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六章 生产习俗

  种:民间传统习惯是农历二月清明、春分前浸种;三月清明、春分后浸种。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社日”,到春社日开始浸种,浸种时,要祭告土地菩萨。

  开秧门:每年开始拔秧莳禾的第一天。这天,炒花生、豆子,杀鸡,煮腊肉,吃拔秧酒。部分农家还焚香,放爆竹,到社官庙祭告。如请了人帮忙,第一把秧由主人亲自拔。

  送秧:秧束传递时,要让其落地再取,若直接用手接秧,说是会得“秧手病”。

  栽禾:俗云:“不到谷雨不栽禾”,“立夏禾,喂鸡婆”。所以,栽禾(指早稻)在谷雨至立夏之间最好,若过了立夏栽,就只够喂鸡婆了(产量低)。又说:小满栽大禾(一晚),栽过大禾栽桠禾。吃栽禾饭时,除了一般菜肴外,另给栽禾客每人1两重的腊肉4块(或2两重的2块),盐蛋1个(午餐吃或带回家吃)。还将花生、米粿、麻茶送往田里犒劳他们。每人每天连拔秧要栽完1亩。讲求质量,民间以“栽烟筒斗禾(秧蔸弯曲),会遭雷打”自警。

  耘禾:手扶拐杖,用脚耘,松泥除草。有的用禾耙(又叫滚耙)推动。遇深泥田,则用手耘。如今这道程序渐被除草剂等农药替代。

  割禾:传统习惯用禾镰割禾,禾桶打谷。每人每天包割两担半谷子。如是桠禾田,则上田塍脱粒。20世纪80年代左右,禾桶普遍为小型脚踏打谷机所代替。如今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大都用收割机收割。

  库藏:谷子惯用篾搭圈放于楼房或干燥地面。旧时若谷生“象子”(谷虫),便焚香祷告天神;如今全都施药防虫。

  耕牛:俗语说“人歇端午牛歇社”。每逢春社,牛歇息,多吃谷糠。否则,据说牛会流泪。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靠近七都或江口(今沿陂)的农家耕牛都要赶到七都圩或江口圩当“牛市”,以讨吉利。

  砍伐:民俗认为,在风水地段、社官庙前砍伐树林,会触犯神灵。又说,在大山上砍树如不向山神祷告,树就会往砍树人身上倒去。

  拜师:木工、篾工、泥水工、理发工、缝纫工等工匠从师学徒,都要交师傅钱,做拜师酒。三年期满出师。学徒期间,师傅只供饭,不发工钱。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