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题记

  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平衡格局终因近半个世纪的政治演变、经济发展以及军事力量的对比而被打破了,雄踞中原的曹魏政权以其强大的实力于公元263年灭掉蜀国。曹氏政权在为统一南北做出努力的同时,自身的生存却出现了危机。265年,司马炎终于从幕后走到台前,他登台祭天,受魏“禅让”,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晋(史称西晋),十余年后,晋平吴成功,于是,汉末近一个世纪的分裂局面就此结束。

  作为统一的国家,西晋确立了一整套官僚制度。在经济方面,西晋统治者实行与民生息的政策,恢复社会经济,安定社会秩序。然而,好景不长,公元290年司马炎死后,爆发了“八王之乱”,司马氏集团内部开始了一场长达16年腥风血雨的大屠杀。而饱受灾难的五胡民族乘机挣脱枷锁,大败晋军。其中匈奴贵族刘渊和氐族首领李雄分别建国独立。公元311年,匈奴割据政权将洛阳化为废墟,俘虏西晋皇帝怀帝。一部分西晋官民逃至长安后,不甘失败,又立秦王司马邺为帝苟延残喘;另有大批官民纷纷渡江南逃,并在建康建立了东晋。公元316年,司马邺被迫投降于刘曜,西晋至此灭亡。

  西晋虽然是一个统一国家,但由于晋政权始终伴随着前所未有的民族冲突,其统一之中包含着分裂的因素和不安定的成分,它的文化很难表现出一种大一统的格调。想想上玄学盛行,佛教也得到相当的发展。虽然玄学与佛教作为新的思想因素会给没落的儒学注入一些新的活力,但终难掩其腐朽没落的一面。

  从晋室南迁到刘裕建宋的103年中,中国处于南北分状态。由于双方实力相当,无论南方祖逖、桓温等人的北伐,还是北方苻坚声势浩大的南侵,均以失败而告终。在长江以北,各少数民族纷纷登场,轮番扮演着政治舞台上的各种角色。在长江以南,晋宗室建立了一个流亡政权,虽为西晋正统传人,却一直没能积累起强大的实力去收复江北,因而也就难圆往昔司马氏的辉煌之梦。

  西晋灭亡以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先后在中国北方建立起近二十个少数民族政权。政权更迭频繁,民族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经济衰落凋敝,北方各族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永嘉之乱后,洛阳陷落,中原人民纷纷南迁。公元318年,司马睿正式称帝,建立东晋。东晋政权的政治基础是流寓江南的门阀贵族,他们满足于门第的清高、官职的显要,缺乏必要的政治素养与理政能力,导致东晋政权很快走向衰败。东晋末年,内有桓玄专权,外有孙恩、卢循起义的打击,东晋政权奄奄一息。出身寒门的刘裕以挽救朝廷危亡起家,安内平外,并最终成为东晋王朝的掘墓人,代晋自立。

  东晋时期,南方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北方农民不断渡江南来,补充了南方劳动力的不足,同时也带来了更加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北农民的合作,北方的生产工具和劳作技术同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的互补,直接促进了南方农业的发展。于是,中国的经济重心从此开始南移。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