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九章 恩江河畔之古韵

  赣江支流——恩江,古称濒水,又名乌江,从雩山山脉北麓的灵华山飘逸而来,一路溅玉流银,昼夜不息。千年古邑永丰县城恩江镇就依偎在她的身旁。恩江河畔遐迩闻名的状元楼、报恩寺塔、驼背桥、古城墙遗址及河上的恩江大桥,无不一一昭示着恩江古往今来灿烂的历史文化,构成了幽雅绮丽、风姿绰约的胜景。

  从永丰大桥北头步入恩江河堤,但见一座古塔巍然耸立。塔名报恩寺,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为永丰县众塔之首。塔从第二层起,逐层稍稍收缩,整个塔形,挺拔雄浑,加上带3道箍环的圆锥形铁顶,颇有“刺破青天锷未残”之状。尤为奇特的是,塔身微向南倾。究其因,让人不得不叹服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精湛的建筑艺术。永丰夏季多暴风雨,又多从南面袭来,于是在设计造塔时,塔身有意南倾一点,以利抵挡风雨袭击。人们戏称其为永丰的“比萨斜塔”。

  与报恩寺塔遥遥相望的是状元楼。下状元楼,踏上永叔路(以欧阳修的字“永叔”命名),步行不到50米,便见一座颇具特色的古桥。细细瞧去,样子颇怪,像一个驼背人匍匐河上,故曰“驼背桥”。据《永丰县志》载:驼背桥建于元代至元年间,位于县城大西门口葛溪水入恩江河的出水处,此处是当时县城通往吉安府治的水陆要道。桥体为麻条石拱砌,四墩三孔。桥的第一孔距水面7米,其余二孔距水面3.3米。因原恩江河床低,水深,帆船可直达内河避风。为了方便帆船通过,古代建桥人匠心独具地将桥的第一孔修得特别高。

  踏过驼背桥,便是一截古城墙遗址。墙上古藤缠绕,青苔覆盖。宋绍兴七年,县令李谔筑建城墙,高3.2丈,周长千丈。城下葛溪、恩江为护城河。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千丈古城墙,如今仅存沿河一带残墙,却仍能起一定的防洪作用。

  穿古城墙而过,悠然行走在青石板上,古井、古屋等接踵入眼。路底右拐,一座连接永丰县南北的古桥——恩江大桥赫然呈现。恩江桥修建经历了浮桥、木板桥、石墩木桥、石拱桥四个阶段,先后遭水、火、兵毁十余次,却屡毁屡修,清咸丰年间,终成飞架在县城南郊恩江之上的石拱桥。

  尤其别具一格的是,大桥中央设置了一个既可供让车又可供游人观景的三角台,为一般公路大桥所罕见。大桥也在此折转,呈“人”字形向南岸延伸,整个大桥俯瞰像一只展翅高飞的大鹏,蔚为壮观。如今,为保护大桥,恩江桥已进行了全面的复古修缮,并由公路桥改为步行桥。这里也成为游人喜游乐到之处。

  站在恩江桥的三角台处观望,上游的麻洲果园,下游的永丰大桥、状元楼、报恩寺塔等,以及远处的群山,都蒙在一望无际的洁白朦胧的轻纱薄绡里,显得苍茫、静穆。桥下水面上洒满朝阳,波光粼粼,河水载着日光缓缓向西流去,如同一泓殷红的酒浆,令人陶醉。日影、人影、光影、云影和两岸的树影全都遇在河水中,使人如同置身于万花筒中,不知身在何处。突然,从桥下滑出一叶小舟,木桨划破沉静的水面,水波荡漾。这情景,一首古诗跃然脑中:“一曲江流百尺桥,水光沙色望中遥。凭栏已觉清神往,更有船头弄玉箫。”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