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19、如何分配一条鱼

  鱼在宴席中的分量是任何一道菜肴都不可比拟的。“年年有余”的美好寓意是大江南北的通用祝福,所以,鱼作为主菜的地位从未动摇过。即便有服务员帮助剔骨,但如何分好一条鱼仍然是考量主人智慧的一道题,那么怎么做才是最恰当的呢?

  鱼的部位不同,肉的厚度也各不相同。一般情况下,鱼头部分最为尊贵,鱼身部分最为肥厚,但聪明的人们为了不厚此薄彼,给鱼的全身都赋予了各自的意义,无论吃到哪一段都有着吉祥的说辞,比如鱼眼是最尊贵的部位,要呈送主客,名为“高看一眼”,分到鱼嘴者名为“唇齿相依”,分到鱼尾者名为“委以重任”,分到鱼翅者名为“展翅高飞”,分到鱼腹者名为“推心置腹”。

  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一条鱼的吃法,东西方迥然不同。一位留德学生的自述生动地印证了这一点——

  一次,他参加一个宴会,自助餐台上摆有鱼块,他取了几块美美享用。但才吃了一半,旁人全部端起盘子走开,同时以异样的目光注视着他。他莫名其妙,仔细嗅了一下自己的衣物,没有发现任何异味,再看着装,也没有什么不妥,他的确不知问题出在何处,径自将鱼块一一吃完,桌上留下了他的“作品”——一小堆鱼骨、鱼刺。没想到此次宴会的后遗症随即显现,原来与他有说有笑的德国朋友开始冷淡他,但他仍然不知就里,直到期末时这个谜底才被揭开。考试结束后,他去拜访教授,教授留他用餐,也上了一条鱼,他和教授一家喝着红酒吃着鱼,相谈甚欢。但才吃到一半,教授一家一齐不快地望着他,表情惊讶,教授夫人更是起身离开。他再次迷惑,不知哪句话说得不够妥当,等用餐完毕,教授才用克制的口吻对他说:“你怎么能在餐桌上如此不雅地进餐,希望你在德国多学一点起码的礼仪。”他急忙求教自己错在哪里,教授说,你吃鱼时边吃边吐鱼骨,这是极其失礼的行为。他不解,辩解说原来在中国的时候大家都是这样吃鱼的啊,难道还能将鱼骨和鱼刺一起咽下?教授大声说,这是在德国,用餐时你把吃进嘴里的东西再吐出来,是非常不洁之举,是缺乏最基本礼仪的表现。教授进一步为他解释,德国人进餐时,即便是肉食和鱼,也极少吐骨头和鱼刺。因为烹饪时已将骨头和鱼刺先行剔除。如果用餐时恰巧吃到骨头和刺,也不能吐出来,而是嚼碎咽下。

  吃鱼的规矩还有一条,就是在很多国家(地区)的餐饮礼仪中,吃鱼时都不能给鱼翻身,必须是吃完一面后,将鱼骨取走,再继续吃下一面。这种的风俗的起源已无法细究,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始于渔家对于“翻”意的忌讳,因为翻船是渔家的灭顶之灾,所以,在临海、临河之地,吃鱼时不仅忌讳“翻鱼”动作,甚至连“翻”字也不能说,一般会用“顺鱼”(把鱼顺过来)、“掉头”(把鱼从头开始倒转一面)、“划过来”(翻转鱼身)或者“正鱼”替代。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伪自由书
7北户录
8茶经
9长短经
10长生殿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