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热爱自然风光

  大自然是万物之母,投身大自然,就像回到母亲的怀抱。每一个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人,须臾都不能与其分开。

  李时珍从小就与大自然为伴,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了接近自然的乐趣。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生活在医生家庭的孩子,经常接触的就是疾病、医治、抢救、采药、制药一类的事。

  而且李时珍还从小听了许多名医的故事,如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等,他们治病救人的故事,都给李时珍留下了深刻印象。

  特别是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李时珍听了不知有多少遍了,还是经常要求父亲讲给自己听。

  李时珍从小就受这种环境的影响,而且他常跟父亲、哥哥一起去附近的山上采药。

  有时,好奇的李时珍还跟着父亲去病人家看如何出诊。家中来了病人,小时珍经常不言不语,站在一边观看,而且很有耐心,一直看到病人千恩万谢地离去。

  耳濡目染,李时珍从小就认识了不少药物,见过不少病人,了解了不少病况,长了不少知识。

  天长日久,无形中李时珍就对医学、药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虽然父亲让时珍苦读圣贤书,但时珍幼小的心,却向往着大自然。那里有草药,有儿童的乐土和天地。

  李家的后院是小时珍常去的地方,院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中草药,更有趣的是还有许多小动物。

  李言闻是个懂药草的医生,他常常喜欢收集一些药草来作研究。有些可以种在地上的,他就种在地上;有些可以盆栽的,他就一盆一盆地栽起来。

  所以,这个小小的庭园里,差不多一年四季都开满了花。

  李时珍的父亲每天都要出去看病,母亲又忙着料理家务,没有时间去多照料他。可是,李时珍在后院里,总是玩得很高兴,他一点也不感到寂寞。

  李时珍的母亲有时丢下手里的活儿,到后院里来收拾东西,会顺便陪伴他玩一会儿。

  这时候,李时珍就格外感到高兴。母亲在前面浇花,他就跟在母亲后面浇。浇一种花,小时珍就问一种:“妈妈,这种是什么啊?”

  母亲温柔地答道:“这是牵牛花。”

  “牵牛花。”李时珍记住了一种花的名字。

  后院里发生的一切事情,都使他产生很大的兴趣。他不时地隔着窗子向母亲报告新发现的情况。

  有时,李时珍向妈妈喊道:“那大白母鸡又来啄鸡冠花了。”有时他向妈妈喊道:“那蔷薇花上又有黑蚂蚁了。”

  母亲为了鼓励他多留在园里玩耍,总是用温柔的声音回答着:“嗯,还有什么呀?”

  这时,李时珍又会认真地寻找起自己没有见过的东西来,有时他在墙根下、砖缝里、树皮上常会碰到各种小昆虫,有土狗、促织,还有蜈蚣呢!

  有时,父亲从外边回来,李时珍听见父亲一路上大声呼唤:“时珍,时珍,把小铁铲拿来!”

  李时珍一听就知道,父亲又采了一些东西回来要栽种,一个有趣的活儿马上要开始了。他欢呼一声,抢着把栽花用的工具,都给父亲拿过去,一面蹲在地下问:“爸爸,这是我们家里有的吗?”

  李时珍的父亲有时点头,有时摇头。如果父亲摇头,李时珍就知道这是位新来的“客人”,对它就加倍地关切起来。

  有一次,李时珍见到了一种新的中草药,他没有见过,就一天几次地跑到花盆旁边,耐心地看着它抽条、出芽、开花。

  当李时珍看到,这株植物开出他从来没有见过的小方块形大蓝花时,非常高兴,发出兴奋的欢呼声。

  “开花喽!开花喽!爸爸的花开喽!”李时珍欢快的叫声传遍了他家小小的后院。

  李言闻见儿子这样喜欢花草,也非常高兴,同时,他觉得,认识花草植物,是人人都应该懂的常识,是应该多让孩子知道的。

  所以,李言闻不但乐意回答儿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有时还把哪些花草是药草以及药草的作用,也讲一些给他听。

  这样,李时珍在很小的时候,不但认识了许多花草,并且也懂得了这样的道理:世上有许多花草,都是可以作药用的,是很有用处的。

  于是,小时珍对花草的兴趣,就越来越浓厚了。

  李时珍渐渐长大了,身体也渐渐地好了起来。李言闻常常带他出去,有时到附近的山里去采药草,也把他带去,让他看看草木的生长情况,还让他知道这药草是怎么来的。

  这时,除了小小的庭院,李时珍有了更广阔的天地,那就是蕲州一带的山山水水。

  蕲州是一个极为富庶的地方,附近有许多山,凤凰山、供微山,稍远一还有大泉山、龙盘山。山上山下,一片郁郁葱葱,到处是苍松翠柏、奇花异草,还有不少飞禽走兽。

  孕育着中华灿烂文化的长江离蕲州不远,蕲水就是它的支流之一,蕲州附近还有很多小河,如刘河、治家河、蔡家河、鸡鸣河等。河的两岸,垂柳摇曳,桃花映红,绿草如茵,野花遍地,莺歌燕舞,蜂逐蝶飞,美不胜收,好不热闹!

  蕲州还有许多湖泊,湖边,绿树成荫,芦苇丛生,水鸟繁多,鱼虾成群。

  大自然中的一切一切,都是少年时的李时珍非常喜欢的广大课堂。

  李时珍常同小朋友们一起“游山玩水”。有时他们登上凤凰山,爬树摘点野果,尝尝鲜。有时他们攀越供微山,采些野花野草,捉些小虫小鸟。

  有时,小伙伴们还相互考一考:

  “这是什么花?”

  “鼓子花!”

  “这是什么草?”

  “这是仙人草!”

  “这是什么虫?”

  “小蜈蚣。”

  “不对,不对!”李时珍争辩说:“这虽然看起来像蜈蚣,却不是蜈蚣,它是马陆!”

  在这种时候,往往李时珍答得最多,说得最准。因为他有很多机会去认识世界,有父亲,还有哥哥做自己的指导教师,还有《尔雅》一书做助手。

  由于经常同父亲一起采药,李时珍知道北门外灌木生长最旺的原野里草药最多,所以那里就成了他常跑的地方了。

  李时珍常常带着小朋友,在北门道上采野花玩。他骄傲地把从父亲那里得来的知识,一点点地讲给小朋友们听。

  李时珍告诉小伙伴们,这叫什么,那叫什么,什么是能吃的,什么是不能吃的,什么能治病。

  有时,李时珍还带着小朋友们到田野里,去寻找青蒿子,寻找那吃起来有点咸味的滴滴金。

  李时珍回家时,手里总少不了一把花草。有时他回家晚了,受到母亲的责备,这时候父亲常常来给他解围。

  这位勤劳的医生,看见儿子挨骂之后,垂头丧气地站在那里,心里有些不忍,于是就想办法让他高兴起来,他伸出手来说:“来,把你今天弄到的宝贝拿来让我瞧瞧。”

  然后,李言闻接过儿子递上来的一把花草,轻轻地咳嗽一声,故意装出一种严肃的神情。

  “今天我倒要考考你,答得不对,明天可不准出去了。”接着,李言闻就抽出一棵花草问起来。

  “说说看,这六个片的小红花叫什么?”

  李时珍答对了,他就笑着点一下头。有时,李时珍回答不出来了,就一下趴在父亲身上,央求地说:“爹,你还没有对我说过它叫什么名字,你说这是什么啊?”

  这时,李言闻总是非常耐心地指出这种植物的一些特点,然后把这个花或草的名字说出来。

  这时候,李时珍又会接着提出下面的问题:“爸爸,它是药草吗?”

  有时,李时珍的父亲点一下头。这时,李时珍马上会扭过身子,对这棵花草反复地看,一面喃喃地念着它的名字,一遍又一遍。

  一种新知识的增加,使这个孩子感受到无穷的快乐。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