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陶渊明与武宁县生态文明建设座谈会概要

  杨晓宁马哲才杨晓宁,九江学院浔东管委会主任。马哲才,武宁县文化影视新闻出版局局长。

  2014年7月9—10日,陶渊明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在武宁县举行。这是继2012年与彭泽县、星子县联合举办陶渊明会议之后,中国陶渊明研究会、九江学院第三次与地方政府联合举办的陶渊明研讨会。这次研讨会分成两次会议,第一次会议是陶渊明与武宁县生态文明建设座谈会,第二次会议是陶渊明学术研讨会。

  1.武宁县简介

  武宁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湘鄂赣边界,总面积3506.6平方公里,居全省第四,属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美。武宁县于东汉建安四年(199)正式建县,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

  近年来,武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先后获得全国卫生县城、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全国文明小城镇示范县、全国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平安县、全国平安畅通县、全国退耕还林工作先进县和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典型县等称号。

  武宁地处武汉、南昌、九江三个大中城市的金三角区域,东临世界历史文化名山庐山,北倚国家风景名胜区九宫山,南连国家示范森林公园三爪仑,旅游区位优势明显。

  武宁县林地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林地38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系江西省重点林业县之一,是发展竹木加工、畜牧养殖、水产养殖的理想投资区域。

  武宁县旅游生态资源丰富。武宁山奇水秀,风景优美,香港媒体誉之为“天堂中的花园”。2007年4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武宁,欣然题词“山水武宁”。江西省最大的人工淡水湖——庐山西海,有80%的水面位于武宁境内,这里烟波浩渺,岛屿散布,湖中有大小岛屿1667个,水质达国家Ⅱ类标准。屹立于武宁县东南,被称为“百里芙蓉帐”的武陵岩和充满神奇传说的吴王峰,奇峰雄峙,怪石林立,原始生态保存完好。绵亘于武宁县西北,有吴楚关隘之称的九宫山,飞瀑流泉,如诗如画,山下有极具药疗价值的上汤温泉。位于武宁县北幕阜山下的鲁溪洞,被誉为“江南地下水晶宫”、“亚洲水路最长的天然溶洞”。目前,全县已建成开放8类20多个景区景点,一个融山、湖、岛、洞、温泉、漂流、宗教、休闲为一体的生态休闲度假区已初具雏形。

  陶渊明与武宁县生态文明建设座谈会概要武宁县的矿产、水力、农副产品资源也十分丰富。县内有各种矿藏30余种,大小河流107条,落差大,年径流量29.5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4.7万千瓦。武宁县被命名为全国“中华猕猴桃之乡”,年野生产量500吨,最大单果为221.4克,为全国之最。“武宁黑芝麻”荣获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香菇、板笋、小竹笋等土特产以及薇菜、野葛等天然绿色食品产量丰厚。

  武宁的交通便捷,道路网络通畅。福银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京九铁路穿梭于武宁县周边,大广高速公路、永武高速公路交织于武宁境内,全县有1条国道、4条省道、16条县道、47条乡道、894条村道纵横交错、干支相连。北行到九江(庐山)仅1小时30分,至武汉2小时,到合肥6小时,到上海10小时;南往至昌北国际机场仅1小时20分钟,至南昌只需1小时30分;西达长沙只要4小时。邮电通讯设施先进,电子汇兑业务全面开通,行政村通话率达99%。城区布局合理,市容整洁,是生活工作、投资置业的良好处所。

  武宁的人文资源丰厚。古代有郑郊草堂、南浦渔歌、鹤桥明月、玉枕清风、伊洞龙鳅、东林牧笛、钟陵瓜圃、柳浑精舍等“豫宁八景”。历代文人名士如柳浑、苏东坡、黄庭坚、周濂溪等先后在武宁隐居、游学。佛教圣地凤凰山弥陀寺、太平山道场佑圣宫,香火旺盛,游人如织。二次革命的先驱者李烈钧,名垂青史,享誉华夏。

  武宁的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现已成功入选“中国最美小城”50佳,目前正在“致力绿色崛起,建设幸福武宁”,力争成为“中国最美的县城”和庐山西海旅游的大本营。2013年全面启动了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试点县”工作。

  2.陶渊明与武宁县生态文明建设座谈会

  2014年7月9日上午,陶渊明与武宁县生态文明建设座谈会在武宁宾馆举行。出席座谈会的有: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的陶渊明研究专家学者近50人;以九江学院校长甘筱青为代表的九江学院专家学者及工作人员近30人;以武宁县委书记沈阳为代表的武宁县各方代表近30人。会上武宁县委书记沈阳作了报告,特邀代表、中央党校赵建军教授作了专题发言,其他与会专家学者积极参与了讨论。

  在座谈会上,武宁县委书记沈阳作了题为《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的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整体布局,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武宁县委、县政府顺势而为,贴合实际,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努力探索一条具有本地方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从武宁县自身的情况来看,绿色崛起的优势尤为突出。

  首先是生态优势。武宁的地形地貌是两山夹一水,九岭山、幕阜山南北相望,七百里修江横贯东西,全县森林覆盖面积达到72.1%。庐山西海岛屿密布,水质清澈,大气中负氧离子达到15万个/立方米,是全国生态示范区之一。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武宁时指出,“像武宁这么好的山水,在全国已经不多了”;香港有关媒体说,“这里的生态环境好像天堂中的花园”。不妨说,武宁就是一簇深藏在大山里含苞欲放的鲜花,我们现在就想把这簇鲜花放在大都市的奢侈品店中供人欣赏。

  其次是资源优势。武宁县地下矿藏丰富,其中已经探明的大湖塘钨矿储量达93万吨,目前位居世界首位,此外还有页岩气、大理石、温泉等矿产资源,还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水产资源、中药材资源等,而且开发程度不高,具有良好的后发优势。

  第三是人文资源优势。武宁县于东汉建安四年建县,至今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陶渊明、苏轼、黄庭坚等众多文化名人或游历于此,或为官于斯,或在这里隐居读书,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武宁融库区、老区、山区、林区为一体,各类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近代以来,有河南、安徽、浙江等众多移民移居武宁,移民人口达16万,占全县人口的40%以上;武宁也是一个多民族散居的大县,分布了29个少数民族,形成了兼容并包的移民文化,创造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宁打鼓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采茶戏等民间文化。

  我们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就是把生态做成品牌,将保护生态、利用生态作为打造生态文明的最佳手段,一定要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来匡正偏颇的思维和行为方式。2011年,武宁县委提出了“致力绿色崛起,建设幸福武宁”的战略,按照“农村园林化、园区城区化、城区景区化、城乡一体化”的思路,着力打造国际旅游度假休息养生区、全国最美县城、全国生态县,以求吸引国内外高智商、高知识、高投资、高收入的成功人士到武宁来居住、投资、旅游以及养生。总体说来,体现为五个方面:

  (1)强化生态保护。严格实施封山育林,在山区,从严打击各类破坏林木资源的行为,严抓矿山整治,环保不达标的矿山一律禁止开采。在湖区,全面取缔网箱养鱼,实行清水养鱼。在城区,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建成污水处理厂,实施雨水、污水分流,严格控制各类生活污染。在工业园区,坚决不上污染项目,先后关闭环保不达标企业47家。在农村,推广使用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全面实施垃圾无公害化处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各种措施,有效保护了全县一级空气、一类水质。2013年,武宁县成功申报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示范试点县,被评为“首届江西生态文明建设十佳县”。不久前,《江西环境状态公报》公布,庐山西海水质为优,在全省湖库河流中水质名列第一。

  (2)优化生态建设平台。我们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精心打造园区、城区、景区三大平台。按照工业园区城区化的思路,完善用地、用电、用工、融资、物流平台,优化产业结构。目前工业园区企业总数达到217家,是省级开发区、省级民营科技园、省级生态园区、省节能灯产业基地、省绿色照明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二是打造最美县城,突出“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滨湖风光。不久前,以县城为核心的西海湾景区,被评为国家级4A级风景区。县城先后入选省级生态宜居城市、江西省最具幸福感城市。三是打造养生天堂,重点围绕“吃住、行、购、游、娱”六要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并把生态乡镇与秀美乡村同步纳入景区建设范畴。全县19个乡镇有7个乡镇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16个被评为省级生态乡镇。

  (3)发展生态产业。我们选择了绿色光电、生物医药、矿业经济、农业产业、旅游产业、楼宇和总部经济六大产业,作为支撑武宁绿色崛起的六根台柱,并大力推进各类产业的升级。重点推进“山水武宁灯饰城”的建设,促使绿色光电产业的转型;促进由医药胶囊产业向生物制药产业的转型;促进由粗方式开采加工向科学开采、精深加工的矿业经济的转型;促进传统农业向公司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促进旅游产业向休闲养生、度假旅游的方向发展,打破对门票经济的依赖。2013年,武宁县被评为全省旅游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县。楼宇和总部经济开始向高品位的养生家居升级,形成养生房产与旅游地产的市场。

  (4)弘扬生态文化。生态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天人合一”。我们在城市建设中,按照“道法自然”的理念,融入“和”文化、“水”文化,精心打造每一处生态景观。开展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强化生态道德培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观。

  (5)致力改善民生。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我们坚持以大投入办大民生,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尽量让群众满意。我们力图近期内做到城乡居民有房住,全县学校、医院新建或改造到位。去年以来,我们一次性在工业园区规划了900亩地,建设了可安置7000户3万人的武安锦城小区,专门安置深山区、库区回水区农民。在城区完善水电施舍,农村道路、桥梁、饮水等工程全面覆盖,各项社会保障水平逐年提高。

  中央党校赵建军教授在武宁县生态文明座谈会上作了发言。他认为,在当下的国际社会背景中,生态文明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而历经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历程的中国社会,也越来越认识到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绿色崛起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道路。然而对于中国生态环境的评价,事实上并不容乐观。中国的生态环境,可以说是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仍在恶化之中,而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全世界各国家中已经占到第一位,这是一个严峻的现实,也是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最大挑战。在这一背景下谈生态文明建设,乃是一个具有时代性的理念价值。根据他近几天在武宁考察所得到的印象,赵教授认为武宁县保持有良好的绿色生态,具有桃花源一样美丽的特征,这一环境在全国各地已经不太多见,值得高度重视,也值得特别珍惜,而武宁县也特别适合建设生态文明。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实现美丽的中国梦,而美丽乡村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下一本著作中,他打算以“寻找中国最美乡村”为题,把武宁县的生态环境推介给海内外。

  中国陶渊明研究会会长龚斌教授提交了题为《回归自然:拯救农业文明》的发言稿,主要观点如下:

  (1)中国五千年文明的主要形态是农业文明。乡土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部分。农者,四民之本。早在殷商时代农业就居于首要地位,以后历代统治者,无不以农业为先,以农为天下根本。祭祀先农,祭祀社稷神,是国家最重要的礼仪。乡村,是中国农民世世代代的栖身之处。自给自足的同时,形成中国独特的“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既是物质生产,也是子弟教育、精神寄托、文化传承,是接近自然的本真的生存方式。从田野和大山中走出来的人,远比终生圈养在城市中的人体魄强健,胸怀宽广,美感丰富,更能经受风雨的磨炼。同时,田园自古以来就是产生美文学的摇篮。

  (2)陶渊明归田的意义,决不仅仅是脱离官场,是仕隐的转变,更深沉的意义是寻找精神的安顿之所。陶渊明结庐人境,隐于生机盎然的乡村,乃是一种哲学的追求,人生终极意义的追求。因为乡村是自然的体现,意味着自由、朴素、宁静,生生不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两句诗集中表达了乡村的美好和栖身于此间的愉悦。梁启超评陶渊明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他微笑。他无论肉体上有多大痛苦,这位伴侣都能给他安慰。”(《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乡村的自然景物给了陶渊明莫大的欢乐与安慰。“衡门之下,有琴有书,载弹载咏,爰得我娱。岂无他好,乐是幽居。朝为灌园,夕偃蓬庐。”(《答彭参军》)“斯晨斯夕,言息其庐。花药分列,林竹翳如。清琴在床,浊酒半壶。”(《时运》)陶诗吟唱田园的诗句,勾勒出知识者的精神家园,影响后世极为深刻。向往自然,成为千百年不变的传统,成为中国文艺的品格,一种精神的、美学的追求。

  (3)城镇化对中国农业文明的破坏。摧毁美好乡村的进程,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有人喊出“与天奋斗,与地奋斗”的口号。1958年的“大跃进”是当代对中国乡村的第一次破坏,无数参天大树被砍伐,当作“大炼钢铁”的燃料。继之人民公社,在美好的土地上折腾不已,不仅劳民伤财,而且破坏自然生态。最近三十年,大规模破坏乡村是有史以来罕见。每天有几百个自然村消失。青山在颤抖,河流在哭泣,小鸟在悲鸣,清风在愤怒。生态恶化致使天怒人怨。在对大地、河流、天空的不断污染中,不少权贵肥了腰包,人的生存环境空前恶劣。自古以来,肆意破坏和掠夺自然资料,以当今之世为最。可以肯定,后现代必将彻底否定现代的城镇化。破坏中国乡村的罪孽,必将遭到后代子孙的清算。

  (4)敬畏自然,保卫自然。人的本性向往自然。自然意味着自由,自由代表美。乡村田园是自由的,是美的同义词。向往自由者无不爱好田园,拥抱自然,陶醉于美。当今社会存在许多问题,且问题十分严重,这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有良知的知识者,痛苦于不能自由言说和思想创造,于是,向往自然,与自然相融就成为一种人生选择。然而城镇化急功近利,地产开发商与地方政府合谋,以罕见速度摧毁乡村,不仅使农民失去土地,也使知识者失去逃避痛苦的精神栖息地。因此,我们应该站起来保卫田园,保卫自然。保卫自然就是保卫我们的生存环境,保卫农业文明,保卫中华文化,保卫自然美,保卫中华文化几千年的血脉。

  中国人民大学袁济喜教授认为,武宁县的生态环境很好,但人文气息较为薄弱。没有人文的自然生态,不可能具有长久的吸引力。在这方面,可以考虑将民俗文化放在与生态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可以考虑与周边县份形成旅游链,如修水的黄庭坚也可以和武宁县的文化对接起来,而庐山西海搭上庐山旅游的顺风车,也是合理的,能够取得一种双赢互动的效果。香港大学的詹杭伦教授认为,可以考虑与港台合作,办一所大学,形成文化上的优势。

  综合各种意见,大致形成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必须严格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乡村的自然美,使之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片净土。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古老的桃花源理想虽然很美好,但是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很难设想一旦武宁县真正变成了古代的桃花源,那些现代人赖以生存的各种现代化条件都不复存在的时候,桃花源还会有多大的吸引力?

  也许应当用桃花源的理想重新确立现代人的合理需求。在漫长的中国古代,一直处于农耕时代,桃花源反映了农耕时代的需求,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透过桃花源这一社会形式,人们不难看到其中又反映了跨越时空的精神需求。桃花源反映了质朴的生态需求,而现代社会需要高度自觉的生态需求,而两种需求的本质上是一致的。也可以说,现代社会的生态需求,是一种以现代物质生活为基础、实现精神生态与自然生态高度结合的需求。地方政府在致力于经济发展的同时,无疑要同时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以及精神需求。

  3.陶渊明、丁令威与武宁文化研讨会

  2014年7月12日,武宁县社会科学联合会、武宁县县志办、旅游局、图书馆、博物馆组织了一批文史研究者,在武宁县九岭桃源谷度假村举办了一次陶渊明、丁令威与武宁文化研讨会。研讨会的目的是:提升武宁县的文化地位、提高山水武宁的知名度、挖掘武宁县的文化底蕴进而推动武宁县旅游经济发展。会议围绕陶渊明、丁令威等研究对象进行了研讨,九江学院吴国富教授应邀出席了这次会议。从会议提交的论文来看,主要体现了“三个对接”:

  第一,努力实现文化名人与武宁文化的对接。武宁县虽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本土的文化名人不多,具有海内外广泛影响的文化名人更是罕见。这一状况,对于借助文化推动旅游发展的策略而言是不利的。在这种情况下,大力推进陶渊明与武宁文化之关系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事实上,武宁县与陶渊明的故乡柴桑毗邻,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这里成为隐逸文化不断积淀的重要场所。大力研究陶渊明笔下的丁令威等道教人物及其与陶渊明的关系;大力研究陶渊明外祖父孟嘉与武宁文化的关系;大力研究陶渊明对武宁隐逸文化的影响,如以柳山文化为代表的隐逸文化;等等,不但可以推动陶渊明文化的研究,而且可以形成“对接文化名人”的效应。在这方面,武宁文史工作者瞿春生、方平、张雷、张利富提交了论文《探访红岩潭,寻觅丁令威》,他们根据实地考察、家谱文献所得,确定了辽东山的方位,为挖掘丁令威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们也指出,唐代的张宁到达武宁时,首先接触到了丁令威和辽东山的传说,并在辽东山附近隐居下来,由此也将这一文化传承下来,成为后来地方文献相关记载的来源。尤韶华、彭金水、王全杏的《“桃花源”孙家埠之谜彰显的魏晋法律文化》,则从三国孙吴文化着眼,探寻孙吴晚期皇室的一次自相残杀以至于孙氏的一支避居武宁的武陵岩下,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武宁县的桃花源文化。

  第二,实现文学艺术与武宁文化的对接。在武宁县的地方文史研究者之中,有很多是文学艺术的创作者与爱好者。他们不大可能像高校科研机构的学者那样专门从事文史研究,而即便从事专业的研究,也很难在地方产生广泛的影响。为此,有一大批热心武宁文化的文学创作者积极参与了本次研讨会,如熊炬芳提交了报告《我写“陶渊明”的思想历程》,介绍了他创作《陶渊明搜神奇传》前因后果。该文稿共分十章,分别是“五柳下·纳酒”、“鄱阳湖·沥酒”、“辽东山·品酒”、“修河船·梦酒”、“竹石湾·询酒”、“紫鹿冈·洒酒”、“大雾寨·寻酒”、“桃花林·赏酒”、“武陵崖·迷酒”、“破草堂·奇酒”。这一创作体现了将陶渊明文化与地方风情、人文生态结合起来的意图,自有其积极意义。又如陈遥提交了章回小说《陶渊明搜神记》的部分稿子,全书把《搜神后记》中的故事编撰成有头有尾的故事,因《搜神后记》提到的丁令威、吴猛等人物均在武宁县一带长期活动,所以作者能够较为自然地把他们与武宁的文化背景结合起来。

  第三,实现旅游经济与武宁文化的对接。这次会议是由武宁县九岭桃源谷度假村承办。九岭桃源谷度假村位于武宁县杨洲乡的高山峡谷中,环境优美,适合休闲度假,而附近的环境也特别适合打造陶渊明、丁令威文化。桃源谷面对丁令威曾经修道的南山,背靠武陵岩,小峡谷外面的大峡谷,就是历代传说的类似于桃花源的地方。大峡谷谷口有传说中孙钟葬母的吴王峰,奔流于大峡谷之中的河流,直接注入修河(现在这里是柘林湖区,被称为庐山西海),而越过万顷碧波,河对岸就是丁令威的故乡巾口乡,辽东山就在附近。为此,九岭桃源谷度假村在创办之初,就有意打造相关文化以扩大知名度,而这一文化特征与度假村的定位也较为吻合。因此,认真打造陶渊明、丁令威文化,也就能够成为旅游休闲业的关注点,而这一点与县政府力图推动旅游产业转型的目标是统一的。在陶渊明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期间,会议代表考察的城市规划馆、朝阳湖,实际上都已经开始自觉地融入相关的文化元素,这是一个可喜的开端。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