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题记

  南北朝是继东晋与十六国之后的南北对峙局面。南朝从刘裕篡晋建立宋朝开始,经历了宋,齐、梁、陈四朝,从公元420年至589年。宋,习惯上叫刘宋。齐,习惯上叫南齐。北朝从北魏建立算起,包括后来由它分裂成的东魏、西魏和继起的北齐,北周,从公元386年至581年。

  南朝以宋的国势最强,从建立到灭亡有六十年。在前兰十多年里,对内兴修水利,鼓励农桑,救济灾民,减轻赋税;对外屡次打退北朝的进攻,实现了安定繁荣的局面。齐、梁二朝,内乱频繁,国势削弱。到陈朝,疆域比前兰朝缩小,国势更加衰弱。南朝的门阀地主虽然还有很大势力,但是皇帝大都出身寒门,他们任用寒门出身的人掌管机要部门,并加强对地方上的控制,所以门阀地主的势力实际上已在逐渐衰落。南朝的土地得到大量开发,农业生产比三国、东晋有更大的发展。大地主经营田庄生产,除了已经开垦的良田,还把山林川泽占为己有。手工业生产在冶炼、纺织、制瓷、造船、造纸等方面都有发展。两晋以前,中国一向南贫北富,经过南朝一个半世纪的建设。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南方逐渐富裕起来了。南朝文化在哲学、天文、数学、文学、史学等方面都有较高成就。范缜的《神灭论》和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精确数值,是杰出代表。

  北朝在北魏孝文帝时期实行汉化政策,使鲜卑族全面封建化,促进了北方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推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分裂成东魏、西魏以后,战争连年,两败俱伤。齐、周并立时期,北周重视政治经济改革,力量逐渐超过北齐,终于灭齐统一北方。北朝文化以地理学、农学,石窟艺术等成就较大,郦道元的《水经注》和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杰出代表。元嘉之治

  公元420年,刘裕代晋称帝,建立宋朝,史称刘宋,是南朝的第一个朝代。

  刘裕仅仅做了三年的皇帝,永初三年(公元422)三月,刘裕病重,在临终之际,他命徐羡之、傅亮、谢晦、檀道济等人为顾命大臣,辅佐年幼的太子刘义符。五月,刘裕去世,17岁的刘义符即位,是为宋少帝。

  刘义符是刘裕的长子,深得刘裕的喜爱。刘裕在称帝后,即立义符为太子。然而刘义符自幼擅武不喜文,每日只知和群小玩耍,毫无帝王之气。群臣对这位未来的天子十分不满,经常劝说刘裕改立他人。刘义符即位后,照样在后宫习武游戏,放任无度。几个顾命大臣对刘义符的举动非常失望,于是决定废掉刘义符,另立新帝。经过反复斟酌,徐羡之、谢晦、檀道济等人看中了刘裕的第三子、时任荆州刺史的刘义隆。经过精心谋划,檀道济、谢晦等人领兵入宫以皇太后的名义废掉了刘义符。徐羡之又派人将刘义符杀死,以除后患。

  徐羡之等人杀掉刘义符后,命尚书令傅亮前往江陵迎接刘义隆回京,继承皇位,改年号为元嘉,是为宋文帝。

  文帝即位后没有立即亲政,仍由原来的几位顾命大臣执政。文帝自幼聪颖,很有心计,他知道徐羡之、谢晦、傅亮、檀道济等人位尊权重,不可擅动,只能等待时机,慢慢图之。所以,在即位之初,文帝给这些人都升了官,以使这些人放松警惕。同时,文帝还重用了王弘、王昙首、王华等人作为自己的亲信,以加强自己的力量。

  元嘉二年(公元425),徐羡之、傅亮等人上表请求文帝亲政,文帝表面上再三推托,最终应允,开始亲自处理政务。文帝亲政后,与王华等人开始谋划除掉徐羡之、傅亮、谢晦等人。时任荆州刺史的谢晦得知文帝即将出兵讨伐自己,便向四方发出檄文,公然与朝廷对抗起来。文帝在出兵讨伐谢晦前,准备先除掉徐羡之和傅亮。不久,徐羡之闻讯自杀,傅亮也被诛杀。在清除了两块绊脚石后,文帝决定派遣檀道济出兵讨伐谢晦。谢晦亲率3万大军从江陵东下,直逼建康。檀道济率领晋军大败谢晦军队,谢晦被斩首。

  文帝在除掉谢晦、徐羡之、傅亮等人后,开始着手整顿政治,发展经济。他重用了一批有才干的人,当时,王华、刘湛、王昙首、殷景仁同任侍中,荣极一时。黄门侍郎谢弘微也受到重用,与王华四人并称五臣。同时,文帝还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派遣使者巡行州郡,考查地方官的政绩。为了使刑狱公平,他常在延贤堂听讼。还下诏求贤,修复被战争破坏的学校,亲临国子学策试学生。文帝尤其重视农业生产,他下令地方官督课农桑,鼓励百姓种田养蚕,兴修水利,禁止封涸山泽,减免受灾地区人民的赋税。还开炉铸钱,以便流通。文帝在位期间采取的这些措施,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人口迅速增殖,社会生产有所发展,经济文化日趋繁荣,出现了小康的繁荣局面。宋文帝元嘉时期(公元424~453),是南北朝国力最为强盛的历史时期,史称“元嘉之治”。

  此时,北方的北魏政权逐渐强大,对南朝造成极大威胁。文帝早有北伐恢复中原之志,便于元嘉七年(公元430)派精兵5万出兵北伐。到彦之率领大军一路北上,北魏拓跋焘命令碻磝(今山东聊城东南)、滑台(今河南滑县东)、洛阳、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的魏军撤回,使刘宋军队轻易地占领了四镇、并夺取了司州、兖州。南北军队在黄河两岸形成对峙。随后,北魏军队开始大规模反攻,渡过黄河,攻打金墉(今河南洛阳北),占领洛阳。不久,北魏军队又攻克虎牢,包围滑台,刘宋的各路军队相继战败。文帝又派遣檀道济率兵北上,以解滑台之围。檀道济到达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后,大败魏军,直抵历城(今山东济南)。由于魏军堵截,檀道济大军不得向前。此时,北魏军队猛攻滑台,刘宋滑台守将率领士卒顽强抵抗,终因粮草缺乏,滑台失陷。檀道济军队也因为断粮而被迫撤退,北伐宣告失败。

  檀道济是宋武帝、宋文帝两朝的名将,战功赫赫,威望越来越高,引起了朝廷的猜疑。当时,宋文帝生了一场大病,掌管朝政的彭城王刘义康及将军刘湛担心文帝死后,难以控制檀道济,便在文帝面前说了很多坏话,劝他尽早除掉檀道济,以免留下后患。

  元嘉十三年(公元436),檀道济奉诏回京,被以收买人心、图谋不就之名逮捕,旋遭杀害。同时被杀害的还有檀道济的11个儿子及薛彤、高进之等大将。临刑前,檀道济投帻于地,愤怒地喊道:“你们这是在自毁长城啊!”

  檀道济被枉杀,国人痛心。消息传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魏诸将弹冠相庆:“檀道济一死、吴人无可畏惧也!”

  公元450年,刘宋王朝再次北伐,结果连吃了好几个败仗。魏军一路南下,攻到了长江边上的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宋文帝登上建康的石头城,望着远处的敌军,长叹一声:“檀道济如果还活着,怎么会让魏军攻到这里!”

  在此后的20年间,宋魏之间相安无事。北魏统一北方后,势力更加强大,于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率10万大军南下伐宋,围攻悬瓠(今河南汝南)。刘宋南顿太守、颍川太守逃走,悬瓠守将奋力抵抗,迫使魏军暂退。宋文帝下令反击,以王玄谟、沈庆之为东路,围攻滑台。以柳元景、薛安都为西路,经卢氏出熊耳山。西路军一路进展顺利,但东路军围攻滑台数月不下,遭到北魏军队攻击,两路大军被迫撤退。魏军乘胜攻陷悬瓠,直趋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后魏军因粮草缺乏,大掠江淮而还。刘宋在这次战争中遭到重创,丧失了大片土地,国力锐减,元嘉之治的局面遭到了破坏。

  与此同时,在刘宋皇室内部,又出现了骨肉相残的悲剧。先是文帝之弟刘义康,觊觎皇位被杀。随后是文帝打算废掉太子刘劭,反被刘劭所杀。刘劭又被文帝三子刘骏起兵诛杀。从此,刘宋陷入了黑暗混乱的局面。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