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坐上国王宝座,你比想象的更好

  一

  近日,看到一则新闻报道:诺奖大师勒克莱奇奥在南京大学教了6周的课,这门课是选修课《艺术与文化的多元阐释》,参加的学生来自物理、建筑、经济、化学等各个专业,共有112名学生。大师谈起这些学生掩饰不住地器重和偏爱,他说:“有些学生虽然不是学习文化艺术相关专业的,但他们的论文非常深刻,视野也很开阔,优秀得可以在杂志上发表,我很想给他们满分,可惜许钧教授(南大教授)和我说中国一般不给学生满分,我只好遗憾地给他们98分。”据大师介绍,112份作业中共有5人得了98分。“印象比较深的两个优秀学生,一个是学天体物理的,还有一个是学经济的。”

  报纸编辑对这篇报道,写了一篇推荐短文:“诺奖大师勒克莱奇奥在南大教了6周课,对学生喜爱有加,批改论文时惊呼许多人都可以给100分。我想,这不是恭维,一是作为大师,没必要如此;二是现在大学生的认知、水平,也的确具有高水准。但值得反思的是,为什么在外教眼里,全是优点;在一些本土老师眼里,学生的缺点却多过优点呢?”

  其实,这不仅仅是一些本土老师眼里的问题,“中国一般不给学生满分”,许钧教授说的是大实话,这是我们中国教育的一贯思维。就像那位编辑也认识到的,“我们的教育思维是,不喜欢讲好的,认为那是你应该做到的,拼命说错的,让你加深印象来改正。”

  二

  前一阵,我帮朋友代课,和一群孩子玩了一个游戏“国王的宝座”。在活动开始前,我给大家布置了一项任务:每个人都在纸上写下一句赞美同学的话,要给活动中所有的同学都写一句。有孩子就问了:“需要给自己写吗?”我说:“如果你想写,当然可以。”这孩子马上说:“我不要写。”孩子这样说,我非常理解,之前我也带他们玩过相关游戏,他们都很害羞,说起自己的缺点都如数“家珍”,但说起自己的优点来却很犹豫。这也是此次活动的原动力。我们的孩子经常被家长、老师批评着、教育着,你这个没有做好,那个做得不对,需要改进。我们的家长还常有一个口头禅: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坐不住;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不好好学习。至于那“什么都好”里的“什么”从来也没有一个家长细致、耐心地告诉孩子,等于什么优点也没有对孩子说,只让孩子记住了:自己坐不住;自己不好好学习。所以,你让他们来赞美自己,他们怎么会呢?

  但游戏吸引着孩子,他们很快完成了任务,接着,我在教室前方放置了一张凳子,我说:“这是一张国王的宝座,呆会儿每个孩子都要上来坐一坐,当一次国王。当国王干什么呢?不用你们处理国事,就让你们来领受每个臣民对你的赞美。”孩子们“哗”地就哄笑开了。

  在一番扭捏、互相推辞之后,终于有孩子肯上来当第一个“国王”了。这是一个小女生,她静静地、略带些紧张地坐在“国王的宝座”上,等待着。其他孩子就一个接着一个地读出自己刚才写下的对她的赞美。有的同学说:“你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你是名副其实的公主。”孩子们真有智慧,他们自动地就将坐在“宝座”的男生称为国王,女生称为公主,也有称王后的。坐在“国王的宝座”的小女生听得一脸幸福。

  有个小女生怎么也不肯上来坐这个“宝座”,她说:“无聊。”后来在大家的劝说下,她勉为其难地上来了,坐在“宝座”上扭着脸,不看大家,默默地听完大家对她的赞美后起身就跑。她跑到自己的座位跟前时,却忍不住跟妈妈比了一个V的手势,声音里掩饰不住兴奋地说了一句:“满载而归!”

  游戏进行到后半部分,大家渐渐淡定了,在听完大家的赞美之后,我开始“采访”他们,我问一个五年级的女孩,当听到这么多人给予她不同的赞美,她是什么感受,女孩说:“我很兴奋、开心,以前从来没有这样过。”她一只手捂在自己心脏的位置上,又说,“感觉到这个地方热热的。”下面的孩子都鼓起了掌,可见她说出了大多数孩子的心声。

  最后上来的是一个男孩,当听完大家的赞美,我采访这个男孩时,男孩说:“听大家这么说我,我感觉自己有感动,有惊讶,还有一点尴尬,没想到自己是这样的。”

  因为这个孩子的这个总结,我又带孩子们分享了一句话:“你比你想象得更好。”这个“好”里面你可以填上很多词:健康、勇敢、美丽、自由、快乐、开朗……

  三

  后来,这句话,我就经常地在活动中运用到了。比如,当我带孩子们玩“万物有灵且美”的游戏时,这个游戏就是请孩子们想象自己是世间任何一件物体,假如你是一间教室,假如你是一张课桌,假如你是一缕阳光,假如你是一片落叶……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要对大家说?有个女孩什么都没有说,而是动笔画了一只燃烧着的蜡烛,可是画好之后却不好意思跟大家分享,说自己画得太丑了。我看着那支蜡烛,洁白的蜡身,金黄的火焰,四周一团橙红的光,烛焰仿佛在轻轻摇动,我感觉到温暖、灵动,我说你画得好极了,她还不相信,我用坚定的语气再次对她说:“你画得比你想象得更好。”

  真的,我不是为了鼓励她而说了这句话,是发自内心的感受。我们的孩子真真正正地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可是,他们却普遍地缺乏自信心,不相信自己有那么好。

  为什么?

  就是因为我们“一般不给学生满分”!

  其实在我们的先哲老子眼中,“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有无、长短、高下、音声、前后这些在我们的世界观中是二元对立的,但在老子的哲学中,这些其实是没有分别的,它们相生、相成、相形、相倾、相和、相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相互转换的。

  那么,我们所认知的一个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就一定是正确的吗?优点就一定是好的,缺点就一定是坏的?如果我们受限于自己不那么饱学的知识并不能够确定这一点,那么为什么一定要揪住孩子所谓的缺点死磕不放,一而再、再而三地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呢?

  如果你所谓的短处、劣势、缺点,正是你不同于他人的独特品质,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发扬它们呢?

  如果罗温·艾金森先生没有患上严重的口吃,只有在演戏时症状才会消失,他不会成为一名演员,更不可能创造出憨豆先生这样经典的角色来。

  每一个生命的诞生,就是一个巨大的奇迹。每一个生命,我们都可以给它满分。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伪自由书
7北户录
8茶经
9长短经
10长生殿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