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党锢之祸

  后汉党锢之祸,原本起于势利小人依附权势,互相攻讦抨击而致。东汉桓帝、灵帝年间,皇帝荒淫奢侈,不理朝政,而把朝廷大权委以宦官,宦官肆虐,士子羞与为伍,因此天下匹夫激愤,处士横议,遂就激扬名声,互相讥评,品评公卿,裁量执政,狠直之风,自是而始。但矫正枉曲,却不能得中,反致太过,比如范滂、张俭之辈,本清心疾恶如仇,最终却陷于党祸,也正是这个道理。

  开始,汉桓帝为蠡吾侯时,曾受学于甘陵(今河北清河县)的周福,汉桓帝即位后,即任周福为尚书。这时同郡河南尹房植当朝临政非常有名,于是乡人就编出歌谣说:“天下制定大改方针的是房伯武(房植),而因做过皇帝老师而获尚书印的是周仲进(周福)。”二家宾客,遂互相讥讽揣测,各树朋徒,嫌隙渐生,因此甘陵就有南部北部之分,而党人之议也就从此开始。不过这时大多为好事之徒为之,对于大局没有多大的干扰。后来汝南太守宗资任范滂为功曹,南阳太守成瑨也委任岑晊为功曹,问以政事,于是二郡又流传着:“汝南太守范孟博(范滂),南阳宗资主画诺。南阳太守岑孝(岑晊)弘农成瑨但坐啸。”(这二句话的意思是宗资、成瑨任用贤人而自己为官清闲,没事可干。)这些流言传入太学,太学诸生三万多人,以郭林宗、贾伟节为首,与李膺、陈蕃、王畅更相褒重。太学中有传语说:“天下楷模李元礼(膺),不畏强御陈仲法(蕃),天下俊秀王叔茂(畅)。”还有渤海的公族进阶,抉风魏齐卿,都不怕危难而直言深论,不避强暴、豪绅。因此自公卿以下,没有不怕他们贬论的,于是争相与其结交。这种意气之争与权力之争相混杂,居首善之区,而承之以好结交之贵游,务虚名清淡之游士,致牵一而至百,影响扩大。

  这时河内有个张成,善于看风水、卜卦,他算出会有大赦,遂教儿子杀人。李膺为河内尹,督促把凶犯逮捕,果然逢宥赦而获免。这使李膺更加义愤填膺,竟置赦令而不顾杀了凶手。张成报复李膺,先使用占卜伎俩沟通宦官,汉桓帝对其占卜行为也颇为斥责。宦官让张成的弟子牢修上书,告李膺等豢养太学游士,与诸郡生徒结交,相互驱驰,共为朋党,诽谤、讥讽朝廷,惑乱人心,风俗。为此天子震怒,颁布诏令到各郡县,逮捕党人,布告天下,使天下人对党人共同疾愤,李膺遂被逮捕,并牵连到陈寔等二百多人,有的逃跑在外,都被悬赏捉拿。逮捕党人的捕吏四出,相望于道。到第二年,尚书霍諝、城门校尉窦武连名上书为请,桓帝才稍解其意,把这些党人全部赦免回归田里,但禁锢终身。朝廷仍然留有党人的姓名。

  从此以后正直之气被贬斥,奸邪之枉炽结,海内望风之流,遂互相标旁吹捧,指天下之名士作为自己的称号。最上为“三君”,次为“八俊”,依次为“八顾”、“八及”、“八厨”,就像古时的“八元”、“八凯”之类的一样。窦武、刘淑、陈蕃为三君,君者为世人所宗仰。李膺、荀翌、杜密、王畅、刘祐、魏朗、赵典、朱寓为八俊。俊者即有才能有名望的人,并敢于反对宦官。郭林宗、宗慈、巴肃、夏馥、范滂、尹勋、蔡衍、羊陟为八顾。顾者即德行较高的人且能以德教人。张俭、岑晊、刘表、陈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为八及。及者即能引导人又受人敬仰的人。度尚、张邈、王考、刘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为八廚。廚者即能用财救人的人。

  开始,山阳太守翟超,请张俭为东产督邮,这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今山东金乡县西南),残暴百姓,为非作歹。张俭举劾侯览及其母亲的罪恶,请求把他们处以死刑,于是张俭与侯览结下了怨仇。侯览有个同乡叫朱并,此人平素邪佞奸诈,张俭对他非常鄙视,因而也对张俭怀恨在心,遂承侯览之意上书告张俭与同乡二十四人,各自有自己的称号,共为朋党,图谋推翻朝廷政权。张俭、檀彬、褚风、张肃、薛兰、冯禧、魏玄、徐乾为八俊,田林、张隐、刘表、薛郁、刘祗、宣靖、公绪恭为八顾,朱楷、田盘、疏耽、薛敦、宋希、唐龙、赢咨、宣褒为八及,刻石立坛盟誓,结为朋党,以张俭为魁首。汉灵帝下诏直接逮捕张俭等人。大长秋曹节因此讥讽有司奏捕前党。所以司空虞放,太仆杜密,长乐少府李膺,司隶校尉朱寓,颍川太守巴肃,沛相荀昱,河内太守魏朗,山阳太守翟超,任城相刘儒,大尉范滂等百余人,皆死于狱中。其他的已经死的则不论,逃跑没被抓获的就得以幸免。自此各个之间更加相为嫌隙,相互陷害、打击、报复而滥入党中。州郡又承御旨,甚至有的人与此事毫无瓜葛,也遭到祸害。牵连致死,徙(犯者妻子徙边)、废、禁者达六七百人。这一年是建宁二年(169年)。

  熹平五年(176年),永昌太守曹鸾上书为党人辩解,言激意切。灵帝阅奏后大怒,即刻诏司隶、益州、逮捕曹鸾,用槛车押送槐里(今陕西兴平县东南)斩首。随又诏各州郡,更加严密地监查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有官职的免官禁锢,株连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光和二年(179年),上禄(今甘肃成县西南)长和海,上书灵帝,对株连五服提出异议,他说:“依礼,从祖兄弟,既不同居,又不同财,恩义已轻,五服中已属于最远的服亲。而现在党人之祸,连及五服,这既悖于典训,也不符合常法。”灵帝阅览上书而顿然醒悟,于是下诏凡因党锢自从祖以下都可以不受牵连,牵连的范围缩小。

  中平元年(184年),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爆发。中常侍吕强又上书灵帝说:“党锢之祸时积已久,人情多有怨愤。如果久不赦宥,轻者与张角(黄巾军的领袖)合谋,为害之大,悔之无救。”灵帝对有如此恶果也深感恐惧,就大赦党人,当事人有被杀而牵连家属判徙者,全部让归原籍。案牵及被拘押的党人,品类并不完全相同,有通经之士(如刘淑);有游侠之徒,(如何甬);有挺身徇节者(如李膺、巴肃、范滂);亦有逃跑躲避而牵连他人的(张俭,又如成瑨、张牧、杀张泛及其宗族宾客二百多人,成瑨被惩下狱致死,岑瑨张牧自顾逃奔他乡,隐姓埋名);也有本来无意和所谓的党人交结,但却因偶尔邂逅相遇仍不能幸免的(如夏馥平素不与时宦结交,却特以声名为中官新惮,遂与范滂、张俭等同等被诬陷,实属无辜);也有本来是党人魁首,但因为处世圆滑,巧言善辩反而得以脱然无累者(如郭林宗,传言其虽善人伦,但不去说危言而致陷困境,所以宦官擅政却不能伤及。及党事起,知名人士,大多被害,惟有郭林宗及汝南袁闳得以幸免);更有与党事毫无关系的人,只是想依附名贵以为荣者却依在牵连在案的(如皇甫规,传说党事大起,天下名贤,很多被牵逮捕。皇甫规虽为名将,但素来名声不高。虽自己以西州豪杰自居,依然很不得志。于是就上书皇帝:“臣曾推荐前大司农张奂,是附党。还有过去臣论输左校时,太学生张凤等上书为臣辩护,所以臣也是附党之一,臣请愿被治罪”)。诸如此类,形形色色,不一而足,这些人激于意气,所做所为难免过当,任之以官亦不足以为治。况且又互相标榜、吹捧,本属恶习。而当时之士,之所以趋之若骛,一是为了立名扬声;再者因为汉代选举,崇尚声华,而合党连群,实可终南之捷径。但党锢之祸主要是因为桓、灵帝信任宦官,杀戮士子,累及无辜,前后经历了二十多年,也更是桓、灵自为虐政的恶果。之后,黄巾起义迅及蔓延、勃蓬发展,而东汉朝廷纲纪败坏,法制废弛,濒临灭亡。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