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霸王岭:沟谷雨林里大树撑青天

  要问在海南三大林区里,我看到大树最多的是哪个地方;那么我告诉你,是霸王岭。我到霸王岭自然保护区,主要目的是探访珍贵稀有的国家保护动物海南长臂猿,我没有想到,海南长臂猿的故乡,竟然是40-50-60米高的大树云集,让我大大地开了一次眼界。

  陆均松,鸡毛松,竹叶松,海南五针松,琼岛杨,福建樱,海南梧桐,梭罗,母生在霸王岭,让我最兴奋的是,一开始就在一条山脊上看到了一片陆均松原始林。我在尖峰岭看到陆均松,但那是零星散生的,而在霸王岭看到的是成片的。

  这条山脊上正好有一条林间小径,小径两边分布着高大美丽的陆均松林。因为事先一点儿也不知道,所以,看到第一株高大的陆均松,我就高兴起来。我用卷尺量它的胸径,结果是80厘米。向前走几步,就一株一株又一株的大陆均松,接连不断地在眼前出现。80-90厘米的,1-1.2-1.5米的,一株比一株高大、雄壮。它们有时7-8株或10-15株站成一列,连成一片,气势就更加雄伟。看样子,它们至少有几百岁的高龄,树皮紫红色,却还是比较细腻,而且也并不脱落。枝叶呢,还是照样的美丽。

  陆均松林里当然并不是清一色的陆均松,例如高大的木兰科植物苦梓、乐东木兰,还有高大秀美的野茶树。木兰科在海南有8-9种,它们是植物由裸子(种子露在外面)到被子(种子外面有包皮)的过渡类型,在植物进化史上有重要研究价值。野茶树在霸王岭有成片分布,在南方许多地方也都有野茶树生活着,在云南甚至有胸径1米的野茶树,说明中国同样是茶树的故乡,不是由外国传进来的。

  同陆均松一样有名的鸡毛松,没有成片的分布,只散生在林子里,但它们是这里最高大的树种之一。我在尖峰岭看到过大大小小的鸡毛松,当时听说有60米高的,想看却没有看到,而在霸王岭沟谷雨林中,我看到第一株60米高的大树就是鸡毛松。沟谷雨林湿热条件最好,树木长得十分高大。我记得,在这里,60米高的鸡毛松,我至少看到2-3株。每次看到这样高的大树,我的心情一是特别兴奋,一是感到同人相比,树太伟大,人太渺小了。

  一株竹叶松在我眼前出现的时候,我差一点惊呆了。它的叶片竟然和竹叶差不多完全一样,但它却是松树。当然,这种竹叶松不属于松科,而是属于罗汉松科。在海南,罗汉松科植物中叶片像竹叶的,还有几种竹柏。叶片像竹叶,干枝却不是竹的样子,这种植物实在是比较奇特。还有一点也很有趣,这株竹叶松正在恋爱,它的对方是一株20多米高的油丹,在8米高处,竹叶松伸出秀丽的双臂,把油丹紧紧地抱住了。

  紧接着,我看到了1株海南5针松,它高40米,枝叶灰绿色,美极了。松树的叶子是成束的,5针松,是说它的1束有5条细得像针一样的叶子。这样1束5针的松树,我看到的有几种,包括主要分布在东北的红松,生活在西部高原的华山松,还有我国南方的华南5针松和海南5针松。红松和华山松的针叶比较长,而华南和海南5针松的针叶都是很短的。海南5针松我没有看到过,在尖峰岭只是远远地看过1株,实在是没有看清楚,只有在霸王岭才在很近的距离内看到这样1株海南5针松大树。你想想,40米,相当于17-18层楼那么高,真是够高的了。而对大多数一般人来说,怕是只看过5针松的盆景,连1米高也没有吧?

  我们到林中去看1株奇特的大树-琼岛杨,向导说当地人叫它响叶杨,大约是因为这株杨树的叶子风一吹就响。在整个霸王岭,这样的大树只有1株。而在附近的白沙县境内,海南林业局的符国瑷高级工程师在1943-1944年就发现了一小片琼岛杨的纯林。经过林业科学研究院一位专家的鉴定,它是一个新种。有专家认为,它是北方杨树的祖先。我对这株琼岛杨做了过细的观察,它那主干由下而上分布着细细的浅浅的纵纹,很是美观;高处的树冠上,今年的嫩绿的新叶片说明,这里的杨树每年抽出新枝新叶要比北方早得多。

  1条在空中悬着的40米高的大藤本植物,挂在1株高大的鸡毛松上,并且爬到鸡毛松的树冠上去了。这条大藤本叫过山龙,就是说,它们可以由山的这面爬到那面去。它们爬到几十米高的大树上,起点当然是在平地,但不是突然间飞了几十米高,而是在大树的幼年就缠在了树的身上,同树一起长大的。热带天然林中藤本植物多到极点,但挂在40米高空的,并不多见。

  在林中地面上躺着的1株大树,引起我的兴趣:它的树皮光滑,像是桦树。因为16年前我在尖峰岭从远处看到过1株西南桦,我就问向导“这株倒木是西南桦吧?”向导说:“它叫福建樱。”樱花属于蔷薇科,野生的和栽培的种类很多,但我从来没有见过几十米高的大樱花树,当然也只见到这1株,虽然已经死去,却也让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呀,又1株更加高大的树木让我兴奋,向导说它叫海南梧桐。我仰着头向高空观察了好久,估计它的高度在60米以上。它那树叶的形状,我没办法看到,因为太高:它到40-50米的高处才分杈,40-50米以下没有枝条。它的主干圆满通直,皮肤很美,像是1条条细线由高处垂下来,细线上布满着1个个小黑点,浅浅地镶在树皮上。工具书上说,梧桐树一般高15米;多有趣,海南梧桐正好是它的4倍。而且,这株大梧桐树下有好多块巨大的板根。你大约也不会想到会有这样高大的梧桐树吧?反正如果我没有亲眼看到,只是听人说,我是不大会相信的。

  就在海南梧桐的旁边,站立着一株同样高大的长柄梭罗,它也属于梧桐科。梭罗分布在我国南方和邻近的一些国家,它的圆锥花序上,开放着白色和淡红色的花,果实的形状像梨子但有硬壳,种子上面有翅。它的纤维可以做造纸原料和制作绳索。书上说,它的高度一般16米,可是这里的梭罗的高度竟有60米高。

  但是,60米并不是最高的,当我没有走出很远,就看到1株70米高的大母生,你想,我的兴奋怎么会不达到顶点?它是我在霸王岭沟谷雨林中看到的第一株最高大的树。我在尖峰岭也看到过1株70米高的大母生,那距离比较远,只看到它的上半部;这次在霸王岭,我看到了完完整整的大母生。许多种大树到了高龄树皮都变成紫红色,母生也是。它到40米高处开始分杈,树冠高出林冠好多。

  等到我集中注意力做进一步观察的时候,就发现,不是1株,而是许多株大母生的树冠,都高出林冠之上。它们是在用最大的力量向着高处伸展,为什么?我想它们是在争取更多的阳光吧。应该说,英雄的母生表现实在不错,它们在争取阳光方面,同样是胜利者。我们应该好好地向母生学习,最主要的是学习它们敢于向天空高处进军的攀登精神,敢于占领高峰的勇敢精神。

  米椎,红椎,海南粗榧,黄桐,黄榄,秋枫,大叶榕霸王岭天然林中的大树是看不完和写不完的,因为几乎80%以上的乔木都非常高大。你随便往哪边看,你看到的40-50-60米的大树。

  那天下午,我们刚刚走出保护区管理站的们,迎面一阵香风扑鼻而来,向导手指沟谷中一株满树黄白色小花的大树,告诉我那株大树叫米椎,香风是从它那儿刮来的。这株米椎的树冠像是一个大极了的圆球,整个球上全部是花,总数有多少当然没法统计,我估计至少有上亿朵。在我看到过开放着花朵的大树中,没有一株超得过它。花儿是最好的蜜源,那株大米椎当然是蜜蜂的天堂,一阵阵蜜蜂双翅扇动时发出的很大的“嗡-嗡-嗡”的声响,我们在20-30米外就听到了。这说明,聚集在那株大米椎树冠上采集花粉的蜜蜂,至少有几万只。

  在走进林中之后,我们先是看到了几株40-50米高的大红椎,不知道它们的花期是已经过了还是没有到,反正没有开花。一株50米高的红椎,在主干8米高处,它旁边的一株灰木,倒在了它的身上,它们结成了鸳鸯伴侣。

  我注意寻找米椎,看看它们有多么高大。没走几步,两株大极了的树并立在林中,显得挺拔高大,其中最高的一株就是米椎,它的高度在50米以上。同许多大树一样,它也有几块板根支持着。

  米椎和红椎都是壳斗科(也叫山毛榉科)植物,这一科在海南天然林中有60种左右,绝大部分是上等的蜜源植物。但是我知道,在壳斗科之外,蜜源植物在海南至少在1000种上下。你到过海南就会知道,这里是1年4季花香不断的。天然林停止采伐了,各种生产门路中,养蜂业恐怕是可以大大发展一下的。

  我没有想到,1株很美的大树竟是海南粗榧。好久以前,人们就宣布从三尖杉和粗榧身上提炼出的三尖杉脂碱,有抗癌治癌的作用。三尖杉我见过,粗榧想看却没有看到。粗榧分布在秦岭以南的低山丘陵地带,高12米;海南粗榧至少在15-20米之间,比较高。但海南粗榧给我最鲜明的印象是它那主干出奇的美。美在哪里?我看至少有两点:一是颜色紫红,红得鲜艳;一是皮肤细腻、圆润,连细细的裂纹也没有。只是颜色好看,但皮肤粗糙,或者只是皮肤细腻却颜色不好,都不会给人美感。这株粗榧皮肤好,颜色也好,两好同时具备,怎么会不美呢?

  我们在密林中看到一株高大的黄榄,向导小陈说,20世纪80年代他就是经常在黄榄树下观察长臂猿的。我注意观察,看到了3树连理的现象:1株鸭脚木,把根扎在黄榄的根部,而在10米高处,把主干靠在了1株盘壳栎的枝条上。这种3树连理的现象,不大多见,我在海南看到过两次。

  离黄榄不远处,有一小片高大的黄桐,长臂猿每年7月来吃黄桐的果实,在这里停留几天。它们中午休息,晚上睡觉,都在树上。那黄桐果实小小的黄黄的,没有核,皮很薄,很好吃。它们只吃成熟的,不熟的不吃,要留到熟了再来吃。就是在大黄榄树下,小陈观察到这一切有趣的现象,给专家提供了科学资料。后来,中央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来摄制纪录片,小陈担任向导,他把摄制组领到大黄榄树下,一下子就让摄影师把长臂猿采食黄桐果实的生动场面,全部拍摄了下来。

  在林间的一条小溪旁,矗立着1株几十米高的大戟科的大秋枫,树型很美,在南方常被用作行道树。我在广州街边看到过1株胸径1米的秋枫,觉得够大了;可眼前这株胸径1.5米,比广州那株大得多多了。但这株也不是最大,后来我们又看到1株50几米高的大秋枫,胸径量了好半天,算出来是2.16米。

  1株奇特的大叶榕,也引起我的注意。海南的桑科植物中,有40种左右的榕树,我亲眼看过的不在少数;但是,像这样奇姿怪态的却是第一次看到。那么,它奇怪在哪里呢?怪在它的顶部的所有枝条都是平行伸展的,远看就像是一把撑开的大绿伞。这个独特的造型,可能是来源于风力,是大风给这株大叶榕吹出了一个平平的树顶。众多的榕树,在长期的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学会了很多保护自己的办法,例如有一些缠在别的树上,台风当然吹不倒它;或者是浑身长着很多气根,而一接触地面,气根就变成了支柱;这样的支柱多了,就什么也不怕了。被大风把树顶吹平的,我只见过这一株;所以,在我的眼里,它是奇特的稀有的,当然也是珍贵的。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