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地理硕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理学获得了大发展,西晋的裴秀和北魏的郦道元都是当时很有影响的地理学家。

  裴秀(公元224~271),字季彦,是魏晋间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生于官宦家庭,自幼好学,尤其喜爱地理学。入仕以后,在政治方面颇有建树。他在西晋任司空后,除了在朝廷中负责日常政务外,还负责管理国家的地图和户籍,使他得以接触更多的地理和地图知识,并对古代地理和地图进行了整理和研究工作。

  裴秀在详细考证古今地名、山川形势和疆域沿革的基础上,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地理学名著《禹贡》为基础,结合当时的“十六州”而分州绘制的地图集,绘制了《禹贡地域图》18篇,是中国见于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一部地图集。对于这18篇地图的内容,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是以历代区域沿革图为主的历史地图集,共18幅地图;一种认为仅是晋朝当代的地图集,18幅为晋初16个州的行政区图,再加上两幅吴、蜀地图构成。《禹贡地域图》采用科学的绘制方法,运用古今地名相互对照的形式,是当时最完备、最精详的地图。该图已经亡逸,在仅存的序文中,可以了解裴秀在制图理论上的卓越见解。

  裴秀在地图学方面作出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制图六体”,即绘制地图的六项原则,包括分率(比例)、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地形)、方邪(角度)和迂直(曲直)。在裴秀以前,历代地图学家在地图学方面虽然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缺少系统的理论概括和指导。裴秀在总结前人丰富绘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制图六体”,成为了后世地图学者绘制地图的规范,对中国传统地图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裴秀在完成《禹贡地域图》以后,把它进呈给晋武帝,被当做重要文献收藏于“秘府”,后来又传行于世。

  《水经注》裴秀除了绘制《禹贡地域图》以外,还运用缩放技术绘制了一幅《地形方丈图》,一直流传了几百年,对后世地图学的发展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郦道元(公元466或472~527),字善长,生于官宦人家,仕于北魏后期。他自幼好学,博览群书。他喜爱游历,在为官期间,亲自参与了许多地理方面的实践活动,曾跟随孝文帝巡视边疆,每到一地都会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当地的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地域的变迁等。在任鲁阳太守期间,朝廷要求绘制山川地图,郦道元主张实地考察,以保证地图绘制的准确性。通过这些实践活动,郦道元既增长了知识和见闻、又积累了许多山川地理方面的资料。

  郦道元最著名的地理学著作是40卷《水经注》。《水经》是中国第一部专门记述河流水道的专著,著者和成书年代历来说法不一。《隋书经籍志》记载《水经》为郭璞著,而《旧唐书经籍志》记为郭璞撰。《新唐书艺文志》记为三国曹魏桑钦撰,宋以后人的著作大多沿用桑钦撰的说法。该书简要记述了全国137条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原文仅1万多字,记载简略,缺乏系统性。郦道元发现了《水经》的这个缺点,便下决心给《水经》作注。

  为了撰写《水经注》,郦道元阅读了400多种相关书籍,查阅了大量地图,研究了许多文物资料,还亲自到实地考察。《水经》共记载了137条大小河流,全书1万多字,经郦道元注释以后,大小河流的数量增加到1252条,共30余万字,比原著增加20多倍。

  《水经注》以水道为纲,内容丰富详实,记述了各条河流的发源与流向,河道流经地域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状况以及历史变迁、自然景观、水利工程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涉及的地域,涵盖了汉晋正史地理志著录的一切郡县乃至域外地区。该书所引用的大量古籍及汉魏碑刻,原书多已散逸,赖此书的流传,才使后人得窥原书之一斑。同时,该书还收集了当代各地的水文、水利、灌溉、农事、建筑、园林等材料,成为南北朝以前我国古代地理知识的结集。该书行文简洁,富于骈体文特色,又是一部生动优美的山水散文。

  《水经注》是中国古代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学专著,在中国科学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受到后世许多学者的推崇。

  此外,北魏杨衒之所著《洛阳伽蓝记》也可以视为一部具有城市地理和人文地理性质的专著。该书以记载洛阳佛教寺院为主题,兼及地理、政治、商业、手工业、人物、风俗等多方面的内容,详细记载了6世纪洛阳城的城址、城门、宫殿、御道、佛寺、官署、住宅、名胜、古迹等,以及它们之间的方位和距离,对研究洛阳的历史地理、考古及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