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后记

  记得而立之年博士论文完成之时,恰好读到王国维而立之年撰的《自序》:“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犬马之齿,已过三十。志学以来,十年有余,体素羸弱,不能锐进于学。进无师友之助,退有生事之累,遂十年所造,遂如今日而已。”读后嘘唏感慨,沉思良久,突生前途之忧,而且还道出了当时内心深处不知何立与立何的诚惶诚恐。春秋斗转,倏忽之间,快近不惑,内心不免凄凄焉。更则,由于自己的驽钝,加上优柔与疏懒,直到今天,仍不能孚师友之望,“十年所造,遂如今日而已”。

  的确,沧海横流,逝者如斯,然回想六年前撰写博士论文《白居易生存哲学综论》期间的点点滴滴,惨淡经营,却恍如昨日,历历在目。2008年博士毕业后,本以为对白居易的研究会告一个段落,但次年在南京大学出版的时候,由于受出版篇幅的限制,却硬是把论文的最后两章给截了下来,当时不免心生遗憾,真不知如何处置其去向。不过幸好,随后就以博士论文为基础,申请到了教育部课题《元和文学的文化精神与唐宋思想的转型研究》,使原本想彻底转到宋代文学研究的想法,无疑是不能立即付诸实施了,因此又不得不在中唐文学中打转。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拓宽自己的研究视野,从更广阔的时空中理解历史、思想史与文化史背景中文学生态与士人的知识、思想与信仰,同时也为了进一步加强自己对文献资料的把控能力,于是选择了中唐五大家韩愈、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元稹进行了考察,考察的结果,便是《元和五大诗人年谱合订辨正》的出版。在做这个年谱合订的过程中,对原本就成熟于胸的白居易自然分外的亲近,而且过了几年,回头再读白居易的时候,自然也就有了不少新的体会与感悟,为了把这些体会与感悟尽快形成文字,只好延滞课题的进度,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用一事一论的实证方式,对白居易进行了另一个层面的解读。为何如此说呢?这是因为,博士论文《白居易生存哲学综论》,主要是采取由外向内的整体构建,对白居易的生存哲学进行了六个层面的多维透视;而这部书稿《白居易研究》,则主要是采取从内向外发散,对与白居易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历史还原。

  唐诗是一块沃土,是诗国里盛开的最为鲜妍的奇葩,但这块沃土已被过度开垦,这朵奇葩已被太多人欣赏。白居易的研究,又一直是唐诗研究的轴轮之一,可见,要对白居易的研究有所拓新,谈何容易!所以,当江西人民出版社的吴艺文编辑接到我的书稿时,心中顿生感慨,说了如下一通话:“白居易的研究,本来我认为没有可做的,看了你的书稿,观点变了。”这也许是对我的恭维,但我认为吴编辑对我的恭维还是出之于真诚的,这并非源于我的自负,而是因为我的确停驻于白居易所构筑的这个世界已经十年有余了。虽人有利钝,我又不是特别聪睿的那种类型,但自从硕博以来,一遍遍地读《白居易集》,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自己读了多少遍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我内心深处,我似乎已经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白居易的音容笑貌、脉搏跳动、心灵轨迹、道德情操、为政品格、生活情趣……而且,通过与白居易的交接,使我对这个喧嚣的尘世始终保持着一份清醒的淡然,对人性的高贵始终保持着一份庄严的崇敬,对天地万物始终保持着一颗敬畏之心,这也许就是最大的收获吧。

  写到这里,和大家分享我阅读《白居易集》时的一桩逸事吧。记得2005年夏,硕士毕业论文刚答辩完毕,正好台湾华严宗主持海云继梦法师多次来校讲演,这是一位七十多岁的得道高僧,风采凛然,高见迭出,是我所有听过的讲座中记忆最为深刻的演讲,也是当时学校反响最为热烈的讲座之一,每次几百人的讲堂,都会被围得水泄不通,所以每次我都会早早地赶去聆听。而且,海云继梦法师还在我读研的学校设立了华严基金,资助研究宗教方面的硕、博论文,由于我写的是白居易,其中当然会涉及佛教,得其襄助,也就很自然。由于当年我们是第一批得到资助的,所以海云继梦法师还找我们几个同学进行了单独的交流。在提问的环节,没想到这样一位得道高僧,居然被我的一个很具体的小问题给顿住了,我问道:“斋戒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宗教活动,白居易晚年经常提到‘八戒’‘十斋’,它们到底包含哪些内容?如何具体操作?”因为当时读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的时候,没有出注,所以就一直很好奇,想弄个明白,谁知却让一个很热烈的场面忽地冷了场,幸好在旁主持的一位本校佛学造诣也很高的老师出来打圆场,说这个问题太具体了,回去查查资料就行,于是这个交流会才得以继续下去。事实上,说出这件事,我并没有贬损海云继梦法师的意思,这其实很好理解,其一,术业有专攻,海云继梦法师关注的主要是华严教义及佛教法理,而对律教不一定全面了解;其二,这个问题虽很具体,但暗含了许多很死板的条条框框的内容,各种版本也不一致,法师不一定能说全说透,所以此时则不如不说。直到多年后,当我打算想对白居易的诗歌作一个类注的时候,我才彻底把这个问题弄明白,所谓“八戒”,据台湾佛光出版社《佛光大辞典》载,是指(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邪;(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以华鬘装饰自身,不歌舞观听;(七)不坐卧高广华丽床座;(八)不非时食。斋分两种,一种是长斋,又称“长斋月”,指每年的正月、五月、九月三个月;一种就是上面提到的“十斋”,十斋又作十斋日,即于每月的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等十日进行斋戒。白居易自中书舍人任于长安普济寺道宗律师受八戒、持十斋之后,一直到会昌六年去世,始终保持着斋戒的生活习惯,或者说宗教践履,当然也可以说是白居易晚年宗教信仰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最后,值得指出的是,本书获得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中外诗学与多元文化研究中心”学科经费的资助,在此深表谢忱!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