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八节 勐仑:奇迹树和龙血树的故乡

  我们在云南访问的第二个目标是,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勐仑管理站。让我更高兴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建立的热带植物研究所,就设在勐仑的一座小岛上,我们应该好好地看一看这个研究所的科学研究成果。

  奇迹树,番龙眼,美登木,风吹楠,油瓜由勐腊到勐仑,我们的车子向西北跑了几十公里,路上,摄影师们多次要求停车拍照。呀,热带雨林的奇特景观实在是太吸引人了,而且是一个又一个地不断出现。

  当着路旁出现了高大的奇迹树的时候,我兴奋得差点儿跳起来。小读者们大约记得,我们在海南看到过奇迹树,那是由这里引种去的,而这里正是它们的故乡。在沟谷雨林中,它们的身材特别高大,这是因为它们生长的速度特别快。它们枝条的形式也有点特别,首先是大约有十个左右的层次,其次是每层都有十几个枝条,斜插着向四周高空伸去。它们的木材质量不是最好,可也并不很差。人们叫它奇迹树,唯一的根据是它们的生长速度比任何树都快。在河谷雨林中,常年温暖、湿润,各种树木长得都比较快,但它们都没办法赛过团花。一株团花的小苗苗,10年之后就长成参天大树,几十米高,几十厘米粗。

  不是说“十年树木”吗?对许多优良树种来说,这是很难办到的,许多优良树种要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够成材;而对于团花来说,“十年树木”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团花是茜草科植物,应该说它给茜草科增添了光彩。

  这种奇迹树,在亚洲南部热带有比较广泛的分布。在云南的西双版纳的许多条沟谷中,几乎到处可以看到它们那高大的身姿。现在,它们早已迈开双脚,走到国内外的许多地方去了。它们长得这样快,当然是非常受欢迎的嘛。

  我在注意寻找,有那一种大树可以同团花比一比高下?没有用很久就找到了,它们是番龙眼,一种巨大的树,高出林冠的大树。它们在河谷雨林的高层占着优势。番龙眼的材质好,树型也美。在主干20米以上,它们那无数的大中小枝条,形成一个很大的树冠,这当然不算奇怪;奇怪的是它们的每一个枝条,无论是大是中是小,都是弯而又弯曲而又曲,粗的像龙,细的像蛇,在高高的空中飞舞着。这样奇特的大树冠,我只看到过这一次。我在前面说到过的那株弯了腰的望天树,和北京故宫御花园的龙爪枣,枝条是弯曲的,但它们同高大的番龙眼相比,不但个头小而且数量少,这番龙眼简直是一眼看不到边,多极了。

  接着我又在寻找,像番龙眼这样弯弯曲曲的大树,是不是还有?走过了好长一段河谷,啊,真是妙,有一种大树很像番龙眼,它们的顶部枝条也是弯弯曲曲的,奇特而美观。人们告诉我,这种树叫老挝天料木,过去在西双版纳没有发现,虽然不是新物种,却也是这里的新记录。我注意观察,它们同番龙眼枝条都是弯曲的,这是共同点;但不同的是它们的树冠比番龙眼小得多。

  中午时分,我们的车子过了一道桥,刚刚到达被江水环绕着的热带植物研究所的门口,就有一股异香扑鼻而来,而且直沁心脾,十分浓烈。我们大家一起惊叫起来。抬头一看,原来是一株柚子树上的花儿在散发香味。那花儿不大却颜色特白。一株树上的花儿,能够发出这样强大而又有极大辐射力的香味,我是从来没有闻到过的。这一下,不但知道了柚子味道鲜美,也知道柚子的花极香了。

  在研究所的招待所住下来,我们在院里参观,马上就被那株著名的大榕树吸引到它的身旁。它大到什么程度?它的树冠足有两亩地那么大,大小枝条成千上万。从它枝干上伸出的气根,由空中插入地下,变成一根根粗棍。在这株大榕树上,寄生和附生植物竟有300多种。就是说,它们已经构成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这株大榕树的风格很值得赞美,因为它用自己的身体和汁液养育着这些植物。有一种让人厌恶的高山榕,它们常常用很多枝条把别的树木捆绑起来,在吸尽别个的汁液之后,把别个绞死;我们眼前的这株大榕树,和高山榕的恶劣的损人利己的作风,是正好相反的。

  我们接着看到一小片人工栽种的团花和八宝树林,林下生长着著名药用植物阳春砂。这是试验成功的有层次的人工植物群落,领导这项工作的是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团花和八宝树的故乡都在西双版纳,它们长的很快,木材也好,在人工栽培条件下长得更快,就像是憋足了劲向上猛窜。阳春砂只喜欢生活在阴凉的地方,有团花和八宝树在上面,它们也长得好。阳春砂的种子是著名的中药砂仁,能够治好多种病。在同一块土地上,又生产木材,又生产药材,充分地利用了阳光和地力,获得了两个丰收,这种好技术好经验,实在是推得越广越好。

  爬上一个很小的坡,眼前出现一大片一米多高的小灌木,主人说,“这就是美登木”。这句话马上让我们精神一振,因为我们早就听说了,这种植物身上有很好的抗癌物质。美登木小树上开着小白花,全身布满了浅绿色的叶片;就是从这些普通的叶片能够提炼出抗癌的物质来。正因为这样,这种居民砍柴都不愿要的小灌木,只一夜之间就抬到了很高很高的程度。

  那是1972年,蔡希陶教授的助手从一份资料中看到,美国人从非洲的一种美登木身上提炼出抗癌物质。教授马上组织人力查阅资料,并且很快找到了标本。原来,美登木在这里有广泛的分布,它的标本人们早就采到了,只是不知道它的用处而已。正好这个时候,卫生部由北京打来了电话,传达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查一查云南有没有非洲的那种美登木;而且很快就派人来到勐仑。

  很快,寻找美登木的小分队在密林中工作6天,找到了好多种同美登木相差不多的小灌木,却没有找到美登木。第7天,正是在“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时候,猛然间,在沟谷雨林的下层,人们把美登木找到了。

  不久,美登木的人工栽培试验成功,研究所院内出现了好多片美登木人工林。还办了小工厂,生产美登木片。之后,胜利的喜讯不断传来,其中有一条说,美登木片对骨髓瘤有比较好的疗效。

  经过人们的详细考察,发现只是在勐仑的范围内,沟谷雨林下层就有几万株美登木;而在整个西双版纳密林中,美登木至少有5种之多。

  在一片比较平坦的开阔地段,分布着滇南特有的风吹楠,它们属于肉豆蔻科,又叫贺得木。这时正在3月,北方的桃杏还没有开花,这里的桃叶风吹楠的果实已经裂开了嘴。它们的叶子像桃,果实像杏,让我这北方人感到亲切。你看,那外形和颜色都同杏儿差不多的果实,把果枝扒得满满的。北方的桃杏果实上有一个短短的柄,而风吹楠的果实则紧紧贴在树枝上,没有什么果柄;这种结果的方式,叫做茎果,在热带是比较常见的。因为它们的果实已经裂开了嘴,我看到,里面的种子很漂亮,金黄色的。

  风吹楠的重要价值在它的金黄色的种子,这种子含固体油高达57%,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油料。把这种固体油加入到液体燃料里,在零下40度,液体燃料不会凝固。这样优质的油料树,我是第一次看到。走在这片风吹楠的林子里,看着那咧着嘴的风吹楠果实,把成千的果枝压得弯下了头,让我马上想到,这云南的热带森林是一座多么巨大多么丰富的绿色金库?

  我们被领到一大片人工栽培的油瓜园中。油瓜是葫芦科的藤本植物,学名油渣果。它们本来也生活在沟谷雨林中,伸出很细的藤,缠在林下的小树上,结出一颗颗比西瓜小些的瓜。研究人员在这里,给他们搭了一行行的架子,让它们把藤充分伸展开来,尽情的开花结果。那油瓜外皮灰白色,像是包了一层霜。剥开皮,里面有两三只很大的扁扁的瓜子。大家说,在各种瓜子中,它们大约是最大的了。真的,比它大的瓜子,我到现在也没有见到。把瓜子的硬壳凿开,里面是一个很大的白色的瓜仁。

  让人感到惊异的是,油瓜瓜仁的含油率竟然高达70%,在加工后可以食用。经过人工驯化,它们的开花结果的时间比野外早了几年,结瓜的数量比野外多了几倍。

  主人告诉我们,在野外,松鼠和一些昆虫特别喜欢吃油瓜,它们去吃的时候,常常被守在一旁的成群的黄蚂蚁又叮又咬,不得不逃走。人到野外去摘油瓜,黄蚂蚁照样不客气,咬得人没办法。研究人员到现在也没有弄明白,这些黄蚂蚁为什么会自动担负着保卫油瓜的任务,油瓜和黄蚂蚁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这是我们在勐仑第一天的收获,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

  油朴,董棕,牛肋巴,山乌龟,箭毒木第二天和第三天,我们主要在石灰山上活动,收获当然会更多更大嘛,这是肯定的。

  小读者会问,石灰山是什么样的山?在我们祖国辽阔的土地上,你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你看到的荒山秃岭,在那上面树木怎么也长不起来;那种山,十之八九是石灰山。那些石灰山本来是有森林的,但是人们砍伐之后,不经过千年万年,森林是不会再自动出现的。这就是说,这种石灰山的森林是不能砍的。

  然而我们在勐仑看到的石灰山,却不是秃光光的,而是覆盖着郁郁葱葱的季雨林。这种情况,是比较罕见的。

  在石灰山季雨林中,我看到的第一种奇特的树木,就是山坡上的一大片油朴。它们每株都有一根灰白圆润的主干,就像那古典戏剧中身穿白袍的武生,因为色彩鲜明,远远地就引起人们的注意。主人对我们说,油朴是石灰山上的高产油料植物,种仁的含油率高达60%以上,仅次于油瓜。它们属于榆科,榆科有230种植物,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其中不少树木有很好的木材,又有许多树木是优良的油料树种。

  有趣的是,在西双版纳,油朴并不生长在环境条件比较好的地方,而只喜欢生活在贫瘠的石灰山上。它们在这里都能够长成30米高的大树。油朴果实熟了的时候,农民们提着口袋上山,在高大的油朴树下,捡回一袋袋果实去榨油,那味道跟花生油差不多。花生炒熟了可以吃,油朴果炒熟了也是可以吃的。还有,北方的榆科树木一般是冬天要落叶的,而这里的油朴一年到头都是满树的绿叶,属于常绿的阔叶树。

  石灰山上另一种大树-棕榈科的董棕,它们也形成一个比较大的群落。它们比油朴还要高大,像是一大片擎天柱矗立在山坡上。它们的头顶上分布着巨大的叶片,果实像是一大团几百串的红色念珠。它们的主干中段是一个大鼓肚,里面装着几百斤淀粉。在闹灾荒的年月,这淀粉就是很好的粮食。许多人到山上来,砍开董棕掏出淀粉,当粮食吃,味道跟土豆差不多。董棕的皮又厚又硬,可以做乌木筷和硬木拐杖。当然,只有用最锋利的刀,才能够把董棕砍开。

  多么可爱的董棕,它们一株的淀粉的产量,几乎赶得上一亩地的粮食,在灾荒年可是能救命啊;然而,它们自己的寿命并不长久。同竹子一样,它们一生只开一次花,花谢了,生命也随着结束了。当然也和竹子一样,它们还会再长出来的。

  接着,我们在石灰山上看到了最高大的树和它的最大的板根,这种大树叫四数木。因为我们在后面还会专门讲一些大树王的故事,那时我会详细讲一讲四数木的。

  现在,我们先来看一看牛肋巴和闭花木。它们是一对鸳鸯树。牛肋巴的树干就像是好多条牛肋骨组成的,树皮的颜色又像牛皮,显得威武雄壮,它就是我心中的牛郎;开着满树白花的闭花木,主干绿绿的圆圆的,外貌很美,我认定它是织女。它们不用等7月7日才鹊桥相会,而是从幼年起就“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直到白头偕老。在6-7米的高处,闭花木勇敢地伸出巧妙的手,搭起了一道很短的小桥,把两株树连接了起来。再往高处看,在10米高处,闭花木把整个树冠倒在了牛肋巴的身上,两株树在空中就像是一对交颈的鸳鸯。

  请看,石灰山这样贫瘠,竟然也会发生这样有趣的爱情故事。原来,他们也是特别喜欢石灰山的,是这里的常见树种。那牛肋巴大树,好多好多,一株比一株高大,一株比一株雄壮。同健壮的奶牛一样,牛肋巴的汁液也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著名的紫胶虫特别喜欢吃它。紫胶虫的经济价值很大,它们吃了牛肋巴的汁液,能够分泌出贵重的化工原料-紫胶。所以,现在牛肋巴早已被定做最优良的紫胶虫寄主树,走出云南,在南方的许多紫胶产区落户了,发挥作用了。

  石灰山上藤本植物也很多,其中有一种比较奇特的,当地人叫山乌龟。山乌龟的藤子很细,藤上结的果实却很大。大到什么程度?一般10公斤左右,最大的可以有100公斤。实际上,山乌龟是藤的根茎,奇怪的是这种根茎不长在地下,而是长在地面的岩石上。有人给它起了另外一个名字,叫地不容。你想一想就会明白,100公斤的大根茎,怎么可能生长在地下?地下那里有这样大的地方?地下不容,好办,长在地面上就是了。在这里,山乌龟是一种重要的中草药,能够治疗几种疾病,像急性胃炎、神经衰弱等等。特别是山乌龟身上有一种千金藤碱,有治疗头疼的作用,人们用它作成了“颅痛定”药片,给很多头痛病人解除了痛苦。

  那天,我们由石灰山回招待所,车子进的是另一个大门。进门一拐弯,一株八面威风的大树,就叫我们停下车来,走到它的跟前。主人说,它就是有名的箭毒木。它是桑科植物,浑身到处冒白浆,有巨毒。在古代,人们用它的白浆来浸泡箭头,被射中者难逃活命。

  这株箭毒木比我们在海南看到的那株,要大得多了;它甚至可以说是箭毒木王。它有点儿像是一尊千手千眼佛,那几十几百根的大小枝条,就像上千条手臂向着空中插去,气势十分雄强。许多许多种附生和寄生植物爬满了它的全身。高处的枝条上,还吊着几条粗藤。好象那些植物并不知道它的白浆有多么厉害,所以并不躲得远远的。

  在这株满身毒汁的大树旁边,矗立着一株同样威风的古榕。那古榕伸出一根又一根像绳索一样的枝条,大约是想把箭毒木捆死。但是,箭毒木一点儿也不在乎,它大约知道自己的力量。倒是古榕攻势并不很猛,到现在只占领了箭毒木的一个角落。这两株大树斗下去前景如何,要很久很久才看得出谁胜谁败。

  蔡希陶教授和龙血树的故事,龙血树和绞杀榕的斗争在地球上,寿命最长的树木有哪几种?据我所知,紫杉可以活到3000岁左右,当然可以算是老寿星了;美国的巨杉和非洲的波巴布树,能够活到5000岁上下,简直算是奇而又奇了。但是,这几种长寿树跟龙血树相比,就都只能算小弟弟;龙血树的最高年龄,在8000岁以上。

  龙血树最初发现在非洲,它是龙舌兰科的常绿乔木,可以长到20米。1868年被暴风吹断的一株,据科学工作者推算,年龄至少有8000多岁。要是它不给风吹断,谁知道它能够继续活多少年呢。

  如果只是活得长久,那可能不见得有多么珍贵;然而龙血树不但活得长久,而且对人类大有用处。胃出血这种病常常有生命危险,服用由龙血树提炼的药物-血竭,很快就会止血。人身上什么地方出血,服用血竭都能止住。这种救命的药,价格当然是非常贵了,而我们长期以来这种药靠进口。

  实际上,在云南的南部特别是西双版纳,天然分布的龙血树,数量也是不少的。早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蔡希陶教授和他的助手,就在勐连县境内发现了龙血树。接着,在勐仑的石灰山上发现,这里的龙血树更多。

  我们在一个大雾天,攀登石灰山去看龙血树。山路越来越难走,因为越高越没有路。要过的是一片又一片的石头尖尖,人踩在那尖尖上,脚被硌得生疼。疼也没办法,只好让它疼。在一些地段,需要上上下下,只有两手着地在那里爬。

  好不容易爬到了一条海拔1200米的山脊上,同样是峰尖林立,行走困难。我们要看的龙血树,就生活在这条山脊的乱石缝里。世界上什么地方最贫瘠?我看大约就是龙血树生长的这个地方。乱石堆有什么营养吗?当然不会有什么营养。可是,龙血树却专门愿意生活在这种艰难困苦的环境中。

  在这里,我们还是要先说一说蔡希陶教授。几乎在寻找美登木的同时,也是从1972年开始,我国南部四省的植物学工作者,踏遍群山,也没有找到龙血树的踪影。蔡希陶不肯后退一步,还在继续寻找。他有充分的根据。大量的资料告诉他,和非洲一样,中国人在古代就发现了血竭。在遥远的过去,非洲人用血竭做染料;而从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代开始,我国已经把血竭列入中药宝库。奇怪的是,后来,1000多年前,血竭的记载中断,中国人用血竭靠进口了。

  蔡希陶要把这个中断的记载连接起来。他和助手裴盛基又上山了。他们来到勐连县,寻找30年前在这里山上看到过的那种植物。在一位傣医家,他们一眼就看到门口挂着的一大串鲜红的草药,那正是血竭。接着,这位傣医领着他们找到了龙血树。调查结果,仅仅勐连一县,就有龙血树两万多株。在整个西双版纳的石灰山上,龙血树究竟有多少,是没办法统计清楚的。

  然而,在寻找龙血树和美登木的任务胜利完成,两种药物日益发挥作用的时候,1981年,教授离开了人世。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他的功绩。

  好了,我们现在来看龙血树。这条山脊大约有1000多米长,我们艰难地爬上爬下数了数,大约有龙血树100多株。一个特别深的印象是,除了龙血树,山脊上几乎不长任何树木。龙血树把好的环境条件让给了其他树木,自己宁原生活在艰难困苦之中,这种风格也很感人的。

  龙血树并不高大,我看最高的也只有10米多。主干是弯曲的。从一两米高处就分杈,然后不断地分。每一个枝头上,顶着几十张叶片,那叶片的样子有点像海带。说不上俊美,当然也并不难看。我注意观察它们的根,因为只有根扎的深,才能从大地吸取足够的养料。我看到,它们的根很粗,又扎得很深。那一条条大根,穿过乱石堆,顽强地向着大地深处扎下去了。

  看了勐仑的龙血树,开了眼界,但并不满足。我还是想看一看勐连的龙血树。也是天从人愿,几天之后,我们真的顺路访问了勐连。

  在勐连县城的北面,一座很大的丘陵上,生活着一个古老的龙血树群体。它们给我的印象,像是一群一千年到几千年的老者。这里,就是几十年蔡希陶教授和助手第一次发现龙血树的地方。跟勐仑的龙血树相比,这个群体要高大得多。它们已经长成高大的乔木,有的主干比较通直,当然多数还是弯曲的。最大的一株,胸径竟在1米以上。在它们巨大的身躯上面,生活着许多种小树和小草,还有许多榕树的枝条。

  我特别注意观察一株高大的龙血树,它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那些榕树的枝条缠着它,好像只是给它的身上增加了几条飘带,多了一点美观,并没有多大的妨碍。

  两株大龙血树高高地并立在丘陵上,相距不到半米。几千年来,两兄弟形影相伴,情同手足。南面的一株,主干被虫儿蛀成大洞,却还是满身绿叶,看不出多少老相。这说明,它们的生命力是比较顽强的。

  让我惊异的是,被虫儿蛀空主干的老龙血树,不止一株,而是许多株;然而,我看到,没有一株被虫儿蛀倒。而且,许多大树脚下的巨石,都在那里风化、腐蚀,而巨石上的大树却绿叶青枝,很是繁盛。

  在这古老的龙血树群体中,最让我感到惊心动魄的是,一株龙血树同一株绞杀榕的拼死搏斗。两株大树在这里斗了多少年,我们没办法知道。但是,从激烈的程度看,它们已经完全抱在了一起。从北面看,它是一株榕树;而从南面看,它是一株龙血树。看样子,龙血树主干仍旧威风凛凛地站立在那里,向南面伸出许多枝条。在热带天然林中,绞杀榕好像是没有对手,它们要绞杀哪个,哪个就一定要遭殃;然而龙血树却给它们碰了一个大大的钉子。要知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另外一种植物的寿命,可以超过8000岁。绞杀榕的寿命也没有那样长。那么,最后这场搏斗的胜负,我可能不会亲眼看到,但寿命短的会在前边死去,是在预料当中的。

  两种植物厮杀到这种程度,如果不是当面看到,是难以想象出来的。我围着这两株抱在一去的大树,转了好久,因为这种场面对我来说是第一次看到。特别是这株龙血树所表现的不怕强敌的大无畏精神,和它那战胜对手的巨大努力,更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