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章 恩江河的传说

  恩江,古称濒水,又名乌江,为永丰境内第一大河。源出雩山山脉北麓,永丰、乐安、宁都三县交界的灵华山西侧。经石马镇江边村入乐安县境,再由牛田折回永丰,流经七都、佐龙、恩江、八江4个乡镇,在吉水县城南注入赣江,全长167公里(永丰境内53公里)。其支流在县境有19条,较大的有3条:麻江、遇源河(又名万崇河)、藤八河。

  昔之恩江,水面宽,河床深,5吨木帆船可全年从赣江直达乐安牛田,15吨木帆船可达恩江镇。境内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前无公路,交通运输,全靠恩江航道。因此,县城状元楼、六一桥码头,船只一片,桅杆似林,热闹非凡。其支流藤八河也可通5吨木帆,永丰毛边纸、藤田花猪和夏布、茶油等特产出境到外地,轻工业品进入永丰,均靠此水道运输。所以,昔日藤田,外地经商者云聚,为吉安名圩之一。

  恩江流经永丰县城段,上有麻洲,下有龙蟠洲,古老的恩江石拱大桥和新建的永丰大桥、永丰三桥交相辉映,似三条彩虹飞架于两洲之间。岸上有报恩寺塔、状元楼、欧阳修纪念馆。红楼、白塔、青桥、绿洲、碧水融为一体,酷似一幅优美的天然风景画。

  关于恩江河的名称,流传着两个不同版本的传说。

  第一个传说,带有传奇色彩,将在下一篇《报恩寺塔的传说》中详叙。

  第二个传说,却有真实成分。据史书记载:北宋哲宗时,孟皇后蒙受不白之冤被打入冷宫,这便是历史上的“瑶华秘狱”。当时永丰流坑村(今属乐安县)人董敦逸因出使契丹有功被封为监察御史。董御史得知此案真相后,不顾奸臣的陷害,冒死平反了这桩冤案,为孟皇后(即后来南宋高宗时的孟太后)洗清了不白之冤。南宋初年,金兵南下侵宋,在金兵进攻的情况下,孟太后前往流坑一带避难,乘舟航行时得知永丰境内这条大河是从董敦逸家乡流坑村顺流而来,她急用金杯连饮河水三杯,并赐名“恩江”,以谢董敦逸的救命之恩。从此,永丰人便将此江命名为“恩江”。

  “恩江”两得其名,一个因“母虎报恩”而得,一个因“太后谢恩”而获。这传说与故事,感人肺腑,恰似庐陵文化中两朵瑰丽的奇葩,体现了中华民族“知恩必报”、“有恩必谢”的优良传统,让后人传颂、回味。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