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节 陶渊明赠答诗研究

  卢丽丽

  卢丽丽,河南鹿邑县宋河酒厂职工子弟学校教师。

  赠答诗在先秦的时候已经产生,先秦赠答诗主要表现为赠言和赠诗,这个时期的赠答诗创作出了诗作颂美的手法;赠答诗在汉朝末年成熟,这一时期的赠答诗已经具有社交性质的意义;赠答诗在建安时期兴盛,建安诸子通过赠答诗来达到抒发个人情怀的目的,在西晋时期呈现的是一种结交权贵、揶揄颂美的特色,到了东晋自然合一就是主流的意识形态特色。

  到了东晋陶渊明生活的时代,陶渊明的赠答诗在创作手法上继承了汉代乐府缘事而发的艺术传统特色,他通过描写恬美静穆的自然风光,向朋友倾诉自己闲适怡然的心情,这一点是其对前代赠答诗继承方面的体现。陶渊明赠答诗继承了前代赠答诗的抒情特质,把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赠答诗的创作来表达出来。

  陶渊明在写作上对比兴、书信体的运用以及情景交融手法等手法的传承,这些也极大地丰富了其赠答诗的表现形式。

  袁行霈先生认为陶渊明赠答诗有他自己的特点:“以其真挚的感情、家常的内容、隽永的意味、既不火热也不冷淡的语调,为自己塑造了一位仁者的形象。”王晓卫曾说:“魏晋诗人特别注重在赠答诗中展现诗歌技巧,以求在相与赠答中显示个人才华。”

  陶渊明在对前代赠答诗进行发展时,做到了把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思想感情与外在世界生活经历的一种有机结合,真正体现出了“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心表我意”。陶渊明由于长期受战乱情况的影响,社会动荡不安,生活颠扑不破,他更为看重人世间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和友谊。通读陶渊明的作品,我们发现在他的赠答诗中,他不像先前的赠答者一样忙于应酬和颂美导致失去自我真实的自我,像行尸走肉一样蹉跎一生。相比较而言,他把人世间的真挚情感看得极为珍重,这一点与先前诗人的赠答有很大的不同之处。

  陶渊明对前代赠答诗进行发展时,他也比较注重赠答者的品德品行,并不因赠答诗的身份地位而产生别的心思想法,他不愿意依附于权贵,这一点是陶渊明崇尚自然最真实的流露,无论在古代还是当今这一种不趋炎附势的高风亮节都是极为难能可贵的。陶渊明出生于乱世时期,饱受着战乱的痛苦,但是诗人展现给我们的却是放达如老子庄子,坚强如孔夫子的面貌特征。陶渊明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中获取精神的养料,以期不断地超越自己内心的矛盾和痛苦,达到超然洒脱的境界。

  陶渊明从小就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比如“君子固穷”、“仁义、忠恕、知命”等等,在当时社会动荡的年代,陶渊明目睹了江河日下、民不聊生的混乱现实,他希望能大显身手、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是由于当时政治比较黑暗、政局也较为险恶,陶渊明既无法去拨乱反正,又不肯做到为“五斗米而折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矛盾都无法得到排解,于是他就把这种痛苦和矛盾转移到了社会风光之中,他用广阔的视野期望在新的审美领域获得新的解脱和慰藉,借以排遣自己内心的孤独与落魄的心境,这些因素促进了其赠答诗中抒情言志类作品的创作。

  陶渊明赠答诗研究陶渊明的一生经历多次战乱,袁行霈先生编年记载晋穆帝永和八年至宋文帝元嘉四年,也即东晋的后半段和晋宋之交,当时政权更迭频繁、封建王朝内部腐朽,这段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最无序的年代。这段时期的社会背景整体呈现出了风雨飘摇、大分裂、大动乱的社会状态。经历过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加之陶渊明又深受儒家和道家诚实对待死亡意识形态的影响,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在肯定有生必有死的前提下,掌握“生”的意义,以减除对死的恐怖。而主张“一生死,齐万物”的庄子也说“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由于受这些因素的影响,陶渊明对生死的概念有着独特的感悟,他更为注重人世间的真挚感情,这些因素促进了其赠答诗中抒发对亲朋好友感情类作品的创作。

  魏晋时期的社会背景,在《晋书·段灼传》有记载:“居上品者非公侯之孙,则当涂之昆弟也。”《晋书·柳毅传》也记载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可见当时的门阀制度达到了全盛时期,“陶渊明生活在门阀制度的全盛时期,选拔人才根本不以德才为依据,而看门第的高下和财产的多少。他出身贫寒,不可能得到社会的重视,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共同影响,使他采取了归隐的态度,知识分子身份和与农民的关系,铸就了他独特的世界观”。

  建安时期呈现出意气慷慨的文学风气,正史时期文学崇尚老庄,西晋时期文学风格走向靡华,东晋时期的玄言诗占据主导,陶渊明创作的赠答诗与当时文坛主流的创作内容和创作方法是格格不入的。直到东晋末年谢灵运才改变玄言诗占据文坛主导位置的局面,开创了山水诗。陶渊明的思想意识形态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独白,主要因为当时的文化界整体呈现的是一种高谈绚丽的浮躁风气,他的思想意识并没有得到大家的关注。“称心自然可以说是陶渊明人生观的中心。他一生都在为追求这种心不为形役的闲适自然、自由自在的生活而奋斗。”在他的思想里有着儒家道家佛家的精华,“故渊明之为人实外儒而内道,舍释迦而宗天师者也,惟其造诣所极,殆与千年后之道教采取禅宗学说以改进其教义者,颇有近似之处”。

  东晋末叶的陶渊明虽然出身于浔阳“洪族”,但他已是大司马陶侃的四世孙,及他自身,慈妣早世,弱年家乏,因而“爵同下士,禄等上农”,加之他“蔑彼名级”,“定迹深栖”,其不甚为世人所知。陶渊明与刘遗民、周续之又被誉为“浔阳三隐”,从这一时期陶渊明的诗风特点中,我们可以解读陶渊明的高风亮节和不慕名利的人格,这种人格特征反映到其赠答诗创作主题内容的方面就是顺其自然、淡泊名利的心境。

  陶渊明赠答诗研究具有典范的意义,陶渊明先生高尚纯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人品、开辟田园诗风的首创精神、对世外桃源理想国的建造、万事随心恬然淡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方式,在当今“陶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些都值得我们去体味、去追求。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