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中国同盟会成立

  二十世纪初,各种反清的革命小团体在国内纷纷建立起来。这些革命小团体,大多都互不联合,各自为政,缺乏明确而完备的纲领,没有严密的组织。为了便于“召集同志,合成大团,以图早日发动”,完成革命任务,革命党人已经意识到必须将这些分散的、带有地方性的革命力量尽量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夏,孙中山由欧洲前往日本。这时的日本东京,已成为中国留日学生从事反清斗争的活动中心,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等革命团体的一些领导和骨干分子,如黄兴、刘揆一、宋教仁、陈夭华等,也先后来到这里。

  七月十九日,孙中山到达日本后,经日本友人宫崎寅藏介绍,孙中山认识了华兴会领袖黄兴。孙中山建议兴中会与华兴会联合,共同致力革命,对此黄兴欣然应允。孙中山又约华兴会的重要骨干宋教仁、陈天华在《20世纪之支那》杂志社会面。会见时,孙中山着重强调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的重要性,指出:“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而不相联络,各自起事,单独行动,“各国乘而干涉之,则中国必亡无疑矣”。

  经过孙中山的积极活动,他所提出的建立统一革命组织的设想,得到了在日本的各革命小团体中大多数人的同意。

  三十日,孙中山和黄兴派人分头邀请各省有志革命的留日学生,到东京赤坂区桧町三番内田良平的住宅,召开建立统一革命组织的筹备会。到会的有孙中山、黄兴、张继、陈天华、宋教仁、冯自由、居正、胡毅生、曹亚伯、朱执信、宫崎寅藏、内田良平等七十余人,包括除甘肃在外的国内十七个省的留学生。会上,孙中山被推为会议主席,并用了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演讲革命的道理、革命的形势和革命的方法。接着黄兴等也相继发表演说,说明革命后如何普及教育,如何振兴实业,如何整理内政,如何修睦外交。他们的演讲得到与会者的赞同。在讨论统一后的革命组织的名称时,孙中山提议为“中国革命同盟会”,有人则主张用“对满同盟会”。对此孙中山做了阐述,他认为革命的目的并不专在排满,还要废除封建专制制度,建立共和国。还有人建议,这是个秘密组织,不应明用“革命”二字。经过大家反复讨论,最后定名为“中国同盟会”。在讨论宗旨时,孙中山提议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作为同盟会的革命宗旨。但有人对“平均地权”表示疑议,要求取消。孙中山当即历举世界革命发展的趋势和社会民生问题的重要性,说明平均地权就是解决社会民生的第一步方法,并指出,作为世界最新的革命党,应高瞻远瞩,不仅仅只去解决种族、政治这两大问题,还应将最大困难的社会问题,一起连带解决,才可建设一个世界上最良最善的富强国家。孙中山解释完,众人鼓掌,表示赞同。于是同盟会宗旨获会议通过。接着,黄兴提议,与会者签订盟书。于是,每人抄写一份,由孙中山带着大家举右手宣誓。誓词是:“当天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建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有渝此盟,任众处罚”。宣誓后,孙中山又到隔壁一屋,分别传授同志相见的握手暗语和三种秘密口号。随后,孙中山与各会员一一握手,并祝贺说:“为君等庆贺,自今日起,君等已非清朝人矣!”会议最后推举黄兴、陈天华、马君武等八人起草同盟会章程,准备召开成立大会。

  经过二十天的筹备后,八月二十日下午二时,在东京赤坂区灵南坂阪本金弥住宅内举行了同盟会的正式成立大会。出席会员有一百多人。会上,首先由黄兴宣读了同盟会章程草案三十条。这个章程明确规定:“本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设本部在东京。本部机构根据三权分立原则,在总理之下设执行、评议、司法三部。执行部权力最重,由总理直接领导,内分庶务、内务、外务、书记、会议、调查六科。在这六科中,又以庶务科最为重要,如总理不在本部,“庶务”可代行总理职权。另外在评议部里,设有评议长和评议员;在司法部里,设有判事长、判事和检事长。同盟会章程还规定在国内外分设九个支部,接受东京本部的领导。国内有东、南、西、北、中五个支部,国外有南洋支部、美洲支部、欧洲支部、檀岛支部。支部之下还设立各省区的分会。这个章程草案经过讨论修改,被大会通过。接着,在黄兴的倡议下,选举了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会上又根据会章选举了同盟会各部职员,黄兴当选为执行部庶务,协助总理处理本部工作;汪精卫被推选为评议长,邓家彦为判事长,宋教仁为检事长。最后,黄兴提议把《20世纪之支那》杂志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大家一致鼓掌通过。整个会议过程十分热烈。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基本上结束了各革命小团体分散斗争的局面,中国革命运动开始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机关,将推翻帝制的革命推向一个新阶段。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