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宜丰陶渊明研究工作综述

  李仁兴

  李仁兴,宜丰县陶渊明研究会会长。

  “陶渊明始家宜丰”的说法由来已久。二十多年来,宜丰当地陶研人士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通过查阅史料,实地勘察,求证陶诗,四出调研,认为陶渊明祖籍浔阳,少长宜丰,中年外出任职,晚年回归宜丰故里,卒于九江,后归葬宜丰七里山。在得出这一结论之后,宜丰县从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到一大批陶研人士在清理整修陶渊明故里遗址、遗迹,成立学术机构,编辑整理陶研资料,开发建设渊明文化园,渊明文化产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简述于后。

  一、宜丰当地学者为了研究陶渊明故里问题,搜寻了大量的史志、家谱文献资料

  北宋朝廷史官、江西宜黄人乐史,奉敕编著《太平寰宇记》,在江南西道筠州篇中明确记载:“渊明故里,《图经》云‘渊明始家宜丰,后徙柴桑。’宜丰,今新昌也。”陶澍在写《靖节先生年谱考》时,也援引了乐史引证的《图经》上的那段话,而且多了“暮年复归故里”一句。新昌人以及外地的一些高士名儒,按《图经》所载的渊明故里以及读书堂、渊明洞、洗墨池、藏书墩、柳斋棋局等渊明遗迹,进行了不少的实地考察。文天祥任职瑞州府时,到所辖的新昌县视察,他走访了“故里团”,察看了渊明遗迹,还为秀溪《陶氏族谱》撰写了序言,感叹在新昌“于数百载后尚获躬炙遗光”,认为此邦陶氏“代有崇勋伟绩,迄晋诞生大哲,清高旷世莫媲,族因古矣。”后来,他又慕靖节宜丰遗迹,遂建祠于郡山。

  明代钦定的《大明一统志》有“渊明故里,在新昌县东二十五里,按《图经》渊明始家宜丰,后徙柴桑。宜丰今新昌也”的记载。清代钦定的《大清一统志》卷二百五十一“瑞州府”篇中亦载有“陶渊明故里,在新昌县二十五里,有读书堂、洗墨池。”此外,《舆图备考》《江西通志》《江西要览》、清《增补事类统编》《瑞州府志》等,不仅记载了渊明故里在宜丰的史实,而且记载了渊明遗迹的准确方位。

  谱牒是中国特有的古文化珍品。许多历史问题,尤其是人物传记,在正史中无考,而在氏族谱牒中可找到。“陶渊明始家宜丰,后徙柴桑”不但在宜丰的秀溪、新溪陶氏家谱有记载,在奉新、高安、上高、万载、都昌、彭泽的陶氏家谱也有记载;不但本省上述陶氏家谱中有记载,在湖南浏阳、安徽黟县等外省的陶氏家谱中也有记载;不但有浔阳世系的诸多家谱有记载,更有丹阳世系的丹阳姑孰家谱中也有记载;不但在陶氏家谱中有记载,在外姓的家谱中也有记载。例如我县《秀溪陶氏族谱》明确记载了自晋渊明始居宜丰起,至七修家谱已传40余代,不但在宋代始修家谱时有文天祥、姚勉作序、跋,叙述了渊明生长在宜丰,而在明代二修家谱时,将仕郎直隶广平府儒学教授李辅所作的序中则云:“秀溪陶氏,吾邑世族也。自晋渊明始家宜丰,居故里”。“再传而佟,卜徙南山。书台、墨池、祠堂胜迹,星罗宿列,以故郡邑两志甚悉。”在《新溪九修陶氏家谱》中又明确记载:“茂,侃公八子,武昌太守,娶刘氏,子二,长曰敏、次曰夔。敏,茂公长子,字奉义行觉七,姿城太守,娶长史孟嘉第四女,有子三,恂之、熙之、渊明。茂公幼子,大常卿,娶孟嘉第五女,有子二,敬远、种(仲)德。渊明,敏公幼子,始居瑞州府新昌县东二十五里,有渊明故里,读书堂、洗墨池、藏书墩诸遗迹。”

  宜丰陶渊明研究工作综述北宋阮廌在《靖节祠堂记》中曰:“此邑之书堂石室盖未为江州祭酒时栖隐之地尔。先生实居此邑。若始隐遗迹,意当时名流,如檀道济、王宏诸人,往往视为哲人细事,史因弗传。后人信书,浸没其实,反以致疑。”明罗奎在《渊明故里考》中云:“故里者何里?人喜其归而名之也。里何以名,故志故乡也。先生耻折腰,飘然归来,稚子候门,僮仆欢迎,故不胜其喜也。故在筠宜丰之东,距城约二十里。”经考证,今我县澄塘镇之秀溪村、新安村、黄坪村和故村,故称“故里团”。这里既有故里村、故里东头、陶家园、藏贤山、七里山、东皋岭、陶家坪、南山、安成、贤讲、桂林山、东篱下、菊斋、赋诗湾等自古流传至今的村名、山名、地名;也有“新昌八景”中的柳斋棋局、洗墨清流、醉石云迷等3个景点和渊明洞、藏书墩、靖节桥、我公桥等古迹及延禧观前读书堂遗址、渣溪村头靖节祠遗址等。自北宋至清探访过渊明故里,并留有诗咏、杂文、序记的高士名儒40余人,其中有宋观文阁大学士曾渊子,宋太祖八世孙、著名文士赵师秀,宋宝祐癸丑状元姚勉,宋著名文学家王文宪,元著名诗人、翰林学士卢挚,明史学家解观,明弘治宰相、文学家费宏,明贵州提学佥事、著有《考古辞宗》的况叔祺,清文华殿大学士、吏部尚书朱轼等。渊明故里遗风犹存,代代不断,如这里的农户几乎家家都做自古以来俗称的“漉酒”,即以糯米做成的米酒,用头巾漉(过滤)酒,有些农户至今仍冠其住宅为“亦可居”、“菊居”之类(以效渊明园田居之名)。

  为了研究故里问题,宜丰学人还对陶渊明的诗文做了仔细研究,发现了这样几个问题:其一,渊明自少好学,“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也就是说,他在二十岁左右就完全沉浸在琴与书中,废寝忘食地学习。因此,他在二十九岁以前没有作过诗文是不可能的。但在梁昭明太子萧统编辑的《陶渊明集》中,却没有一篇诗文是作于二十九岁以前的。这就如胡思敬所云:“靖节居宜丰时,年尚少,未知名,地又极偏,即有可传之事,载笔者无从知之,及居浔阳,有王弘、檀道济、颜延之等之好事者慕其丰采,隐其身不得隐其名,故史传所载于柴桑匡庐事独详,处址不同,理固然也。”由此可见,如果渊明生于九江,出仕九江,为什么萧统能收集他二十九岁以后的诗文,却收集不到出仕以前的呢?陶渊明是二十几岁出仕江州祭酒的。他在二十首杂诗中的第九首云:“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掩泪泛东逝,顺流追时迁。日没星与昴,势翳西山巅。萧条隔天涯,惆怅念常餐。慷慨思南归,路遐无由缘。关梁难亏替,绝音寄斯篇。”这诗的前六句,是写渊明当年离开宜丰跋涉的情景。他从宜丰出发乘耶溪的船只,经锦江、赣江、鄱阳湖至江州,这既是“顺流”,又是“东逝”(过南昌后才是东北方向)。当渊明泛舟赣江通过“西山”近傍时,瞭望到西山顶上的阴暗云层。下六句,是写他在江州“萧条”寂寞的几年,心情惆怅,“慷慨思南归”,向往宜丰老家(宜丰对江州而言,处于天之南)。奈山河迢递,关梁阻隔,回家不可能,只好用诗篇来抒发恋乡之情。如果说,渊明是从柴桑或上京出发去江州的话,既无“泛东逝”之可言,也谈不上什么“逍遥”、“路遐”、“隔天涯”了。其三,在渊明故里,自古就有“南山”、“东篱”、“菊园”等地名、地貌。在我县《秀溪陶氏家谱》《靖节公家传》中曰:“渊明公,性喜安闲,寻幽觅静,见夫南山,林木森蔚,孝武帝太元十五年庚寅乃构庐而居焉。丙辰冬,及与翟氏携幼子佟还宜丰(诗云:命室携童弱,良日偕远游),茸理南山旧宅而居之。”“宋高祖武帝永初二年辛酉春,遗佟公于南山,往视子俨于柴桑里。”因此,渊明诗作中有三次提及的南山,正是故里的南山。一是杂诗十二首中的第七首“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二是归园田居五首中的第三首“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三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二、围绕陶渊明研究,宜丰县组建了陶渊明研究机构,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1985年,宜丰县博物馆胡绍仁牵头成立了陶渊明研究小组。1999年,宜丰县委原办公室副主任凌诚沛牵头成立了陶渊明研究会。2000年8月,成立了《陶渊明研究》编辑部,开始编辑出版陶研学术刊物。2003年组建渊明书画院,并举办第一期以陶渊明田园诗为题材的书画展览。2004年,在宜丰诗词学会的支持下,收集整理现代田园诗,编辑出版《田园诗稿》。2013年,组建了陶渊明文化产业开发中心(重点开发竹工艺、渊明酒、渊明菊花茶等)。

  上述活动取得的理论成果主要有:胡绍仁的《陶渊明始家宜丰考证》;凌诚沛主编的《陶渊明始家宜丰资料集》;熊淼如的《陶渊明始家宜丰》;胡伏坤的《走近陶渊明》;李仁兴的《陶渊明概览》。此外陶渊明研究会还申报并完成了省里的课题。目前《陶渊明研究》学术期刊已出24期,共发表作品、研究文章300多篇,图片100多幅。

  自1985年以来,在宜丰多次举行了关于陶渊明的研讨会。2013年10月,在渊明湖举行了陶渊明学术研讨会,有二十多位学者参与。

  在陶渊明研究的推动下,宜丰县重修了渊明故里靖节祠。2013年由陶氏后裔捐建的靖节祠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重塑靖节祠像,陈列大批有关歌颂陶渊明的诗、书、画等作品,接待陶渊明后裔前来祭拜的人士上千人。

  在陶渊明研究的推动下,宜丰县还兴建了渊明文化园。渊明文化园包括三大主体建筑、两座园林景观,占地面积40多亩。三大主体建筑是陶渊明纪念馆(包括陶渊明生平馆,陶渊明始家宜丰史料馆)、陶渊明文学馆、陶渊明艺术馆(包括主馆及前厅、大厅、艺术走廊),此外还包括五柳园(有五柳亭、碑林、柳树、花卉、柳斋棋局等)、菊圃(栽种了上十种菊花,面积2000多平米)。两处园林景观是桃花源(栽种桃树500多株)、田园诗之路。

  自从2008年底陶渊明纪念馆建成对外开放以来,接待来自县内外、省内外的专家、学者、领导、群众达3万人,收藏艺术家赠送的书画作品200多幅,并已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名艺术家在馆里建立工作室,成为学者、艺术家的会所。

  对于宜丰陶研工作今后的发展思路,我们有以下几点设想:一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陶渊明是世界文化名人,他的出生地、工作地、隐居地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九江、星子、宜丰等地应该联合起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使之得到永久的保护。二是建立陶渊明公祭日。2013年宜丰渊明故里靖节祠重修后,很多来自县内外、省内外的陶渊明后裔,自发来到宜丰澄塘秀溪村祭拜伟大的田园诗人陶渊明,我们拟把清明节的第一天作为陶渊明公祭日。三是建立“渊明文化论坛”,通过互联网深化学术研究。四是开发渊明文化产业和渊明故里一日游活动,促进地方经济文化事业发展。

  §§第三章 “陶渊明与生态文明建设”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