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六节 反对文学成为“政治的附庸”

  在《宇宙风》上,林语堂先后发表了《且说本刊》、《写中西文之别》、《说意识·按语》和《猫与文学》等文,阐述了他的文学观:文学是为人生的,不应成为“政治的附庸”。

  林语堂认为:“人生总是复杂的,应该引起我们的‘知欲’的方面太多了;文学著作之成功,也是复杂的,应该修养观察之处也太多了,文学著作要深要精,总不是随波逐流喊喊口号便可办到。把人生缩小到政治运动,又把政治运动缩小到某党某派,然后把某党某派之片面的,也许甚为重要的活动包括一切人生,以某党某派之宣传口号包括一切文学,同调于我者捧场,不与我同调者打倒——这是今日谈文学者所常犯的幼稚病。动机也许是出于至诚,所谓犯幼稚病不是说某人动机不纯,是说其人眼光太浅。把文学整个黜为政治之附庸,我是无条件反对的,这也是基于文学的见解,无可奈何的一桩事。”这是他的文学观的真实表露。在这当中,自然是不无偏见的,与当时的左翼文学观很不合拍。可是,当时左翼文坛受“左”的思想影响,有些文学主张并不怎么正确,确实存在“幼稚病”。因而,他的上述说法不无反“左”的色彩。而且,他所说的文学必须反映“复杂”的人生,而不应当简单地表现“政治运动”,成为“政治之附庸”,从文学的特性和规律来看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

  林语堂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是跟他多次受到某些左翼作家的批判分不开的。他办《论语》、《人间世》本来无意于跟左翼文坛对立,提倡幽默、性灵和小品文等也并非想成为文坛“正宗”,但接连受到某些左翼作家的猛烈批判,他所提倡的一切几乎都被否定。正如他所说的:

  在中国自以为“并非”小市民但也不见得是真“普罗”的批评家,便觉得消闲落伍,风月无边,虽然老老实实,我一则不曾谈风月,二则不曾谈女臀。事实上义务检查员既多,我被发觉的毛病也不少,个人笔调也错,小品文也错,幽默也错,谈古书也错,甚至谈人生也错,虽然个人笔调,小品文,幽默,古书,大家都跟我错里错。论语讽刺社会之黑暗,则曰,将军阀罪恶化为一笑了之;不讽刺,则又是消闲之幽默。并非不是小市民的假普罗说,不应喜袁中郎,上海滩浪新文人说,你不应写小品文,我除了战战兢兢拜受明教以外,唯有点头称善……

  正因为这样,他感到非常委屈,难以接受,并逐渐产生了与左翼文坛对立的思想情绪,并写了一些与左翼作家论辩的文字,其中不乏对左翼文学的攻击。而且,跟鲁迅的关系,也由于思想见解的不同而日渐疏离,直到不再有任何联系。

  其实,林语堂虽然存在着某些思想弱点,其文学活动也不无局限性,但毕竟还是属于左翼文坛应团结和争取的中间作家。可是,左翼作家却一味对他大加批判,而较少注意怎样去团结他。而且对他的批判也存在要求过高和责之过严的情况。结果导致彼此的关系愈来愈紧张,并使他对左翼文坛愈来愈反感。这除了林语堂自身思想局限是主要原因外,左翼文坛也是有教训可取的。萧三曾在1935年8月11日《给左联的信》中指出:

  统治者的虐政,尤其是卖国政策大遭一般知识者的非难,林语堂的“自古未闻粪有税,而今只有屁无捐”,可谓谑而之至。……当民族危机日益加紧,民众失业,饥荒,痛苦日益加深,所谓士大夫、文人在民众革命潮流推荡之中有不少左倾者,他们鉴于统治者之对内反动、复古,对外失地、降敌、卖国,亦深致不满;中国文坛在此本有组织广大反帝联合战线的可能……

  ……当民族危机日益加紧……中国文坛在此时本有组织广大反帝联合战线的可能,但是由于左联向来所有的关门主义——宗派主义,未能广大地应用反帝反封建的联合战线,把这种不满组织起来,以致在各种论战当中,及以后的有利的情势之下,未能有计划地把进步的中间作家组织到我们阵营里来……

  这样把林语堂看作为不满黑暗现实的“有影响的作家”,并批评左联在论战中没有把他团结到“联合战线”中来,显然是正确的。事实上,林语堂与左翼的见解尽管不尽相同,但也并非没有联合的基础,而且他也是愿意与左翼联合的。他于1935年与文学社、太白社共同签署了《我们对于文化运动的意见》,反对所谓读经救国的复古运动,就是一个证明。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