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名人胜迹供凭吊

  一、河南

  古谢邑 南阳市境内有两处:南阳市东南30多公里的金华乡东谢营村一带、唐河县苍台镇谢家庄(旧称老鸹窝谢庄)。

  阳夏谢氏祖地 在河南省太康县老冢镇谢家堂村原名吉迁里,是阳夏谢氏先祖居住、生活过的地方。该村现有九十九座楼号称太傅府(谢安官至太傅)的遗址和文物。太康县古称阳夏,是历史上“阳夏谢氏”望族的发祥地。西晋末期,阳夏谢氏为避战乱举族南迁,涌现出名相谢安,名将谢石、谢玄和诗人谢灵运、才女谢道韫等著名人物。谢家堂村是谢安曾祖父谢缵的居葬地,今太康县谢家堂村西边有谢缵墓园。现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更有趣的是该村有两条路为肇基路(即始祖开基于此的意思)、太傅路(因谢安官为太傅)。八条巷、每巷两字,合起来即六朝显族,名门世家、东山再起、宝树繁昌。该村现为河南省特色旅游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

  国家AA级风景名胜旅游景区--谢安故里文化园位于东晋名相、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谢安故里,河南省太康县老冢镇谢家堂村(原名吉迁里)。“谢安故里文化园”包括五个功能分区:

  1.商业活动区。位于文化园的最南端,占地面积为8710平方米(约13亩)。5000平方米(约7.5亩)的停车场,3700平方米(约5.5亩)的商业活动区,气势宏伟的谢氏牌坊。

  2.广场文化区。南靠商业活动区,北靠“谢安故里文化园”南大门。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约12亩)。

  3.游园文化区。南临广场文化区,北接谢氏文化区,占地面积13320平方米(约20亩),大致分为两个区域:一是文化游园区,二是戏楼区。

  4.谢氏文化区。南临游园文化区的戏楼区,北接谢氏陵园区,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约18亩),分谢氏宗祠、族谱文化区和谢氏名人文化区。

  5.谢氏陵园区。主要建筑设施有极乐殿、飞云堂、灵云堂及祭坛、墓地、碑亭等。主要是存放谢氏族人骨灰的灵堂,留置谢氏族人百年之后安息墓地。同时亦是祭拜逝者、寄托哀思、扫墓上坟的场所。

  新安县巫咸国活动中心 在本省西北部、黄河南岸。北邻山西省,东接洛阳市。县南的瞻诸山是谢水的发源地。谢水流域则是商朝中叶巫咸国民南迁后的活动中心,亦即谢姓人独立得姓后的最早活动地区。

  宜阳县是谢姓最早活动地之一 在新安县南,谢水自瞻诸山发源后南流,在县内入洛水,谢人的最早居住地就在这里。

  信阳平昌关古城 在本省南部、淮河上游,南邻湖北省。西周时,召伯虎封为申伯,后裔居于此,以谢为姓,信阳市北的平昌关古城便是他们的居住中心。

  罗山县谢城 在信阳东北,毗邻信阳县。县西北15公里的谢城是申伯后裔南迁后的又一聚居点。

  郾城县谢甄故里 在本省中部、沙河流城,东南近漯河市。这里在两汉时属汝南召陵县,是汉末名士谢甄的故乡。

  淮阳县谢文瓘故里 在本省北部、颍河北岸,西南近周口市,北接太康县。历史上称陈州。宋济州知州谢文瓘和西北路提点刑狱谢贶父子的家乡就在这里。两人事迹均见《宋史》本传。

  浚县谢思政、谢偃故里 在本省北部、卫河流域。隋唐时称卫县,属卫州管辖。由直勒氏改谢氏的北齐散骑常侍谢思政及孙唐湘潭令谢偃,都是此县人。

  开封谢皋故里 在本省中部、黄河南岸。汴京(即今开封)是北宋首都。宋末“剖心表忠”的谢皋便是本地人。

  二、浙江

  东山谢安遗址 在浙江省上虞市西南22.5公里的上浦乡方弄村境内,有一座东山,叫上虞东山,故称“会稽东山”,在古代会稽郡的东部。相传是谢安出仕前隐居之地,该山岿然峙立于众峰间,有一条登山的小路,循路而上,路旁有国庆禅寺,是当年谢安故宅。山顶有谢安驯马留下的小道,又有白云、明月两堂遗址,遗址半山有蔷薇洞,相传为谢安憩息之所。由此往西0.5公里,有始宁园、西庄山、太傅墓、洗屐池、东眺亭,西眺亭等古迹,大都和谢安有关。因此,这座山又名谢安山。自谢安之后,东山成了历代名人游览登临之地。唐代诗人李白有《忆东山》诗三首。

  指石弹琵琶 上虞东山脚下,曹娥江东岸,有一大石,形如手指,直指江封岸,名“东山指石”。曹娥江对岸,是一处形似琵琶的沙滩。传说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指石就会伸过江去,弹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来。这琵琶之声被天上王母娘娘身边的四个丫头听到,十分惊喜。她们趁王母娘娘熟睡之际,溜出天宫,下到东山边聆听。谁知天过五更,忘了返回,只得化为四座小山。现在东山四周有四座美女山,据说就是四位仙女的化身。民间至今仍有“指石弹琵琶,四美女听琴”之传说。

  谢安钓鱼台 曹娥江沿东山脚下折西而去,其转折凸现处,有一巨石,如石柱直入江心,石柱上端是一平台,可坐一人,周围枯木杂草丛生。此处江水外湍内稳,是远近闻名的东山蓝鳊鱼栖息之地。东山蓝鳊鱼,背蓝肚白,其肉质细嫩可口,十分鲜美。当地渔民称其为鱼中上品,但很难钓得。传说谢安是位美食家,他隐居东山时,非常爱吃东山蓝鳊鱼,常下山来此垂钓,且必能钓得,如有挚友来访,他还会亲自下厨烹调,并与客人把酒赏舞,共品佳肴。

  百牛山与大小石门 自曹娥江东岸上东山,必先经过百牛山。此山高不过百米,形如牛背。山上怪石随处可见,有的如公牛哮天,有的似母牛舔犊,有的像两牛斗角,因势像形,不胜枚举,故而得名。游客自百牛山下起步登山,沿山道自西向东,约百步,迎面有两块大石,如门柱,立于道路两旁,似开门迎候客人上山。此谓东山之第一门,稍小石门。穿过小石门,拾级而上。登约200步,忽见山路被一巨石挡住,足有20米高。此处石级陡峭,需手攀脚登,小心往上爬。此乃上东山之第二门,稍大石门,是上东山最难险处。攀上大石门,可算是到了东山的大门口。

  谢公宅与国庆寺 自从谢安祖父谢衡南下定居东山,到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已历三世。而谢安自晋咸康七年(341)到东山,直至晋武帝太和四年(369)复出,先后长达28年。在此期间,东山国庆寺香火始盛,主持是东晋高僧支遁。谢安常与支遁、许询等好友“出则渔弋山水,入则咏言属文”,高卧东山,纵心事外。在此期间,谢安还照父亲谢裒之嘱,完成祖父谢衡之遗愿,精心营造东山谢宅。他邀请支遁一起踏勘东山景址,亲自设计,先后重修了国度寺,建造了白云、明月二堂,东西两眺亭,开辟了调马路,疏浚了始宁泉,并着手兴建始宁园,即西庄。至此,东山谢宅已粗成规模。相传谢安在新宅落成时,特邀支遁、许询等好友撰联于上。其中:

  国庆寺联为:“托跡山水得真趣,放怀天外極大观。”

  白云堂联为:“白云系天汉,魂照无穷开山;华堂通远客,名寺从此显。”

  明月堂联为:“明月当头,照我一身清白。清风两袖,不沾半点尘埃。”

  东眺亭联为:“一亭揽尽山水趣,幽室能观世外天。”

  西眺亭联为:“夕阳西照,何时雄风扫狼烟。江左丈夫,乘势挥鞭走天马。”

  始宁园与灵运别墅 在浙江上虞市南东山下,自东山国庆寺西行五十步,登上谢公调马路,眼前豁然开朗。举目远眺,峰峦逶迤,尽收眼底;下视曹娥江,蜿蜒北去,天水相接,令人心旷神怡。调马路西面,开阔平坦,青松翠竹相间,亭台楼阁若隐其中。此处便是谢安后来花巨资修建的始宁园。传说,谢安隐居东山时,此乃谢氏家人居住和侄儿辈读书讲学之舍,谢安就是在此培育了如谢琰、谢玄、谢道韫等一大批文韬武略之才,一时名声远播,为谢氏家庭后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谢安出山之后,谢氏家人大多随之陆续返回建康。此后谢玄及其孙谢灵运先后来此偶居。谢灵运十分喜欢始宁园的清幽宁静,重新修复后,辟为别墅又名西庄。

  谢灵运永嘉胜迹 谢灵运出任永嘉(今浙江温州)太守时,郡内多名山胜水,灵运邀游足迹遍及诸县,徜徉不归,动辄十天半月。所至之处,即赋诗抒怀,留下诗篇甚多。永嘉郡在南朝宋时辖永宁、安固、松阳、乐成、横阳等县,永宁即今之温州。灵运游览留下遗迹甚多,举例如下:

  谢客岩 在温州府东华盖山,相传灵运曾书写《白去曲》、《春草吟》于岩上,今已淹没于荆榛中,唯“谢客岩”三字尚存。

  谢公楼 在温州府城上,灵运作郡守时建。

  春草池 在永嘉县华盖山下,灵运曾在此饮酒赋诗。

  西射堂 在温州府城西南,灵运所建,暇则鸣琴其中,曾题诗云:

  步出西城门,遥望城西岑。

  连障叠献崿,青翠杳深沉。

  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

  节往戚不浅,感来念已深。

  ……

  西堂 在温州府,灵运常于永嘉西堂赋诗,竟日不就,忽梦弟惠连,即得“池塘生春草”之句,以为神助。有《酬从弟惠连》:

  岩壑寓耳目,欢爱隔音容。

  永绝赏心望,长怀莫与同。

  末路值令弟,开颜披心胸。

  (令弟指惠连)

  南亭 在永嘉郡,灵运游此,曾写《游南亭》诗,其中云:

  未厌青春好,已睹朱明移。

  戚戚感物叹,星星白发垂。

  ……

  竹马塘 在今温州市东北,相传谢灵运来任永嘉太守,众儿童骑竹马来迎,故名。

  北亭 在温州市东北2.5公里,永嘉江畔。相传灵运罢官归家,郡中父老在此欢送,灵运与父老挥泪告别,写《北亭与吏民别》诗。

  白岸亭 旧址在今浙江永嘉县,楠溪西南,去温州43.5公里,因岸沙白而闻名。灵运游此,写有《过白岸亭》诗。

  石室山 又名赤水山、大右岩,位于永嘉县小楠溪畔,以石、峰、洞奇秀而闻名,是游览胜地。山上有50余洞,最大的是陶公洞,可容纳数千人。灵运常来此游览,写有《石室山》诗。

  孤屿 山名,在今浙江温州市北的瓯江中,宋代以后改名为江心屿。屿上有谢公亭、澄鲜阁、东西两塔、江心寺等,是温州市有名的旅游胜地,人称“瓯江蓬莱”。灵运至永嘉后,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想另辟新景,正乘船横渡时,发现了仙境般的孤屿山,于是纵情遨游。瓯江指永嘉江。灵运写有《登江中孤屿》诗,以志其事。

  东山 又名海坛山。在温州市东北,北濒临永嘉江,东接沧海。灵运每于新春郊游,即登东山游览,写有《东山望海》诗,表示了归隐林泉的志趣。

  谢氏历史名人在浙江的活动地区

  绍兴市 在本省东北部、杭州湾南,历史上以会稽山阴县知名。这里是汉魏名族会稽山阴谢氏的祖居之地,出过汉巨鹿太守谢夷吾、吴大帝孙权谢夫人、著名史学家谢承和谢沈、隐士谢敷和谢谭、东晋吏部尚书谢奉、南朝文士书法家“谢方眼”善勋等著名人物。境内还有谢夷吾墓、康乐公谢灵运墓等纪念圣地,又是盂葑、漫池、东窦疆、菖蒲楼、安昌等多支谢姓人的聚居地。

  上虞县 在绍兴市东、曹娥江流域。县南章镇大部分地区原是东晋南朝时会稽始宁县辖境,后始宁撤销,辖土分别划归上虞及县南的嵊县。本县南部章镇上浦乡一带是晋太傅谢安当年盘桓“东山”的地方,有东山及一系列与谢家有关的名胜古迹。县西北10公里处有谢安墓。

  嵊县 在上虞县南。县东北谢游乡车骑山一带,是晋车骑将军谢玄和康乐公谢灵运等人游处的地方,与二人相关的遗迹和纪念地随处可见。本县与绍兴、上虞二地,是谢氏胜迹最集中的地方。

  温州市 在本省东南部、瓯江入海处,历史上称永宁县,是永嘉郡郡治。南朝初年,康乐侯谢灵运一度出任永嘉太守,受郡中山水吸引,足迹遍布全郡各县,并写出大量山水诗篇。故而市区、市郊及临近各县,都留有无数处纪念地、遗迹等。唐宋以后,又出有安吉州通判谢梦生、宝章阁直学士谢子强等著名人物。

  临海县 在本省东部沿海、灵江下游。东晋南朝时,这里是临海郡治所。当时的谢安各位名贤、仕宦、游弋也多至此地。南宋右丞相谢深甫和理宗谢皇后,故乡就是本县。县中还有谢家墓群、谢丞相府、谢参政府等遗迹。

  天台县 在本省东部、灵江支流始丰溪上游,东南与临海接壤。这里古代属临海郡。南宋右丞相谢深甫曾孙谢堂迁居县内,官至枢密使,后裔留居于此。

  余姚县 在上虞县东。明朝太傅谢迁和布政使谢迪都是本县人。

  嘉兴县 在本省北部、北接江苏省。本县是宋朝进士谢炎故乡。谢炎与卢稹并称“卢谢”,名噪一时。

  富阳县 在本省东北部、富春江下游,东北与杭州市邻接。县中的谢氏是著名大族,宋朝谢涛、谢绛、谢景初、谢景温、谢景平“三代五诗人”,当世少比。他们的冢墓在县东十里春明村,有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等人题写的墓志铭和神道碑。

  三、广东

  梅州谢人集居地 梅州位于广东省东部、梅江中游,清代是嘉应州治所。元朝时,有一支谢姓人自江西雩都迁来,后便以此为中心向四周发展,明清时又迁往南洋和泰国等地,成为谢姓人出国最多的地区之一。

  深圳谢人集居地 深圳市位于广东省南部,南邻香港新界。明朝时,有一支谢姓人经南雄、东莞迁新界沙角尾,后迁本市石岩龙眼山,又有一些迁越南西贡;至清代,原居福建永定的谢姓人迁入本市乌龙岩阳台山、蕉窝山、龙眼山、龙华大船坑等地,后发展成为各地大姓。

  四、福建

  唐石山和桥亭 唐石山在福建省建阳县黄坑乡坳头村,是谢枋得抗元失败后隐居处。桥亭在建阳县城朝天桥(今水南桥),古代驿亭旧址,元廷大赦后,谢枋得在此卖卜为生。

  谢氏历史名人在福建的活动地区

  福州市 本省省会,在沿海中部地区、闽江入海处。后梁司徒谢瞳及南唐“铁龙将军”谢文节、谢德权等人,都出自本市。

  建瓯县 在本省中部偏北、建溪上游。古称瓯宁县。宋主持修“谢公堤”的谢麟和明代“发粟赈荒”的谢言都是本县人。尤其在明代,自婺源令谢实开始,代有名臣,远近闻名。

  晋江 在本省东南沿海、晋江下游。宋进士谢伯景、职方郎中谢微、“清戎将军”谢季成、明苑马寺卿谢台卿等都是本县人。

  漳州市 在本省东南沿海、九龙江入海处西侧。这里古称龙溪,是唐代著名隐士谢惰、宋代长兴县令谢伯宜、明代南京户部右侍郎谢琏等人的故乡。

  长乐县 在本省沿海中部,西北隔闽江与福州市相连。宋元时期,称帝于今越南的安南国王谢升卿,后人改姓陈氏,便是由此县迁出的。

  厦门市 在本省东南沿海,古称海沧。明清时期,本市郊区石塘谢姓人大量出国,侨居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达300余人。所修《海沧石塘谢氏宗谱》对此多有记载。

  霞浦县 在本省东北沿海,古称长溪县,是南宋名士晞发子谢翱的祖居之地。他后来西迁本省浦城县。

  五、广西

  广西少数民族谢姓 广西是壮、瑶、侗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因各族先人多与“谢蛮”有关,故区内各地皆有谢姓,人口总数略与韦、李、赵、邓姓相等。此外,区内汉族中,谢亦是大姓。

  武宜县 在北区中部偏东、黔江流域。两宋时,著名“二风”谢洪、谢泽兄弟便是本县人。

  扶绥县 在本区西南部、左江流域。两宋时称永康县。是时,县人谢发五子先后名扬太学,人称“谢家五凤”,一直传为美谈。

  全州 在本区东北部,邻接湖南省,属湘江流域。清朝康熙、乾隆年间著名儒学家谢济世,故乡即在这里。

  六、安徽

  赏咏亭 在安徽当涂北牛渚山,牛渚山在长江边,又名采石矶,古时为重要津渡,是军事必争之地,谢鲲的儿子谢尚镇牛渚时,秋夜泛舟中流,听到同乡袁宏高声朗吟自己写的《咏史诗》。谢尚甚为欣赏袁宏的文采,便迎入舟中,两人长谈至旦,后人在此建亭,取名赏咏亭。李白《夜泊牛渚怀古》诗云: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谢脁楼 在安徽省宣州市陵阳山麓,是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的江南名楼,谢朓是南朝齐代的山水诗人,曾任宣城太守,故建此楼。唐代李白曾登此楼寻找谢朓遗迹,曾三游宣城,两登此楼,写下了《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谢氏历史名人在安徽的活动地区

  歙县 在本省南部、新安江上游,东南邻接浙江省。宋右谏议大夫谢太子中舍人谢衍、将作监主簿谢炫等人,都出自本县。

  祁门县 在本省南部山区、昌江上游,西南与江西景德镇接壤。唐宋开始,谢姓成为当地最重要大族,相继出有南宋名儒谢珽、元朝樵隐先生谢景章、理学家谢俊民、明朝进士谢润、布政使谢莹、名士谢用、孝子谢广等人,世代以诗礼学问传家。县中又有南唐将军谢诠和谢琎等人墓葬。

  桐城 在本省中部偏南。明山西右布政使谢佑少年时“读书牛背”,就在县中。

  宣城 在本省东南部、长江支流水阳江流域。南朝萧齐时,谢脁曾任郡守,人称“谢宣城”。城北二里原有“谢公亭”,相传是他饯别范云地方。

  七、江苏

  召伯埭 谢安晚年受到晋孝武帝与会稽王司马道子的联合排挤,无法在朝廷立足,决定交出权柄,离开京城。太元十年(385),66岁的谢安已到了桑榆晚景,适逢秦王苻坚来求救,谢安请求率兵往救,孝武帝巴不得他出朝,自然批准。谢安离开京城建康,出镇广陵(今江苏扬州)之步丘,筑垒称新城。及至新城,筑埭于城北,后人追思之,名为召伯埭(dai,即土坝)。召伯名姬奭,周的支族,曾辅佐周武王,因封地在召(shao,今陕西岐山县西南),故称召公或召伯。相传召伯巡行乡邑,曾在甘棠树下决狱治事,《诗经召南》中有《甘棠》篇,后代便以召棠为颂扬官吏政绩的典故。召公虎是西周厉王时的大臣,他和尹吉甫在周厉王出走后共同执政14年,史称“共和”。在国人追杀太子静时,他以自己的亲生儿子替死。太子静长大成人后,他和各诸侯扶太子静登基(即周宣王)。后人把谢安的功劳比作召伯,故称他筑的土坝叫召伯埭。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时说:“今扬州召伯镇其地也,在扬州城北六十里。”

  谢公墩 江苏南京有多处谢公墩,因谢安而得名。一处南京市北部,朝天宫后面;一处在半山寺后;一处在五台山永庆寺前。最有名的是城西冶城山谢公墩,是当年谢安与大书法家王羲之登临之处。《一统志》说,墩在今江苏江宁(今南京)城北部,朝天宫后面,因谢安而得名。《金陵图经》则说,谢安住金陵城内半山,有墩名谢公墩。北宋王安石也曾居住在半山,有诗云:

  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屋公墩在眼中。

  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随公。

  谢安宅 在谢安所筑的新城内,他出镇广陵(今江苏扬州)时居此,手植双桧,至唐犹存,此桧可与召伯棠媲美。桓玄得志,打算以谢安宅为军营,谢安的孙子谢混抗议说:“召伯之仁惠,使那棵甘棠树保存了下来。难道文靖(谢安谥文靖)公的德泽连五亩地的宅院也保不住吗?”桓玄听了,甚为愧怍,才未敢将谢安旧宅改做军营。李白有《咏谢公宅》诗:

  青山日将暝,寂寞谢公宅。

  竹里无人声,池中虚月白。

  荒庭衰草遍,废井苍苔积。

  唯有清风闲,时时起泉石。

  乌衣巷 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内,谢安及其子弟居此,皆穿乌衣,因名乌衣巷。谢弘微(谢密)与同宗子弟谢混、谢灵运、谢瞻、谢晦等常以文相会,共宴处,因居乌衣巷内,故称“乌衣之游”。谢混有诗云:“昔为乌衣游,戚戚皆亲姓。”巷口有朱雀,晋咸康二年(336)做朱雀门,新立朱雀浮航,在江宁(即南京)东南2公里,南渡淮水。今在乌衣旧址建有“王谢故居”陈列馆。

  小东山 谢安在离当时建康城5公里的土山(今江苏江宁东山)上盖起楼馆,置别墅种植竹木花草,甚为精巧,人称“小东山”,遗址至今尚存。

  南京一带的谢氏墓葬遗址(1)1964年9月,南京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在南京市中华门外戚家山发现了5座六朝古墓,其中3号墓是谢鲲的墓。戚家山位于南京城南郊雨花台东北0.5公里处,古名石子冈,墓在该山北麓半山坡上。(2)1972年10月,南京博物院在距南京市东100多公里的溧阳县上兴乡发现谢琰夫妇的合葬墓。(3)1986年5月,南京市博物馆在江苏江宁县大定坊与铁心桥之间发现了谢球墓。

  迁丰始祖谢顺公纪念碑 谢氏迁丰始祖顺公莅丰六百四十年暨重修族谱并联谱纪念碑。此碑位于谭楼与南谢集之间、谭楼东100米许。2009年10月6日(农历八月十八日)立。碑基座1平方米,碑高3.3米,宽1米。

  谢氏历史名人在江苏的活动地区

  南京市:本省省会,地处全省西南部,北邻长江。这里,东晋南朝时名建康,是京师所在,也是谢安、谢玄、谢灵运、谢脁等谢氏先祖名贤活动仕宦的中心。市内不仅有晋太傅谢安当年居住的府第,还有谢混率族中后世作“乌衣之游”的乌衣巷。东郊戚家山有两晋名士谢鲲墓,南郊梅岭有谢安当年托付遗骨的风水宝地。城西北有颇受宋丞相王安石妒忌的“谢公墩”,城东北有谢安模仿会稽建造府第的土山。此外,又有“小谢”谢惠连墓、车骑将军谢尚府等,名胜汇集,无法详述。

  睢宁县:在本省西北部、大运河西、废黄河南。县北的古邳镇即历史上的下邳县,先后是下邳国、下邳郡、下邳州治所。汉末时,平乡侯谢安率宗族起义军响应朝廷,安定郡县,功封平乡侯,便在这里。至今,谢氏仍是当地大姓。

  武进县:在本省南部,长江、太湖、涌湖之间,地近常州市。明初理学大师谢应芳及平阳知府谢恂等人,都是本县人。

  八、江西

  灵运池 在江西省抚州东,山顶有池,距灵谷山1公里。谢灵运为临川内史时,曾在此游玩,并写有诗纪念。

  墨池 在江西省抚州府金溪县(今金溪县)白水寺,是谢灵运涤笔之处。

  兴国县谢姓历史名人 在本省南部、平江上游。唐代名将谢肇和宋朝名士谢文昌、谢钧、谢清臣等人,故乡就在这里。

  抚州“临川二谢”在本省东北部、抚河中游,历史上是抚州、路、府治所,尤以临川而知名。宋朝“临川二谢”谢逸、谢蘧兄弟便是本市人。

  弋阳县 在本省东北部、信江中游,历史上是信州郡治所。有宋名臣“绝粒元都,不食而死”的谢枋得,故乡就是本县。

  新余县“临江四谢”在本省中部偏西,县中有赣江支流袁水流过。南宋工部尚书谢谔和“临江四谢”(谢举廉、谢懋、谢歧、谢世充)的祖居地就是本县。

  九、四川

  彭水县 在本省东南部,邻接湖北、贵州两省。县在秦汉时名涪陵,东汉末年为涪陵郡治所。战国时,原在荆山一带的谢人西迁于此,秦汉以后又分迁于陕西、贵州、云南等地。这里实际是西南地区谢姓人最早的居住中心。

  成都市 本省省会,在本省中心地区。三国之一的蜀汉末年,一部分谢姓人被强迫迁到这里,充任将官和士兵,后便留居下来。

  理县 在本省西北部、岷江流域,中隔灌、郫二县与成都相近。县在宋代称威州,是南宋左丞相谢方叔的故乡。

  遂宁县 在本省中部、涪江中游。宋太中大夫谢端祖居于此。

  十、湖南

  江永县 在本省西南部、潇水西岸,西、南、北三面与广西接壤。该县在先秦时称谢沐县,是谢人南迁荆山后的第一个迁徙之地。

  耒阳县 在本省东南部、湘江支流耒水流域。明朝“挂冠归田”的铁面御史谢文祥祖居于此。

  新宁县 在本省南部、夫夷水流域,邻接广西壮族自治区。县中的谢姓是当地名族。

  十一、湖北

  湖北仙桃市谢氏先祖纪念碑 谢氏先祖纪念碑坐落在江汉平原仙桃市郭河镇姚河村。纪念碑奠基于1999年12月28日,竣工于2000年8月18日。碑身呈正方形,坐北朝南。碑高11.58米,上宽0.8米,下宽2米,基础宽6.6米,深0.8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台阶13级。碑正面书写“谢氏先祖纪念碑”,东面书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西面书写“列祖业绩彪炳汗青”。碑身围墙上,东面嵌着“革命烈士,民族英雄”碑,西面嵌着“谢氏杰出祖先事略碑铭”,北面嵌着《重建谢氏陵园记》碑。

  荆山 在本省西部、武当山东南、汉江西岸。东周时楚国的国都就在山旁。楚文王灭申,迁谢姓人于此。其后,谢姓人又从这里南迁、西迁或东迁。这里实际是谢姓人在长江以南最早的居住中心。

  荆门县 在本省中部,汉江与漳水之间。汉代称章乡,《汉书恩泽侯表》中的章乡侯谢殷封地便在这里。

  枣阳县 在本省北部,滚河上游,北邻河南省。这里在东汉称章陵县,大儒谢该便是此县人。

  十二、陕西

  渭南县 在本省渭河平原东部、秦岭北麓。这里在三国时属蜀汉冯翊郡莲勺。蜀汉末,涪陵谢氏先被迁于成都,再迁于此。

  十三、贵州

  凯里县 在本省东南部、清水江上游。这里在汉代是牂牁郡治,谢姓为县中大姓,是由涪陵谢氏迁徙而来。至唐代发展成南、东、西三谢蛮,近代则融入汉、布依、瑶、壮、侗等族,是少数民族谢氏发源地之一。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在本省东南部邻接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凯里、镇远、麻江、从江、锦屏等16县。本州是历史上的牂牁郡,也是唐代“三谢蛮”活动的中心地区。州内各族中,谢姓都是大族大姓。

  十四、云南

  保山县 在本省西部怒江流域,汉魏三国时是永昌郡治所,亦即蜀汉的“南中”地区。早在三国时,这里的谢姓人就是当地的主要大姓,以后又向四周各地发展,成为云南西部地区的主要姓氏。

  十五、山东

  宁阳县龚丘谢城 在本省中部偏南、大汶河南岸。这里在古代属兖州龚邱县,是与谢氏同源的谢丘氏发祥地。龚丘又名谢城。

  曲阜的鲁国直臣谢息 在于阳县东南,是谢氏得姓以来第一位名人、春秋时鲁国直臣谢息仕宦的地方。

  德州市的谢升故里 在本省西北部,邻接河北省。谢姓常用楹联古今相业“三太傅”中的最后一位太傅、仕历明清两朝的清初重臣谢升,故乡就是本县。

  十六、河北

  涿鹿县 在本省西北部桑干河流域,东邻北京市。县城东1里有阪泉,是当年炎帝与黄帝大战的地方,与谢姓先民有关的巫咸也从这里开始知名。

  涞源县 在本省西部,拒马河与唐河上游,邻接山西省。明代,这里属大同府广昌县。著名孝子谢定“虎口救母”事就发生在这里。

  十七、山西

  运城市 在本省西南部,中条山北侧。市东北的安邑镇原称安邑县。在炎黄二帝时期,巫咸参加炎帝与黄帝的阪泉大战后即迁往这里,建巫咸国。其中的一支巫谢人与谢姓先民最有关系。

  谢家城堡 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山河镇洞八岭村的谢家城堡(有的也称谢家大院)。晋城市是山西省的东南门户,而洞八岭村的谢家城堡就处在太行山南麓之巅的门户前沿。雄伟险要的太行山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谢家城堡攻防兼备的具有立体防御网络体系和古代氏族社会生活形态的古村落遗迹。

  谢家城堡共有20个古院建筑群落,4个棋盘院、10个四合院、5个依地所建的不规则院形,还有大小庙院和风水阁等,840余间房屋内畅外通暗连网,自然形成了一个立体防御网络体系。建筑面积约15346平方米,地道及排水系统长约500米,总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全部是砖木或石砌结构的二层楼。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