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三章 千年古村——金溪

  在永丰县陶唐乡,有一个千年古村——金溪。

  金溪历史悠久。据徐氏家谱记载,唐玄宗天宝元年,时任吉州(今江西吉安市)知府的徐安正的第三子徐汾携妻儿到永丰陶唐旅游,看到这里山清水秀、风光美丽,便举家搬迁至此,定居下来,距今已绵延了1400多年,是永丰县开基建筑之一,成为永丰历史见证。

  金溪山奇水秀。该村三面环山,北山如蛟龙出水,东山似龙虎争斗,南山像仙女飘带,山山怪石嶙峋,均由石灰石组成,形成千奇百怪、形态各异的岩溶洞十几个,其中尤以大仙岩溶洞最为著名。

  金溪人才辈出。村里有书院4座,世世代代的村童在这里启蒙读书。宋、元、明、清历朝以来,就是从这4座书院里,走出了进士6名,其中知府和知县各2人,知府长吏和参将各1人。中国历史上耕读文化的成绩,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耕种,为生活提供了保障;读书,为前程铺好了路基。

  金溪建筑华丽。整个布局以金溪为经纬分两相四仪式构筑,现还完好地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原貌,现存明清建筑20多栋,祠堂3座,书院4座,其中墙体下部分均由青砖砌就,而上部分用未烧制的土砖垒起,青砖垫底根基坚实,用土砖的寓意为确保族人呈“松散型”发展。民宅大多依水而建,坐北向南,前低后高,幅度缓和。村庄呈合掌对居,错落有致,家家门前竖立一块大门坊,牌坊、门楼、房檐、楹联处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整座古村四周粮田成片,视野宽阔,其中一座古宅还靠边用两米高墙围田10亩,可见先人视地为宝、惜粮如金。其中两栋历史最久远的古宅,位于村头,一前一后,小溪从两栋古宅之间潺潺流过。前宅已多年无人看管,后人均已另辟地段建起新居,因此古藤缠墙,更显示远古沧桑风韵。大古宅,占地面积达2080平方米,建有大小厅堂12个,一个厅堂配一口天井。后宅还有人居住,因得到维护,原貌保持较好,宅内冬暖夏凉。整座古宅安装木门36扇,砖砌天井4口,墙头建筑垛子40挑。每口天井之上的屋顶开设了一处大小与天井相近,并与天井垂直的口子,一是有利于宅内采光,二是有利于天井接蓄雨水。屋内暗沟和墙外明沟交错连通,排水流畅。古宅门楼前30米处,建有与古宅前墙平行、长30米、高3米的风水墙,用于避邪挡灾。墙体于成人高处横向每隔1.5米挖有直径约10厘米的孔,共20个,据说是解放战争时开设的枪孔。前宅的风水墙宽幅基本与宅子一样;后宅的风水墙宽幅两头分别多出5米。

  金溪古树参天。全村有樟树、银杏、枫树、喜树等常绿阔叶树100多棵,其中百年以上的古树40多棵。村中有一棵樟树,高21米,胸围9米,需要6名成年人合抱,树龄虽千年,但仍然长年翠绿,树繁叶茂。村尾还有一棵极其罕见的银杏树,在基部1米高处长出一棵“异子”——椤木石楠,成为该村一大奇观。

  古老的历史,古老的建筑,古老的院落,古老的巷道,古老的树木,古得厚实,古得深邃,古得韵味隽永。金溪,真是一个集建筑、山水、文化为一体的古村落。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