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十六年,荒唐皇帝朱厚照死于豹房,可惜这位风流一世的年轻皇帝竟然没有留下一个儿子。而且,因为朱厚照本就是孝宗的一棵独苗,所以他连亲弟弟都没有。那么,谁来继承皇位呢?国不可一日无君,终于在大家的商议之下决定按长幼、亲疏排序,让兴献王的长子、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继位,是为嘉靖帝,庙号世宗。但这位千挑万选的帝王,不仅没有像众人所寄予的把明朝重新带上发展正轨,而且以他的荒谬、自私、执拗和虚荣加速了大明王朝的衰落。
嘉靖帝朱厚熜是一位备受争议的皇帝,他在位四十五年,是历史上临朝最久的皇帝之一,他执政的前期与后期划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即位之初,十余岁的嘉靖显示出强硬的政治手腕。在“大礼议”之争中,他血溅左顺门,将反对他追封已故的父亲为皇帝的群臣或逮捕或待罪,仅此一举,就扭转了自己与整个文官集团的力量对比,在群臣面前树立了自己的权威。之后,他又在朱元璋的洪武祖制基础上除旧布新。嘉靖朝初期,田赋收入比前面的正德朝要多,农业和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长三角地带还新增了不少城市。但因从小受其父兴献王的熏染,崇信道教,在其统治后期完全沉迷其中,并异想天开地想要修养成仙,对长生不老之术的寻求已经达到一种痴迷不化的程度。为讨世宗欢心,一些道士、方士用女子经血、童男童女尿和其他莫名其妙的东西制成各种药丸进献给皇帝,嘉靖帝竟来者不拒,一概服用。这下,可苦了后宫的宫女们,她们成了嘉靖帝乞求长生的牺牲品,很多宫女忍受耻辱任人采取经血,稍有不从,就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有的被逼服用大量活血药,这也有丧命的危险。嘉靖帝本来就刻薄寡恩,加上他服食丹药后,燥热难当,变得更加喜怒无常,虐待后妃、宫女的事屡见不鲜,几乎成了一个迫害狂。宫女们受迫害程度严重,竟然引发了一场宫女对皇帝的谋杀。
嘉靖二十一年(1542)的一天深夜,十六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宫女,悄悄来到嘉靖帝的床前,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绳子套在他脖子上,然后七手八脚地一起上,有的用布堵嘴,有的骑在身上勒绳子,想趁嘉靖熟睡之机杀死他。但这些女孩子还是有些胆怯,慌乱之中把活扣打成了死扣,套住世宗脖子的绳套怎么也拉不紧。声音传到门外,方皇后带人赶到,将十六名宫女抓获,后来一律被处斩,这就是当时震惊朝野的“壬寅宫变”。嘉靖当时被折腾得几乎断了气,已不能说话。太医院使许绅冒死救治,过了几个小时,嘉靖终于吐出一股紫血,缓过气来。大难不死,按说应该吸取教训。但嘉靖帝一向执拗顽固,依然迷恋道教,继续服食丹药,害人如故,以致最终因长期服药慢性中毒而死。
崇信道教同时也使嘉靖帝无心政事,而迎合皇帝欢心的奸臣就大有可趁之机了。于是,一位遗臭万年的著名历史人物就走入了我们的视线内,他就是严嵩。严嵩,字惟中,江西分宜人。自幼聪颖,经过多年苦读,考中进士。世宗时,为了自己的虚荣和正统地位,一意孤行的嘉靖要称自己的父亲兴献王为皇父,也就是使自己的父亲得到皇帝的称呼,而改称孝宗为伯皇父,遭到众大臣的一致反对。因为按照传统的古制礼仪,这就等于破坏了祖宗大法。嘉靖帝不惜做出于朝堂上棒打群臣的事,用高压政策推行自己的意志,这就是当时的“大礼议”之争。而此时的严嵩,见风使舵,率先提议尊兴献王为宗,并应称宗入太庙,又积极筹备大礼仪,帮助嘉靖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识,被封为太子太保。为了进一步邀宠,本来在诗文方面就颇有造诣的严嵩又开始附庸嘉靖的喜好大写“青词”。所谓青词,就是道教祭祀仪式上写给上天的祝文,因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故而得名。这是一种赋体文章,需要以极其华丽的文笔表达出皇帝对天帝的敬意和求仙的诚意。世宗经常要求臣下进献青词,写得好的立即加官晋爵,甚至入内阁。当时朝中的许多大臣都因进献青词而得宠。严嵩文笔颇佳,所作青词都令嘉靖十分满意,因而找到了一条升官的捷径,很快进入内阁,并最终成为首辅,被时人讥为“青词宰相”。
在一些具体事件上,严嵩毫无原则的如小丑般的表现,更是让嘉靖非常满意。按明朝冠服制度,皇帝戴的帽子是用乌纱折巾而成的,称为翼善冠。嘉靖推崇道教,不戴自己应该戴的翼善冠而戴香叶冠,也就是道士帽。他还特制了五顶香叶冠分赐给严嵩等人。别的大臣都认为这不是大臣的正式朝服,不应该戴,因此从来没有戴过,嘉靖对此非常生气。唯有严嵩为了讨得皇帝的欢心,在皇帝召见的日子,都特意戴上香叶冠,还在冠上笼以青纱,以示庄重。嘉靖见了,果然龙心大悦。
嘉靖二十一年(1542)八月,严嵩入主内阁时已经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但他精神矍烁,老当益壮,日夜在西苑内阁侍值,常跟从在皇帝左右。人称世宗不能一日无严嵩,对他恩宠有加。严嵩则假借皇权独揽朝政,千方百计打击异己,并广结党羽,侵吞军饷,收受贿赂,动辄就达千万。其间对严嵩进行弹劾的奏章不断,但都因皇帝的庇护,而对他奈何不得。
嘉靖四十年(1561),严嵩的妻子欧阳氏病故,这可给严嵩出了一个难题。因为,按照古代的礼法,父母亡故,儿子必须回家守孝三年。但当时严嵩自己已经年迈而昏聩,对皇帝下达的旨意常常不能理解,必须依靠他的儿子严世蕃帮助处理。母亲死了,严世蕃本应回老家守葬,但严嵩以自己年迈,膝下别无他子为由,得到嘉靖帝的恩准,让他的孙子代行礼法,而将严世蕃留在了京城。严世蕃借他父亲的权势做了尚宝司少卿,管理一些工程项目。但他多方盘剥,大肆贪污受贿,并被前任首辅夏言弹劾。又因为此时,嘉靖帝又找到了一位更善于撰写青词的人徐阶,而对严嵩有所疏远。所以,严世蕃即使留在了京城,也不允许他代替严嵩批达奏折。于是,严世蕃整日在家中寻欢作乐,有时严嵩派人将皇帝的谕旨送去询问他,但他正沉醉于酒色之中而无法答复,严嵩无奈只能自己猜测着办理,这就难免出现很多不当之处,使得嘉靖帝对严嵩的不满加深了。
正在这时又发生了永寿宫大火,嘉靖帝想重建宫殿,征求严嵩意见。严嵩请嘉靖帝暂居南城离宫,而这里曾是英宗被困做太上皇时住的地方,嘉靖帝为此非常不高兴。而徐阶立刻明白了皇帝的意图,主张重修永寿宫,次年竣工,改名为万寿宫。从此,皇帝有事更加不问严嵩了。更有一位方士蓝道行,在一次为嘉靖帝占卜时,借天意历数严嵩父子罪行,嘉靖帝因而动心。御史邹应龙得知此事后,在徐阶的支持下,上疏参奏严嵩父子不法行为。终于,在嘉靖四十一年(1562)严嵩被罢官削籍为平民,严世蕃被判到边疆充军,查没家产时,从严府搜出白银二百余万两。两年后,严嵩病故。
纵观嘉靖朝,后宫内污秽迷乱,朝堂上奸佞当道,明王朝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