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虞箴》开始的历史反省意识

  关于《虞箴》。据说历史上最早一部官箴《虞箴》,还不到一百字。其文见于《左传襄公四年》:“有穷由是遂亡,失人故也。昔周辛甲之为大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阙。于《虞人之箴》曰:‘芒芒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在帝夷羿,冒于原兽,忘其国恤,而思其麀牡。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兽臣司原,敢告仆夫。’《虞箴》如是,可不惩乎?”这是一篇臣向君主进谏的官箴。大意有三:

  第一,说出了德治重要性的事实根据。以前,(夏朝)禹帝治理国家,大有建树。人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百兽有食,万物生长,各有各处,各有安详;这是用了德性来治理国家,从而避免了天下的不安和动乱。第二,说明了破坏或不实行德治会带来的不祥后果。而在帝国周边的外族和外国的统治者,不体恤天下人民的生活和万物的本性,只考虑自己的私利、小利而忘掉了治理国家的根本利益、公家利益。第三,劝诫君主更要重视道德(道义和德性)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而不能一味使用武力。“以德服人”胜于“以力服人”。武力不可太重,也不可经常重复使用,使用武力不能超过夏禹的规模。臣下们愿忠诚地直告君主,这是做臣的责任和义务啊!

  我们注意到,这篇《虞箴》是基于一个政治典故--政权得而复失的历史传说而做出的,即夏代有穷国的君主羿(也称夷羿)因失去人心而失掉天下。《左传襄公四年》有个分析,很值得思索:“夏训》有之曰:‘有穷后羿。’公曰:‘后羿何如?’对曰:‘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弃武罗、伯困、熊髡、尨圉而用寒浞。寒浞,伯明氏之谗子弟也。’”这里罗列了羿的一系列失德之政,在他把仲康的儿子相撵走后,自己坐上了夏朝的王位。他仗着射箭的本领,作威作福,四出打猎,不理政事,不修民事,淫于原兽,弃用人才,把政权交给亲信寒浞,让坏人当道,结果反被寒浞杀掉。这就道明了夷羿失掉天下的症结所在。虽然这只是一个历史传说,但是《虞箴》记载这件事,是一种历史反思的精神,是一种政治道德的觉悟。对此,《尚书》中的“五子之歌”,也记有对有穷后羿的政治道德反思,汲取这样的教训,《五子之歌》陈述“大禹之戒”:“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灭亡”、“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就是依据这个分析,《左传》才展开了《虞箴》的叙述。著《虞箴》,可谓是一种政治道德谋略,也称得上是一种道德反省,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虞箴》中的历史意识。它是对执政者如何执政、依据什么执政以及对政权更替原因的最初反思,但这是属于儒家的政治反思,这一视阈深刻地影响了历代官箴。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