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以满族为核心建立的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征服建州各部后建立了后金政权,公开向衰败的明王朝发出挑战。公元1644年清兵入主中原(其间公元1636年改国号为清),开始了大清朝的统治。到1912年即宣统三年,清帝溥仪退位,计268年,共历10个皇帝。
清朝前期,统治者很善于总结历朝历代的统治经验,采取了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积极措施,从而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逐步达到鼎盛。由此出现了一个国家统一、政权巩固、社会安定、生产恢复、经济文化都比较繁荣的时期,这就是历史上的“康乾盛世”。在此期间,解决了中俄边界问题,并先后统一了台湾、外蒙古、西藏、青海和新疆等地,从而奠定了近代中国辽阔的版图。乾隆时期是清代强盛的顶峰,也是其衰败的起点。各种社会矛盾日趋尖锐,表面的强盛掩盖着内在的虚弱。中国已逐渐脱离了世界先进国家行列,并与西方各国在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方面大大拉开了距离。
19世纪40年代后,中国社会面临着一个“数千年未有”的大变局。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王朝一败涂地,被迫割地赔款,对外打开国门,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的苦难历史。1856年发生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更进一步陷入半殖民地的地位,其后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完全把中国推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直至辛亥革命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翻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