君’,东方朔的妻子名叫细君),这又是多么的仁慈啊!”武帝听罢,大笑说:“我让你承认错误,你反而自己赞美自己来了。”结果又赏赐给东方朔酒一石,肉一百斤,让他拿回去送给妻子细君。

32 古代迷信,谓巫师使用邪术加害于人为“巫蛊”。武帝晚年多病,疑心为左右巫蛊所致,命江左查办。江左因与太子有嫌隙,遂于征和二年(前91)武帝患病之际,诬陷太子行巫蛊,太子畏惧,起兵捕杀江左,失败后自杀。京师及郡国牵连被冤杀者数万人,史称此事为“巫蛊之祸”。

33 有一年的七月七日,武帝在承华殿斋戒,正午时,有一群青鸟忽然从西方飞来,集于殿前。武帝问东方朔这是什么缘故,东方朔说,西天王母晚上一定要降临,要洒扫清除,等待她。后遂用“青鸟使者”、“青鸟”等指使者,多指仙道和爱情的特使。

34 太子刘据为江充所诬陷,太子举兵诛江充,与丞相刘屈氂等战于长安,后兵败自杀。守卫高祖陵墓的郎官车千秋向武帝上书,认为太子的过错不过是诛江充而已,并无谋反之意。武帝认为这话说的有道理,就召见了他,并称赞他说:“我们父子之间出现的这种事情,别人是很难评论其是非的,只有你看到了其中不够合适的地方,这是高庙里的神灵让你来告诉我的,我应当让你来辅佐我。”于是任命车千秋为大鸿胪,几个月后又被任命为丞相。封富民侯。班固认为车千秋并没有其他才能学问,也没有多少功绩,仅仅用了一句话感悟了武帝(原文“特一言寤意”),就在数月之间做了丞相,封了侯,这是过去所不曾有过的事情。后来就用“一言寤意”指一句话就得到了好处。

35 有一次,武帝一边责备他所宠爱的李夫人,一边拔下她的簪子搔她的头。从此以后,宫里的人搔头都用玉,致使玉的价格涨了好几倍。

36 汉宣帝时召开的一次重要学术会议。宣帝为了进一步统一儒家学说,加强思想统治,于甘露三年(前51),诏萧望之、刘向、韦玄成等儒生在长安未央宫北边的石渠阁讲论“五经”之异同。汉宣帝十分重视,亲自裁定评判。后来,石渠阁讲论的奏疏汇集成《石渠议奏》一书,辑155篇,今佚。

37 张敞做京兆尹,学识渊博,谈古论今,备受朝臣敬佩。宣帝也多采纳他的意见。但他不讲究威仪,不注意生活细节。比如他替妻子画眉,长安城中有“张京兆眉毛画得好”的传言,宣帝知道后,也认为这种行为有点轻浮,虽然没有责备他,但因听闲言碎语,也没有给他更高的官职。

38 因霍光辅政有功,霍氏家族的权势越来越大,这样就难免有骄奢之行。茂陵有一个叫徐福的人认为霍家一定要灭亡。他于是向宣帝上疏说:“霍家势力太大,陛下就是优待他们,也应该适当抑制他们一下,不要使其自取灭亡。”曾三次上疏都没有引起皇帝的重视。后来霍氏因谋反而被剿灭。告发者都得到了封赏。有人替徐福鸣不平,向皇帝上书说:“我听说有一个人家的烟囱很直,旁边堆放着许多柴火,有客劝主人改建弯曲的烟囱,并把柴火搬开,不然有着火的危险。主人不听,不久,果然发生了火灾,邻居都来救火,将火灭掉。于是主人杀牛置酒,感谢邻居们的帮助。那些被火烧伤的人请坐上位,其余各以出力多少排座,而唯独不邀请曾建议改建烟囱的人。有人愤愤不平地对主人说:假若当初听从客人的建议,而今既不费酒肉,也不受火灾之害。如今论功请客,为什么建议修弯曲烟囱、搬走柴火的人不能受到报答(原文‘曲突徙薪’),而焦头烂额的做上宾呢?”这时主人恍然大悟,把那位客人请来做上宾。汉宣帝听后,赏赐徐福帛10匹,接着又提升他为郎官。后遂用“曲突徙薪”比喻防患于未然。

39 御使大夫魏相喜欢读汉初的历史和那些比较实用的奏章。他以为古今的政体虽然不同,但现在必须致力于按照先例行事(原文“奉行故事”)。他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向宣帝提出了不少建议,最后都被采纳了。后用“奉行故事”指按照成功的先例办事。

40 宣帝是武帝戾太子刘据的孙子,戾太子受巫蛊之祸时,宣帝才生下来几个月,因受株连,也被关在狱中。负责审理此案的廷尉监丙吉很同情宣帝的遭遇,曾给以不少照顾。但丙吉为人忠厚,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一直到宣帝即位,他绝口不谈对于宣帝的恩德(原文“绝口不道前恩”),以致满朝大臣都不知道他曾立下了这样大的功劳。后用“绝口不谈”指因回避而不开口。

41 汉成帝不问民间疾苦,整天斗鸡走狗,迷恋酒色,宠幸赵飞燕,醉心于造坟墓。他原筑延陵已历十年,觉得不称心,又改筑昌陵,所取山东之土“贵同粟米”。昌陵已筑成,又觉不满意,再复造延陵。

42 成帝妃子班婕妤,楼烦(今山西朔县)人,班况之女,班固的祖姑(即父亲的姑母)。小时候就很有才学,成帝时被选入宫,封为婕妤。擅长诗书应对。后失宠,退入东宫,常做诗抒发愁苦心情。她在《怨歌行》中写道:“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扇子一到秋天就无用了,所以后来用“秋扇见捐”比喻妇人年老色衰而被抛弃。

43 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成帝,他认为安昌侯张禹像死尸一样占据着丞相的职位,无功而受禄(原文“尸位素餐”),应该把这样的人杀掉。成帝大怒,要杀朱云,御史要带朱云下殿,朱云乃攀着殿中的栏杆,不肯走,致使栏杆被折断(原文“槛折”)。朱云大叫:“我能与龙逢、比干在九泉之下来往,死得其所。但杀直谏之臣,定为天下耻笑。”在左将军辛庆忌的劝谏之下,朱云得以免祸。后来成帝命保存原来的栏杆,只作修补,以表彰朱云的直谏。后用“尸位素餐”比喻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用“折槛”比喻旧时朝臣敢于直谏。

44 成帝曾率群臣至河东祭祀土神,此行中,他游历了尧、舜、商、周时的遗迹,很羡慕尧舜时的政治风范。给事黄门郎扬雄以为站在河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去织网(原文“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为此,他向成帝献《河东赋》,劝成帝脚踏实地,首先要开创最完美的政治局面。后遂用“临渊羡鱼”比喻空想而无实际行动。

45 哀帝腐朽昏庸,贪恋男色,宠幸舍人董贤与之共卧起。并准董贤妻出入禁中,召其妹为昭仪。为董贤造大宅,赐予无数。

46 为了篡权,王莽学会了一套虚伪圆滑的处世本领,38岁便当上了大司马,掌握了国家的最高军权。为了扫清他篡权当皇帝的障碍,王莽先后杀死了两个亲生儿子和十个侄子,甚至连怀着身孕的儿媳也不放过,将刘衎生母卫姬的兄弟卫宝、卫玄等人一起杀害。接下来,他又把毒手伸向了年仅14岁的小皇帝刘衎。

47 汉平帝刘衎12岁时,王莽千方百计将自己13岁的女儿许配给刘衎为皇后。后来,王莽不但杀了自己的女婿刘衎,而且竟废了自己亲女儿的皇后,在中国历史上传为怪谈。

48 刘玄出身西汉皇族,是刘秀的族兄。在推翻新莽政权的过程中,为了增强号召力,农民将领就拥立他为皇帝,建元更始。王莽被杀后,更始帝便出洛阳移都长安。不久,便奢侈腐化,“日夜与妇人饮宴后庭。群臣欲言事,辄醉不能见。”更始三年十月,赤眉军攻入长安,更始帝出奔,后归降,被封为长沙王,不久被缢死。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大唐空华记
9红墙档案(二)
10红墙档案(三)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