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井冈山庐山黄山天柱山:又是名山又是自然保护区

  我们现在进入中亚热带的江西和安徽两省,探访四座名山,因为它们同时也有丰富的植物资源,而且被划为自然保护区。在井冈山,我们还要顺路探访一下它西侧的湖南桃源洞自然保护区,因为这个地方实在值得一看。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新种很多让我们从井冈山开始,游历一下这几座名山吧。1981年成立的井冈山自然保护区,面积二十几万亩,只是高等植物就有3400多种,保存着古老的第三纪(6700万年前-250万年前)植被,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比较完整。在我访问过的自然保护区中,高等植物达到三千几百种的,相当少见。这里受到国家保护的植物有39种,在这里发现的植物新种有11个。植物新种的发现,1个就算是很有成绩,11个,那可真是一个罕见的闪光的数字。

  我们在井冈山保护区停留了5天,天天都有很多的收获。在河西垅核心区,一条绿色溪流的西岸,不大的范围内,分布着一株千年古银杏、一株千年三尖杉,还有两株红豆杉。林下,分布着深绿色的井冈寒兰。就是这一小片植物,让许多专家赞不绝口。为什么?因为这几种都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植物。

  野生的银杏,分布最多的是浙江西天目山;在西天目山之外,好几个保护区有零星分布。这些现象是互相印证互相补充的。就是说,因为还有一些保护区发现了野生的银杏,那就更加证明了银杏的发源地的确是在中国,而且主要在西天目山。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样古老的植物,它的叶子里竟然含有治疗心血管病的药物,大大提高了它的身价。

  三尖杉和红豆杉当然也是古老的裸子植物,正好它们又都含有抗癌药物而引起高度重视。三尖杉本来是不高的小乔木,但它在井冈山生活了上千年,已经相当高大,在江西全省是最大的一株三尖杉。它真的有点老态龙钟了,三根主干有两根已经枯老;但另外一根却枝叶繁茂。看样子,这生气勃勃的新干,是在两根老干枯死之后新长出来的,说明三尖杉有很强的生命力。红豆杉是紫杉科(也叫红豆杉科)植物,井冈山还分布着另一种紫杉科植物,叫做白豆沙。白豆沙是我国特产,只分布在江西、浙江和广西比较狭窄的地方。它们是一种灌木或小乔木,果实是亮晶晶的小白豆。我在井冈山的山顶矮林中看到几株,它们有几米高,干枝像是比较柔软,一律弯着腰,好像自己并不知道它们有多么珍贵。

  在井冈山保护区,到处可以见到一些古老的树木。我愿意介绍一株千年苦槠。天马上要下雨,我们下车,跑到苦槠身边至少有几十米远。这株古树吸引力太大了,我们撒腿就跑,跨过一道河流上的小桥,又穿过一块稻田,来到苦槠老爷爷的身边。小小的雨点在落,但不影响我们的观察。这株苦槠老爷爷把我们惊呆了:它的主干下部已经成了一个很大的洞,那里边睡10个人肯定比较宽松。然而,它的干枝上还在抽着新枝,发着新叶,相当繁盛。老爷爷身高17米,胸径约2.5米,雄奇而又秀丽。说它秀丽,主要是它全身上下爬满着附生和寄生植物,苔藓、蕨类和兰科花草。大家一起向高处看,想数清枝枝杈杈上生活着的兰科植物有多少株,结果是没办法数得清楚。这是我看到的一座最大的空中花园,它至少有兰科植物100株以上。这样一株古树,显然地,也就成了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

  人们说,井冈山保护区是我国芳香植物的摇篮。我国是世界上芳香植物最多的国家,已知的芳香植物有三百几十种,井冈山已经查明的有208种,其中香精含量较高的有50种。例如木兰科植物,这里竟有16种之多,有的一年之内三次开花,花香花大花多。原名香花木的观光木,我亲眼看到,在这里有成小片的分布。人们告诉我,这里是观光木分布的最北线,在井冈山以北,还没有发现观光木。在一片不大的地方,我看到了垂花木莲,接着就看到了锈毛含笑。樟科的17种乔木灌木,全都能够提取香料。兰科中许多植物,都是上等芳香植物,特别优秀的是井冈寒兰,许多种香精容易挥发,而井冈寒兰的香精前面要加一个“固”字,叫做固香精,就是说,它的香味可以保持很久。我们还看到了安息香科植物野茉莉,在它的树下拣到了它的好多花瓣,很香很香的。野茉莉相当稀少,看到一株也不容易。杜鹃花科的背绒杜鹃,叶小花大,竟然具有像桂花那样浓浓的香味。

  是的,我看过这种背绒杜鹃,是在一座小山包上。它是在井冈山上发现的杜鹃花科的一个新种,到目前为止,在其他地方还没有发现。它们生长在坚硬的像是刀削的石壁上,满身细碎的小叶,叶子背面长着一层金色的绒毛。春天,它们开着一树白花,浓郁的香味沁人心脾。小山包上,还有映山红、鹿角杜鹃、猴头杜鹃、马银花等几种杜鹃花科植物。

  在整个井冈山保护区,杜鹃花科植物共有27种。地球上杜鹃花科植物分布中心在我国西南高原,四川的卧龙保护区有杜鹃花46种,算是比较多的;峨眉山的杜鹃花有29种。不在分布中心的井冈山,只比峨眉山少两种,在非中心区也算是比较多的了。特别让我感到兴趣的是竟然有几种井冈山特有的杜鹃花新种。背绒杜鹃是新种,我们接着看到的江西杜鹃和井冈山杜鹃,也是新种。十分稀有的长蕊杜鹃,我们也看到了。

  江西杜鹃也很有特点,它们生长在一大块乱石滩的下部,而上部却只覆盖着一些苔藓,还没有高等植物长起来。可以说,江西杜鹃是乱石滩上第一种高等植物。人们告诉我,江西杜鹃的花比背绒杜鹃的花还要香些,是井冈山27种杜鹃花中最香的。它的枝条最柔软,可以作成很好的盆景,特别是可以作成下垂的盆景,从阳台上下垂1米左右。再向下走,在一片盖满苔藓的大块的乱石堆上,竟然也长着几株江西杜鹃。我想走进看一看,却被苔藓滑了一跤。我走到跟前,才清楚地看到,它们竟然是生长在苔藓覆盖的石块上。石块不会有什么营养,它们的营养和水分主要来自苔藓。在植物进化史上,我们不要忽视了苔藓。很多情况下,要先有苔藓这样的低等植物长起来,然后小草和灌木才能够长起来呢。

  在一面高高的山坡上,我们看到了一片井冈山杜鹃。它们给人的突出印象有两点:一是它们的叶片像枇杷的叶片,比一般杜鹃花的叶片大得多;一是它们特别喜欢潮湿,身边要细水长流。在井冈山的所有杜鹃花中,它们是最喜欢潮湿的一种。它们的花水红色,很美。在几株井冈山杜鹃身边,我看到了一些不高的小苗苗,它们是井冈山杜鹃的后代,将很快长成小灌木,开出美丽的花朵来美化井冈山呢。

  在一条山溪旁,我们老远就看到一株满树白花的长蕊杜鹃,它正在盛花期,洋溢着喜庆的春色。每朵小白花都伸出长长的丝状花蕊,在空中组成一副千千万万根银发的奇特图案。这种杜鹃花整个保护区只有20-30株,我们竟然两次相遇,每次看到一株,很有眼福呢。

  有一些观赏植物,它们的美不在花,而在果实,在叶片。例如和映山红生活在一起的五裂槭,那果实就相当美丽:在稍远的地方看,一大株五裂槭,那一树的果实就像是一树的红色小灯笼;那一片五裂槭,就在空中布下了一片片一层层的小灯笼。谁知走近再看,那些小灯笼竟然变成了一串串的人字形小翅果,每只翅果就像一架红色小飞机。五裂槭在井冈山有广泛的分布,我们在一天之内,就多次看到这种美丽的树木。

  五裂槭是著名的槭树科植物,而在槭树科大家庭中,叶子最美的怕是要属鸡爪槭。现在是5月下旬,春天的末尾,鸡爪槭的枝头新叶,形状就像红红的鸡爪,好看极了。在我看来,它们不像叶,反而像花。你想,一树树的红鸡爪,那景观奇特而鲜美,一般不容易见到呢。有趣的是,到了秋季,那些鸡爪样的叶子又变红了,比任何红叶都要好看些。我不止一次在好多地方看到过鸡爪槭,好像大部分在秋天,这次在井冈看到春天的鸡爪槭,比秋天的要鲜艳些。

  井冈山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中草药宝库,已经查明的就有900多种。这里产的黄连非常好,药效比较高。还发现了没有记载的川芎。主人让我们看金缕梅科的一种乔木,名叫ji(木旁加去掉绞丝的半个继字)木的,告诉我,说它在热带和南亚热带只是一种矮矮的灌木和小乔木,而在这里却已经长成不算小的乔木,有10米高,胸径30厘米粗了;它生长速度很慢,长到这样大,估计要花100年左右的漫长的时间。这种树木,在我国早已有人工栽培,因为它的药用价值很大,它的叶、花、果和根都是止血良药,对咯血、吐血、血痢、妇女血崩等病,有较好的疗效。

  林下灌木丛中,生长着一种外貌和蓖麻差不多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那是罂粟科的博落回。这种植物的生命力很顽强,坚硬的石壁上也能够活下去。它的主茎折断后流出的汁液,有巨毒,在医疗上有类似吗啡的作用,治疗恶疮、指疔、臁疮、下肢溃疡、中耳炎、水火烫伤等病,都有较好的效果。用博落回注射液治疗各种炎症,用博落回浸膏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疗效都好。

  接着,我们看到由石壁上垂下来的一株两米多长的南天竹,它本是直立向上的常绿小灌木,在这里头朝下也长得很好。它的叶片像竹,却是小蘖科植物。它们那好看的叶片秋冬季节由绿变红,球形的果实成熟以后也变成红色。它的原产地在我国和日本,现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成为著名的观赏植物。但它的药用价值更高。从它的根部可以提取黄连素,它的枝、叶和果实,也都是中草药。它那球形小果中,含有几种生物碱,可以治疗小儿天哮、百日咳、下肢溃烂等顽症,可以把吃砒霜垂死的人,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

  一些在别的地方散生林中的树木,在井冈山采取了成小片分布的形式。我最初看到的是一小片福建柏。它们长得实在好看,那扁平的绿色叶片上一层似有似无的金色光泽,有一种特殊的美。它们中间的长者,已经高达几十米、胸径1米左右了。这是我在自然保护区看到唯一的一片福建柏原始林。近看,它们的枝条很多,也很长,斜着插向天空,让人感到非常舒展;远看,它们的树冠在空中连成一片,像是一片绿色的云。再远些,回头看,那一小片福建柏在视线中消失了。

  井冈山上分布着9种楠属植物,就木材的质量来说,湘楠第一。珍贵稀有的湘楠林,在井冈山竟有6片之多。我们考察了其中的一片。它是一大排,横列在黄凹乡政府门前,就像是一排擎天大柱。它们让我想起北京明清皇家建筑中那些又高又大的柱子。这些几十米高的大湘楠,怕是树龄都在千年左右,历史比乡政府不知道要长多少倍。这样漫长的年代里,它们没有被人砍掉,大约是因为价值太大,当地人民把它们保护起来了。我们来到一株30米高的大湘楠下,它的胸径在1米左右,非常雄伟。特别是它那圆圆的主干,至少有20米上下一般粗细,就显得更加雄强有力,真正像一位大将军。呀,它们不是一位,而是一排,一排顶天立地、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呢。

  我们考查了东京白克木林。这片林子长得不错,相当繁茂,树形挺拔高大,材质极好。我对东京白克木并不生疏,已经几次看到;为什么还要看?主要原因一是这里已是东京白克木分布的最北线,一是它有一片面积不小的天然林,而且是纯林。叫它东京白克木,是因为最初发现它地点是在东京湾,就是现在的北部湾。它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半枫荷,因为它的叶片一部分像枫香,一部分像木荷。它还有一个名字叫马蹄荷,因为它叶片的形状也像马蹄。现已查明,它的天然分布区向南到印尼的苏门答腊,向北到井冈山。再往北,没有了。所以,从科学意义上讲,这片林子是很有价值的。

  让我最兴奋和最难以忘记的是那片观光木林。我多次看到观光木,也多次感受到大树给我的喜悦。没有另外一种树木让我多次动情。为什么?因为它们特别高大而俊美。呀,我们在井冈山看到的第一株观光木,有30米上下,大约100岁左右。后来,我很快就发现,这一株并不是最大的,最大的在30-40米之间,甚至有40米以上的。呀,一株又一株,一直看了十几株,看得我浑身热血快要沸腾了。这是我在井冈山最兴奋的时刻。在此之前的一切疲劳,都一下子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这些高大秀美的观光木,中华大地的珍宝,大自然的杰作,给了我从未有过的巨大无比的享受。我知道,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看到这样的成小片的观光木林。当然,在这以前我看过小片的观光木,但那数量少些,也没有这样高大。不然,以我这样一个60多岁的老人,怎么会这样激动呢。井冈山也是观光木分布的最北线,在井冈山以北,再也没有它们的踪迹了。

  在20世纪80年代访问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时候,我们喝到一种紫色饮料,是用紫背天葵做的。它色调纯紫,味道很浓,甜中略有微酸,口感好极了。尊敬的郭沫若院长来鼎湖山访问,特意给紫背天葵写过一首诗,其中两句说:“客来不用茶和酒,紫背天葵斟满杯。”遗憾的是,我在鼎湖山没有看到这种可爱的植物。万万没有想到,在井冈山我不止一次看到紫背天葵。它们生长在高高的石壁上,形态非常特别:它的根就是扣在石壁上的一片绿叶,绿叶上生出一根根短短的红色小茎,茎顶上开着粉红色的小花。把那绿叶翻过来,就看到它的背面是紫色的。你看,它又有茎,又有花,是高等植物呢。它属于秋海棠科,不但是一种好饮料,而且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活血止咳、消炎止痛的作用。

  我在南方黄山松分布区,不止一次地看到黄山松,包括黄山的十大名松;但是,我要说,长势最好的黄山松在井冈山。我看到的是散生在山顶杜鹃林中的黄山松,它们每一株都特别挺拔高大,圆满通直。可能是年事已高,皮肤红红的,但并不粗糙;我一点儿也不觉得它们老,只觉得它们很美。说真的,这样红皮肤的黄山松,我在别的地方没有见过。呀,有一株大黄山松,至少有30米高,胸径将近1米。这是我见过的黄山松中最大的一株,至少在我的心目中,它的地位是黄山松王。

  我们马上就要离开井冈山了,但我还要简要地讲一些动物方面的信息:

  首先是我看到了树蛙,它伏在一株20多米高的罗浮栲主干的下部,它的皮肤几乎同老树干上厚厚的苔藓一个颜色,如果不是我们注意观察这株老树,不会发现它。蛙类是个庞大的家族,分蛙、雨蛙、姬蛙、树蛙等科。树蛙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和以南地区直到东南亚和印度。它们有两个特点:一是生活在树上竹上和草丛中,一是颜色随环境不同而变化。

  我还看到了人工饲养的黄腹角雉。我在雉类那本书里已经说了,这里就不再细说了。

  人们告诉我,井冈山有华南虎,直到1982年还有人看到过。我是相信的,可惜我没有办法看到。

  整个井冈山保护区,共有兽类、鸟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等动物约200种,还有许多种昆虫。其中受到国家一类和二类保护的动物有10多种。

  不可不看桃源洞:井冈山西侧的人间仙境如果我们在比较详尽地考察了井冈山之后,不顺路到它的西侧去看一看桃源洞,那肯定会留下终生的遗憾。桃源洞在我看来,实在够得上人间仙境。在我看过的保护区中,可以称得上人间仙境的,不能没有桃源洞。

  桃源洞在湖南炎陵县境,是自然保护区,又是国家森林公园。炎陵县原名酃县,上个世纪90年代才改的名字,据说主要理由是炎帝陵就在这里。炎陵给我的第一个特别强烈的印象,就是一进入这个县境,放眼望去,大大小小的山头上全部覆盖着树木,怎么也找不到“天窗”。后来很快就知道,这里全县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74%。据我20多年的观察,对于一个县来说,只有达到70%以上的覆盖率,才能够真正控制住水土流失,才能够说有一个比较好的自然环境。我只举一例:冬季,按理比较干旱,水源不足;可我看这里的大小河流水量都相当充足,不用问我也知道,主要原因是森林涵养了水源。

  我在桃源洞的云台山庄住了3天。我要说,我走遍全国,又到过美、苏、德3个国家,没有一个地方的空气像桃源洞这样新鲜。衡量空气好差有一个标准,就是看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离子的含量。以美国为例,那里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离子达到一万个以上的地方,就认为已经很好,可以开展收费治疗。而桃源洞,1993年测定的结果,有4个点的每立方厘米的负离子含量超过一万个,其中两个点超过两万个。我们考察的桃花溪,竟然高达64626个。这条沟谷不长,严严实实地覆盖着常绿阔叶林,最里面有一大块瀑布,正是这块瀑布的激发,加上森林的释放,使得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增加到六万多个。这个数字,我是第一次听到,而且也只听到这一次。只凭这一点,说桃源洞是人间仙境就足够了。在桃源洞的3天,我所见到的大大小小的沟谷中,都流淌着白色的山溪。我走过300处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应该说,桃源洞是水量最丰富的保护区之一。

  实际上,桃源洞早已成为著名的疗养胜地。有一座竹帘山庄,一年之内就接待3000多人前来休养。湖南的一些高级知识分子,也喜欢这里的山水和新鲜空气。有的高等学校把学术会议搬到这里来开。这里的负离子对支气管炎的治疗有奇效。有两位长期靠进口药维持的老年支气管炎患者,一到桃源洞,药也不吃了,病也好了。一位支气管炎患者,第一年住了半个月,支气管炎痊愈;第二年又来休养,巩固疗效。一位休养者第二次前来,还带来了年迈的二老双亲,让二老也来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桃源洞的常绿阔叶林里,有一部分竹木混交林,一部分竹林。我喜欢大森林,尤其喜欢高洁淡雅的竹林。一片“黄金间碧玉”竹让我开了眼界,长了知识。它们非常高大,整个主干颜色金黄,有的部位夹杂着一些绿色,所以叫“间碧”(碧就是青绿色的玉)。这间碧很有规律,每两节中的一节上面分布着宽度一致的绿色条纹。你大约想知道这些绿色条纹的来历,别忙,不用出这片林子就能找到答案。就在这些“黄金间碧玉”竹的旁边,生长着一些年岁较小的毛竹,它们的全身是碧绿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毛竹的竿子开始变黄,其中一部分全部变黄,人称黄金竹;另一部分没有全部变黄,留下一部分碧绿,就成了“黄金间碧玉”竹。我也是多年前就见过“黄金间碧玉”,在桃源洞这个课堂里才明白了它是怎么来的。后来,在另一片竹林里,一种更加奇妙的现象,让我惊讶得目瞪口呆:这种竹子全身碧绿,分布着一些金黄色的条纹,同“黄金间碧玉”正好相反,大约可以叫“碧玉间黄金”。在我看来,这种“碧玉间黄金”也很美,甚至比“黄金间碧玉”还要美些。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了“黄金间碧玉”,还要有跟它对称的“碧玉间黄金”呢?应该怎样解释这种奇妙的自然现象呢?我想大自然这本大书,真是读不完呢。

  在桃源洞,至少有两种树木的果实是球形的红果,让人喜爱。一种红果是樱桃,亮晶晶的,非常甜美。我过去只吃过樱桃,这次看到了天然的樱桃林。那样子跟人工栽培的没有区别。只有几米高。樱桃是蔷薇科李属植物,广泛分布在北半球,主要分布区在亚洲东部。在我国,北起山东,南到广东,都有樱桃的分布。桃源洞的樱桃有4种:樱桃、钟花樱桃、微毛樱桃、尾叶樱桃。而且有天然的樱桃林,是一座不小的樱桃的天然基因库。这里,春天一片粉红色的花海;花儿落下,很快就是一片红果世界。

  另一种红果是南方红豆杉。我多次看到南方红豆杉,却没有看到过它的果实。这回算是开了眼界。它们分布在一条山溪的两侧。那红豆杉的美丽的枝头,给一串串一团团的小红果压弯了,整个枝条变成弧形的了。我没有想到红豆杉的果实会是这样繁,而且又这样美。真的,比我看到过的所有的红豆都要美。

  当着高大的枫香群落出现在我的眼前,我一下子就意识到,它们是让我无法忘怀的。你大约记得,我已经不止一次描写过枫香,然而这次我还要描写。在这以前见过的枫香,高度在30-50米之间,我以为就很高大了;而眼前的这个群落,高度在50-60米之间,一株最高的在70米上下。我一下子惊呆了。我怕我看的不准确,是目测了多次才敢这样说的。它让我又惊又喜,快要跳起来了。在我的经历中,在我国的大森林里,70米的大树我只看到过两株,一株在海南,一株在这里。它们的雄奇和秀美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它们像一条条擎天大柱矗立在井冈西侧,呀,真的撑住了蓝蓝的天呢。它们好像一点儿也不显老,仰望空中的大树冠上,它们还在抽出新的枝叶,离着老年还很遥远呢。

  再往前走,一片杉木天然林,让我刚刚平静下来的激动心情更加激动起来。你知道,杉木的故乡就在中国的亚热带地区,我至少成百次地看到过杉木的人工林,也多次在天然林里看到过散生的杉木,却没有看到杉木的天然林。无论我怎样留意寻找,无论我走过多少处自然保护区,还是没有看到。一次次的失望,让我的希望快要完全泯灭了。我压根儿也没有想到,有那么一天,杉木天然林会在我面前出现。然而,它们却真的出现了。当向导告诉我这成片的大树就是杉木的时候,我开始怕是听错了。只是在细细地观察了它们那红红的皮肤和挺拔圆直的身躯之后,才确信真的是杉木天然林。说真的,连我自己也不明白究竟激动到什么程度,就好像不费多大力气就发现了一座特大的金矿。我要求自己冷静下来,对杉木天然林仔细观察。我相信它们是天然林,首先是有的群落相当密集,细细的,高高的,大家一齐往上窜。其次,它们比人工林高大得多:20-30米高算是比较矮的,多数是30-40米,还有少数50-60米的。这种情况说明,它们是几代同堂的大家族。它们高大而雄强,又因为皮肤红润细腻而显得十分秀美。所有这些,都是天然林的特点。在我的经历中,杉木天然林只看到这一块。

  我们在大森林里继续前进,目标是华榛天然林。华榛是受到国家保护的桦木科的珍贵稀有植物,是我国特产的油料树种,分布在华中地区。珍贵到什麽程度?在桃源洞之前,我只在河南的伏牛山看到过一株。而在桃源洞,华榛竟有成片的分布。华榛的果仁营养丰富,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用它榨油,出油率30%。它的木材坚硬,质量上等。果壳可以制活性炭,叶子可以提炼栲胶。我注意观察,这片华榛林给我的印象是大大小小,矮矮高高,几代同堂,发达兴旺,处在青年时期。它们的祖先是一株华榛王。它有50米高,1.3米的胸径,周围的那片华榛树,都比它矮小,当然都是它的后代,它的子子孙孙。

  在桃源洞,让我兴奋的最后一项是大院冷杉。大院是一大片海拔800-2000米的台地,面积约20万亩。元朝末年,一支农民武装在这里练兵习武,三天一小演,五天一大演;小演的地方叫“小院”,大演的地方叫“大院”。从那时起,“大院”的名字流传了下来。现在的大院,是一座面积20万亩的国营农场,它的6.3万亩山林被划入桃源洞自然保护区,并且是核心区。大院冷杉是这里的一种受到国家保护的植物。冷杉是温带和寒带的树种,这里本来不是它们的分布区,所以它们分布在这里就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且,在浙江的庆元和广西的资源,也都分布着冷杉,名叫百山祖冷杉和资源冷杉。我看过庆元的百山祖冷杉,它们只有几株,繁殖比较困难。

  大院冷杉有3个群落,每个群落都在100株以上。我看到的两个群落,都混生在常绿阔叶林中,一般高度在20-30米之间,最高的一株约40米,胸径50厘米。人们用各种方法进行繁殖,例如用种子,小苗出土不久就死去;其他方法也没有成功。但是,大院冷杉自己有很好的繁殖能力,它们的种子由塔果里脱落在地上,自己能够长出小苗来;把这种小苗移栽到别处,成活得很好。

  离开桃源洞,我把心留在那里了。

  庐山:江西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我国唯一的中高山植物园庐山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风景区和避暑胜地,现在又划为自然保护区。它的范围包括庐山的全部、九江市郊区、星子和九江两县的一部分,共45万亩,在江西的自然保护区中,它的面积最大。它的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只是高等植物就有2400多种,有大面积的人工林和天然林,受到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40多种;动物有一百几十种,属于国家保护的有金钱豹、穿山甲、大鲵等10种左右。

  在庐山,我们最先访问的是庐山植物园。它的位置在庐山山顶的台地上。它是我国第一座也是唯一的一座中高山植物园,占地4400亩。成立于1934年8月,算起来已经有60-70年的历史了。他们现有各种植物3300多种,同70多个国家的260多个单位有业务联系。

  植物园的创始人胡先(马十肃)和秦仁昌两位教授,是我国老一代著名植物学家,近代植物学的奠基人。胡先(马十肃)的陵墓就在植物园的一个山坡上。他1968年在北京逝世,临终前要求把他的骨灰安葬在这里。他一生庄写书籍近20部、论文150篇。人们给老人用汉白玉做了一块墓碑,把他对中国植物学发展的贡献铭刻在碑上。我们满怀敬意瞻仰了胡先生的陵墓,大家认为这样给真正有贡献的知识分子树碑立传是很对的,他们比那些只会吃人肉喝人血的当政者更应当受到人民的尊敬和怀念。

  我们在植物园漫步参观,看到几十年中引进的200多种针叶树,像是走进了针叶树的海洋。地球上共有针叶树400多种,这里占了一半。世界北半球一些有名的针叶树在这里表现很好,它们那高大挺拔的身姿和美丽的枝叶,让我惊叹,让我停下脚步欣赏和观察。

  我们最先看到的是一片日本冷杉。在松科24种冷杉属树种中,日本冷杉表现最好。到1985年,50年内,它们的高度已经达到23米,胸径84厘米,速度相当快。23米的大树,已经是相当高了;84厘米的胸径,粗壮的程度也是很大很大了。一般的针叶树,生长速度是比较慢的,而日本冷杉却比较快。它们在庐山的表现,跟在故乡几乎没有什么两样,也就是说,庐上成了它们的第二故乡。这种日本冷杉,在我国南方高山地区,已经有了很大面积的推广。

  接着我们看到的是日本扁柏,它们的生长速度更快,更加高大,在众多的柏科树种中名列第一。在庐山顶部海拔1000-1200米的地方,营造了4000亩人工林,50年间,最高的已长到40米。一般地说,柏科树种生长速度比松科要慢,不知道这种扁柏为什么会长得这样快。它的推广速度也不慢,到20世纪80年代,只是在浙江,人们营造的日本扁柏人工林就有10万亩左右。

  那树型美观的日本柳杉,在杉科树种中表现最好。它们的推广也有特点,不是向南,而是沿着长江向东和向西,走得很远。据说,仅仅在湖北省的西部山区,就已经推广到几十万亩。

  在庐山植物园,除了引种适合高山地区的针叶树之外,还着重研究高山花卉。这里有一个面积不小的杜鹃园。我们在这里看到了还在开放着的美丽的云锦杜鹃。云锦杜鹃的花儿很大,粉红色,真的有点儿像是布满彩云的锦缎,淡雅而高贵。

  庐山植物园从1982年开始播种杜鹃,两年内就播种了155种。研究人员很快就找到了在4种土壤中播种杜鹃的方法。他们在腐殖土表面铺一层大灰藓,发芽率和出苗率高,生长旺盛。幼苗生长慢,很娇嫩,浇水量不能大,最好的方式是喷灌,水分过多会腐烂死亡。要给幼苗遮荫,因为它们怕阳光直接照射。也要防备暴雨袭击,在暴雨到来前要盖上塑料薄膜。

  我国是杜鹃花科植物的发源地和分布中心,杜鹃花种类占世界第一位。在全世界,大约有800多种杜鹃花,中国有600多种。它们已经被引种到世界各地。只是英国一个国家就引去200多种。但是,遗憾的是我国的几百种杜鹃花,只有野生,而没有成规模的人工栽培。庐山植物园的高山杜鹃园,将为杜鹃花的大规模人工栽培开创一条可行的道路。

  在中草药的研究方面,庐山植物园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植物园中,专门开辟了药圃,种植多种药用植物。他们同有关单位合作,对我国薯蓣资源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这项成果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薯蓣又名山药,是我国著名的中草药,有多种用途;近年发现它是较好的避孕药。另一项重要成果是从枫香叶中提取了很好的止血药物,人体外部和内部出血都可以迅速止住,获得了全国医药科学大会奖。一些药厂早已把这一成果转化为医药用品。同云南白药相比,它的优点是有十分广泛的药源。

  庐山植物园还开辟了猕猴桃园,搜集多种猕猴桃进行研究。我们看到,一些中华猕猴桃正在开着金花色的有香味的花。猕猴桃科植物的天然分布区,主要在亚洲热带、大洋洲北部和美洲热带,它是一个大家庭,有4属380种;我们国家4属都有分布,共有96种,约占全球的1/4.因为猕猴桃的营养特别丰富,有“世界水果之王”的美誉。早在20世纪上半期,中国的猕猴桃被引进新西兰,不久,新西兰成为猕猴桃出口大国。近年来,我国的学者专家,也在努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且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

  让我们感到惊讶和气愤的是,有一个时期,庐山植物园的一些珍贵树种遭到破坏,有人偷偷砍起它们的枝条,卖给外地来的花木商人。我们看到,一些名贵的观赏树种,包括五针松、金松、金龙柏、云片柏、匍地龙柏、黄叶扁柏、翠柏等等,枝条被砍去好多。这些第一流的观赏植物,被砍掉一些枝条之后,变得丑陋起来。你可以想见,一个无论多么完美的人,如果被人砍去一条胳臂或者一条大腿,那么他就不成为一个人的样子了。所以,看到这些缺胳臂断腿的树木,我们没办法抑制心头的愤怒。好在当地领导部门已经在植物园建立林业派出所,今后不会再发生破坏事件了。

  庐山植物园有一种坚持斗争的传统,不肯向权势屈服。国民党统治时期,蒋介石夫人宋美龄,想从植物园内得到两株红枫,派人来要,被婉言谢绝。新中国成立后,有人曾想在植物园内给一位高级领导人建立别墅,也没有达到目的。为什么你是蒋介石的夫人,就可以随便把植物园的珍贵树木挖走?为什么一位高级干部就可以把别墅建立在学术单位里?我很佩服庐山植物园的这种不畏权势的精神,它象征着学术的尊严和不可侵犯,用权势来压制学术,遭到失败是理所当然的。

  在著名的庐山黄龙寺前面的,矗立着三株高大的古树,它们是庐山著名的“三宝树”,一株银杏,两株柳杉。银杏的特点是很高大,30米上下。它的年龄至少在千岁以上,已经显出老相。在庐山的几千种植物中,它大约是年事最高的长者了。

  比银杏年少的两株柳杉,却比银杏更加高大雄伟。高处的一株树高38米,胸径1.56米。它最惹人喜爱之处,是由根到顶几十米一样粗,一根大极了的擎天柱。紫红色的皮肤上,分布着很深很长的纵纹。低处的一株柳杉更高大,它的数字是:树高42米,胸径1.72米。有趣的是,这样高大的树,年年都在长,年年都在抽新枝发新芽。它们身上的唯一老相是下部的枝条开始下垂。这里在宋代有一片柳杉,诗人苏东坡游览庐山的诗里,就为黄龙的柳杉唱过赞歌。可见,有些诗歌也是历史的证明。可惜的是,这片柳杉林没有保存下来。

  在我看到过的银杏和柳杉中,庐山这三株都不能算是最大的;但这三株古树的的确确给庐山增加了光彩。一个自然保护区,一个风景名胜区,如果没有古老的大树,那是最大的遗憾。我记得到过一两个这样的地方,那里什么都好,只是因为没有几株古树,就让人感觉不到它历史的久远,显得轻飘飘的。古树是什么?古树是活的历史。一株古树站在那里,就像是一部活的历史书,说明这个地方有多么古老。我敢说,如果庐山没有“三宝树”,能够证明它的古老的就只有唐宋诗人的诗歌,而诗歌是纸面上的,不是活着的东西。

  在银杏和柳杉之外,黄龙寺附近有一小片香果树,属于国家保护植物。这种树木的天然林是比较少见的。

  我们来到大天池,它东西约长20米,南北宽约3米。一池绿水,常年不涸。它也是庐山一景。在我见过的天池中,它实在不能算是最大的一个,例如长白山山顶的天池,天山山腰的天池,都比它大百倍千倍,却只叫“天池”,没有加上一个“大”字。我想,这种虚夸,实在是我们的一个大毛病,应该去掉才是。

  大天池后面,原有古庙一座,叫天池寺,早已成为废墟一片。古寺为晋僧慧持所建,据说是朱元璋夺取政权以后,夜里梦见苍龙,苍龙要他修建一所寺院,他就叫人把这所寺院修整一番,并且赐名“天池护国寺”。这条龙还要他的儿子出家为僧,他儿子不肯,朱元璋就让人给儿子在庙内塑一泥象,算是替身,就是替朱元璋的儿子在这里当和尚。这种替身的办法,实在令人可笑,给一个不信佛的人做这样一个“替身”,就可以达到佛爷保佑消灾去病的目的吗?原来古代的皇帝如朱元璋之类,竟是这样愚昧,这样自欺欺人的。

  离天池寺旧址,过一片专门给皇帝进贡的高山茶园,登上山间的一个高台。主人对我们说,南面是铁船峰,保护区的核心区,海拔600-1300米,分布着3500亩常绿阔叶林。远看,那是莽莽苍苍的一片林海。另一片更大的核心区在黄龙庵、汉阳峰,面积有15000亩,海拔600-900米,主要是常绿阔叶林,也有一部分常绿和落叶的混交林。没有想到,庐山上竟然保存着这样大面积的天然林。

  又向前,山壁上出现4株卧龙松。它们的主干从山壁的缝中平行伸出,所有的枝条一律向下,就像是几条绿龙卧在空中。在我看来,叫它们卧龙松是不错的。有趣的是,只向左拐了一个小弯,就又看到一株卧龙松,它由东向西,主干首先卧地2米,然后悬空2米;这两段树干,有点儿像是老龙的身躯。让人感到惊异的是,在悬空2米之后,老松树突然向高处直插天空,一点点弯曲也没有,就像是一个高高立起的龙头。这5株奇特的老松树都是黄山松,它们在石壁上扎根,在石壁上生长,这种强大的生命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是值得我们人类学习的。

  我们冒着细雨访问美庐院内的金钱松。美庐是庐山牯岭镇上一座有名的建筑物,就是一栋两层小楼。当年,蒋介石和毛泽东到庐山来都在那里住过。我看,跟现在的许多豪华的别墅相比,它显得比较一般,没有什么多少特殊之处。让我感兴趣的还是院里的那株高大的金钱松。没有想到,这株高34米的金钱松有两根主干,一根胸径67厘米,一根胸径42厘米,加起来是1.09米。在这里住过的两位中国的大人物,都已经先后地离开了人世,然而这株金钱松却一点儿也不显老。它那青枝绿叶表示着它还在壮年。金钱松是落叶松的一种,秋天,它满树金黄,那美丽的针叶就像是一串串金钱,被认为是著名的观赏树种。它的故乡就在中国的华东,庐山上曾经分布着金钱松的天然林。在庐山,日本落叶松生长速度很快,金钱松的生长速度比它还要快些,因为这里是它的故乡。

  现在,美庐和其他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包括共产党庐山会议会场、国民党庐山军官训练团等等,都已对游客开放,让大家增长见闻,破除神秘感,也获得一些收入。这件事情肯定是办得对的。

  雨忽然大起来。我们离开美庐,乘车向北跑了1-200米,从车子里出来,第一样就看到湿湿的地面上满是金黄色的花瓣。抬头看,一株鹅掌楸大树上布满着金黄色的花朵,在雨中更显得鲜艳。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鹅掌楸的花朵,高兴极了。这里有一个天然分布的小小的鹅掌楸群落。

  鹅掌楸又叫马褂木,因为它那叶子的形状很想清代人穿的马褂。实际上,新中国成立以后很长时间内,也还有人在穿着马褂呢。我看,个人的喜爱不同,穿着打扮是不必都一样的。

  鹅掌楸是古老的木兰科植物,这一科的鹅掌楸属植物只有两种,一种分布在我国的鹅掌楸,一种是分布在美国的北美鹅掌楸。我国的鹅掌楸,最早就是在庐山发现的。现在,在庐山到处可以看到这种美丽的大树。在常绿阔叶林中,它们有成片的分布。一株最大的鹅掌楸已经高达30米、胸径1米以上,可以说是庐山的鹅掌楸王。

  我们眼前这株鹅掌楸,不但花美叶美,而且树型奇特。它竟然有6根并立的主干,而且都长得很好。中间的3根主干直直地向高空插去;1根伸向南面,枝头越过马路;2根并立伸向东北和西北,枝头跨过大树下的溪流。这株奇特的鹅掌楸,主干的基部直径是1.5米,树高30米,在整个江西省是最壮观的一株。

  我们观察到,在这株鹅掌楸老爷爷的周围,至少有20株左右的鹅掌楸大树。它们共同在天空中组成了一个很大范围的奇特景观,那是多少万张的绿色马褂在空中飞舞,是上千上万朵的金色大花在空中开放。

  我要在这里顺便报告两条信息:第一条,南京林业大学的一位教授,用中国和美国的两种鹅掌楸进行杂交,它们的后代竟是比父母都更加美丽的新的鹅掌楸。接着,我来说第二条,这种新鹅掌楸,已经在中国大地上扩散开来,我在北京的街头已经看到了这种美丽的大树。北京比长江流域要冷,人们已经使得这种树木胜利度过了严寒的冬天。

  在庐山的最后一天,我们乘车冒着浓雾下山。猛地,由山腰向东北方向望去,鄱阳湖的湖面上出现一大片金色的光亮,使得我们大家欢呼起来,因为这种自然景观是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接着,我们向北看到,鄱阳湖入长江的湖口处,水面上像是铺着一层厚厚的白雪。

  下山以后,我们奔向五老峰。这座著名的山峰在庐山东南方,平时云遮雾罩的情况不多,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五位老者的面目。今天,五老峰上紫雾笼罩的景象,就连我们的向导也是第一次看到。庐山的雾大,这次我有了最深的体会。大雾一阵阵袭来,防不胜防。人们必须把窗子关得严严的,不然大雾一来就进入室内,所有室内的衣被都会被打得湿湿的,而且没办法晾干,因为这里太阳不大容易露面。汽车的窗子也要关严,不然大雾进了车内,阻住了司机的视线,车子也没办法开。

  车子由庐山南麓向西开着,一会儿,我们向高空望去,但见南麓上空出现了雪岭和雪瀑奇观,而且是交替出现。对了,那时一条高大的雪岭,厚厚的洁白的雪凝聚在空中,一动不动,像是一条巨大的山岭;呀,一眨眼间雪岭消失了,雪瀑出现了。那雪瀑又宽又长,静静地挂在空中。我们用肉眼测了一下,这奇妙的雪岭和雪瀑,东西至少有400-500米长,南北约50-60米宽。

  今天,浓雾所造成的几种神活般的景观,至少对我来说,是过去没有看到过的,也没有听说过。而且,如果不是亲眼看到,我不大会相信。

  我们来到了白鹿洞书院。它是我国古代最高学府之一,宋代大哲学家朱熹曾在这里讲学。因为历代政府多次重建,所以书院到现在保持着原样。书院最后面的石洞中,卧着一只石制的白鹿,1982年出土,专家鉴定是明代之物。书院内有一株丹桂,树旁石碑上刻着“紫阳手植丹桂”几个大字。朱熹号紫阳,意思是朱熹所植。但那丹桂只有5-6米高,胸径只有20多厘米,不像是700-800年的老树。最大的可能是,朱熹手植的丹桂已死,这株是后来补植的。这种情况是允许的。游历过北京景山公园的人都知道,几百年前明代崇祯皇帝上吊的那株老槐树早已死去,现在的那株槐树就是后来补栽的。

  书院东侧山坡上的一片高大的马尾松,虽不能肯定是朱熹所植,却和朱熹的年龄差不了多少。有一株最大的,树高将近30米,胸径1米以上,够大树王的资格了。据说,江西最大的一株马尾松在寻邬,高34米,胸径1.8米。

  离开白鹿洞书院,我们回头望去,庐山上的雪岭和雪瀑,还是横亘在高空,一动不动,好像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我们的最后一项是观看庐山飞瀑。老远就看到,在香炉峰前,许多条山间飞瀑从天而降,像是在天上挂了一条条白练。我至少看到了7条。我们下得车来,向着高处的瀑布飞跑。由瀑布那个方向流来的蓝色的山溪,在峡谷中奔流着,怒吼着,声势浩大,动人心魄。我们每个人都跑得满身大汗,跨上一级级的石阶,至少有300-400级,来到飞瀑的最高处,看到了飞瀑的出口。1000多年前的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这里写下了千古绝唱,我们今天面对着这块大瀑布,虽很想做诗留念,却再也写不出一个字来。让人高兴的是,事隔千年,大诗人描写的景色依旧,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想,我们应该感谢那些对保护环境做出贡献的人们。

  黄山风景区里划出了许多块自然保护区在庐山东北方向不到200公里,就是我国另一个驰名世界的风景区-黄山。我们到黄山,第一位的当然是欣赏它那绝佳的自然风景;可是你要知道,在黄山风景区内也划定了许多个自然保护区,保护着一些珍贵稀有的动物和植物。有一些珍稀物种,例如十大名松,更是风景区管理部门加意保护的,因为它们是黄山最重要的观赏植物。

  然而,我认识黄山,认识黄山作为保护区的重大意义,是从水开始的。那一次,我跟几十位摄影师一起游览黄山北麓下的太平湖。这是一座并不很大的人工湖,20世纪70年代建成的。黄山北麓大大小小的水流都流进这座湖里,一座大坝把它们阻拦了下来。中国最有名的湖我都观赏过了,然而,这不大的太平湖还是一见面就让我感到万分的意外惊喜。有人告诉我,在我们之前,一批作家来这里游览过,一致称赞太平湖可以说是“天下第一湖”。在我看来,这个说法一点儿也不夸张,而是艺术的真实。

  太平湖让摄影师们和我着迷,首先是它周围的山色。这里的山不高,说不上威严,然而却有一种特殊的美。特殊在哪里?特殊在它有许多许多的层次,一座座低矮小山包的后面,是一座比一座高的许多大些的山包;一条条低矮的山脊后面,是一条高过一条的许多条山脊。那高高矮矮的山头,圆圆的,尖尖的,孤零零的,几个尖尖连在一起的……什么样的形状都有。追求层次,是摄影师们的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只要往山上看,满眼都是层次。向上看,平行看,向下看,层次都多极了。我看到,挤满了两条船的摄影师们,简直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拍照个没完没了,不肯休息片刻。

  然而,对我来说,更有兴趣的和更有吸引力的是那一湖绿水,一湖纯净的透明的绿水,一湖没有污染的绿水。

  这样的绿水,我在黄河里没有见到,在长江里也没有见到,甚至在长江上游的许多条支流里,例如岷江、嘉陵江、大渡河和青衣江……流淌着的都是混浊不堪的泥水。

  这样的绿水,我只是在一些自然保护区里见到过。那是长白山,那是卧龙,那是海南和云南的热带天然林,那是新疆和青海的云杉林。太平湖的绿水,给我上了一课,让我更懂得了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碧绿的透明的太平湖水,让我从内心感受到一种巨大的欢乐。于是,我在这里第一次过细地观察着绿水究竟美到什么程度。在我眼前出现的景象让我感到,似乎是天有多高,水就有多深;天空中的一切,在水里都可以看到。在水中看到一片云,抬起头来看,那云正在天上。水中出现了一座座青山,呀,它们比水边那本体还要秀美。从这里,我开始懂得了没有污染的水究竟有多大的反映能力。

  绿色的水,绿色的波纹,那纹路像鳞也像瓦。那磷那瓦,特别长又特别宽,伸展到几百米外。在那长长的瓦形波纹中,又有一些细碎的小波纹,细看,就像是无数匹闪闪发光的绿缎子。这样美丽的而又瞬息万变的绿缎子,人类有史以来还没有织出过;我们的先人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我们也没有达到。

  我们登上了水库的大坝,听水电站的技术人员说,这里发出的电力在华东电网中起着一定的作用。让我惊喜的是,站在几十米高的大坝上,能够十分清楚地看到水中的鱼儿在那里游来游去。我问,“水库会不会被泥沙淤积?”人们告诉我,“夏季雨水最大的时候,这里的水也是碧绿的透明的。”这个回答让我高兴极了,因为我看到黄河上的水库一座又一座的被淤积,长江的葛洲坝水库也在被淤积……而太平湖水库却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原因很简单,就是黄山上的植被没有遭到破坏。

  我们由黄山北麓的辅村向山顶攀登。远望南面的一座座高峰,就像是各种形状的石柱,方的、圆的、尖的,撑着青天。从一个豁口向上望去,山上矗立着一只巨大无比的圆形的蜡烛,人称蜡烛峰。它是我在黄山看到的第一座奇峰。

  我们的向导说,由辅村向西南10公里左右,一个叫小洋湖大洋湖的地方,是一片海拔1000米上下的丘陵地带,湖边的灌木丛中,分布着野生的梅花鹿。它们是国家保护动物。梅花鹿主要分布在我国,人工饲养梅花鹿的数量不少,但野生梅花鹿的数量却并不多。到目前为止,我知道,全国专门以梅花鹿为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只有四川和江西两处。所以,黄山的梅花鹿就显得很宝贵。

  在鹿科动物中,黄山还有黑麂。黑麂的故乡也主要在中国,缅甸北部也有一些。它们也珍贵稀有,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它们20世纪后半期才被发现,在世界各国的动物园里,只有北京动物园有一小群黑麂。

  黄山有猕猴,也有短尾猴。短尾猴最有名。第一只短尾猴,是1958年在梅花鹿活动区捉到的。经过专家鉴定,黄山短尾猴是我国的一种特产动物。我国的短尾猴有两种,一种是红面的,人称红面短尾猴;一种是满面长毛的,人称毛面短尾猴。毛面短尾猴只分布在我国南方各地,例如四川峨眉山的猴子就是这种毛面短尾猴。有的学者把它叫做藏酋猴。我认的安徽大学生物系主任王岐山教授和他的助手们,在黄山对毛面短尾猴进行了相当深入的观察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很有价值的材料,第一次揭开了短尾猴的许多秘密。他们的研究成果,被认为是我国灵长类研究中的重要成就。黄山的短尾猴喜欢成群活动,每群几十只到100只左右。它们爱吃嫩笋、野果,也吃蜥蜴、小鸟等。夜晚睡在陡壁上。在黄山最高的莲花峰上,有时候也可以看到短尾猴在那里活动。

  黄山的植物,最有名的是黄山木兰。它是古老的木兰科植物,渐渐进入濒危,已被列入国家保护植物名单。说来也许凑巧,半山腰里,一股股清香迎面吹来,定睛一看,原来山溪盘的一株大树上开放着满树的白色的莲花。人们告诉我,它就是黄山木兰。它的叶片像夹竹桃,也像桃金娘;花儿的形状,有点像水中的莲花。若是论香味,它比水中的莲花要浓些。水中莲花也是清香的,但比较淡,要许多朵在一起才会让人嗅到它的香味。

  又向高处走,在松谷庵的院子里,看到一株更大的黄山木兰。它那很粗的主干,在3米以上伸出6根很大的枝条,形成了巨大的树冠。因为这里地势较高,气温比下面低些,所以花儿还没有盛开。一部分花儿刚刚开放,另一部分花蕾还没有开。那花蕾也很美,外面的苞片是红色的。整株大树上,绿叶美,白花美,红苞也美,3种颜色都十分鲜艳,又十分协调,构成了强烈的春天的气息。

  再向上,那一坡坡的怒放着的杜鹃花,让我们的情绪更加高涨起来。不但有映山红和满山红两种红杜鹃,还有开紫花的和开白花的杜鹃。当然,3种杜鹃花中,红杜鹃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但在一片红杜鹃中点缀一些紫色和白色,而且点缀得十分自然,那也是一种比较优美的图案呢。人们一般认为“万绿丛中一点红”很美;我要补充说,万红当中一点紫和一点白,也同样是很美的。我们的向导说,在全国的杜鹃花中,黄颜色的杜鹃花比较稀少,几年前黄山发现过,但只有一株。叫人十分惋惜的是,这一株极为珍贵稀有的黄杜鹃,还没有来得及研究和繁殖,就给人偷偷地挖走了。多么可惜,它可能是一个新的物种呢,竟然这样的消失了。这件事说明,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珍稀物种,有多么的重要。

  在我们到达一条山岭的顶部,向更高处攀登之前,在一片较为平缓的山坡上,出现了黄山松天然林。它们雄伟、挺拔,高度在20-30米之间,它们耸立在高山之上,每一株都像是英雄好汉。黄山松也叫台湾松,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它们的分布高度在马尾松之上,习惯高山的清凉气候,不怕瘠薄,喜欢眼光,是高山造林的好树种。

  由这片天然林开始,我花了两天的时间,对黄山松做了比较深入细致的观察。首先,我看到,在黄山北坡的黄山松,主要是在大风的影响下,树顶一般是平平的;它们的许多枝条,也像是一张张平平的扇面,就像是那孔雀的绿色的屏。而在黄山南坡,却很难找到这种现象。在自然界,各种环境条件都会对生物的变化起着一定的作用,而风力的影响是不可小视的。

  接着,我以极大的兴趣观察了黄山上的名松,就是一些外型上很有特点的黄山松,也可以叫它们奇松。我看到的第一株名松,叫“团结松”。它在海拔1600米的一片黄山松天然林中,它有4根主干,一起地伸向高空,一般高也一般粗,就像一位母亲一胎所生的4个儿女。这4个儿女竟然是谁也不妨害谁,谁也不想独占阳光和养分,谁也不想以损害别个来养肥自己。所以,叫它团结松是一点也不夸大的。在我看来,团结松所表现的这种互助友爱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那些专门损人利己的人,总要过多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人,在团结松面前应该感到羞愧。

  在攀登始信峰的山间小路上,我们看到了“龙爪松”。它矗立在路边,像是特意让游人观赏。上百年的雨水冲刷掉它根部的表土,露出它的十多条侧根来,那样子曲曲弯弯,就像是龙爪,爬满了地面。在黄山上,这样的龙爪松只有这一株,说它是名松是可以的。

  快到始信峰顶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著名的“接引松”,它正好矗立在峡谷的顶部。人们由峡归爬向始信峰顶,必须扶着它平行伸出的一个枝条,就像是一位巨人伸出的一条臂膀。所以,古人很早就给它取名“接引松”,并且写诗做画,把它载入史册。然而,这株接引松的那条长长的臂膀,在很久以前就被人砍断了。松树招谁惹谁了,犯了哪家的法?为什么要把这最有意义的枝条砍掉?真真是岂有此理。眼前的情景,让我想起袁枚的长诗《悼松歌》,是前几天在《太平县志》上看到的。袁枚(1716-1798)是清代大诗人,喜爱大自然,70高龄的那年,攀登黄山观赏名松,看到一些松树遭到破坏,写下了这首诗歌。下面就是这首诗的全文:

  黄山之松世少伍,不在高长在奇古。根未离地身已曲,性似畏天头早俯。森布严同华盖张,倔强惯从石缝吐。不阶尺土真英雄,接引游人类始祖。扰龙破石蒲团名,载入诗歌画入谱。一朝人力少周防,甘受樵夫斤与斧。拉杂摧烧渐渐空,八九依稀存二五。奇峰不见瘦蛟蟠,绝(山十献yan)空余弱草舞。老僧膜拜力难求,青山无树色险阻。果为梁栋支明堂,松纵受戕心上许。其如当作腐草看,半入煤蓬吹瓦釜。古来劫数总皆然,万事原非天做主。车鞭骏马背负盐,盘蒸美人头做脯。世充书卷尽沉河,阿房一炬偏遭楚。可怜松亦与之同,带露含霜变灰土。我愿上表通天台,玉皇敕下群官府。栽培保护三千年,或者奇松还可补。河清可俟人寿难,独对荒山泪如雨。

  读着这首诗歌,就像看到这位老诗人在高声呼吁,要用3000年来培栽和保护黄山上的松树,而且是一边呼吁,一边流着如雨的热泪。这种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啊?我想,我们可以告慰老诗人的是,他逝世后的两百年来,黄山又有了一批奇松让游客观赏。我想,老诗人如果活到今天,他肯定会再写一首诗歌来赞扬黄山的十大名松的。

  为什么这座高峰叫始信峰呢?是形容游客到了这里看到更多的黄山景色,才开始相信黄山的景色真真是名不虚传了。

  由另一条路走下始信峰,我们看到了“连理松”。这株高30米上下的古松,估计至少有300岁。主干6-7米以上,分做两根,并排地向着高空插去,中间只有很小的缝隙。你看,300年上下,两干并立,从不分离,漫长岁月,相爱如初;这种情景,相当动人呢。有趣的是,后来在黄山松天然林中,我又看到好多株这样的连理松,只是没有这株高大。我想,这种情况可能是大风造成的,大风刮断了松树的头顶,让它们有条件在萌生时变成了两根主干。

  离连理松不远,又一名松叫“黑虎松”。我在兽类的书里已经说过,中国确实有黑虎,至少是过去有过。黑虎松比连理松要古老得多,400-500岁是有的。它那粗粗的满是疙瘩的主干,和平行伸出的那根巨大的枝条,都让人感受到一种猛虎般的凛凛威风。一位同行者说虎不会上树,所以这个名字值得研究。但大家认为,这个名字不过是形容古松的气势,是可以的。

  现在,我们暂时离开黄山的名松,看看黄山的其他植物。在北海景区,有一条沟谷见散花坞。这里有粉红色的杜鹃花,白色的天女花,黄色的金缕梅……简直是一副醉人的春意图。我特别观察了天女花。它们是一些并不高大的灌木,生活在峡谷的高处,春天开放着不大的白花,散放着淡淡的香味;花瓣很厚,有点儿像玉兰。天女花也叫天女木兰,分类学者把它们划入木兰科,也有的学者认为它同木兰科植物差别很大,把它由木兰科分出来,单独设立一个天女花科。它们在中国,天然分布区比较狭窄,除了黄山,我在辽宁的仙人洞自然保护区也看到过天女花。天女花的一个优点是比较容易繁殖。仙人洞保护区早已繁殖成功。

  说到植物,我要告诉大家,黄山的大量植物中,有很多著名的中草药,至少上千种。著名的滋补圣药何首乌,就是由黄山脚下一位姓何的人,吃了何首乌白发变黑而得名的。我在太平县志上看到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两夫妻年过七旬,在黄山上打柴为生。一天,院子里的东墙倒下,扒开一看,原来是一颗水缸那么粗的何首乌给拱倒的。看样子,那何首乌有几百年上千年了,满身香味扑鼻。夫妻二人天天吃何首乌,不到一年,掉了的牙又长出来,脸上的皱纹又张开,一下子又由老年回到了中年。不久,这对70多岁的老夫妻,竟然又生了一个儿子。这个记载可信的程度有多大,当然是没有办法考证。但我知道,何首乌确实是一种很好的中草药。

  黄山上的野白术同样有名。正因为太有名,大家都来采,所以很难采到。已经栽培成功,但功效不如野生的高。许多有名的医生都看过、许多好药都吃过,病人快要死去的时候,常常是只有野白术能救命。解放前,在安徽做大官的官僚、军阀,都派人到黄山来寻找野白术,真正找到的很少。人们告诉我,从前,有一位重病的督军,服了黄山的野白术,死里逃生;后来,重病又犯,眼看到了最后关头,却再也找不到野白术,只好一命呜呼了。

  好了,我们现在还是继续来看黄山上的名松。离开北海景区,我们在天海的黄山松天然林里,找到了“凤凰松”。在神话传说中,凤凰是鸟类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在追求卓文君的诗中,有两句是“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后人把这首诗定名为《凤求凰》。我们眼前的凤凰松,在黄山松中是个矮子,顶多10米高。顶部齐刷刷的,平极了。在离开地面1.5米的地方,主干分成了两杈,像是两只绿色的大鸟,一杈似凤,一杈似凰,比翼双飞,形影不离。这当然只是一种比喻。

  然后,我们走了两华里的山路,攀登黄山第一高峰-莲花峰。它的海拔高度是1877米。在莲花峰的一面面绝壁上,生长着黄山最奇特的名松-“倒挂松”。它们不是一株,而是一个很大的群体,数不清有多少株。它们的根在石缝中,树身悬在空中。这种情景,让我想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能够创造出这样奇妙的图画,能够让松树在这样几乎是无法生活的条件下生活,是人力没有办法作得到的。试想,有谁能够在这样的绝壁上栽植这样多的松树呢。

  在绝壁上,能够跟倒挂松一起奋斗的,好像只有杜鹃花。在碧绿的倒挂松中间,点缀着一团团的杜鹃花,主要是红杜鹃,像是一团团的火;也有紫杜鹃和白杜鹃,它们让绝壁上的色彩显得丰富。我在以后的书中要专门歌颂杜鹃花,但在这里我还是要说,就花卉讲,我还没有看到哪一种花比杜鹃花更加勇敢和更加顽强。

  下莲花峰,又下阎王壁,快要到南麓山腰玉屏楼的时候,路旁山坡上又出现了一株名松,人称“蒲松”。它的主干只有两米高,树冠却是一个直径约20米的平平的大蒲团。古代有些僧人就在上面打坐。我兴致勃勃地在松下观察了很久。这株古松虽然不高,枝条却非常发达。它有6根大枝,大枝上面又生出上百上千的中枝小枝。奇妙的是,所有这些枝条都一律地平行伸展,形成一个很大的很紧密的树冠。这样的奇松,我只见到这一株。

  在玉屏楼西侧,沟谷边站立着一株奇特的黄山松,人称“送客松”。古松的所有枝条都被北风吹得向南弯着腰。看得出,它的大小枝条都曾经拼命向高处伸展,但强大的北风却把它们压制住了。于是,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它们升高一点点,北风大作的时候,就把它们拧弯。于是。我们看到,那些枝条,曲曲弯弯,弯弯曲曲,奇特而又美妙,很是罕见。它们那被压弯了的向南伸出的长长的枝条,就像是一条条热情的臂膀,向下山的游客亲切地招手致意。我觉得,这株名松的命名是比较贴切的。

  当我们走到玉屏楼东侧,那株最有名的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