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神医济世

  东汉末年战乱频仍,水旱成灾,疫病流行,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即便是在这种动荡的社会环境下,依然产生了像华佗和张仲景这样的医学奇才。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由于目睹百姓所受疫病之苦,他从小就立志钻研医术,希望成为一名为百姓解除病痛的医生。为此,他婉言谢绝了他人的举荐,放弃仕途,背起了药箱,四处行医,治病救人。由于他医术高明,关心人民疾苦,而又不计较报酬,很快便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名医。

  华佗被誉为名医,主要还是因为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又不断创新和发展。华佗不但精通传统中医的方药针灸,而且善于运用外科手术治疗病人。早在华佗之前,就有不少人尝试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治疗病人。华佗正是总结了前人在这方面的经验,发明了用酒送服麻沸散的麻醉术,以此治疗一些中医不能治愈的病症。服用了麻沸散的人,就如同酒醉一样失去知觉,这样就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手术风险,提高了外科手术的疗效,并扩大了手术治疗的范围。

  华佗在一次行路途中,遇到一位车夫因腹痛难忍倒在了路上,双脚蜷曲并发出痛苦的呻吟。经过检查,华佗判定这个人患了肠痈(肠道上的脓肿,疑似阑尾炎)。由于发现得比较晚,已经不能够用针灸进行保守治疗,唯一的方法就是用手术割掉溃烂的部分肠子。华佗取出麻沸散,和酒给病人服下。才一会儿的工夫,病人的疼痛就明显地减轻,随后酣然睡去。趁着病人暂时失去知觉的时机,华佗取出了他肠子上溃烂的部分,迅速缝合了伤口,并为病人敷上了促进伤口愈合的药膏。等病人一觉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肚子已经不像先前一样疼痛难忍了。在场目睹了这个手术的每个人无不对华佗的高超医术赞叹不已。

  华佗不仅在外科方面贡献突出,他在预防医学方面也有很深的研究。正所谓防病甚于治病,对疾病做好预防,不断强身健体,才是延年益寿的根本方法。华佗认为人之所以生病,是因为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而经常合理地运动能够使血脉畅通,从而起到强身健体、防病祛病的作用。华佗受到雄鹰在天空展翅飞行时流畅的动作的启发,并结合虎、鹿、猿、熊这几种动物的动作特点,潜心研究出一套五禽戏。华佗的学生,依照这个方法坚持锻炼,活到了九十多岁,依然保持着健康的体魄。

  尽管华佗医术高明,却也难逃动荡社会给他带来的杀身之祸。曹操患有头风病,久治不愈。经人介绍,曹操知道了华佗,便请他来为自己医治。华佗一针就止住了曹操的头痛,这令曹操十分惊叹。于是,曹操强行留华佗在身边,做自己的侍医。华佗本性清高,不慕权贵,自然不愿留在曹操身边。虽然曾经几次告假还乡,但还是被曹操“请”了回来。华佗最后为曹操诊治时,认为曹操的病情已经相当严重,单靠药物或是针灸已经不能奏效,唯一的办法就是实施开颅手术,这样才能去除病根。曹操本就疑心很重,听见华佗这么说,立时勃然大怒,将华佗打入了大牢。虽然有谋士劝曹操不要杀害华佗,但曹操还是下令将一代名医处死了。临死前,华佗将在狱中整理好的医书交给狱卒,希望他能以此救人,但狱卒并不敢接受。最后,华佗只得将医书焚毁。所以,华佗的医学成就并没有以文字的形式延续到后世。华佗死后,曹操的头疼病日益严重,但他仍然坚持认为自己处死华佗是有道理的。直到曹操的儿子曹冲病危,曹操才感叹如果当初不处死华佗,爱子或许还有希望活下来。

  与华佗几乎同一时代的还有一位名医,他就是被后世尊奉为“医圣”的张仲景。张仲景是南阳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从小就喜好医学,刻苦钻研,勤奋努力。由于张仲景出身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对他是否能够当官很看重,因此极力主张仲景谋取官职。尽管张仲景天生就不喜欢做官,但为了不违背父愿,他还是被举孝廉,做了长沙太守。在做官的同时,张仲景仍用自己的医术为百姓服务。

  当时规定,为官不能随便接触百姓,张仲景便想了个办法,每月两天,大开衙门,为患病的百姓治疗,而他则端坐在大堂上诊病。此举服务了百姓,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时间一久,便形成了惯例。随着医术的不断精进,甚至有人从很远的地方来这里看病。为了纪念张仲景,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里给病人看病的医生统称为“坐堂医生”。

  张仲景不仅有着医生济世救人的基本品质,他还在自己的行医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加以总结归纳。现代中医十分重视“辨证施治”,但在张仲景之前,并没有一套完整的临床方法。张仲景将自己行医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加以科学总结,使中医理论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

  一次,张仲景为两个同是因淋雨而患上感冒的人诊治,为二人开具了同样的药方。第二天,其中一个病人的家属早早就找到了张仲景,说病人服药后,出了一身的大汗,不仅没有见好,头痛反而加剧了。这让张仲景感到很诧异,他急忙跑到病人家一探究竟。在详细询问了病人的情况后,他仔细回忆了昨天为二人诊脉时的情景。他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就是这位病人手腕潮湿有汗,而且脉象较弱。而另一个病人则没有上述症状。在开具药方的时候,他并没有注意到这个差别。病人本来就有汗,再服下发汗的药,不就更加虚弱了吗?这样不但治不好病,反而会使病情加重。结果,他立即改变了原有的药方,给病人重新抓药。这一次,病人的病情果然很快好转。这件事对他的震撼很大,使他认识到应该用寒凉药物治疗热性病,是中医的“正治法”;而使用温热的药物治疗,就属于“反治法”。但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治疗方法都是用于治疗热性疾病的,相同的症状,不同的治疗方法,如何区别和选择呢7就是要辩证地分析。

  此外,张仲景在研究前人医书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该书经后人整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书中确立的辨证施治的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伤寒论》对伤寒症状进行了病理分析,提出了疗法,确定了药方。而《金匮要略》则是杂病医方的汇编,被尊奉为“群方之祖”。张仲景的著作,长期以来被视为中国医学的经典,其影响力经久不衰。

  华佗和张仲景在东汉末年,用自己精湛的医术为百姓服务,为社会造福,不愧为济世的神医。

  §§第八章两晋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