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学会倾听他人说话

  在人类行为中,有一条至为重要的法则,如果我们遵守它,就会万事亨通;事实上,假如我们遵守这条法则,将会得到无数的朋友,获得无穷无尽的快乐。这条法则就是:“永远尊重别人,使对方获得自重感。”

  善于谈话首先要注意倾听。只有你对别人感兴趣,别人才会对你感兴趣。谈话的技巧是问别人喜欢回答的问题,鼓励他谈论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始终要对他的思想、他的需要、他的问题,比对你的想法、你的需要、你的问题要感兴趣100倍。留意他脸上的嘴比注意非洲的40次地震还要多才行。

  纽约银行业巨子杜威诺先生说过:“我通过研究有关人际关系的丛书后发现,要想激发某个人的热忱,必须改变策略,首先发掘出这个人的兴趣爱好才行。”

  人类行为有一条重要的法则——“尊重他人,满足对方的自我成就感。”如果你遵循它,就会为自己带来快乐;如果你违反了它,就会陷入无尽的挫折中,就如杜威教授曾说的:人类行为的奥妙是哲学家们经过千年的沉思才悟出来的,其实这不是一项多新的发明,古圣先贤、中外哲人所一再教导我们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者,亦施于人。人们最急切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能受到重视。而我也曾一再强调,人类文明就是在这股力量促使下创造的。

  我们平时说到的个性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融合在人群之中的。孤军奋战等同于自取灭亡。个体时代中,人人都以个性为核心,与别的个性竞争,要进行沟通是非常困难的,正因为如此,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将自己的个性融入人群中去吧,你的人生将会从此改变,变得更加绚烂!

  假若你非常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那你首先要做一个注意倾听的人。只有你对别人感兴趣,别人才会对你感兴趣。

  我虽不会打纸牌,最近却应邀参加了一场纸牌会,恰好会上还有一名漂亮的女士也不会打纸牌,我们得以好好畅谈一番了。我在去汤姆士从事无线电事业之前,曾一度做过她的私人助理。他知道当时我曾到欧洲各地去旅行,帮助她预备要播发的讲解旅行的资料。因此她说:“啊,卡耐基先生,你能给我讲一下你旅行过的地方见闻吗?”

  当我们一落座的时候,她告诉我她同她的丈夫最近刚从非洲旅行回来。

  “非洲之旅!”我说,“我一直想去非洲感受一番,但除在阿尔及利亚停过24小时外,别的地方还没到过。听说你曾游历过野兽出没的乡间,是吗?多么幸运!真羡慕你!告诉我你的非洲之旅吧。”

  她非常有兴致地开始了她的讲演。那次谈话我们进行了45分钟。她不再问我到过什么地方,看见过什么东西了;也不要听我谈论我的旅行,她所需要的不过是一个专心的静听者,使得她能扩大她的自我,展示自己的见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和这位女士一样。

  就比如我最近认识的一位名气很大的植物学家,我们是在一个纽约出版商格利伯的宴会上认识的,我觉得这位植物学家魅力极强。我坐在椅子上,静听他讲大麻、室内花园以及关于普通的马铃薯的惊人事实。当我对他的讲述有不能懂的地方,向他提出疑问时,他总能热情地给予解答。

  在宴会中,饭桌上还有十几位别的客人在那里,但我违反了全部礼节的定例,忽略了其他人,只与这位植物学家谈了数小时之久。

  午夜时分,客人纷纷道别离去,这位植物学家转向主人,当面称颂我,并说我是“最富刺激性的”等等好话,最后他还说我是一个“最有趣的谈话家”。

  这个称号使我半天不能适应,因为我几乎没有说什么话。即使要我说,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因为我对于植物学所知道的不会比对企鹅的解剖学多。但我做到了一点:注意静听,哪怕我对那些并不感兴趣。他对我的态度非常欣赏。静听是我们对任何人的一种最好的恭维。

  伍德福德在他的《相爱的人》中写道:“很少有人能拒绝那种隐藏于专心倾听中的恭维。”而我比专心致志还要更进一步。我这是“诚于嘉许,宽于称道”。

  我告诉这位植物学家,我已经得到了极其周到的款待和指导——我确实感到如此。我告诉他,我真的希望自己能有他的知识——我也确实希望如此。我还告诉他,希望和他一起去田野中漫游——我真的希望是这样。我还告诉他,我必须再见到他——我真的必须再见到他。

  就因为这样,使这位植物学家认为我是一个善于谈话的人。可是说实话,我不过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并鼓励他谈话而已。

  商业会谈能够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以注重实际著称的学者以利亚说:“关于成功的商业交往,没有什么神秘——把注意力汇集到讲话的人身上。没有别的东西会这样使人开心。”

  蕴含其中的道理勿需深究,十分明显,是不是?你不必在哈佛读上4年书才发觉这上点。但你也应该了解,有的商人租用豪华的店面,陈设动人的橱窗,为广告花费千百元钱,然后雇用一些不会静听他人讲话的店员——中止顾客谈话、反驳他们、激怒他们,甚至几乎要将客人驱出店门。可他们却不明白生意不能兴旺的原因。

  我班中的学员乌顿给我们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在新泽西州靠近大海的纽瓦克市的一家百货商店买了一套衣服。这套衣服质量很差:上衣褪色,将他的衬衫领子都弄黑了。

  他将这套衣服带回该店,找到卖给他衣服的店员,告诉他有关的情况。这个店员不客气地告诉他:“我们已经卖出了数千套此种衣服,你是第一个来挑剔的人。”

  这是他所说的话,而他说话的声调听起来比这更让人难以接受。他那充满火药味的声音好像在说:“你说谎。你想欺负我们,是不是?好,我要给你点颜色看看。”

  正在激烈辩论的时候,另外一个店员又加入了进来。“所有黑色衣服最初都要褪一点颜色,那是没有办法的,这种价钱的衣服就是这样,那是颜料的关系。”

  “当时把我气懵了,”乌顿先生讲述了他的经过说,第一个店员怀疑我的诚实,第二个暗示我买了一件便宜货。我恼怒起来,正要骂他们,售货部的经理过来了,他知道他的职责。正是他使我的态度完全改变了。他将一个恼怒的人变成了一位满意的顾客。他是这样做的:首先他从头至尾倾听我的话,不说一个字。

  其次,在我讲话的时候,店员们又想要插话发表他们的意见,他站在我的观点与他们辩论;他不但指出我的领子是明显地被衣服所染污,并且坚持说,不能令人满意的东西,就不应由店里出售。

  第三,他承认他不了解毛病的原因,并征求我的意见:‘你要我怎样处理这套衣服呢?对你的要求,我们一定照办。’

  仅在几分钟以前,我还预备要退掉那套可恶的衣服。但我如今回答说:‘我只要你的建议,我要了解这种情形是否是暂时的,是否有什么办法解决。’

  他建议我将这套衣服再试穿一个星期。‘假如到那时仍不满意,’他说,‘请你拿来由我们给你换一套满意的。由此给你造成的不方便,我们特别抱歉。’

  “我满意地离开了这家商店。一星期后,这衣服没有再出现褪色的情况,我对于那家商店的信任也就完全恢复了。”

  喜欢挑剔的人,包括那些最激烈的批评者,往往会在一个忍耐、同情的静听者跟前软化降服——这位倾听者即使在气愤的寻衅者像一条大毒蛇张开嘴巴吐出毒物一样的时候也要忍耐。

  有一个粗暴的顾客,数年前曾屡屡咒骂纽约电话公司的接线生,他恐吓要拆毁电话,他拒绝支付他认为不合理的费用,他写信给报社,还向公众服务委员会提出申诉,他还使电话公司引起数起诉讼。

  后来,公司派出一位最富技巧的“调解员”去访问这位恶毒的顾客。这位“调解员”安静地听着,并对其表示同情,让这位好争论的老先生发泄他的大篇牢骚。

  “他激愤不已不停地说着,边说边打着可以帮助他发泄的手势,相反,我却静静地听着他满腹怨言。”这位“调解员”叙述道,以后我再到他那里,继续听他发牢骚,我共访问他4次。在第四次访问完毕以前,我已成为他正在创办的一个组织的会员,他称之为‘电话用户保障会’。我至今仍没有申明退出。可笑的是,就我所知,除老先生以外,这个协会只有我一个会员。

  “在每次访问中,我都以倾听为主,并且同情他所说的任何一点。我从未像电话公司其他人那样同他谈话,他的态度渐渐变得友善了。我要跟他说的事,在第一次访问时,没有提到,在第二次、第三次也没有提到,但在第四次,我全部地结束了这一案件。这位老先生不仅把所有欠电话公司的账都付清了,而且还首次撤销了他向公众服务委员会的申诉,与我们握手言和。”

  显然,这位老先生自认为是在为公益而战,是在保障公众的权利,不愿意无情地被剥夺。但他实际上是在追求一种自重感。他先是通过挑剔和抱怨,来得到这种自尊感。但是,当他从电话公司的代表那里得到了自重感时,他那所有并不真实的冤屈立即化为乌有。

  再比如好几年前的一个早上,有一位怒气冲冲的客户闯进了德第蒙德毛尼公司——这家公司后来成了世界上服装行业最大的毛尼料供应公司——创始人德第蒙德先生向我解释说:

  尽管这位顾客不承认,但我们知道确实是他错了。所以我们公司信用部坚持要他付款。他在收到我们信用部的几封信之后,穿戴整齐地来到芝加哥,怒气冲冲地闯进我的办公室,告诉我说他不但不会付那笔钱,而且今后也不会订购德第蒙德公司一美元的货物。

  我耐心地静听他所说的一切。我在此过程中有好几次都想打断他,但我知道那并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就让他尽情发泄。当他最后怒气消尽,能够静下心来听别人的意见时,我平静地对他说:你到芝加哥来告诉我这件事,我得向你表示感谢。你已帮了我一个大忙,因为我们信用部如果使你不愉快的话,他们也可能会让别的顾客不高兴,那可真是太糟了。你一定要相信我,我比你更想听到这件事。

  他大概怎么也没有料到我会这样说。我想他可能还会有一点失望,因为他到芝加哥来,本来是想和我大干一番的。可是我在这里向他表示感谢,而没有和他争论。我明白地告诉他,我们要勾销那笔15美元的账,并忘掉这件事。我还说,因为他是一个很细心的人,而且只是涉及这一份账目,而我们的员工却要负责几千份账目,所以,和我们的员工相比,他不大可能出错。

  我告诉他,我十分清楚他的感受,如果我处在他的地位,也会和他的感受完全一样。由于他不想再买我们的产品了,于是我给他推荐了其他几家公司。

  以往他每次来芝加哥时,我们总是一同吃午餐,所以那天我照例请他吃午餐。他勉强答应了。但是当我们回到办公室的时候,他比以往订了多出许多倍的货物,然后平心静气地回去了。为了回报我们如此宽厚地对待他,他特意检查了他的账单,结果一张他以前放错了地方的账单被找了出来。于是,他给我们公司寄来了一张15美元的支票,并向我们表达了他的歉意。

  “后来,他的妻子生了一个男孩,他为他的儿子取名德第蒙德。他一直是我们公司的朋友和顾客,直到22年以后去世为止。”

  有一个儿童从荷兰移居来美已有好多年了,当初,他为了生计,每每在上课之余,为一家面包店擦窗,这样,他每星期就可得到500美分的报酬。另外,他平常天天到街上用篮子捡拾煤车送煤落在沟渠里的碎煤块。那个孩子叫巴克,一生只受过6年的学校教育,但最终却使自己成为美国新闻界一个最成功的杂志编辑。他的成功道路,说来话长,但他如何开始,我们能够简单地叙述。因为他开始时采用的正是本章所提出的原则。

  巴克13岁那年离开学校,在西联公司做童工,每星期工资6.25美元。但他从未放弃寻求教育的意念。他不坐车、不吃午饭,把钱省下积攒起来,直到可以买一部《美国名人传记大全》。后来,他做了一件别人从未做的事情。他读了名人的传记,写信给他们,请他们寄来有关他们童年时代的补充材料。他是一个喜欢静听的人。他鼓励名人讲述自己的故事。

  他曾给那时正为竞选忙得不可开交的加菲大将写信,询问他有没有曾经做过一名辛苦的拉船童工,他没想到的是加菲给他写了回信。他还写信给格莱德将军,询问某一战役。格莱德给了这位14岁的孩子一张地图并邀请他吃晚饭,饭后又与他谈了一整夜。此后,他又写信给爱默生并希望爱默生讲述关于他自己的情况。这位为西联送信的小孩不久便和全美最著名的人通了信,爱默生、勃罗克、夏姆土、浪番洛、林肯夫人、爱尔科德、谢尔曼将军及戴维斯都与他有过书信来往。

  除了与他们通信,巴克还在他们度假的时候,去拜访过他们中间的好多位,成为这些家庭里颇受欢迎的客人之一。这种经历使他产生了一种无价的自信心。这些名人激发了他的理想与志向,转变了他的人生。而所有这些,仅仅是因实行了我们所讨论的这一原则而已。

  马可逊先生是一个最优秀的名人访问者。他说:“多数人难以让他人对自己产生好印象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不注意静听。他们只关心自己下面要说什么,他们不知道用耳朵。一些大人物曾告诉我,他们更喜欢善于倾听者而非善于谈话者。但能静听的能力,仿佛比任何其他好性格都少见。”这种性格不仅大人物有,平常人同样也有。《读者文摘》中曾写道:“许多人之所以请医生,他们所要的只不过是一个倾听者。”

  假如你想让周围的人躲避你,背后笑你,甚至轻视你,这里有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论在何种场合,总是不断地谈论你自己;假如在别人谈话时,你有自己不同的意见,别等他说完,就立即打断他。为什么浪费你的时间去听他无谓的闲谈?他的话有你的动听吗?

  这样的人其实就是为自私心及自重感所麻醉的人。他们只爱谈论自己,只为自己设想。而“仅为自己设想的人,”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巴德勒博士说,“是无可救药的缺乏教育者。”“他的确没有教养,”巴德勒博士说,“无论他受过怎样的教育。”

  假若你非常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那你首先要做一个注意倾听的人。只有你对别人感兴趣,别人才会对你感兴趣。谈话的技巧是问别人喜欢回答的问题,鼓励他谈论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始终要对他的思想、他的需要、他的问题,比对你的想法、你的需要、你的问题要感兴趣100倍。留意他脸上的嘴比注意非洲的40次地震还要多才行。

  纽约银行业巨子杜威诺先生说过:“我通过研究有关人际关系的丛书后发现,要想激发某个人的热忱,必须改变策略,首先发掘出这个人的兴趣爱好才行。”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
4看图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6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7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8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艳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内容: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义明  

    经管励志 【已完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你如何成为股票市场叱咤风云的成功者,如何成为一个输少赢多的投资人,如何成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重点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及品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及投资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资案例等。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冯萌献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