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陶诗接受视野下的苏轼“和陶诗”摭论

  伏蒙蒙

  伏蒙蒙,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在学陶、效陶、拟陶、和陶的诗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苏轼的“和陶诗”。苏轼的“和陶诗”与陶渊明原诗或在思想内容上颇有关联,或在诗歌风格上极为相似,或在诗法用韵上次韵原诗。苏轼的崇陶与和陶在陶渊明诗歌接受史上影响深远,是陶渊明诗歌接受史上一个重要的关捩点。

  一、苏轼之前诗人们拟陶和陶的文化传统

  自陶渊明身后至苏轼之前,屡有文人在诗歌创作中学陶、效陶、拟陶、和陶,可以说在苏轼之前,作诗拟陶和陶已经渐成文化传统。南北朝时期,鲍照创作有一首《学陶潜体》,江淹在《杂体三十首》里也作有一首《陶征君田居》,两者均是拟陶之作。

  到了唐代,模仿陶渊明诗的诗作便多了起来。最早出现的一首是盛唐时期崔颢的《结定襄郡狱效陶体》。中唐时期则有韦应物的《与友生野饮,效陶体》《效陶彭泽》和白居易的《效陶潜体诗十六首》。晚唐拟陶的诗人比盛中唐要多,如司马扎的《效陶彭泽》,曹邺的《山中效陶》《田家效陶》,刘驾的《效陶》和唐彦谦的《和陶渊明贫士诗七首》。尤其让人注意的是唐彦谦的《和陶贫士诗七首》,与“拟陶诗”不同,唐彦谦的七首“和陶诗”均次韵陶诗,这在前人拟陶之作中是没有出现过的。

  拟陶传统发展至宋代,达到了一个高峰。宋初梅尧臣的《拟陶潜止酒》《拟陶体三首》和刘敞的《效陶潜体》开启了宋代拟陶之风。在梅尧臣与刘敞之后,苏轼接过了前人拟陶和陶的接力棒,陶渊明诗歌接受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二、苏轼“和陶诗”的思想艺术价值

  1.苏轼“和陶诗”数量之多、内容之广均超越前人

  苏轼一生共创作一百二十多首“和陶诗”,这在数量上是远超前人的。陶渊明诗歌是其生活与精神的真实反应,苏轼对陶渊明是爱其人而好其诗,他继承陶渊明的创作传统,借用“和陶诗”的形式叙写自己的生活经历,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和陶诗”多方面地展示出苏轼的生活镜像,反映出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苏轼“和陶诗”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有的写自己的日常生活,有的写对亲友的思念,有的评论历史人物,还有诸多哲理诗。在一些“和陶诗”中,苏轼详细地写下了自己外放与贬谪途中的日常生活状况。苏轼作于扬州知判任上的《和陶饮酒二十首》、被贬惠州之后所作的《和陶归园田居六首》都涉及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如果说诗人在扬州时,是以一种惆怅的心情来和陶,那么在到惠州之后,苏轼在被俗事所缠绕的同时,力求从精神上解脱,他推崇陶渊明对待生活的态度,将目光投入生活,苦中作乐,将现实中的困苦与压抑弃置一旁,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观赏生活中的自然美与人情美,发现生活中的乐趣。

  陶诗接受视野下的苏轼“和陶诗”摭论“和陶诗”里亦有一些是有关诗人亲人的,也正是这些至亲之人,支撑着诗人度过了艰难的岁月。《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十四即写自己的弟弟苏辙,《和陶饮酒》其十六、《和陶咏贫士》其七、《和陶时运》《和陶游斜川》《和陶杂诗》其一、《和陶郭主簿》其一等,则写给自己的晚辈,苏轼在这些“和陶诗”中,表达了对兄弟、子侄、孙子等亲人的思念与关爱。对亲人的真情流露,在苏轼“和陶诗”中随处可见。

  苏轼有的“和陶诗”与陶诗原作有着内容上的关联,有的则与原诗内容没有什么关系,无论有无关联,苏轼“和陶诗”都写出了自己的真性情,都深具陶诗的况味。不仅创作数量,苏轼“和陶诗”的题材内容、诗作深度也都远超前人。

  2.苏轼“和陶诗”大多次韵陶渊明原诗同时又不拘泥于原诗,于此既可看出他对陶诗的热爱又显示出他出神入化的诗歌驾驭才能

  苏轼“和陶诗”大多次韵陶渊明原诗,不过苏轼次韵和陶并非亦步亦趋,而是在自己对陶诗的理解基础上,根据文意需要进行调整。苏轼热爱陶诗、熟悉陶诗,大量采用次韵原诗的形式来和陶,表明了他对陶渊明无以复加的喜欢和追随。并且正是由于苏轼在和陶次韵时能恰合时宜地变通,故苏轼的“和陶诗”并非仅是模拟的佳作,而更是具有独立文化品格的诗歌艺术杰作。

  3.苏轼“和陶诗”与陶渊明诗歌具有内在精神上的契合

  苏轼仕途经历坎坷,虽然未能退隐田园却很向往陶渊明式的田园隐逸生活,他在“和陶诗”中充分表现了对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的厌恶,抒发了对心灵自由的向往与渴望,这与陶诗中所表达的感情倾向是不谋而合的。苏轼在晚年不断被贬谪的时光里,欲乞身而不得,便想要在精神上超越现实,体现在“和陶诗”中便是他对平凡的田园生活的真挚赞美。苏轼与陶渊明超越了时间的限制,在精神上达成了一致。

  与陶渊明并非浑身静穆一样,苏轼在“和陶诗”中也表达了对现实的愤慨。苏轼的有些“和陶诗”,或借历史人物抒发己意,或表现诗人对奸人的愤怒之情,或表现诗人对贪官的厌恶及谴责,大有陶渊明一些咏怀咏史诗的遗风。

  苏轼晚年相当一部分“和陶诗”和陶渊明诗歌极为神似,因此屡受后人的赞评。正如洪迈所说:“坡公天才,出语惊世,如追和陶诗,真与之齐驱。”(《容斋随笔》卷十四“绝唱不可和”条)

  三、苏轼“和陶诗”对后来诗人们崇陶和陶的影响

  苏轼对陶渊明的大力推崇,苏轼对“和陶诗”的大量创作,对于后来崇陶、和陶之风的盛行,具有举足轻重的关捩作用。苏轼之后,“和陶诗”创作蔚为大观,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

  与前代文人相比,苏轼给予陶渊明的评价最高最全面。他不仅是推崇陶渊明的人格,对他的诗歌成就也是极为推崇。自苏轼之后,历代文人皆服膺苏轼对陶渊明的评价,共同推崇陶渊明其人其诗,苏轼对陶渊明的评价几乎成为定评。

  受苏轼崇陶、和陶的直接影响,北宋时期即有不少诗人写下了“和陶诗”。苏轼的一百余首“和陶诗”,有许多是寄赠他人的,在这过程中便产生了许多的继和之作。北宋之后,历朝各代皆有“和陶诗”,且无论是诗人数量还是作品数量都很可观。许多“和陶诗”的作者文名颇高,后继文人读了他们的“和陶诗”再加以继和,使“和陶诗”在一代接一代的文人手中得以延续。

  苏轼开大量创作“和陶诗”之先,在他之后,单个诗人和陶多篇的现象经常出现。后代文人的“和陶诗”数量如此多,甚至许多作者和作达到百首以上,一方面是受到陶渊明自身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了苏轼大量创作“和陶诗”的影响。

  就“和陶诗”的整个发展过程来看,苏轼的“和陶诗”有着关纽之用。有的文人受苏轼影响而作“和陶诗”,如明末黄淳耀《和饮酒二十首并引》在序里写道:“苏氏兄弟《和陶诗》一帙,连日吟讽。因举酒自沃,次韵《饮酒》诗如左。”(附录二《和陶九种(十家)》)有的文人则对苏轼的“和陶诗”再行继和,如宋代牟巘《和咏贫士七首》(《陵阳集》卷一)、清人程寿保《续苏和陶诗》一卷均是继和苏轼“和陶诗”之作。正是由于苏轼的文化魅力和他“和陶诗”的极高的艺术成就,才使陶渊明的文化价值得以最充分的挖掘,亦使后代文人找到一个借和陶而“浇心中块垒”的绝佳的诗歌创作方式。“和陶诗”的络绎涌现,这既是陶渊明诗歌文化价值的体现,也和苏轼“和陶诗”绵长深远的巨大影响息息相关。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