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废寝忘食地工作

  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华罗庚

  1970年至1975年,华罗庚先后到北京、天津、上海、黑龙江、浙江、江苏、河南、辽宁、河北、湖北、广西、广东、山西、陕西、四川、福建、贵州、云南等省市推广“双法”。

  那时候进行这项工作应该说是困难重重,但是华罗庚冲破重重阻力做到了,在这其中他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和肯定,这里包括毛泽东、周恩来、胡耀邦、叶剑英、王震等。

  曾经就对华罗庚的称呼,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华罗庚和陈德泉从外地回来,一起去王震处,向他汇报工作。在汇报工作的时候,陈德泉称呼华罗庚是老华。

  这时候王震突然严厉地对陈德泉说:“你给我站起来。”

  一直笑容可掬的王震突然变了脸,把陈德泉吓了一大跳,他就赶紧站了起来。

  王震冲着陈德泉问道:“你刚才说什么?”

  陈德泉很纳闷,据实说道:“说了半天的工作啊。”

  “不对,你怎么称呼华教授的?”

  “我叫他老华。”

  王震听了陈德泉的回答,怒气冲冲地说:“你还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呢!咱们中国自古以来一直讲究尊师重道,你就这么称呼华教授?”

  华罗庚一听连忙解释道:“这不怪陈德泉,我们到工厂去,很多工人都亲切地称呼我为老华,他们就跟着叫了。这不是不尊重我,这也是对我的一种爱称啊。”

  王震听了这话,怒气才算消了,他对陈德泉说:“以后不能这样叫,叫华教授不方便的话,你可以叫华教授为华老,叫我就叫王老,但不能和工人们一起叫老华。”从此以后,大家都尊称华罗庚为华老。

  20世纪70年代初一个深秋的夜晚,胡耀邦亲自登门看望华罗庚。对于国家领导人的到访,华罗庚既惊又喜,这是多么高的荣誉啊!

  开始时华罗庚还有些拘束,但是随着话题的深入,两个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首先是从位置上,两个人从方桌的两边凑到了一起,后来是从心理上,华罗庚完全放松了,他畅所欲言。

  胡耀邦忽然问道:“今后你的工作打算是什么?”

  华罗庚对这个问题已经思考了很久,所以当时不假思索就回答道:“大统筹,广优选,联运输,大平衡。”

  胡耀邦沉思了一会儿,说道:“我赞成你的方向和到实际中去找课题的道路。但是你所提到的是12个字,能不能改动一下?其中平衡是暂时、相对的,一切事物在发展,所以最后3个字可否改一下?”

  当时胡耀邦的态度是平易近人的,用的是商量的口气,并且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则性方向考虑,启发华罗庚修改自己的提法。

  经过这一番点拨。华罗庚的思路立刻放开了,他问道:“把大平衡改为策发展是否好些?”

  胡耀邦赞成地点点头。

  夜深了,秋凉如水,可敬的客人留下了理论上的指点、方向性的引导,使华罗庚朦胧地认识到科学与社会、与哲学的关系。

  华罗庚拄着拐杖送了胡耀邦一程又一程,最终因为赶不上他那快捷而安详的步伐,不得不停下来以目相送。

  胡耀邦的话使华罗庚充满了信心,下定了决心,必须投身到生产实际中找问题,从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

  后来,在实际中经过反复考验,数学理论深刻推演,也确实证明计划经济中“策发展”比“大平衡”确切得多,积极得多。

  在胡耀邦同志的明确支持下,华罗庚的推广“双法”小组的几十位科技人员又集中起来,在湖北省委的邀请下,他们先到武汉,稍事休息后,分组开赴湖北全省的各个城市和农村。

  湖北省委的一位负责同志找到华罗庚说:“华老,荆门地区有一个纺织印染厂,生产1024白纱卡,它出口合格率太低,上半年仅完成2000匹布,而年任务是20000匹。任务完不成,影响太大了,您能不能帮忙解决一下。”

  那时候,小分队中根本没有搞纺织印染的,即便是搞轻工行业的也只有一两个。大家面对着“一摸黑”的情况,有人劝华罗庚:“华老,咱们还是把这件事给回绝了吧,大家实在都是门外汉,完不成任务不要紧,毁了咱们辛辛苦苦创造的声望就不值得了。”

  一听这话华罗庚就火了,他严肃地说:“我们的目标是为人民排忧解难,不是为了争面子,争荣誉的,要是想争,老老实实在研究所研究理论就可以了,何必这么辛苦跑出来呢!”

  大家吓得都不敢再吭声,华罗庚接着说:“我们这里确实没有人搞纺织印染的,但是厂里的人懂啊,我们向他们多学学,不就什么都有了吗?”

  就这样,华罗庚带着几个人一头扎进了纺织厂的车间。他们当徒工,向工厂的工人师傅、技术人员学习,向大家介绍优选法。

  工厂领导也很重视,广泛发动群众,学习优选法,应用优选法,人人提项目,道道工序搞优选,轰轰烈烈地开展了群众性的优选试验活动。

  从清花、并条、粗纺、细纺到织布等几十道工序都进行了优选,取得优选成果40多项,纱卡的质量不断上升,出口合格率提高至85.6%,提前完成了出口任务。

  这一工作告一段落后,华罗庚语重心长地和大家说:

  你们以为数学真的那么神奇,什么都能解决?不是的,其实一切都是靠积累。你们想想,我们到了一个新的地方,遇见一个新的问题,真正解决问题的不是我们,而是那些当地的专业技术人员,我们只是起到了一个辅助作用。

  “同时,在每次解决完问题的时候,我们都应该有很多的收获的,像这次,我们再遇见纺织方面的问题的时候,我相信你们再也不会说我们没有搞纺织印染的了,而是会拍拍胸脯告诉别人,这个问题交给我吧,我一定能圆满解决它。”

  原先打退堂鼓的人听了这番话,脸红得像个大苹果,拼命地点头,对华罗庚的敬佩又加深了几分。

  推行“双法”是艰辛的,而“双法”本身也经历了起起伏伏。

  这是发生在黑龙江省桦南县粉米厂的事情。

  1972年推广优选法时,他们在磨粉机、箩部和清理三大部分道道工序搞了优选试验,取得显著效果,面粉的出品率由亏损2.5%~3%转变为超品率0.7%;日产面粉由67.2吨提高到日产72吨。

  可是到了1973年秋,加工新小麦,由于这种新小麦皮厚、沟深、毛长,水分又偏高,给加工带来了新的困难,按原来优选后的工艺加工,面粉不合格,出品率亏损1.3%,日产量又下降至43吨。

  这时候,有人对优选法产生了怀疑:“优选法到底行不行啊?怎么换了个条件,它的效果就变得这么差呢?”

  面对这种情况,华罗庚沉着应对。他赶到桦南县粉米厂,和大家一起分析,重新开展优选试验,很快就又找到了合格的加工条件。

  利用新的优选法出品率很快提高到了原先优选后的水平,并且日产量比原先优选时还有提高。

  优选法又恢复了青春。自1973年以来一直稳固使用,年产值翻了一番,每年可多出面粉165吨。

  通过这件事,华罗庚告诫大家:“搞优选法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学会优先的方法,生产条件变了还应该重新搞优选,在新的条件下,找出新的规律来。”

  1975年夏天,在胡耀邦同志的支持下,华罗庚带着陈德泉等十几个人去大兴安岭林场推广“双法”。

  小分队在大森林里的各个采伐场,宣讲优选法和统筹法,在采、运、用、育的各个环节上进行统筹和优选的研究。大大减少了伐木工人窝工的浪费,采伐点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都在30%以上。

  然而华罗庚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加上连日的劳累,他在一次讲话中,突然晕倒了。大家急忙把他送进医院,经医生检查,诊断为心肌梗塞。

  华罗庚从昏迷中苏醒过来,看到身边和他朝夕相处的陈德泉,用微弱的声音叮嘱道:

  “小陈啊,我不知道这一关还能不能够挺过去,如果我就此倒下了,你一定要答应我带着同志们坚持干下去。”

  “华老,您放心吧。”陈德泉噙着泪水回答道,“不,华老,我不能答应您,这是毛主席交给您的任务,您是带头人,这个任务必须由您亲自完成。”陈德泉想用这种方法激起华罗庚的求生欲望,故意说了些违心的话。

  华罗庚怎么能不明白他的心意,他冲着陈德泉轻轻地点点头。

  华罗庚病倒的消息传到了北京,立刻在科学界引起了轰动,中国科学院的领导立即派人去哈尔滨探望。周恩来闻讯后,派出为自己看病的医生前往哈尔滨救护华罗庚。

  大兴安岭林场和大庆油田的工人听到消息后,也纷纷赶到医院看望华罗庚。

  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华罗庚的病情渐渐地好转了,6个星期后,他康复出院。

  1976年,对我国来讲可谓是损失惨重的一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和一些老一辈革命家相继逝世,在我国的唐山又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强烈的地震,开滦煤矿被迫停产。

  “北京燃料告急!”

  “天津缺煤!”

  “电厂无煤发电!”

  “工厂停电停产!”

  “居民断电,供水紧张!”

  华北的许多城市,不仅工厂不能正常生产,就连居民也无法正常生活。面对这种紧急情况,华罗庚主动请缨,不顾心肌梗塞复发的危险,立即组成科技小分队奔赴山西大同煤矿,利用统筹法对转运站的装卸进行试验。

  时间就是生命,华罗庚带领科技小分队到达山西后,立即投入了工作。他们废寝忘食,日夜坚守在生产的第一线,终于研究出一套最佳的统筹方案。

  利用这套方案,大同煤矿由原来每天能装700车皮增长至每天装车达到1000车皮以上,一天多拉原煤1.8万吨。经过5个月的突击运输,终于解决了华北用煤紧缺问题。

  华罗庚的心这时才算轻松了,他望着天安门的方向,默念道:“主席、总理,我没有辜负你们对我的信任,这次我又成功了。”

  在这十几年间,华罗庚从一个乌发满头的学者变成了一个两鬓斑白的老人。他人累瘦了,身体也日渐衰弱。但是他奔波劳碌,辛勤耕耘赢得了遍地硕果。

  在纺织行业:提高2014纱卡的质量;解决美丽绸退色的问题;提高织机的效益;提高细纱的单产;提高涤棉布热定型的效率;减少细纱的断头率;改进滚筒表面的状况,减少缠纱的现象;锡林动平衡问题;提高染色质量,节约原材料。

  在电子行业:试制新的160V电容器;100万米废钼丝复活;提高晶体管防潮漆的抗潮性能;调试XD1信号发生器的功率放大器;解决BP-3宽频谱分析仪的源电压波动问题;回收稀有金属钽;提高在制造钽电解电容器中钽粉的利用系数;改进单晶硅衬底的质量;控制铝膜的厚度;高纯铝箔的退火;提高点腐蚀工艺的质量。

  在冶金行业:提高球磨机的效率;改进浇铸H80焊条钢中铝封顶的效果;克服熔炼Si-Cr硅铬合金中的技术障碍;减少电炉炼钢的时间;提高2Crl3不锈钢的质量;提高钴的产量;提高钛的产量;改进硅钢片涂层的质量;提高三辊冷轧管机的产量;减少Φ500轧机的废品率;提高金属锰的回收率;解决由于钢锭收缩产生的孔隙的问题,延长炉龄。

  在煤矿行业:合理安排,提高煤的产量;调整联合采煤机的参数,提高机器效率;减少炸药消耗,提高采煤工作面的单产;提高精煤回收率;提高圆环锚链和连接环的破裂强度。

  在电力行业:恢复汽轮发电机组的输出;提高锅炉的效率;改变工业供水系统;调优供水泵的运行;实现在开机并列时的自动频率调节;降低汽轮机轴承的温度;提高移动床软化水的效率。

  在通信和交通行业:参与铁路施工;提高火车站货物的装卸率;降低车船的燃料消耗;改进气象导航;参与泸州长江大桥的施工建设。

  在建筑和建材行业:建筑工程的组织;建筑工程的预算;桥梁工程的组织;提高纤维板的产量;降低聚氯乙烯胶泥的成本;提高混凝土预制板的产量;提高水磨石制品的质量;提高膨胀珍珠岩的膨胀系数;降低矿渣混凝土的成本;试制多硫化钙溶液;提高离心浇注混凝土管的效率。

  在食品、粮油加工行业:提高大米加工中的出米率;提高油料加工中的出油率;提高小麦加工中的出粉率;提高酿酒工艺中的出酒率;提高饴糖的产量;降低细挂面的再加工率;提高由麦芽制糖的出糖率;提高豆腐质量,降低大豆消耗;提高糖果的质量;提高猪毛溶解工艺中蛋白的获得率。

  在设计行业:设计无线电网络;设计滤波器;设计补偿器;在特定地形上的机场的设计;光学设计;卫星齿轮的设计;无线电发射机的频率的设计;电路开关的设计;水样采集器的设计;多级提水站的位置的设计。

  在化工行业:提高液晶对温度变色的灵敏度;提高癸二酸的质量;提高双氰胺的回收率;提高活性炭的产量和质量;延长辛烯醛加氢反应中催化剂的寿命;在锆氟酸钾生产中,节约原料硅氟酸钾;提高抗氧剂的回收率;改进精馏塔的分离系数;提高糠醛的产率;提高苛性碱的回收率;增加来苏尔的产量;在硫化碱的生产中,提高产量,节约原材料;减少电能消耗,增加碳化钙的产量;增加造粒塔的产量;增加气体发生器的产气;增加磷肥的产量。

  在石油行业:提高破乳剂GP122的效能;提高原油脱水的质量;提高在常减压加工中,减压塔的总产率;计算油井的最大产能;提高化学清蜡中的溶蜡率;优选锅炉运行的最佳条件;降低油的黏性;选择地震资料基地的回放仪滤波因素;增加微球硅化铝的产量;用铂重整法试炼新油种;提高抗凝剂605的质量。

  在轻工业行业:提高热水瓶的质量;增加肥皂的产量;提高纸张的质量;提高鞣制皮革的质量;增加皮鞋的产量;提高10W荧光灯光效;增加卷烟的产量;提高罐头内涂料的质量;提高鸭绒分离机的效率;利用干枯变质木材生产火柴;提高腈纶丝的产量;增加特种甘油的产量;改进TiF2玻璃的质量。

  在机械制造行业:提高各类机床的加工效率和精度;挂轮间的最优逼近;砂轮的静平衡;提高落地镗床镜面标尺的光洁度;提高球墨铸铁的质量;提高法兰盘加工的质量;快速镀铬;提高电镀漆的质量;各类切削工具的淬火工艺;齿轮平面表面的高频淬火工艺;振动膜的热处理;不开坡口单层双面自动焊接;用3S铬钼钒加工钻头;氧气瓶的收口成型;无氰镀锌工艺;降低高炉的焦铁比。

  在制药行业:优选酸化反应时间增加扑热息痛的产量;提高海带提取碘率;降低磺胺嘧啶的成本;增加美曲膦酯农药的产量;改进四环素的压片工艺;提高甲醇钠的产量;在呋喃类药物生产中,节约原料;提高磺胺嘧啶的发酵指数。

  华罗庚写的《统筹法平话》和《优选法平话》逐步成为行业的系统经验,国家计委曾把这两种方法作为我国重点项目予以推广。它解决了一大批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摸索出了一条发展我国应用数学的道路。华罗庚成为在中国最为人所熟悉的一位科学家。国外学者贝特曼甚至认为:现在还没有一个西方的数学家超过他被群众所拥戴的水平,而且认为他在自己的国家作为一个科学家的群众英雄的形象,有如爱因斯坦在美国。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伪自由书
7北户录
8茶经
9长短经
10长生殿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