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章 龙冈赞歌

  重峦叠嶂,草木葱茏,龙冈正如一个酣睡中的婴儿般被群山呵护于怀,又如一颗明珠隐于暖山翠林之间却遮掩不住那道道奇异的光彩。一条轻盈的孤江穿堂而过,静静地流经昨天的辉煌、悲壮,流经今天的祥和、富足,喃喃讲述着它所见证的不能不说的关于这片红土地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有一个故事,你不能不听!

  炮声渐熄,群情高涨,欢呼声经久不息。为何?且听众人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1930年的冬天,一个万木霜天的冬天,一个雾满千嶂暗的冬天,英勇的红军以冲霄汉之势,以区区四万兵力打破了十万敌军的第一次大“围剿”,并一举活捉了敌军总指挥张辉瓒。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在红军反“围剿”战争史、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有国外人士惊叹曰:红军以内线穷寇困兽之计,破外线国军长蛇之势,树立了中国近代军事史上罕有的战例!

  有一座碑,你不能不看!

  一座丰碑,高高矗立于海拔350米的万功山上,为纪念第一次反“围剿”胜利而建。碑为红旗造型,北西面东,宽3米,高约3.5米。站在此处望去,只见连绵起伏的万功山巅的万绿丛中树立着一面红旗,红光耀目,令人浮想联翩。猎猎红旗迎风飘扬,那是胜利的昭彰,也是血肉悲壮的昭彰。那一组组浮雕,不正是由一个个英雄的丰功伟绩铸就而成吗?英雄无言,丰碑无语,是悄悄回忆历史的悲壮还是喜看今朝的日新月异呢?

  有一座纪念亭(塔),你不能不看!

  纪念亭(塔)位于龙冈圩北的秤砣寨顶,山南有水泥阶梯上通山顶。塔身为青石结构,塔四周为青石地面,围有钢筋水泥栏杆。塔呈正方形,边宽2.1米,通高12.5米,座高5.1米。塔南镌刻有“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千古”十个大字,北面镌刻有“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大字。离塔50米许的南山腰,建有楼阁式纪念亭1座,正门(南)楣有“浩气长存”四字,北门楣有“继往开来”四字。

  纪念亭(塔),是无数英雄唱着无悔的青春垒就而起的。静立于前,历史的刀光剑影凝固了,烽火硝烟消散了,令人震撼,那是灵与肉经过强烈碰撞后的震撼。

  当年,这里发生了一段十分惨烈的战争。1934年初,苏区龙冈县委组织千余百姓历时一个多月时间,把它挖成地堡。地堡分三层,最上层为观察台,中间一层略高于路面,为红军作战指挥所,底面临江,是生活区。地堡有多处隐秘进出口,江西红军独立二团第六连于当年4月隐藏于寨内,神出鬼没,钳制国民党政府军九十二、九十三、九十七、九十八、九十九师两天两夜。国民党军队挨打却找不到红军,后来对面山上的敌人发现地堡有人出来在孤江取水,才怀疑红军躲藏在里面,就对秤砣寨全面包围。红军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击退九十九师二九五旅的数次冲锋,打死打伤数倍于红军的敌人。我军最后弹尽粮绝,仅冲出七名战士,其余全部壮烈牺牲。

  英雄的鲜血染红的不仅仅是一片土地,还有一段历史,一份对大无畏生命的敬仰!

  有两个“车”,你不能不去!

  一个是富家车,那是毛泽东的旧居。1930年11月26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在新余罗坊召开会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来粉碎国民党政府军对中央苏区发动的第一次大“围剿”。会后,毛泽东和朱德亲自统率红一方面军主力大踏步地战略退却。29日到达龙冈,毛泽东就住在厅右边的耳房里。当天,毛泽东为红一方面军反第一次大“围剿”做出了统一部署,为红一方面军反第一次大“围剿”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1月30日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越过黄竹岭,前往君埠宿营。

  另一个是张家车,是苏区中央局旧址。1931年5月,中央苏区中央局机关从宁都青塘转移到该村口东边的“孝思堂”,在此召开了研究第二次反“围剿”计划的重要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朱德、任弼时、王稼祥、彭德怀、项英等领导人。

  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第三次反“围剿”期间,国民党对苏区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张家村遭到国民党政府军飞机的残酷轰炸。现在村西北的池塘,就是当年的炸弹坑。全村有三百多名无辜群众被杀,孝思堂及村里110多栋房屋被烧毁。

  “车”来“车”去,人来人往。穿梭不停的人流拉动着时光的轮轴飞快地转动,唯有这两个“车”依旧静立,默然地留下了伟人们的足迹与丰功伟绩,留下了当年的苦难以及当今的富足与和谐!

  有一个民族,你不能不关注!

  一袭蓝靛衣裳,一耳银坠,一手银镯,这是那个民族美丽的装扮;以番薯为食,以菜干为蔬,这是那个民族饮食的偏好;煎、蒸、煮、炒、搅,这是那个民族五大极具风味的小吃;三月三对歌节,六月六开镰节,还有满仓节、下山座,这是那个民族独有的节日。如此新奇的风俗,如此另类的民族,我们又怎能不关注?她,就是龙冈畲族。

  有一首歌,你不能不听!

  那是一首激昂高亢的赞歌,一首团结奋进的赞歌,一首写满爱与关怀的赞歌。旧社会所遗留的困顿与贫穷被“洗劫一空”,畲汉人民携手并进。政府大力扶持龙冈“三色”旅游,重修反第一次大“围剿”纪念馆,制定龙冈红色旅游规划,修建旅游公路……如今它是全省8个民族乡中的一个,政府倾斜资金大力扶助,孩子上学都有优惠(加分等)政策。新房、新路、新貌、新气象,昔日贫穷的畲族人民在各级政府的鼎力扶持下大变样。旧貌换新颜,亲眼见证魔术般大变身的畲族人民又怎能按捺住内心的激动,又怎会不高歌一曲呢?

  硝烟散了,战火灭了,夜幕降了,街上的灯也渐次亮了。华灯初上,万家灯火以星火燎原之势,扫灭最后的阴霾,驱走最后的黑暗,照亮每个角落。你听,夜幕下的精灵弹奏起了祥和的乐章。你看,那次第渐亮的灯光,不正是一个个欢快跳跃的音符么?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