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十七节 陶渊明淡泊名利

  东晋末年,出现了一位在中国诗歌史上享有崇高地位的诗人。他以平淡、朴素而又富有情趣的笔墨,多方面地描写田园风光,抒发他在农村的真切感受。以前诗人忽视的田园景物第一次被他描绘得那样美妙动人,情味隽永,因此后人称他为“田园诗人”。他,就是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的曾祖父陶侃因军功官至大司马。陶渊明的祖父、父亲虽然作过太守一类的官职,但到了陶渊明的时候,家境早已破败。少年时陶渊明就喜好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田园生活。

  陶渊明29岁走上仕途。起初作州祭酒,不能忍耐。没多久,自动辞官归田;州官召他为主簿,他不接受,宁愿躬耕自资;此后,作过如镇军、建威参军一类小官。他还被人举荐去作彭泽县(今江西省湖口县)的县令。有一次,郡里派督邮来彭泽,手下人告诉他: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你应当穿戴齐整,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后,叹了一口气,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言下之意,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米薪俸,低声下气地向这些鄙俗之人献殷勤。当天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这个彭泽令,他才当了80多天。他从此不再踏入黑暗丑恶的官场。这一年,陶渊明41岁。为这一次永远的辞仕归隐,他写了一篇赋:《归去来辞》,表明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理想。在文章中,他以无限喜悦的心情,想象了归家后田园躬耕生活的无数乐趣。

  回家之后,陶渊明在自己家门前种了五棵柳树,自称“五柳先生”。并作《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传》寥寥百余字,一位贫苦而有操守、不拘礼法而自得其乐的知识分子典型形象便呼之欲出。《五柳先生传》和《归去来辞》成为千百年来传诵不绝的名作。北宋文豪欧阳修甚至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辞》一篇而已。”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最著名的作品,文中设计了一个“桃花园”的理想社会,这是“避秦时乱的农人们开辟出来的一个新世界。它与世隔绝,这里的人”不知有汉“更”无论魏晋。人人平等地参加劳动,得到收获没有人向他们征税,过着富裕,安宁的生活。全文300字,它所展现的生活场景,令人悠然神往。

  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和其序《桃花源记》,是一部引起历代争议、众说纷纭的奇诗奇文。关于它的取材与主题,有人以为写的是实地实事;有人以为是愤世之作,有人以为其中寄寓着作者的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这是它拥有经久不衰艺术魅力的根源。但无论如何,它充满了对污浊社会的憎恶和对淡泊生活的热爱。

  陶渊明自归居田园后的22年间,虽然生活窘困,但以耕读自娱,诗酒为伴,直至终老。享年63岁。

  从陶渊明的诗文和行迹,可以看出,他的弃官归隐不仅绝无半点虚情假意,而且对自己的认识转变过程,都有十分真诚的坦露。无疑,在他身上,我们能看到伟大诗人屈原的影子。相较而言,他比屈原似乎多了一些普通人的情怀。在“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这样的句子中,可以感受到屈原式的高洁孤傲,但少了屈原式的绝望。陶渊明之所以是陶渊明,是因为他发现了田园,从而在优美的田园中发现了希望。

  陶渊明归隐之后,亲事耕作,不仅体察了劳动的艰辛,而且还获得了不计收获的快乐,这在士大夫“耻涉务农”的时代,确实难能可贵。有其《归园田居》诗为证: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文中写早出晚归的劳动生活和诗人对劳动的真切感受,远非以前的士大夫或诗人文人所能达到。

  诗、酒、田园,在陶渊明的生活中融为一体,酒不单可以忘忧避祸,而且可以使人遗落世事,返朴归真,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417年秋冬之际,53岁的陶渊明酒后题咏,写《饮酒》诗20首。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第五首: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鸟日出而出,日夕而返,完全顺应自然,那么我像飞鸟一样,纵身在大自然中,也不欣然自得吗?

  与陶潜同一时代还有两位名人,一是周续入庐山学佛,二是刘遗民隐居医山,他们三人被称做“浔阳三隐”。

  陶渊明所处的晋宋之际,诗歌作风已经开始慢慢趋向浮靡,但他平淡醇美、质朴深邃的田园诗,无疑是这一时代中国诗歌的奇迹。也正因此,陶渊明诗的价值并未为当时人所重视,到了唐代,陶诗的光芒为人发现;从此以后,其地位渐次上升。甚至有人将陶渊明与杜甫两人并列为“诗圣”。

  南北朝

  南北朝是从公元420年东晋灭亡至589年隋朝统一全国的170年间,中国历史上形成的南北对峙局面。

  北朝历时142年,其间历经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其中以北魏统治时间最长、疆域最为辽阔。北魏孝文帝当政时进行改革,确立均田制、实行汉化、迁都等一系列变革,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恢复发展和民族的大融合。北魏末年,内乱不止,北魏分裂为幅度高欢控制的东魏和宇文泰掌握的西魏。以后东魏被北齐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北周武帝又攻灭北齐,统一了中国北方。周武帝死后,政权落入外戚杨坚手中,581年2月,杨坚夺取攻权,自立为帝,国号隋,北周灭亡。

  鲜卑族对北方的统治使北朝的科技文化发展形成了鲜明特征,出现了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郦道元的《水经注》等著名的科学著作,产生《木兰诗》等民歌代表作。北朝雕塑艺术发达,遗留至今的云岗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等为驰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南朝以刘裕代晋开始,至隋军攻灭陈朝止,历时170年,其间历经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四个王朝均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其疆域以宋最广,陈最为狭小。梁武帝统治时期,爆发侯景叛乱,此后南朝日益衰落。陈后主统治时,荒淫奢侈,政治黑暗,隋军于公元589年越过长江,攻入建康,南朝灭亡,全国归于统一。

  南朝文化在各方面胜过北朝,且独具特色。谢灵运的山水诗、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皆为传世之作;史书重要著作有《后汉书》、《南齐书》等,南朝科学颇具成就,宋齐时人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至3.1415927之间,对世界很有影响。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