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不怕犯错

  “小孩子成长总要犯错的,不犯错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少犯些已经犯过的错误!”儿子说的,真是令人感慨。

  寒假开始前,是期末考试成绩公布的日子,我所在的一个家长群里,有个爸爸叹息说:“唉,昨天晚上,老婆把儿子揍了一顿!”下面的家长马上心知肚明,一定是为考试成绩,一问果然,但结果只是因为孩子考了98分,没达到100分,那妈妈是为孩子失去的两分而揍的他!下面就有家长为孩子鸣不平了,才2分而已,至于吗?但那爸爸说:“关键是丢那2分的题并不是孩子不会的,而是他会的,却没有认真写!”

  下面再没有家长跟帖了,我也没有去问孩子的这个98分是语文成绩,还是数学成绩,其实我觉得面对孩子犯错,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是需要区别对待的。数学学科方面的犯错,不一定是孩子不认真做题,虽然现在问他他会做,但第一遍做题时他肯定还是有模糊的地方。我觉得所谓的粗心、马虎什么的,都还是跟孩子的认知程度有关。当他的认知程度没有到达时,他自然无法做对;但做过一遍了,也被老师判为错误了,他也明白过来了,认知程度又进了一步,这时候自然也会做了,你不能用他此时的认知程度去要求那个时候的他,从而判定他那时候不认真,那真真是冤也!

  如果是语文学科的犯错,我觉得更需要仔细区分了。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尤其是低年级阶段,更多的是字词的掌握,老师经常会发校讯通,今天有多少个孩子听写词语100分,我家孩子偶尔也会得个100分,但大多数时候都要错上一两个字。我完全知道,他为什么会错。

  去年期末复习阶段,他们集中复习字词,他每天都在家写啊写啊,写很多字词,然后我就看到他把有些字写错了,但却错得那么有创意。

  比如我看到他写“窗帘”的“帘”字,他把穴字头下面的“巾”写成了“布”,我纠正他,他说:“难道窗帘不是布做的吗?窗帘又不是毛巾做的!”你查《现代汉语词典》,“巾”的意思就是擦东西或包裹、覆盖东西的物品,多用纺织品制成,比如手巾、围巾、领巾、枕巾、餐巾,但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就是“毛巾”,所以他就把“巾”换成了“布”字,其实“布”的下半部不也是“巾”吗?这就是孩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地方,但他的这个错误不也代表了他的思考和领悟吗?相比较于老师给个“帘”,你就写个“帘”,没有任何一点自己的思考,我倒觉得这种因为主动思考带来的错误可以原谅。

  他确实喜欢刨根问底。就拿他写“刨根问底”的“刨”字来说,“刨”就是“包”加个“刀”,他说:“用刀把包割开,看看里面有什么,这有点‘刨根问底’的意思了。”可当他写到“剧院”的“剧”时,他问:“剧院难道不是演戏的地方吗?为什么要立个刀?难道他们要用刀砍人?”

  因为他的这点追问精神,我买了沙流河、张大春的几本书,都是讲汉字来历的,碰到他有疑问的,就去帮他查一查,这个字当初是怎么造来的,可是总有查不到的字,只好留下一团疑云在他心上了。

  有时候,我想,如果不考虑分数,错了就让他错了吧。这个世界上,不是有很多发明、创造都是从错误中来的吗?药品青霉素、食品臭豆腐等等我们生活领域中好多事物不都是从错误中诞生的吗?还有可口可乐、X光,以及其他很多我们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东西,它们产生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错误”。

  今天有很多大咖都在说,新时代的人才要有两项重大才能,一个是想象力,一个就是创造力,偏偏这两项才能还无法人为培养,因为原本你的知识、你的能力、你的智慧就是有限的,你如何培养一个有卓绝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孩子来?而孩子原本就拥有很厉害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你作为父母,可以给他们空间,让他们尽情发挥这两项能力就OK。作为一个父母,我想给孩子空间的表现之一,就是允许孩子犯错误,作业不用每次都写到百分百正确,考试不用每次都得100分吧?

  我国数学大师陈省身生前为中科大少年班题词:“不要考100分。”陈省身认为,考七八十分就可以了,你的时间和精力过多地花在考试成绩上,会影响将来的发展和创新能力。

  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朱清时非常赞同,他解释道,原生态的学生一般考试能得七八十分,要想得100分要下好几倍的努力,训练得非常熟练才能不出小错。要争这100分,就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和资源,相当于土地要施10遍化肥,最后学生的创造力都被磨灭了。

  大年三十,响应“减少雾霾,不放烟花爆竹”的号召,我们一根烟花都没买。吃过年夜饭,等看春晚的空档里,儿子不断地在那儿撕纸,把好几张透明干净的绘图纸撕得粉身碎骨。我们欲阻止他:“都多大了,还撕纸玩!”他小时候有一阵子爱过撕纸,可他说:“你们等着瞧!”然后捧着那堆碎纸钻进了房里。一会儿功夫出来,手上拿着一只纸筒,对着我们,拔开纸筒一头的盖子,猛一撒,一片纸屑如雪般纷纷扬扬洒落。我们刚要训斥他,却听他说:“看我这环保无烟的烟花!”得,他这一说,我们也立即觉得这创意够有意思,不动一火一炮,过年的气氛瞬间有了。

  所以,有时候,错误可能就是一片土壤,里面生存着一种新生事物,只是我们还没有认识它。带着一种认识新事物的视角去看待错误,错误是不是就可爱多了?我们的孩子还年幼,我们不必害怕他们犯错,我们都是在不断地试错中成长起来的!有时候我们需要纠错,有时候错误却为我们带来一个新世界!

  暖心小贴士

  汤山古猿人洞

  汤山古猿人洞位于南京汤山镇,乘南汤线、123路到汤山溶洞站下即到。

  古猿人洞景区最值得一看的就是两大溶洞,一个是雷公洞,一个是古猿人洞。雷公洞洞内曲折崎岖,迂回幽深,走来令人气喘吁吁。我比较喜欢的是猿人洞,洞内很开阔,模拟了古猿人生活的场景,有茅屋、石器、巢居屋、六居屋等。一般在这样的地方,我都不由得开始神思:如果我就是那个坐在巢居屋前,生活在原始时代的女人,我是怎样的呢?我有老公吗?我有小孩吗?我最爱做什么?最爱吃什么?最擅长干什么活?

  所以,当我们走出猿人洞后,老公和孩子在外面玩,我又独自去洞里转悠了一圈,表面上是去帮老公寻找他丢失在洞里的一枚青奥徽章,实际上我是不死心又去搜寻原始时代的“我”可能留下的“秘密”了。

  南朝石刻

  南朝石刻,即南朝皇帝和王侯陵墓前的神道石刻。目前江苏境内共有33处,其中南京11处,江宁10处,句容1处,丹阳11处。

  我们去寻访的是位于栖霞镇甘家巷的石刻。公交线路有南京南栖线,至甘家巷下。

  在甘家巷街道广场,我们首先见到的是萧恢墓石刻,与它相邻的是萧憺墓石刻。

  第一眼见到昂首耸立于冬季枯草中的石刻辟邪时,虽然它们已破损残败,但那份神采和雄姿却依旧令人震撼。它们昂首张口,长舌垂胸,头部有鬣毛,腹侧饰双翼,翼作羽翎,通体长毛如蔓,体态肥壮健硕。

  但我们知道,最标准的南朝石刻是萧景墓的石刻辟邪,从中山门进入南京城,那座昂首屹立的神兽的原型就来源于此,所以我们又去寻访萧景墓石刻。

  萧景墓石刻距离甘家巷并不远,就在旁边十月村的农田里。终于见到萧景墓石刻辟邪,这座象征着南京的神兽,我们都有些兴奋。它残败依旧,但高大壮美也依旧。那根国宝级文物——神道石柱与之相对而望,说不尽的沧桑,道不尽的风雨。

  有些遗憾,或者说有些揪心的是,萧景墓石刻辟邪四周皆是农田,旁边还有一大片正在施工的工地,为了保护石刻,石刻四周被围上一圈围挡,但我们不知道这样的保护力度能不能真正保护得了这座来自于历史烟云深处的神兽?

  甘家巷小学中还有一批石刻,可惜我们去时正值寒假,学校铁将军把门,我们只透过大门看见学校敞开式的前厅里展示着石刻,却无法近身观察,只得抱憾而归。

  想到一座小学学校里有这样的历史文物陈列,作为一名小学生,可以日日经过它们,看到它们,感受它们,我觉得,这真是一座颇有意思的小学校。

  §§第二十八章 南京火车站、金陵刻经处、方山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伪自由书
7北户录
8茶经
9长短经
10长生殿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