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九江学院30年陶渊明研究回顾

  陈忠李宁宁秦川

  九江学院的陶渊明研究,从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有30年的历史。在30年的岁月中,九江学院做了大量有关陶渊明研究的工作,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创办“陶渊明研究”专栏

  1978年,九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办。1982年,《九江师专学报》创办,当时属于内部刊物。1984年,陈忠教授主持创办了“陶渊明研究专栏”,为了打开局面,邀请国内一批著名陶渊明研究专家撰写文章,如王瑶、钟优民等。专栏创办后,其中的文章陆续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中心的刊物复印转载。1988年,《九江师专学报》获得正式刊号,公开发行。1992年,学报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截至2004年第3期,共刊出陶渊明研究文章302篇。

  2002年,九江财专、九江师专、九江医专、九江教育学院合并成立九江学院;2004年实现实质性合并,四校的文科学报合并为《九江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九江学院学报》继续开设“陶渊明研究”专栏,由于稿源比较充足,每期都推出,截至2014年第2期,已经开设了102辑,另外于1998年、2000年、2008年出版了陶渊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发表文章500余篇。负责专栏的编辑先后为陈忠、梅俊道、罗龙炎、詹建志、吴国富、秦川等人。

  由于“陶渊明研究”专栏从创办之初就具有较高的立足点,因此,凝聚了强大的作者群,拥有广泛的读者。从1984年到现在,国内大批有名望的且涉足陶渊明研究的专家学者,如王瑶、袁行霈、廖仲安、吴云、钟优民、李文初、李华(北京)、唐满先、李华(江西)、徐声扬、陈忠、魏正申、龚斌;新一代的陶研专家如李剑锋、高建新、李寅生、刘中文等;日本国研陶专家石川忠久、上田武、武井满干、大地武雄、沼口胜、伊藤直哉等,都在专栏上发表过文章。学报编辑部能够长期保持与国内外研陶专家学者的交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依赖于“陶渊明研究”专栏及其成果。

  30年来“陶渊明研究”专栏发表的文章,大致可分为五类。

  一是陶渊明研究成果的介绍。如天津师范大学吴云的《陶学一百年》、魏正申的《论二十世纪陶渊明研究的第三次大开拓》(均为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山东大学李剑锋的《近十年来陶渊明研究综论》等,都是容量很大的综述综评文章。编辑部还不间断地编纂上一年的《全国陶研论文索引》,详细开列国内的研陶成果目录。这些专题的论文索引,得到陶学领域的重视,为研陶者提供了较多的参考资料。

  九江学院30年陶渊明研究回顾二是关于陶渊明思想的研究。在“陶渊明研究”专栏中,众多学者对陶渊明儒佛道思想进行了研究,发表文章比较集中的如九江学院已故的徐声扬先生,从1984年到2003年在专栏发表了30多篇陶渊明研究论文,从各方面论证陶渊明的“新儒家思想说”,有四分之一的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在陶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被评为“中国当代十大陶学家”之一。龚斌、丁永忠关于陶渊明佛教思想的论争,也有较多的文章发表。

  三是关于陶渊明诗歌艺术的研究。传统的陶渊明研究,不太注重诗歌艺术的探讨,而“陶渊明研究”专栏却比较注重发表这方面的文章,如徐声扬的《论陶潜“以仁为美,以真为用”的美学风格》等,其他以“艺术”为标题的文章也有十余篇。

  四是关于陶渊明的考据。这方面的文章包括陶渊明的故里之争、生卒年的讨论等。如李文初的《陶渊明享年研究:历史的回顾与审视》、魏正申的《陶渊明寿年63岁辨正》等。2006年,随着江西德安县“陶渊明故里”的发现和论证,专栏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又成为关注热点。

  五是关于国内、国际陶渊明研究的争鸣与交流。“陶渊明研究”专栏注意介绍海外文章,并刊出了陈忠、李寅生等关于中国、日本、中国台湾、韩国等地陶渊明研究概况的介绍文章。

  “陶渊明研究”专栏以自己的特色,赢得了广泛的好评。

  1995年11月11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以中外学者关注陶渊明学术研究”为题,介绍了“陶渊明研究”专栏为陶渊明研究所做的努力与取得的成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03年5月29日,《光明日报》第一版发表了马重阳的《品牌意识、学报的发展和希望》一文,文章说:“深入开展和研究区域文化,是高校文科学报形成品牌栏目的十分重要的办刊思路和途径。如《九江师专学报》的陶渊明研究……在我国学报界及社会上已经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此外《文汇报》《江西日报》等报刊也登载了相关文章,对该栏目给予了肯定的评价。2003年10月,北京大学学报龙协涛先生主编《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要览》一书(高教出版社出版),在“学报特色栏目集锦”里,将“陶渊明研究”专栏列入其中;2006、2007年江西省新闻出版局下发的《报刊审读快报》,对“陶渊明研究”专栏进行了高度评价,认为“办得很有特色,文章学术质量较高”;2007年,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将该栏目评为全国高校学报优秀栏目。这些都体现了对“陶渊明研究”专栏的充分肯定。2013年,“陶渊明研究”专栏被评为江西省优秀期刊栏目。

  各种评价的关注要点有:

  (1)“陶渊明研究”专栏为陶渊明研究的核心阵地。专栏发表的文章,约占全国各类学术期刊同期所发研陶论文总数的1/5,为学者及时了解陶研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陶渊明研究”专栏为学报追求“精品”、“个性”、“名栏”,提高“师范学报”、“文科学报”、“理工科学报”、“民办高校学报”、“地方高校”、“高职高专学报”等办刊质量的成功案例,也是提高“主编特色意识”、“编辑队伍素质”、“编辑创造功能”的借鉴者。

  (3)“陶渊明研究”专栏为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借助地域、超越地域”的优秀栏目。

  (4)有作者发表题为《走向终结的核心期刊》的文章,认为以“陶渊明研究”专栏评价陶研学术论文,这种专业的评价,远比以“核心期刊”评价无所不包的学术论文合理。

  “陶渊明研究”专栏在30年的历史中,既享受了社会发展的成果,也经受了很多的波折。在目前情况下,20世纪80年代以来活跃于陶渊明研究领域的老一辈学者,有的已经谢世,有的已经年迈,而中青年的学者,则在学术功利化的氛围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如何进一步推动专栏的发展,仍然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的问题。

  二、举办大型陶渊明学术研讨会

  改革开放以来,九江市及所属各县、江西宜丰县、湖南桃源县等地举办过多次陶渊明学术研讨会。

  首届全国性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8月在江西九江市举行。这次盛会一则是纪念渊明诞辰1620周年,同时也为了庆贺九江县陶渊明纪念馆的落成,大会收到全国各地近80篇论文。1986年7月,江西星子县召开了一次陶渊明讨论会,会后由徐新杰主编《陶渊明研究》一书。1987年11月15日,在九江县陶渊明纪念馆又召开了一次研陶会,规模较小。此外,1985年2月在江西宜丰、1992年3月在湖南桃源,也召开过类似的会议。相比之下,召开会议最多、规模最大的当属九江学院。

  在长期创办“陶渊明研究”专栏的基础上,九江学院召开了几次大规模的陶渊明学术研讨会。

  1.1997年7月30日,中日学者首届陶渊明学术研讨会在庐山召开

  这次会议是由九江师范专科学校(2002年合并为九江学院)主办的。参加这次会议的日本学者有24人,首席专家为日本六朝学术学会会长、二松学舍教授石川忠久;中方学者有13人。石川忠久等7位学者在会上作了报告,吴云等中方学者在会上作了报告,其中有4篇是综述性的文章,向日本学者全面介绍了中国近现代一百年来的陶渊明研究成果。日本学者虽然没有做日本陶研情况的综述,但各自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日本的陶渊明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但出于各种原因,与中国陶研界的交流并不多。根据胡建次、邱美琼搜集的资料,日本学者在中国刊载的陶研文章,在1988—1996年期间只有4篇,其中2篇是在“陶渊明研究”专栏上刊发的;而这段时间日本学者撰写的陶研论文至少有80篇。迄今为止,日本陶研论文翻译成中文发表的不过20余篇,其中超过半数发表在《九江学院学报·陶渊明研究专栏》上,基本上是李寅生教授翻译过来的。因此,1997年这次大会为中日学者的交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为相互吸收营养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2.2000年8月15日,中日学者第二届陶渊明学术研讨会在庐山召开

  这次会议是由九江师范专科学校主办的。日本六朝学术学会会长石川忠久教授等20位日方学者和天津师范大学吴云教授等30位中方陶学者到会,会议收到中日陶研论文和专著近50篇(部),其中13篇在大会发言。与1997年“中日学者首届陶渊明学术研讨会”相比,这次会议由于准备充分,学术交流的论文数量与质量明显优于上届,呈现如下特点:

  (1)百年陶学回顾是会议的重点。吴云教授在上一次研讨会书面评述百年陶学状况之后,又论列了百年来十一部中国文学史里的陶学论述;新中国两次关于陶渊明的讨论;一批“功夫在陶外”而陶研突出的学者。陈忠教授主编的《20世纪中日韩陶渊明研究资料索引》,汇录中国、日本、韩国及台湾论文专著2095篇(部),是百年陶学迄今为止最详尽的成果目录。刘静硕士以30000余字的篇幅,探讨了20世纪的日本陶研状况。

  (2)对陶学诸多具体的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如李文初教授对陶潜享年的系统研究,上田武对西晋束皙对陶渊明影响的研究,徐声扬对《桃花源》记与诗的研究等。

  (3)就陶渊明研究方法展开了热烈讨论。石川忠久教授强调对陶渊明所处时代的详细了解,如用现在的眼光看陶就会出差错。龚斌教授认为,研究陶渊明须用确凿的证据说话,须有严密的考证,切忌捕风捉影,同时也必须结合中西文化,借鉴西方文艺学、心理学等成果,开创新的研究途径和方法;创新需要论证。汪榕培教授就英译陶诗和拓展学术视野,了解世界陶学动向,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联系等问题发表了意见。

  (4)积极展开面对面的学术论争。龚斌教授、戴建业教授与丁永忠教授继续在陶渊明是否受佛教影响的问题上展开讨论。梅大圣教授与魏正申教授《咏贫士》诗旨展开了讨论。刘静女士认为,日本学者长于感悟与直觉,但不善于理性分析,对中国古代文化了解不深,容易产生误解。

  (5)参与会议的人员结构有明显变化。相比第一届中日陶学研讨会,此次不仅继续邀请诸多知名的老一辈陶学专家,还邀请了一批20世纪90年代活跃于陶坛的中年学者,如丁永忠、戴建业、梅大圣、李寅生等;更邀请了一批新近从事陶研的青年学者,如探讨陶学接受史的李剑锋博士、关注日本陶学的刘静硕士、研究陶与佛关系的马晓坤博士等。他们的观念新,视野宽,并以其学术活力与潜力带来新气象、新的冲击力。会议期间,中日陶学者参观了“陶渊明纪念馆”、考察了陶渊明故里;同时,中日双方还就出版会议论文集、召开“中日学者第三届陶渊明学术研讨会”,继续加强中日陶学联系与课题合作等问题,进行磋商并取得共识。会上,“陶渊明研究中心”主任陈忠教授,还向日本石川忠久教授、中国吴云教授等十数名中日陶学专家,颁发了该中心首批“客座研究员”聘书。

  3.2007年8月13日,第三届陶渊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白鹿洞书院召开

  这次会议由九江学院主办,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学报编辑部及九江学院白鹿洞书院文化研究所承办,是继1998年、2000年九江学院举办的第一、第二届中日陶渊明学术研讨会之后的第三届陶渊明国际学术会议,参与这次会议的有全国及九江地区的代表近50人,大会共收集到论文30余篇,因故未能出席大会的海外专家以及部分国内陶学专家向大会寄赠了资料,发来了贺信。九江市副市长吴锦萍、九江学院校长甘筱青、副校长欧阳春在大会开幕式上作了发言,九江学院书记陈绵水在德安“陶渊明故里”考察听证会作了讲话,副书记欧阳毛荣为大会作了总结。

  学术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著名陶学专家龚斌担任主席。大会代表提交的论文,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关于近年来陶研状况的综述与成果介绍。(2)对陶渊明儒佛道思想的研究。(3)在儒佛道之外更广泛的文化思想研究。(4)陶诗艺术的研究。(5)对陶渊明文化接受的研究。(6)诗文考证。相比上两次大会,这次大会体现了许多新的特点。首先,进入新世纪以来,老一辈的专家学者由于年事已高,逐渐淡出,有更多的中青年学者在陶坛涌现出来,本次大会体现了这一特点。其次,在研究视野与研究方法方面,传统研究进展不大,大会收到该方面的论文也不多;但在纵横两个方面拓展的力度却相当大。横向的拓展是陶渊明的儒佛道思想研究已经拓展为更广泛的文化思想研究,为人们全方位看待陶渊明提供了不少启示;纵向的拓展是陶渊明的影响史或接受史的研究更加深入,接受的内涵也更加丰富,有的研究范围还延伸到现代社会,体现了学术研究与当下关注的结合。再次,对陶诗艺术的关注也超过了以往,有不少论文着重探讨这方面的内容。在时代迅猛发展与文化急剧转型的当今社会,陶学研究面临着许多困难与困惑,大会对许多研究成果的看法也不统一;但从总体上来看,既保持学术研究的固有特性又把握当代思潮的精髓,已成为众多研究者追求的目标。这次大会邀请了部分从事陶渊明文化工作的人员,他们的专长不在于研究,但能与陶学研究者产生互动的作用。

  在本次大会上,与会代表纷纷提出成立全国性的学术机构“中国陶渊明研究会”,以进一步扩大陶学研究的成果。大会接受了这一提议并进行了商讨,初步推选了中国陶渊明研究会筹备委员会的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及秘书长、常务理事,拟定了研究会的成员名单。出席大会的九江学院领导对此表示积极支持,并同意作为挂靠单位,将成立“中国陶渊明研究会”的各项工作付诸实施。

  4.2009年8月24日,陶渊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西九江学院召开

  这次会议由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学报编辑部承办,来自日本、中国台湾、韩国以及中国大陆的专家学者近60人出席了会议。九江市副市长李伟、九江学院党委书记陈绵水、校长甘筱青、副校长欧阳春分别出席了开幕式及德安考察座谈会,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在开幕式上,龚斌教授代表中国陶渊明研究会(筹)向出席大会的领导、专家表示感谢,希望会议成为陶研交流的平台,让众多的学者加入进来。兴膳宏教授代表日本六朝学术学会会长致辞,认为陶渊明是“汉字文化圈中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希望大家在前辈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提高水平。台湾大学齐益寿教授回顾了陶诗对自己的影响,也对九江学院坚持了25年的陶渊明研究深表感动。韩国代表崔雄赫作了发言,对本次大会的盛情邀请表示感谢。开幕式之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以主题报告、分组讨论、总结发言的方式展开对陶研的讨论。25日下午,中国陶渊明研究会(筹)召开了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代表于25日下午、26日赴德安考察新发现的陶渊明文化遗址,27日离会。

  相比1997年、2000年、2007年的三次大会,本次大会体现了不同的特点。

  第一,出席本次大会的境外学者多达20人,为历次会议之最。除在前两次会议的基础上成功地邀请到日本六朝学术学会代表团之外,本次大会还第一次邀请到台湾学者10人,韩国学者1人,除日本学者大地武雄、平井彻之外,其余均为第一次出席陶渊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学者,包括日本著名学者兴膳宏、台湾著名学者齐益寿、陈怡良等。大量的境外学者参加本次会议,扩大了陶学的交流面,扩大了中国大陆陶学界的影响,也使不同研究风格、研究成果得到充分的展示,为进一步促进陶学的国际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本次大会的召开,恰逢九江学院“陶渊明研究专栏”创办25年之时。庐山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兼学报编辑吴国富向大会提交了《九江学院25年陶渊明研究回顾》的报告,具体介绍了“陶渊明研究专栏”连续开办25年的情况,以及它在国内外产生的影响;九江学院25年来召开的大型陶渊明研讨会,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开展的一系列有关陶渊明研究的活动以及陶渊明研究的主要人员徐声扬、陈忠、吴国富等。陈忠教授在大会上作了《感念陶渊明》的发言,对自己的编辑研究生涯作了回顾。李宁宁教授给代表赠送了《庐山文化研究丛书》(第一辑),并简要介绍了研究中心对庐山文化开展的研究情况。

  第三,本次大会的召开,为中国陶渊明研究会(筹)的重要活动之一。研究会自2007年在第三届陶渊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成立以来,努力促进海内外学者的交流,推动陶研的发展,直接促进了本次大会的召开。在8月25日下午,龚斌教授主持召开了中国陶渊明研究会(筹)第二次全体会议,讨论了研究会成立顾问团、研究会的发展方向、网站的建设、研究会机构成员的调整、研究会内部刊物的筹办、下一次大会的召开地点与方式等问题,决定继续依托庐山文化研究中心、在九江县陶渊明纪念馆的协助下开展活动。

  第四,考察德安陶渊明文化遗址,是本次大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到现场参观的日本、台湾学者,对这里丰富的文化遗存表示惊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会代表认为,目前尚不能确定这里是陶渊明故里,但无疑不能否定它与陶渊明的密切关系。对这一地带的深入研究,将为陶学研究增添新的内容。

  5.2011年7月25日,全国陶渊明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召开

  这次会议由内蒙古大学主办,锡林浩特职业学院、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参办,参与会议的有40多位专家学者,他们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内蒙古大学等全国2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名作欣赏》杂志社、美国麻省州立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专家学者也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有:

  (1)针对陶渊明研究的误区进行纠偏。近年来,以日本冈村繁《陶渊明新论》、美国田晓菲《尘几录》为代表的海外陶学研究,体现了歪曲涂抹陶渊明形象、消解陶渊明文化内涵的意图,对学术界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研究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龚斌教授作了《拆碎七宝楼台:解构陶渊明——以田晓菲〈尘几录〉为例》的长篇发言,着重从版本学的角度解剖了《尘几录》的研究意图。

  (2)草原文化与陶渊明文化的关系。山东大学李剑锋教授长期研究陶渊明接受史,他在大会上报告了《元代陶渊明接受史概论》。元代社会对陶渊明的接纳,体现了七八百年后陶渊明文化的又一次再生,也体现了草原文化与陶渊明文化的一次相当成功的融合,表明陶渊明在元代依然有鲜活的生命力。内蒙古大学的高建新教授在本次大会上又推出了最新专著《〈陶诗汇评〉笺释》。高建新的力作《自然之子陶渊明》《酒入诗肠句不寒》紧紧围绕陶渊明“自然”、“饮酒”这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关键词作了生动的阐释。

  (3)陶渊明研究的现代转型。庐山文化研究中心的吴国富教授作了《学术理想的重建与陶渊明研究的转型》的报告。在古典时期、五四时期、改革开放以前产生并支撑学术理想的各种“真理”,在现代化的当下已经回天乏力,无法再行支撑学者的学术信仰;这种学术信仰或理想的缺失,对陶渊明研究来说是一个致命伤,当然也是众多人文学科研究的一个致命伤,同时也是近年来某些学者热衷于解构陶渊明的最大动因。二三十年来的各种探索表明,关注个体生存状态、关注“绿色精神生态”,或许可以成为支撑陶渊明研究的学术信仰。美国麻省州立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赵雪莹教授在大会上介绍了美国的两部陶渊明研究之作:罗伯特·阿斯莫(Robert Ashmore)的《阅读的传送》、斯瓦兹(Swartz)的《解读陶渊明》。赵教授指出,近年来美国学术界更侧重于探究当时以及历代的读者如何理解并评价陶渊明,这与国内研究陶渊明接受史形成一种跨越空间的呼应,有助于深入探讨陶研的转型问题。

  6.2012年9月21—23日,国际陶渊明学术研讨会在河南驻马店市黄淮学院召开

  这次会议由中国陶渊明研究会主办,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天中学刊》编辑部、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联合承办,参加会议的有海内外的40多名陶研专家,其中包括著名的陶学专家、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钟优民教授,中国陶渊明研究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龚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夏中义教授,韩国国立安东大学崔炳圭教授等。大会共收到论文33篇,是历年陶学研讨会提交论文最多的一次。与会专家围绕陶学历史、诗文意蕴、哲学思想、文史考辨、传承影响、域外陶学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上海交通大学夏中义教授指出这次会议的鲜明特点是体现了强烈的学术责任感、求真务实的学术态度。

  黄淮学院作为会议的承办方,对会议的各方面事务进行了周密细致的安排,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9月21日上午,黄淮学院副校长谭贞出席了开幕式,热烈祝贺大会的召开,并指出通过本次陶渊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必将进一步密切海内外陶学界的学术交流,促进陶渊明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升。9月21日晚,黄淮学院为与会专家举办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晚会。九江学院庐山文化中心作为承办方,由担任中国陶渊明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吴国富教授负责承办事务,从5月份开始筹办到会议结束,全程参与各项工作。

  7.2012年9月24—26日,中国彭泽“天下第一县令”陶渊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彭泽县召开

  这次会议由彭泽县人民政府主办,彭泽县政协、九江学院庐山文化中心承办。参加会议的有海内外陶研专家近30人,省市县领导及特邀代多人。中国陶渊明研究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龚斌教授,副会长内蒙古大学高建新教授、山东大学李剑锋教授、广西大学李寅生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刘中文教授,园林研究专家、苏州大学曹林娣教授等出席了会议,九江学院出席会议的有副校长陶春元,九江学院庐山文化中心常务副主任李宁宁,副主任吴国富,博士曹欢荣、李勤合。与会专家进行了一天的热烈讨论,还考察了定山陶氏后裔居住地、东晋彭泽县衙旧址。

  陶渊明在担任彭泽县令时,体现了高风亮节,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本次大会的召开,集中凝聚了彭泽县各界人士、陶学专家、陶渊明爱好者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这也是彭泽县举办的第一次陶渊明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陶研专家体现了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给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彭泽县各界人士的热情态度,也深深感染了与会的陶研专家,使本次大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再一次发挥了九江学院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这次会议也推动了彭泽县的陶渊明文化建设,促成了陶令纪念馆的落成。会后正式出版了论文集。

  8.2012年12月7日,陶渊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星子县召开

  这次会议由星子县陶渊明研究会主办,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联办。星子县为弘扬陶渊明文化,1985就成立了陶渊明研究会。近年来,江西省星子县结合陶渊明文化积极发展旅游业,在陶渊明文化遗迹上逐渐开发建设了庐山世外桃源风景区、陶渊明文化主题村、斜川公园、东篱公园等景区景点,陶渊明研究会的活动再次兴盛起来。2012年讨论会在庐山南麓龙湾宾馆召开,中国陶渊明研究会顾问钟优民先生、韩国建国大学教授林东锡先生、台湾成功大学副教授林耀潾先生等海内外陶学专家、陶氏后裔100多人参加,是历届陶学会议参加人员最多的一次会议,提交论文50余篇。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书画笔会等活动,参观了渊明醉石、斜川、庐山康王谷等陶渊明文化遗迹,会后正式出版了论文集,钟优民先生作了题为《走进桃花源、亲近大自然——2012年中国首届陶渊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的综述文章,发表于《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12期。

  在上述会议中,九江学院主办4次,参办4次。此外九江学院还参与了2007年12月举办的江西省陶渊明学术论辨会、2010年3月举办的湖南常德桃花节、2013年10月举办的宜丰县陶渊明研讨会等。

  三、陶渊明研究及学术活动的依托阵地

  从1984年到2014年,九江学院积极推进陶渊明研究,产生了《九江学院学报》及庐山文化研究中心两个主要的学术依托阵地。

  1.1984—2006年,九江学院陶渊明研究的主要阵地是《九江学院学报》

  从1984年到2006年,九江学院陶渊明研究的主要阵地是《九江学院学报》,其中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九江师专学报》时期(1984—2004),第二阶段是《九江学院学报》时期(2004—2006)。

  陈忠教授于1984年开始在《九江师专学报》开辟全国独家的“陶渊明研究”专栏,以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办刊,精心策划与编辑,十数年如一日,使之成为发表研陶最新成果的一块耀眼的学术园地,对陶学研究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李华《近20年陶渊明研究综述》说,“陶渊明研究”专栏于1984—1997年间共发表研陶论文100余篇、陶学评论32篇、动态研究资料13篇,共计142篇,约占全国同期发表研陶文稿的16%。陈忠教授编撰“陶渊明研究”专栏的心得体会,集中体现在2009年出版的《隔阔相思——读者·作者·编者》一书之中。

  陈忠教授指出,20世纪80年代“陶渊明研究”专栏的编辑重心有四个:一是努力把陶学研究推上时代的高度,学报用“编者按语”、“卷首絮语”等方式,强化编辑的言论,表明自己的倾向;同时又重视学者的言论,如王瑶的“研究随想”、钟优民的“开创陶学研究新局面的浅见”等。学报还经常用综述、概述等形式,通报近期陶渊明研究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二是努力介绍陶渊明的乡土资料,刊登有关陶渊明宗谱、故里等内容的文稿。三是努力推出陶渊明研究的新成果。在“文革”期间,曾史无前例地对陶渊明进行过阶级评判和政治批判;而拨乱反正之后,回归艺术、回归人性的研究大量涌现,也就成为专栏重点推介的内容之一。四是努力反映国外陶学研究成果。长期以来,我们处于封闭的状态,对国外研究的情况不甚了然。学校图书馆接受我们的建议,复印了一批国外研陶的最新成果,然后请外语系的刘禹宪和包涵老师翻译一些出来。这些推介引起了陶学界的浓厚兴趣。五是加强与陶学工作者的联系,努力打破关门办刊、坐等来稿的局面。1985年,九江县陶渊明纪念馆落成,江西省文化厅与九江市联手举办了全国首次陶渊明学术研讨会。我们积极参与,负责联络专家,编印论文,广交陶学界的朋友。

  此后,我们又多次参与类似的活动,开展了更广泛的联系,获得了更多的对专栏的支持。20世纪90年代的编辑重心有:一是用心提供陶渊明研究信息,从1991年开始每年刊发上年度的“全国报刊陶渊明研究论文索引”,编印了《二十世纪中日韩陶渊明研究资料索引》,获得了好评。二是用心推介陶学史话,从1990年开始,分五次连载完钟优民先生的《陶学史话纲略》,分四次刊载魏正申的《论二十世纪陶渊明研究的四次大开拓》,发表了吴云的《陶学一百年》。三是用心评点陶学专著,用心评说陶学专家,刊登各类陶学专著的书评,也刊登了评述王瑶、逯钦立、钟优民、吴云、徐声扬等名家学术贡献的文章,形成了陶学评论的热点。四是持续介绍日本、韩国、台湾等地的陶研信息,并成功举办了两次中日陶渊明学术研讨会,撰写了《中国大陆(1921—1990)发表出版陶渊明研究成果的特点》《台湾五十年发表出版陶渊明研究的动向》《日本发展出版陶渊明研究的情况》《韩国四十年(1954—1995)陶渊明研究概说》等论文,为陶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九江师专学报》开辟“陶渊明研究”专栏,也为本校培养了陶渊明研究专家,其中主要的人员是徐声扬。徐声扬于1983年退休之后,在陈忠教授的鼓励下发表研陶论文,1997年出版了与陈忠合著的《徐论陈词集》,内收徐声扬先生论文18篇。徐声扬于2004年去世,20余年内总共发表了论文30余篇,均在陶渊明研究专栏上发表,其中有9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徐声扬在治陶中最突出的建树是他的“陶渊明新儒家思想说”。“新”在何处?徐先生指出:(1)陶渊明将“朝闻道,夕死可矣”写成“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突出“仁”与义的核心地位,将它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2)陶渊明以“仁”为核心,突破孔了学说中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观念,构建了一个“无为而治”的人与人和睦相处的、并以农业为主的理想社会“桃花源”。(3)陶渊明将《论语》中的“士”提高到重要地位,在反复咏叹中赋予新的概念,使之成为理想人格的代名词。(4)陶渊明改变《论语》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观念,尊重女性,与妻室同劳动、同出游,写作《闲情赋》赞美女性;他歌颂农民,誉之为“素心人”,不把他们当作“小人”,因而大大拓宽了“仁”这一概念的外延。(5)陶渊明将“仁”推广到山水自然中,在“民胞物与”的仁者情怀中欣赏大自然,由此一切都和谐、宁静、自然,充满生机,充满真善之美。江西李华编审的《二十世纪十大陶学家论综述》中,称徐声扬为“二十世纪十大陶学家”之一;吴云教授《陶学一百年》文中说,徐声扬先生是江西研究陶渊明发表论文最多的一位。

  “陶渊明研究”专栏的创办,推动了科研机构的产生。1992年,陈忠教授领衔成立了陶渊明研究中心,依托学报编辑部和学校的支持,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活动,如组织相关人员,积极从事陶渊明研究;积极展开对外交流,与国内外学者建立广泛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召开了两次中日陶渊明学术研讨会等。

  2.从2006年开始,庐山文化研究中心成为陶渊明研究学术活动平台,《九江学院学报》成为陶研论文发表平台

  2004年,九江学院正式成立,陶渊明研究中心重新成立,归口文化传播学院管理,负责人为吴国富,当时没有常设机构和活动经费。2006年,在陶渊明研究中心、庐山文化研究所等学术机构的基础上成立了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该中心属于校级科研机构,主任为副校长欧阳春。常务副主任李宁宁、副主任吴国富、办公室主任王贤淼等在学校的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2008年,庐山文化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江西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并设立了实质性机构。2013年,九江学院两南山工程告竣,成为庐山文化研究中心的专门办公场所。现有专职工作人员6人。

  开展与陶渊明研究有关的学术活动,是庐山文化研究中心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庐山文化研究中心下设若干研究所,陶渊明研究所是其中的一个,负责人为吴国富。

  吴国富于1999年开始跟随陈忠、徐声扬等人研究陶渊明,迄今为止已经发多篇关于陶渊明研究的论文,出版专著《论陶渊明的中和》《陶渊明寻阳觅踪》《陶渊明与道家文化》,待出版的专著有《陶渊明的映像》。

  2003年吴国富开设了陶渊明研究课程,该课程是中文专业的必选课,每周两节,讲授时间一学期,全面介绍陶渊明研究的状况,陶渊明的影响,思想及诗歌艺术的研究,享年、故里、忠愤说、桃花源、无弦琴等一系列专题的研究,本校的陶渊明研究状况等。在课程的影响下,有不少学生选择陶渊明作为毕业论文、实习的主题,2006年本科论文《论陶渊明隐逸思想对乔吉的影响》被评为江西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2006年至2011年,吴国富为江西省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的负责人,陶渊明研究为该重点学科主要方向之一。2004年任陶渊明研究中心主任,2005年担任了《九江学院学报》陶渊明研究专栏的责任编辑,2006年任庐山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2009年成为实职。

  庐山文化研究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的陶渊明研究活动,主要有:

  (1)积极推动地方的陶渊明文化建设。如对新发现的德安“陶渊明故里”灵龟石进行了多次考察。其中关于陶潜墓、陶渊明母亲墓、陶渊明故里与靖节祠、牛眠地与陶侃、明碑有关陶渊明故里的记载等问题均有深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协助九江各县召开了2007年的江西省陶渊明论辩会。协助九江县陶渊明纪念馆开展展览提升等各项工作,并积极推动彭泽县、星子县的陶渊明文化建设。

  (2)支持中国陶渊明研究会开展活动,举办2007年、2009年陶会,与内蒙古大学、黄淮学院、彭泽县、星子县等联合举办陶渊明学术研讨会。

  (3)参与《庐山文化研究》系列丛书的编撰,出版有关陶渊明的论著,参与陶渊明研究数据库的建设,将陶渊明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举办各种有关陶渊明的讲座,参与电视节目等。

  在当下,陶渊明文化越来越显现出它的魅力。在学术界,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数量甚多,而且出现在世界各地;在文化界,陶渊明活动体现在书法、绘画、园林等文化活动之中;在地方,陶渊明及桃花源文化建设涉及的地域广泛;在教育领域,陶渊明成为国学教育、文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九江学院在30年间的所参与的陶渊明活动,当然只是上述所有活动中的沧海一粟,但我们坚信这种活动是有益于社会的,也真诚地希望与社会各界联合起来,进一步推动陶渊明文化活动的发展,为打造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贡献一分力量。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