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论《闲情赋》“十愿十悲”之审美特征

  刘宇琦

  刘宇琦,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闲情赋》作为陶渊明作品中别具一格的抒情骈体赋,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于《闲情赋》的主旨,历代之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遂对此赋之评价也迥然相异。萧统《陶渊明集序》曾言:“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而苏轼《题〈文选〉》曰:

  渊明《闲情赋》,正所谓《国风》好色而不淫,正使不及《周南》,与屈、宋所陈何异?而统乃讥之,此乃小儿强作解事者!

  苏轼反对了萧统之“白璧微瑕”观。我认同后者观点,一篇文学作品的社会功用固然重要,但其文学性及美学特征才是评价此作品的首要因素。从审美角度来看,《闲情赋》的艺术境界之美是应被肯定的,尤其是其中的“十愿十悲”可谓全赋之精华。本文就《闲情赋》中“十愿十悲”之审美特征作简要探讨。

  首先,“十愿”之浅近柔婉的喻象之美。

  《闲情赋》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旷世独秀的美人形象,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评价道:“陶渊明《闲情赋》‘瞬美目以流盼,含言笑而不分’,曲尽丽情,深入冶态。”在陶渊明以前的赋作,如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曹植的《洛神赋》等作品,都比较成功地刻画了美女的形象,但大都只拘泥于外貌之美。而陶渊明笔下的这位美人,有着“瑰逸之令姿”、“倾城之艳色”,更可贵的是她那“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的品格,这就大大地超越了前人之笔。

  宋姚宽《西溪丛语》中有云:“陶渊明《闲情赋》,必有所自,乃出张衡《同声歌》,云:邂逅承际会,偶得充后房。情好新交接,飂栗若探汤。愿思为莞席,在下蔽匡床。愿为罗衾帱,在上卫风霜。”陶渊明将之前张衡之两愿发展为十愿。十个喻象,彰显其丰富的想象力。

  “领”在美人华首之下,衬其面庞,作者愿为其衣之“领”衬美人端庄;柔软之“带”缠绕于纤身,如缠绵的思慕将美人环绕;“泽”隐于发间,就像作者甘于在幽暗的角落观美人之光鲜;“黛”只为美人瞻视时眉的轻轻一扬,如同作者甘于等待美人偶然的一顾;“席”安弱体于床榻,作者化为莞簟只为美人安眠;“履”虽在足下,却可伴美人缓步而行;日之“影”随美人之身同现,随美人之身同隐;夜之“烛”燃尽自己只为照美人玉容红妆;“扇”拂习习凉风,“琴”流潺潺轻音,作者愿解美人之烦闷,伴美人以怡情。此十喻象,皆为美人周身之物,可以说是将平时无法触发人们审美联想的日常细节写入文中,质朴浅近而又柔美婉约。不仅如此,这些喻象的排列顺序也经过精心的安排,从整体到局部,从颈上到脚下,从身上之饰物到身边之器物,如此描写,极具层次感。

  论《闲情赋》“十愿十悲”之审美特征其次,“十愿十悲”之波澜跌宕的情感之美。美人如斯,情自不可止。闲情之闲,实为防闲。《闲情赋》序曰:“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闲情”即是正情。宋人俞文豹《吹剑四录》论道:“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渊明作《闲情赋》,盖尤物能移人,情荡则难反,故防闲之。”陶渊明对美人之思慕之情犹如奔腾的潮水,倾泻而出,但因无法直陈心中所想,故化作委婉而又错杂的“十愿十悲”。

  清人邱炜萲《五百石洞天挥麈》云:“闲情作赋太无聊,有好何须九愿绕。我愿将身化长带,一生牢系美人腰。”此诗应嫌“十愿”繁缛,觉其多说无益。但我认为不然,因为十个愿望的先后幻灭更能体现作者情感之跌宕起伏。悲之所来,皆承前之所愿,悲之所至,愿终为泡影。让我们来解读这“十悲”:昼夜更迭,夜晚宽衣而卧本为平常之事,然“怨秋夜之未央”足见作者难挨长夜漫漫;天气冷热、季节交替非人力所及,可作者也无法忍受随更衣而除带、文茵以代御;高树成荫、扶桑日出,本是自然万物欣欣向荣之景,可带给作者的是影之不见、烛之湮灭的哀伤;而最后的“乐极以哀来”化用了道家“物极必反”之思想,用哲学道理终结了最后一个愿望。

  孤独与哀愁是作者内心的写照,这也与全赋相映衬。十种物事,寄托同一个美好心愿,十番转折,表达同一种担忧,尤为衬出心愿的强烈。钱钟书先生曾评价道:“‘十愿’适成‘十悲’,更透一层,禅家所谓下转语也。张蔡之作,仅具端倪,潜乃笔墨酣饱矣。”禅家所谓“下转”,乃内心之无边痛苦。用“十愿”之希望引“十悲”之失望,终将使失望更添失望,痛苦更为痛苦。这样浅入深地描绘和渲染,将对美人的爱慕写得缠绵悱恻,淋漓尽致。

  再次,“十愿十悲”之流畅和谐的韵律之美。在陶渊明之前,张衡的《定情赋》描写对女子思念:“思在面为而铅华兮,患离尘而无光。”陶渊明的“十愿十悲”显然受到前人的启发,但其句式整齐、韵律优美,所表情感更加细腻。

  其一,“愿”字与“悲”字的反复。“愿”字与“悲”字反复出现,没有使人觉得拖沓,反而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愿”“悲”所起之句构成排比,形成整齐铺排之式,又有匀称的韵律美。

  其二,“而”字与“之”字为腰。“而”字与“之”字出现在奇句的中间,整齐划一。“十愿”中,所愿皆在“而”字之后,“十悲”所悲之事,都在“之”字之后得以呈现。两个虚词的运用,体现了抑扬顿挫的音韵之美。

  其三,偶句押韵。《闲情赋》的“十愿十悲”韵脚十分整齐。“芳”与“央”、“肩”与“煎”等等。奇句之自由与偶句之押韵相得益彰,让人读之朗朗上口。

  其四,“一愿一悲”的换韵。“十愿十悲”的韵脚并不是从一而终,而是采取了“一愿一悲”即换韵之手法。这样既富有变化之美,又将每一组愿悲区别开来,体现了流畅和谐的音韵之美。

  《闲情赋》一改陶渊明作品风格的常态,其中“十愿十悲”在喻象、情感、音韵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作者以奇谲丰富的想象展开文思,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若把它当作一段并无寄托、专写爱情的文字来看,它给陶渊明清淡朴素的诗文风格渲染了一点异样的鲜艳色彩,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理解陶渊明的性格及其作品艺术风格。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