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能否不株连药家鑫的父母

  除受害者家属外,药家鑫杀人案中受伤最重、承受的打击最大、处境又最为难堪的莫过于他的父母。面对媒体,他母亲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他的行为把我的心都撕碎了。”

  2010年10月,“药家鑫杀人案”及此案将如何判决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而我则因为网上的一条《药家鑫母亲登门向死者父亲下跪久久不起身》的消息,更为关注药家鑫父母的现实处境。

  据网络资料,药家鑫的父亲曾任总后西安军事代表局驻该厂军代表,正团级职务,副师级待遇,但自2006年转业后一直没有正式就业,靠打零工为生;母亲曾是西安北方华山机械有限公司职工,现已退休,退休金每月只有七八百元;药家鑫肇事的小车是在他执拗的要求下,父母拿出全部积蓄又借了4万元才买的,也是他们家唯一的一辆车。我引上述资料,是希望大家在审视药家鑫案件时,别把他同所谓的“官二代”“富二代”挂钩,他的家庭背景非常普通。

  因为对儿子寄予厚望,除受害者家属外,药家鑫杀人案中受伤最重、承受的打击最大、处境又最为难堪的莫过于他的父母,面对媒体,他母亲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他的行为把我的心都撕碎了。”

  这对被不肖子撕碎了心的父母闻知儿子撞人又杀人的恶行后,立刻号啕大哭,之后又陪同他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在儿子被批捕后,他们因无脸住在家中,担心被媒体找着,以后找工作都难,遂在外租了一间房子;然后开始四处借钱,准备民事赔偿金。因为没有筹到足够的钱,觉得“道歉”两个字太无力,拿不出钱,诚意体现不出来,才推迟了向受害者家属登门道歉的时间;在案发后第128天,经过两方律师的沟通,药家鑫父母当面向死者张妙的父亲道歉,药母长跪不起,并说:“药家鑫犯的错,自有法律制裁,我们道歉只代表我们自己,而无力代表他。”

  说实话,看这些报道资料,我内心特别酸楚,这对内心凄苦惶惑的父母没有推卸赔偿责任,没有不明事理地为儿子辩解,而是声称:“养不教,父之过。我们夫妻俩向受害者及其家属以及社会公众道歉了,药家鑫的法律责任他自己承担,我们该负的民事赔偿我们担着。”

  他们承担了他们该承担的一切,称得上是深明大义,但外界回馈给他们的又是什么呢?

  先是儿子声泪俱下的控诉,药家鑫对媒体说:“我从4岁起,就天天练钢琴,每天除了弹琴就是学习,稍有不好,就会遭到父母的殴打。学习不好时,父亲好几次把我关在地下室不让上楼,我很多次都想过自杀,因为除了无休止练琴外,我看不到人生希望。”

  这段话将父母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陷他们于四面楚歌的惨境,激起众多人士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反思,很多网友撰文,大肆批判药父药母的教子方式,将矛头直指“富二代”;众多媒体心怀叵测地追问,事发后为什么不赶快道歉,求得受害者家属的宽恕;更有心态偏激者认为药家鑫父母是“把药家鑫送进监狱的重量级黑手”。因为他们一味望子成龙,却忽视了对药家鑫“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和社交礼仪教育”,所以,“杀药家鑫,不如杀了药家鑫父母,这样才能真正敲响中国根子和骨子里还有胎盘里以及祖坟里的教育问题”。

  这些字句看得我通身发冷,遍体生寒。他们只是一对平凡的父母,在应试教育和独生子女政策的大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方式爱孩子和教育孩子,他们所奉行的父亲严厉,母亲溺爱的教子方式是很多家庭司空见惯的,出了问题,大家可以对此反思,但不能因为药家鑫杀人,就将他父母看得十恶不赦。我反对这种株连父母的行为,尤其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假如孩子出了问题,父母都成为千夫所指,谁还敢当父母?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有谁听说过“王子犯法,父母要与之同罪?”真不知道药父药母内心要有何等的勇气和力量才能应对扑面而来的敌意和不绝于耳的讨伐声。

  曾看过这样一条新闻:美国前副总统戈尔24岁的儿子被指控持有大麻而被捕。在美国,持有大麻是一种轻度罪行,小戈尔必须面对审判。同样是面对丑闻,戈尔没有像中国的有些父母,又是声明,又是认错,他选择的是沉默。

  我认为,面对喧嚣的媒体,药家鑫父母有权利选择沉默,因为药家鑫21岁,已经是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个人了,他犯罪理应接受法律的制裁,但他父母与此事无关,有权利护卫自尊,拒绝被媒体拉出来示众;就算他们负有教养不当之责,但药家鑫接受了15年的学校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那么多的老师居然没有教给他基本的“爱心”和“责任”,这些老师是否也需要出面向受害人道歉,乃至向药家鑫的父母道歉,因为收了人家的学费,却没有将人家的孩子教好?我是说,迁怒于他的父母,要求他父母道歉的做法很不理智,就如同我们要求教过药家鑫的所有老师出面道歉以及因为药家鑫是西安音乐学院的学生就呼吁封杀该学院一样不可理喻。

  除了舆论的大肆讨伐之外,受害人家属的不宽恕和不原谅也让他父母的处境雪上加霜,如张妙的丈夫曾表示,药家鑫的悔过以及药家鑫父母的道歉,他一概不接受,并表示“我不能让妻子死得没有尊严”;庭审现场辩护人律师向法庭提交3份材料,包括报纸对药家鑫主动递交悔过书的报道,上学期间的13份奖励,被告人校友、同学、邻居的4份请愿书,请求法庭给被告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但张妙的丈夫当庭说:“我不看那个,那都是垃圾!”并且表示,如果药家鑫不被判死刑,他肯定会上诉。

  我能理解张妙家人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但在药家鑫接受司法审判时,是否一定要让药父药母颜面无存才可以替妻子讨回尊严?这真的是和谐社会呼唤美好人性的最好方式吗?我更希望的是,当药母匍匐在张妙父亲前道歉时,他能诚恳地说一声:“这件事与你们无关,你们也是受害者,我们都被你们的儿子害惨了!”

  也许,有人会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但将犯罪人和罪人家属分开对待的先例有很多。在震惊中美两国的“卢刚事件”中,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卢刚获得爱荷华大学太空物理学博士学位不久,就在1991年11月1日开枪射杀了这所学校的3位教授、1位和他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以及这所学校的副校长安妮·克黎利,之后,卢刚自杀身亡。

  3天后,安妮·克黎利的几位兄弟却在极其悲痛的情况下,以极大的爱心宣读了一封致卢刚家人的信:

  “当我们在悲伤和回忆中相聚一起的时候,也想到了你们一家人,并为你们祈祷。因为这个周末你们肯定是十分悲痛和震惊的。安妮·克黎利最相信爱和宽恕。我们在你们悲痛时写这封信,为的是要分担你们的悲伤,也盼你们和我们一起祈祷彼此相爱。”

  “在这痛苦的时候,安妮·克黎利是会希望我们大家的心都充满同情、宽容和爱的。我们知道,在此时比我们更感悲痛的,只有你们一家。请你们理解,我们愿和你们共同承受这悲伤。这样,我们就能一起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安妮·克黎利也会这样希望的。”

  几兄弟还捐出一笔资金,宣布成立安妮·克黎利博士国际学生心理学奖学金基金会,用以安慰和促进外国学生的心智健康,减少人类悲剧的发生。

  是啊,逝者已矣,生者还要继续,而爱和宽容才是人类洗刷痛苦,忘掉仇恨,避免悲剧重演的出路!我们没理由原谅药家鑫,他理应接受法律制裁,但我们应该将他和父母分开来看,没必要对他们穷追猛打,做迁怒式的株连。

  
更多

编辑推荐

1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2影响孩子一生的66个...
3影响孩子一生的44个...
4影响孩子一生的58个...
5影响孩子一生的56个...
6影响孩子一生的42个...
7影响孩子一生的66个老故事
8教出最棒的儿子
9学前儿童游戏
10教子从此不累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不要让孩子输在心态上

    作者:龙柒编著  

    亲子育儿 【已完结】

    本书为家庭教育类读物。全书共分九章,第一章至第八章,分别从培养孩子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独立自主、宽容、勇敢、知足、感恩等八大心态,详细、全面讲述了孩子的良好心态是如何被培养起来的。第九章“帮助...

  • 平凡的家庭 杰出的孩子

    作者:石岩编著  

    亲子育儿 【已完结】

    教育孩子是件苦恼的事,许多中国家长为此费尽心力,本书结集古今中外各种名人的故事启发家长换种方法教育孩子,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 教子圣经

    作者:西西著  

    亲子育儿 【已完结】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从生活习惯、沟通协调能力、学习及交往能力,甚至是孩子的快乐天性,父母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本书分为“宝贝的生活习惯”、“宝贝的沟通能力”、“宝贝的学习能力”、“宝贝的协调能...

  • 原谅这世上没童话

    作者:安小漠著  

    亲子育儿 【已完结】

    这是一本关于一个女孩在艰辛的家庭中独立自强的青春伤感小说。无法忍受赌徒父亲的欺侮,林向南逃离南方小镇,投靠多年前离家的母亲,并多了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哥哥景昔。因为景昔对林向南的关心和照顾引起了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