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寻找陶诗中“规林”所在地

  王义华

  王义华,九江县陶渊明纪念馆馆长。

  据晋书安帝纪及桓玄传,庚子岁(晋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年),陶渊明奉使为桓玄上疏请讨孙恩,到京都建康(今南京市)出差,事毕,五月中从建康返回原地,将路过寻阳,打算顺道回家探亲,遇大风阻在规林,写下了《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记述了当时的心情,第一首诗的前八句写诗人归心似箭,一路行船不停,计日望家,不避艰险,奔向故里,沉浸在将与家人团聚的喜悦之中。接着四句写南风辜负我心愿,收桨避风困湖里。草莽高密渺无边,大树扶疏参天际。此时此地诗人内心的忧愁痛苦,读者可想而知。末了四句写离家其实已经不远,近看只有百余里。纵目远望,庐山南岭历历在目,只是大风阻道,有船难以航行,近似咫尺天涯,可望而不可即,只有空叹而已。充分表达了诗人思亲的急切心情。第二首诗一开始就说自古以来人们便嗟叹行役之苦,今天自己也有了切身的感受。接着便具体描述了诗人亲自经历的山川辽阔、路途遥远、巨浪震天、狂风肆虐的险状,使人对行役之苦有身历其境之感。行役的艰险引发了诗人对故乡园林的热爱。

  诗人提到阻风处规林这个地方,今天到底在哪里?我单位退休老同事刘晓祥老师,治学非常严谨,查了很多不同版本《陶诗集》的注脚:如(1)王瑶编著《陶渊明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规林地点不详,但由诗中‘守穷湖’诸语看来,当是湖滨村落。穷湖指彭蠡湖。”(2)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中华书局出版):“规林,今地不详。诗云:‘延目识南岭’,知距寻阳不远。”(3)唐满先《陶渊明集浅注》(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注:“规林,地名,在鄱阳湖畔。”(4)龚斌《陶渊明集校笺》注:“规林,古地名,在今安徽宿松县境内。《宿松县志》卷末《补遗》:‘规林,后为规林司,今归林滩,废司,故址县南一百里外,属归林庄,晋彭泽宰陶潜遗迹在’。”历来注家说法不一,尚无定论。前三家注释,有两种解释:一、今地不详,知距寻阳不远;二、彭蠡湖、鄱阳湖,两注都是泛指近地,方位都没有确指。只有龚斌的注较为详细。

  早在1987年8月刘晓祥老师就向安徽省宿松县地方志办公室去过信,当时宿松县志办回信说:“来信收悉,据我们了解陶渊明阻风处,今在我县复兴区程营乡归林村的范围之内,但地形有所改变,很难寻觅原阻风处所。特告。”其实刘晓祥老师是研究地方志的,查了老《德化县志》,很早就想亲自去一趟宿松县,今年四月下旬,刘老同我说,“我立马决定五月中旬一定去,您选定时间”。

  2013年6月22日(农历五月十五日),天气预报说有雷阵雨,实际上后来也没有下雨。吃完早饭,我和岳飞母亲墓管理处骆训生主任、陶氏后裔陶旭春等陪刘老一同前往。

  寻找陶诗中“规林”所在地首先,我们过长江大桥到湖北黄梅县小池就沿长江大堤直达安徽宿松县汇口镇,中途经湖北与安徽交界处拍了地图。在同马社区找到了桂书记,他们很热情,给我们端茶,得知来意后,立马为我们找来很熟悉宿松县志的钱老书记。

  钱书记介绍说,过去桑落乡共二十四堡,即第一堡劳家埂,二蔡家埂,三杨家埂,四刘家湾、沙坡、茶庵,五桂家营、垄坝沟,六范家埂,七胡家墩,八詹家港,九陶家嘴,十牧鹅林,十一罗家渡,十二金家坝,十三七百户营、秀沟、杨林塘,十四韦家营,十五郭家营,十六王家湾,十七下新洲,十八泥塘,十九许家湾,二十下十埠头,二十一上十埠头,二十二谭家埂,二十三邓家埂,二十四陈家营。其中第一堡劳家埂,五桂家营、垄坝沟,七胡家墩,八詹家港,十一罗家渡,十二金家坝,十三七百户营、秀沟、杨林塘,十四韦家营,十五郭家营,十六王家湾,二十三邓家埂,二十四陈家营,都属汇口镇,其他的堡则在九江县和黄梅县。我们之间讲话,感到很亲切,口音根本没有区别,过去同属德化县。归林村现在又改为了曹湖村。

  因时间紧,待一会儿,我们往回走,到了曹湖村,很快就找来村民石三九,石三九曾当过十多年村支书记,可算个老文化人。他说,曹湖村原来叫归林村,归林也是明初将领石良退隐的地方。叫我们看石家正堂中央一副对联“俎豆兵甲千年业,江湖廊庙一般心”,便介绍起了石良。

  石良(1319—1394),号松颜,安徽宿松县新安杜溪村人,南宋都统辖石兴宗之孙。自幼秉承祖教,家居习武,略读经史诸书,洞悉时势,“天资果勇,智略老成”。

  在元末明初动乱之时,他率众组成一支队伍,制遏众寇,保境安民。至正二十三年(1363)七月,为朱元璋平定南中国立下汗马功劳,特别是石良取得同安、舒城大捷之后,朱元璋极为高兴,据说曾许诺待平定天下之后封其为宰相。定都南京之后,朱元璋不仅没有兑现诺言,仅封石良为武德将军,而且滥杀功臣。石良“知天命而识时务”,毅然上表请求引退。这正合朱元璋的心意,他对石良说:你回家做个田园宰相吧。比起那些最后被朱元璋一一诛杀灭族的功臣来说,尽享田园之乐的石良可谓幸运之极。他死后,朱元璋特赐了一块诰敕碑,记叙了石良一生的功绩:1361年,率兵赴九江归顺明太祖,授良为统兵元帅,镇守宿松;1362将粮草运至鄱阳湖,救朱元璋于陈友谅的围困之中;1363年参加朱元璋与陈友谅的鄱阳湖大战,立下大功;1369年被太祖敕封为武德将军英武卫管军正千户,充任指挥,镇守亳州;1377年,被封为武节将军。

  洪武十九年致仕回家主修石氏首届宗谱,由长子石镜袭其封爵,明太祖封赏石良回家可造座宰相府,良还乡就造了座一进九重的官厅,石宰相屋的名称由此而生。

  钱书记接着说道,这里原来设有“三省公堂”,是三省交界处,我们从这边沿东南(对面)望过去就是庐山,江里面就是你们九江的江洲、新洲(即桑落洲),今天天气不好,看不清。

  快到中午,我们再往回赶就是湖北黄梅县的段窑了。查《中国古代地名大辞典》,说段窑即规林,今天到了此地才知晓。段窑、规林虽属两个省份,但它们是靠着的。

  下午回来,我们一路在想,是不是因石良归隐之后,把“规林”改成了“归林”,这很难说,但没有根据,不能妄加猜测。

  回家后,刘老再次查到《德化县志》卷二地理疆域第四、第五页:“桑落乡在大江之北,封郭洲之东。地势卑下,若雨水过多,江水泛涨,最易被淹,内多湖地,日久渐淤。其近江洲地,坍涨无常,数十年间沧桑互异。”

  又据1980年8月出版的《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历史地理专辑》张修桂《长江城陵矶——湖口河段历史演变》一文讲的:“长江城陵矶——湖口河段属于分汊性河型。它形成于元古代末期,长期缓慢下沉堆积,后经强烈褶皱、断裂和岩浆活动而分异成一系列被断裂分开的二级三级构成单元,有的成为凹陷,有的成为隆起,有的则成为褶皱带。

  “目前九江市东北张家洲汊道的前身是桑落洲汊道,其历史演变过程也十分复杂。汉代以后,‘九江’水系在小池口汇合东流至湖口,受赣江顶托形成桑落洲于江心。它是东晋南朝江洲的重要门户,长江中下游之间的战略要地。晋安帝元兴三年(404)何无忌败何澹之于此;义熙六年(410)刘毅讨卢循也战于桑落洲;南北朝宋明帝秦始初,晋安王子勋建衙于桑尾,即桑落洲之尾。

  “直到唐宋元时期,桑落洲尚在江中。《通典》江洲有桑落洲记载;《太平寰宇记》舒洲宿松县:‘桑落洲在县西南一百九十四里,江水始自鄂陵分派为九,于此合流涓涓九江口。按此洲与江洲寻阳县分中流为界。’胡三省注《通鉴》也明确指出:‘桑落洲在湓城(今九江市)东北大江中。’从乐史按语分析,这时桑落洲分汊河道的南支当为主流,北汊可能已在淤废之中。因此曾横渡湖口的朱熹在《九江彭蠡辩》一文中说:‘湖口之东今但见其为一江而不见其分流’;陆游自小孤‘泛彭蠡口,四望无际。’充分说明当时南支主流已经异常宽阔,它意味着北支弯曲汊道已发展至后期阶段。桑落洲动荡不定,有靠向北岸的明显趋势,演变十分剧烈。宋代胡份桑落洲诗云:‘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便是这一剧烈变化的概括。

  “元明之际是桑落洲坍江靠岸时期。据《明一统志》记载:明初桑落洲已在九江府东北五十里的大江北岸。但其坍塌仍然十分严重,同治《德化县志》祥异引府志说:明天启三年(1623)以前,‘桑落洲岸崩十余里,坏民居无数,迁徙不定,民苦之;’又说:‘桑落洲于明季年间坍塌入江。’今宿松县程营公社一带滩地即明初桑落洲坍江后的残余部分。”

  以上资料虽然不全,在我看来足可以说明陶渊明当时“守穷湖”就在桑落洲。今天站在长江大堤上是很难看到当年的地形地貌。从里程上看,好像只有八九十里,不到一百里,但今天的路是多好的路!过去的湖又到底有多穷,是可以想象的,说“近瞻百余里”应该是吻合的。

  总之,这次实地考察还是很有收获,我们几位都认为龚斌《陶渊明集校笺》里的注是合理的。规林在今安徽省宿松县汇口镇曹湖村境内。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