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54

  《诗天地》和《诗仙》柳依红是同时收到的。看着印有自己名字的诗歌重新出现在杂志上,她心里翻滚着阵阵的波涛,激动的情绪甚至超过了当年的处女作发表。

  收发室里,柳依红激动地把杂志翻给李大妈看,翻给在场的每一个人看。她双手颤抖,语气急促,整个人都有几分癫狂。被激动的情绪所驱使,她等不到他们完全看仔细,就把杂志夺过来跑了。跑回宿舍,一关上门柳依红就激动地哭了。

  这是再生之作,这是涅磐之歌!柳依红实在是没有办法不激动。

  和齐鲁南离婚后的这段时间里,柳依红一直很压抑。如同是被一个毒蝎给狠狠地蛰了一下,但又不能与外人明说,只能一个人悄悄地忍受这份创痛与伤害。有时夜深人静睡不着觉的时候,离婚前后的细枝末节一幕幕出现在眼前。这个时候,柳依红会一下从床上弹坐起来,巨大的羞辱和仇恨让她心潮起伏,呼吸急促,再也无法入眠。

  活这么大岁数,她好像从来没有被人这样算计过,那种愤怒和不甘像海上的潮水一样久久不肯退去。

  和齐鲁南离婚后不久,就传来了齐鲁南和保姆小美结婚的消息。这消息更加深了柳依红的仇恨。

  我要复仇!柳依红在内心大喊,整个人几近疯狂。

  齐鲁南所做的一切是那么的恶毒凶狠,但又万分周密,让她没有丝毫回旋反击的余地。那种就事论事的复仇是不可以的,要想复仇,就要另劈溪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在事业上重新站稳脚跟,就不愁将来找不到复仇的机会。

  《诗天地》和《诗仙》上发表的这两组诗歌给了柳依红这样的希望,是出现在她生命低谷中的第一缕曙光。

  为了生存,她需要这些诗歌,为了复仇,她更需要这些诗歌!

  对着窗户外面的蓝天,柳依红把《诗天地》和《诗仙》如若神明一般高高地捧起来,深深地鞠了一恭。之后,泪流满面的她便匍匐在地,把《诗天地》和《诗仙》揣在怀里,久久地亲吻着。

  过了几个月,到了这一年春末夏初的时候,东山再起的柳依红在文坛上可谓是大红大紫,达到了她人生中的颠峰时期,成了省城里的一个炙手可热的人物。

  《诗天地》和《诗仙》同时发出的那两组诗犹如两支突围小分队把柳依红从黑暗中迅速引领出来。继而,那一组组遍地开花的诗歌犹如一枚枚重磅炸弹,把文坛重重地覆盖了一遍,炸得四处人仰马翻,喝彩声不绝于耳。

  柳依红重整旗鼓闪亮登场,带着无比的妖艳和亮丽,也带着足够的沉稳和冷静。

  对于柳依红的东山再起和大红大紫,人们的反响是不一样的。但有一点大家的反应是共同的,那就是所有人都被这个不争的事实所震惊。

  那些原本对柳依红不感冒的人面对这一现象感到十分的茫然和捉摸不透。怎么会这样呢?她不是明明和韩同轩闹翻了吗怎么又写出了这么好的诗?难道在她身边又出现了第二个韩同轩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以前是不是真的冤枉了人家呢?

  而对柳依红本来就抱有同情之心的人们迅速地为柳依红以前受到的不公正议论打起了抱不平。谁说人家柳依红是个假诗人?这不是睁着大眼说瞎话吗?瞧瞧,离开了韩同轩,人家柳依红的诗写得更棒了!这么阳光的诗歌!怎么有可能是那阳气不足的韩同轩所作?这不是明摆着冤枉人吗?怎么可以这样去诋毁一个弱女子?简直是太不公平太不负责任了!

  在人们的抱不平中,柳依红的诗歌越加一天天走红起来。

  到了七月,柳依红的那首写秀山的诗就被刻到了秀山的石碑上。一时间,竟然引来了秀山的旅游热,大大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经济人士预计,说原本贫穷的秀山今年将因为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使GDP较上一年提升18个百分点。

  因为这首诗,柳依红结识了省长赵太龙。

  赵大龙是那种比较务实的领导,务实的同时也还稍稍有点人文情趣。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赵太龙爱好书法,写得也还算是有那么几分意思。如此这般以来,无论赵太龙走到哪里,人们就把请他写书法当成了个固定的程式。这个程式是有着好几层意思的,一是体现了对领导的尊重,二是替领导扬了儒雅之名,三是找了个给领导表示意思的借口。

  赵太龙基本上是属于那种政治警惕性不是很强的官员,也被世俗的种种欢乐所吸引着,因此也就乐得接受了。再说了,写书法也的确是他的一大爱好,如果不写,他还真有点不自在。

  七月里的一天,赵太龙去秀山县视察。秀山是秀山县的一座山,秀山县正是因此而得名。吃过了午饭,县里的领导就拿来了早就准备好了的纸和笔,恳请赵太龙给写幅字。纸和笔都是上好的,精心准备了的,惟独疏忽的是没有准备上一本唐诗宋词。赵太龙写字有个习惯,每次都是要有一本唐诗宋词放在一边的。他喜欢读诗词但却背不下来,如果不看着还真是写不下来。

  发现了这个问题,县委书记头上的汗珠就冒了出来。他慌忙命人去书店买。那边人还没有出门,这边却已经是心急如火了。在场的有个县里的文联主席,见顶头上司急成这样,一时起了救场之心。他把一本《诗天地》从皮包里抽出来翻看,以求在上面能找到一篇像样一点的诗用来应付眼前的紧急场面。《诗天地》是办公室里定的,装在包里倒不是他要看,而是读高中的女儿要看。装在包里已经好几天了,天天到了家里就忘了拿出来,想不到这会派上了用场。

  一打眼就看到了《秀山》这首诗,竟然是个头题。最初的感觉是此秀山非彼秀山,直白点说就是纸上的秀山不是距县城三公里之外的那个秀山。仔细一看,是自己搞错了,此秀山和彼秀山竟然指的是一个山,诗下面的题记为证。有点意思。再一看,就更是觉得有点意思,诗写得不错。文联主席如获至宝般把那本《诗天地》拿到县委书记跟前对他嘀咕了半天。县委书记果然大喜,拿上杂志就来到了赵太龙跟前。

  赵太龙果然也对这首诗有了兴趣,当下就开始了他的愉快书写。写的正是署名为柳依红的诗歌《秀山》。

  这一切发生的时候,柳依红并不知晓。她真正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是在三个月之后的金秋了。

  赵太龙走了之后,秀山县里的领导就找人把他的书法找人刻在了石头上,立于秀山半腰。说起来秀山也是个有山有水的秀美之地,之所以没有成为省里的旅游热线与宣传力度不够有一定关系。立石头书法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

  赵太龙的石头书法立了不久,人民日报的一个摄影记者到这里公干,他不光发现了秀山的秀美也发现了那块刻了赵太龙书法的大石头。他用极好的角度拍了一张照片,照片上不光有山有水有意境,还有那块大石头。没几天,这张照片就在全国的几家报纸上刊登了出来。到了暑假,来秀山旅游的人猛地就多了起来。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在这里吃在这里喝,当地的经济很快就有了起色。

  十月,秀山县的县委书记到省城开会就把这个喜讯告诉了赵太龙。歪打正着,赵太龙自然是十分高兴。秀山县委书记除了告诉赵太龙秀山县富了之外,还话赶话地顺便告诉了赵太龙另外一件事。

  “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人家原作者也有一份。”赵太龙说。

  “听我们文联主席说那首诗是咱们省歌剧院一个叫柳依红的女编剧写的,真是有才华啊!”

  “是吗”赵太龙说。他沉吟着把柳依红这个名字记在了心里。

  一个星期之后,宣传部长到赵太龙的办公室里汇报工作,其间有几句提到了歌剧院,还提到了歌剧院新排的歌剧。正在纸上练书法的赵太龙忽然停下笔问道,“歌剧院有个叫柳依红的女编剧,诗写得不错,不知道歌剧编得怎么样?”

  宣传部长一愣,马上说,“是嘛,我去了解一下。”

  宣传部长一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就给歌剧院沈院长打了电话,向他询问柳依红的情况。一听说是赵省长在过问柳依红,沈院长当下就来了精神,说柳依红是剧院里的骨干,把她说成了一朵花。

  沈院长夸了半天,忽然想起来一件事,就说,“部长,这柳依红不光是我们剧院的骨干,也给你们干过活哪,前年你们不是主编出版了一套《豆蔻年华》的书吗?那里面就有一本是她写的,书名叫《劳动是一种生命的状态》”。

  “是嘛。”那套书就放在部长办公桌旁边的书柜上,听沈院长这么一说,赶忙起身去拿,果然就在那套书里看到了柳依红的名字。

  果然是个有才华的女编剧,看来这赵太龙还真是慧眼识珍珠。

  又过了几天,宣传部长请赵太龙观看歌剧院新排的歌剧。看完之后,接见演职人员是个例行的公事。心明眼亮的沈院长当然领会到了宣传部长的良苦用心,把只是帮着顺了顺台词的柳依红也招了去。只是有一点令沈院长感到意外,原来那赵太龙事先并不认得柳依红,只是从《诗天地》上看了一首她的诗而已。那诗沈院长也看了,是柳依红死气白赖送给他看的。说实在的,他看了之后没什么感觉,早不知道扔那儿去了。严峻的文化市场已经不容他对诗歌之类的东西再有亲近之感,他眼里现在只有赢利和演出。柳依红送诗歌给他看,无非是想证明她是能写诗的,她的诗不是那个一度传说的韩什么轩给她写的。其实这些都不重要,能不能写诗他不关心,他最关心的是能不能写剧本,听周炳言说歌剧《七彩花雨》是柳依红雇他写的,他真是感到惊讶万分,并打算从此不再重用她。不过要是赵太龙对她表示出兴趣,那就应该另当别论。

  想不到,赵太龙还真是对柳依红有兴趣,这一点沈院长从赵太龙的一个一晃而过的眼神里就看到了。

  赵太龙看到柳依红的第一眼时,眼睛里是放了亮光的。尽管意识到这一点之后,赵太龙几乎是立刻就隐去了自己火热的眼神,但还是被能洞察人性秋毫的沈院长捕捉到了。

  不光是沈院长捕捉到了这一点,柳依红也捕捉到了。她当时心头一亮,觉得自己有救了。

  赵太龙和柳依红见了第一面后,又接二连三地见了好几次,都是些工作关系,很自然。两个人都有那个意思但却都不表示出来,极为的含蓄。在柳依红这边,她的含蓄是一种成熟和淡定。她领悟到,以她这样的年龄和身份,捕获男人已经不适合再使用以前的那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快速攻坚,要循序渐进和春风化雨。而在赵太龙那边,他的含蓄则是一种运筹帷幄和坦然自如。他和黄良民不一样,白天给你喂把粮食,晚上就恨不得让你下蛋。赵太龙是有着足够的耐性的,他的想法是先把你划拉到我的翅膀底下,大大小小的甜头给着你,等到了一定的时候信手拈来就是,一切全不费工夫。

  柳依红得到的第一个好处就是沈院长对她的再度重用,她一连接了剧院里的几个活,还都干得很好。虽然都是请那韩同轩代笔,但绝对是人不知鬼不觉的,给了剧院上上下下又一个惊奇。

  这好处在赵太龙那里是不算数的,完全是个副产品。

  说到赵太龙有意给柳依红的好处就更是多了,比如让她当上了省里的青年标兵,还比如让她获得了几次出访的机会,还比如让她当了省里的优秀文艺工作者。这些都让柳依红进入到一个全新的人生境界,让人们对她不得不刮目相看。就连那以前对她蔑视嘲讽的苗泉对她也是毕恭毕敬的了,看到她像是看到了领导。

  柳依红得到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即将要被提升,从一个歌剧院的小编剧直接升任为政府官员。不过,眼下这还是赵省长脑海中的一个设想。一般人的设想能否实现不好说,赵省长脑海中的设想那就是方针和蓝图,不存在着能否问题,最多也就是个时间问题。

  想换个工作单位的意思,柳依红早就对赵太龙含蓄地表达过了,赵太龙也表了态,说是找个机会就办。

  赵太龙觉得柳依红的这个要求可以考虑,他是这样打算的,把她安插到一个非要害部门的相关单位。文研所啊电影家协会啊这样的单位都可以考虑,进去之后,给她个一官半职的也不是不可以,听说文研所的那个所长快到点了,到时候提前个一年半载的让他退了算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嘛!很正常的事。

  一切都在有计划的运作之中,赵太龙胸有成竹,柳依红神闲气定。

  一颗璀璨的明星即将生起。无论是在剧院还是在社会上,人们都是这样看的。

  面对这样的大好形势,柳依红表现出了出奇的冷静和谦虚,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的注意自己的形象,做人低调严谨,永远告别了过去的那个自己。

  自从有了秀山的前例,柳依红的稿约就没有断过,许多的地方都请她去作诗,而她的诗也的确是给一些地方扩大了影响。

  这样以来,柳依红就有了一定的政治资本,成了个带着一层政治面纱的特殊女诗人。

  柳依红的作品讨论会召开了。会上,大家对她称赞有加。专家们把柳依红的诗歌捧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高大江也应邀参加了讨论会,他的发言除了肯定柳依红的诗歌成就外,更着重肯定了她的人品和诗品,说她是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为了写出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诗不怕吃苦、敢于吃苦。在高大江的心目中,柳依红简直是高尚到家了。

  韩同轩也参加了柳依红的讨论会。他站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没有发言,脸色冷冷的。猛地,柳依红的眼神和韩同轩相遇了,柳依红打了个激灵。韩同轩事先和她说好不来的,不知为什么此时又来了。后来,韩同轩又不见了,柳依红心里一直隐隐地有些不安。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