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三大校园惨案给家长的警示

  爱与宽容,尊重与友善才是人类走出阴霾、远离仇恨、避免悲剧重演的出路。

  惨案一: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

  事件回顾:马加爵,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2004年2月,已经是大四学生的马加爵因打牌与同学发生口角,2月13日晚杀一人,2月14日晚杀一人,2月15日再杀两人,被杀的都是他的大学同学,后从昆明火车站出逃。2004年3月15日被公安部列A级通缉犯,2004年6月17日他被执行死刑。

  警方对马加爵进行审讯时,马加爵供出杀人的原因,用他的原话来说,就是“我觉得我太失败了”“我觉得他们看不起我”和“他们都说我很怪,把我的一些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甚至是一些隐私都说给别人听,让我感觉是完全暴露在别人眼里,别人都在嘲笑我”。

  在执行死刑前接受记者采访时,马加爵有两段话更是发人深省,一是:“那段时间每天都在恨。必须要做这些事,才能泄恨,至于后果是什么,没去想。”二是:“大学生不是‘天之骄子’。以前我认为是,现在很多大学生不配‘天之骄子’的称呼。确实,他们可能比平民百姓知识水平高。但他们还有更多更大的空间没有抓住,没有去珍惜。希望每个人都过得充实一点,有所追求。”

  为揭开“马加爵何以成为杀人凶手”的谜底,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奔赴云南,对此案进行了全面调查,还专门为马加爵设计了心理问卷,做了心理测试,之后写出了上万字的《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报告》。报告指出,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

  惨案二:轰动中美的卢刚事件

  事件回顾:卢刚,生于北京市,18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84年通过CUSPEA考试,1985年本科毕业后进入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攻读研究生,1991年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获博士学位不久,于1991年11月1日开枪射杀了这所学校的3位教授、1位和他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以及这所学校的副校长安妮·克黎利。之后,卢刚自杀身亡。

  卢刚在给二姐的遗书中写道:“我早就有这个意思了,但我一直忍耐到我拿到博士学位,你自己不要过于悲伤,至少我找到几个垫背的人给我陪葬。”

  华裔知名女作家聂华苓说,凶手卢刚与受害人山林华都来过她家做客。卢刚学习成绩优秀,但性格孤僻,没有朋友,这次血案是一次有计划有预谋的行动,非常可怕。聂华苓估计,卢刚可能从小就得宠,成长过程一帆风顺,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来美国深造后,卢刚由于性格因素没有山林华人缘那么好,加上这次最佳论文奖为山林华夺得,他因而产生杀机。

  在枪击事件发生后的第3天,安妮·克黎利的3位兄弟在极其悲痛的情况下,以极大的爱心宣读了一封致卢刚家人的信:“当我们在悲伤和回忆中相聚一起的时候,也想到了你们一家人,并为你们祈祷,因为这个周末你们肯定是十分悲痛和震惊的。”

  “安妮·克黎利最相信爱和宽恕。我们在你们悲痛时写这封信,为的是要分担你们的悲伤,也盼你们和我们一起祈祷彼此相爱。”

  “在这痛苦的时候,安妮·克黎利是会希望我们大家的心都充满同情、宽容和爱的。我们知道,在此时比我们更感悲痛的,只有你们一家。请你们理解,我们愿和你们共同承受这悲伤。这样,我们就能一起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安妮·克黎利也会这样希望的。”

  3位兄弟还捐出一笔资金,宣布成立安妮·克黎利博士国际学生心理学奖学金基金会,用以安慰和促进外国学生的心智健康,减少这类悲剧的发生。

  惨案三: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恶性校园枪击案

  事件始末:2007年4月16日当地时间7点15分,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恶性校园枪击案,枪击造成32人当场死亡,枪手本人亦饮弹自尽。整个案件包括行凶枪手在内,共有33人死亡。死亡名单中有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教授、教师、在读博士生和本科生。枪击案犯为23岁的韩籍青年赵承熙,他1992年9月2日从底特律首次进入美国,上一次更新绿卡的时间是在2003年10月27日,案发时仍然保留韩国国籍。

  与赵相识多年的人都说,赵承熙不管是愤怒、沮丧或是心烦,都从来没有任何表情。他通常都轻声说话,并且完全拒绝对老师和同学敞开心扉。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言人拉里·辛克尔说,赵承熙是个“独来独往的人”,学校很难找到关于他的信息。

  同学保罗·金说:“他从来不说一句话,即使教授问问题,也不说话。他看起来总是身体和精神都很差,好像他很压抑一样。”心理学家纷纷对此发表评论,倾向性的意见认为,赵承熙性格孤僻、心理扭曲是导致这起枪击案的主要原因。美国总统布什发表的每周电台致词中,承认“枪手是一个精神严重受困扰的年轻人”“我们的社会继续在如何处理精神病患的问题上挣扎。这些病患可能对自己及他人构成威胁”。

  据韩国报纸报道,4月21日,学校中心广场展开悼念活动,人们摆放了33块花岗岩,分别代表在这场悲剧中死去的33个人,其中代表赵承熙的那块排在第四位。遇难者悼念仪式上,敲响了33声丧钟,其中包括32名遇难者和凶手赵承熙。放飞到空中的气球也是33个。

  赵承熙的悼念碑和其他悼念碑一样,在剪成“VT(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缩写)”模样的橘黄色彩纸上写着“2007年4月16日赵承熙”。旁边放着玫瑰、百合、康乃馨等鲜花和紫色蜡烛。在这些鲜花中放着一张便笺,上面写着:“希望你知道我并没有太生你的气,不憎恨你。你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安慰,对此我感到非常心痛。所有的爱都包含在这里。劳拉。”

  3年级学生雷切尔说:“他虽然很可恶,但他的家人真是可怜。”

  研究生克里斯·车巴克说:“他也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一共有33名学生死亡。我们应该公平地为所有人的死亡哀悼。”

  ……

  作为一名家长和教师,认真审视和反思这些轰动一时的惨案,我得出的结论是:

  1.孩子考上重点大学或者读研读博,并不意味着他从此就前途似锦、幸福无边。假如他没有开阔的心胸、高度的责任感与自控力、自爱与爱人之心,在遭遇挫折与创伤时很容易迁怒于无辜、冲动犯罪,将他人和自己一同毁灭。

  2.即使我们的孩子很优秀、懂事,但如果他只是独善其身,对周围同学的精神状态缺乏关注、极度漠视,而他身边恰恰就潜伏着赵承熙、卢刚、马加爵之类精神压抑、人格扭曲的学生。很可能,在阳光下,在教室里,在他们专心致志学习时,就会于瞬沦成为别人泄愤的替罪羊,连哼都来不及哼一声就丧失了宝贵的生命。

  3.人要想好好地活着,享受高品质的人生,单靠“自己好”或者“要求别人好”是不行的。只有努力自爱与爱人,共同营造一种充满和谐,充满友善与宽容的环境,置身于“我好,你好,他也好,我们大家都要好”的温暖氛围中,才能更安全、更有保障地活着。

  1979年,德兰修女获诺贝尔和平奖时,讲了这样几句话:

  饥饿并不单指没有食物,而是指爱心的渴求;

  赤身、寒冷并不单指没有衣服,而是指人的尊严受到剥夺;

  无家可归并不单指要一栖身之所,而是指受到排斥和遗弃。

  让我们记住这几句话,从小到大,持续地、不遗余力地设法教会孩子下面三件事:

  第一、爱自己,也爱别人;

  第二、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

  第三、善待自己,也善待别人。

  因为爱与宽容,尊重与友善才是人类走出阴霾,远离仇恨,避免悲剧重演的出路。

  
更多

编辑推荐

1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2影响孩子一生的66个...
3影响孩子一生的44个...
4影响孩子一生的58个...
5影响孩子一生的56个...
6影响孩子一生的42个...
7影响孩子一生的66个老故事
8教出最棒的儿子
9学前儿童游戏
10教子从此不累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不要让孩子输在心态上

    作者:龙柒编著  

    亲子育儿 【已完结】

    本书为家庭教育类读物。全书共分九章,第一章至第八章,分别从培养孩子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独立自主、宽容、勇敢、知足、感恩等八大心态,详细、全面讲述了孩子的良好心态是如何被培养起来的。第九章“帮助...

  • 平凡的家庭 杰出的孩子

    作者:石岩编著  

    亲子育儿 【已完结】

    教育孩子是件苦恼的事,许多中国家长为此费尽心力,本书结集古今中外各种名人的故事启发家长换种方法教育孩子,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 教子圣经

    作者:西西著  

    亲子育儿 【已完结】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从生活习惯、沟通协调能力、学习及交往能力,甚至是孩子的快乐天性,父母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本书分为“宝贝的生活习惯”、“宝贝的沟通能力”、“宝贝的学习能力”、“宝贝的协调能...

  • 原谅这世上没童话

    作者:安小漠著  

    亲子育儿 【已完结】

    这是一本关于一个女孩在艰辛的家庭中独立自强的青春伤感小说。无法忍受赌徒父亲的欺侮,林向南逃离南方小镇,投靠多年前离家的母亲,并多了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哥哥景昔。因为景昔对林向南的关心和照顾引起了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