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编者的话

  为什么要出版科幻小说?

  青少年阅读科幻小说有什么必要?

  这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是主编这套《中国当代科幻小说选》要向读者作一番交代的问题。

  我想起凡尔纳的作品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大家知道,儒勒凡尔纳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大师,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他一生写了75部科幻小说,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受到世界各国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凡尔纳(1828~1905年)生活在19世纪,20世纪初他便离开了这个充满幻想、科技发达的世界。然而他在1865年发表的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和另外一本名为《环绕月球》的科幻小说中,第一次描写了人类登月探险的故事。1873年他的《海底两万里》发表,这部小说描写了尼摩船长驾驶一艘“鹦鹉螺号”潜艇在海底探险的故事。1889年他又写了一本开发北极的科幻小说《北极的购买》,此外还有脍炙人口的《地心游记》、《八十天环游地球》、《气球上的五星期》等。应该指出的是,凡尔纳当时在作品中描写的飞向月球也好,在海底世界自由驰骋的潜水艇也好,以及开发北极也好,都是现实生活中闻所未闻的,纯粹是凡尔纳大脑中的想象,可是凡尔纳大胆的科学幻想和伟大的预见,却大大鼓舞了许许多多的有志之士,许多人正是从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中受到启发,汲收灵感,而投身到把幻想变为现实的伟大事业中,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当代“潜艇之父”西蒙莱克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凡尔纳是我生命的总导演。”

  阿特米拉拜特在他开始首次北极飞行时就宣称:“第一个完成这个壮举的人,并不是我,而是凡尔纳,给我领航的是儒勒凡尔纳。”

  俄国宇航之父、著名火箭专家齐奥尔科夫斯基(1857~1935年)说:“就是儒勒凡尔纳启发了我的思想,使我按照一定的方向去幻想。”

  最有意思的是,凡尔纳在一百多年前幻想的人类登月探险的出发地点--美国南部的佛罗里达,在1969年7月16日美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恰恰是在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而登上月球的--这当然绝对不是简单的巧合。另外,还值得凡尔纳骄傲的是,当1954年美国制造出第一艘核动力潜艇时,将它命名为“鹦鹉螺号”,以纪念凡尔纳这位天才的科幻小说家,因为他当年在《海底两万里》中所创造的尼摩船长的潜艇就是一艘核潜艇!只不过由于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的局限,凡尔纳对潜艇所用的核动力的描写是错误的。这对于100多年前的一本科幻小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我们从凡尔纳的作品对后来科学技术发展的预见性,特别是这些作品所产生的影响,不难发现科幻小说对于读者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实,科幻小说的这种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许多享有盛誉的科幻小说经典之作的共同特征。

  俄国的齐奥尔科夫斯基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宇航火箭技术专家,也是一位天才的科幻小说家。他在科幻小说《在地球之外》中,系统地、完整地描述了宇宙航行的全过程,他在小说中提到了宇航服、太空失重状态、登月车等,完全被现代太空技术的发展所证实。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天才预见,后来启发了很多科学家。美国阿波罗计划的领导者之一、著名火箭权威、原德国火箭专家冯布劳恩曾说过,一本描述登月计划的科幻小说使我着了迷,“此书令我异想天开地去作星际旅行。这是需要我付出毕生精力去从事的事业”。1965年4月,在冯布劳恩领导下研制出总长85米的“土星5号”火箭,为美国阿波罗计划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仍定居在印度洋风景秀丽的岛国--斯里兰卡的英国科幻小说家亚瑟克拉克(1917~)是20世纪科幻小说的世界级大师,他的代表作有《太空漫游2001》、《与拉玛相会》、《天堂的喷泉》等。今天已成为现实的全球卫星通讯,如果追根溯源,应该归功于这位科幻小说家。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在《宇宙、地球和大气》这本书中曾经指出:“人造卫星的另一个服务性应用也一直在发展。早在1945年,英国科幻小说家克拉克(Arthur C。 Clarke)就曾指出,人造卫星可以用来作为中继站,使无线电讯号跨越大陆和海洋。只要把三颗卫星放在关键性的位置上,卫星转播的范围就可以遍及全世界。这个在当时看来很荒唐的幻想,在十五年后却开始变成现实了。”阿西莫夫还特别提到,1960年8月12日,美国发射了“回声1号”卫星,使克拉克的科学幻想变成了现实,而这个成功设计了卫星通讯的领导者是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皮尔斯。有趣的是,皮尔斯本人也是一位业余的科幻作家,他曾用笔名发表过科幻小说。

  克拉克还写过一篇异想天开、构思奇妙的短篇科幻小说《太阳帆船》,小说的科学构想是利用太阳辐射的粒子流即太阳风为动力,驱动巨大的帆片,在太空中进行帆船比赛。这篇小说一发表,立即引起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高度重视,并秘密开展了利用太阳风的可行性研究。

  大量的事实证明,科幻小说自它诞生以来,以其大胆的、奇妙的科学构想和对未来社会科学技术的预测,以及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示了基于现实又超越时空的生活场景。它极大地启发了读者的想象力,有助于他们展开幻想的翅膀,激活思维的创造力,从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同去探寻神秘的科学世界,并因此受到科学魅力的启迪,训练自己的思维。这,也是我们今天特别提倡的素质教育的范畴。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科幻小说从诞生的一刻起,就特别关注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的命运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科幻小说家不仅讴歌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福音,传播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所能造福人类的种种惊喜,与此同时,他们也以敏锐的洞察力,超前的预见和精辟的见解,对科学技术发明成果的滥用和负面效应的危害,提出了富有远见卓识的忠告。今天,人类正在面临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环境污染、物种灭绝、电脑犯罪、计算机病毒、核污染、艾滋病、电脑黑客等文明病,这些伴随科学技术发展而产生的负面效应,早已被科幻小说家不幸而言中,许多科幻小说以超前意识很早就预见了滥用科技成果所产生的副作用。在这个意义上,科幻小说的警世作用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早在20世纪初的1903年,年轻的鲁迅在留学日本时就向国人翻译介绍了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和《地心游记》,另一位文学大师茅盾也在1917年编译了英国科幻小说大师威尔斯的作品《巨鸟岛》(以《三百年后孵化之卵》为名),这都是中国科幻小说发展史上值得一提的事。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鲁迅先生当时就富有远见地指出,由于科幻小说具有“获一斑之智识,破遗传之迷信,改良思想,辅助文明”的作用,因此他大声疾呼:“导中国人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

  鲁迅先生说得多么好啊!

  当新世纪的钟声响起时,我们愿重复鲁迅先生的话:“导中国人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

  金涛“注释1”

  “注释1”注:金涛系中国科协科普文艺委员会主任。

  §§正文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