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北回归线上三颗夺目的绿宝石

  在世界上有一种林型,被专家们叫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就是一年到头都是绿的。它们也换叶子,但办法是一年之内不断地有老的叶子掉下去,又有新的叶子长出来。一句话,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一个永不凋谢的绿色世界。这种常绿阔叶林不只分布在中国,也分布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但是,世界上一些植物学家,特别重视中国的常绿阔叶林,认为有极重要的保护价值;因为中国的常绿阔叶林面积最大,物种最丰富。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也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区数目最多,内容也最丰富多采。所以,我们这本小书的篇幅就可能会长一些。不过,请你相信,因为小书的内容非常有趣,篇幅长一些,读下去也是很容易的。

  我请小读者们打开世界地图,找到北回归线。你从东到西,再从西到东,可以看到,在这条北回归线上,绝大部分地区,不是大海,就是沙漠。世界著名的撒哈拉大沙漠,正好在北回归线上。所以,有人把北回归线地带又叫做沙漠带。有趣的是,这条沙漠带在中国境内,竟然跑出3处自然保护区来;人说它们是沙漠带上的3块绿洲,有人更说是3块绿宝石。这3块绿宝石就是:广东境内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云南境内的南滚河自然保护区。

  鼎湖山:北回归线荒山绿化的样板在我国上千的自然保护区中,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是建立最早的一处。她诞生在1956年,已经有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了。她的位置在肇庆市的郊区。她的面积只有1100公顷,也就是16550亩,却有高等植物1200种,加上附近地区为1700种,加上引进成功的则是2400种。这个数字是很惊人的。在动物方面,她有鸟类170多种、兽类40多种;还有大型真菌900多种。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南亚热带原始林,最重要特点是各种树木非常高大。我们第一个看到的,是一小片高大粗壮的格木林。它们每一株都几十米高,胸径70-80-90厘米,在豆科植物中可以说是数一数二了。有一株最大的格木,胸径在1米以上,大约有300多岁,可以说是鼎湖山的格木王。

  在整个地球上,格木只分布在我国南方和越南。它被列为我国一级保护植物。因为它的木材特别坚固,钉子都楔不进去,所以人们又叫它铁木。人们告诉我,在鼎湖山附近,有一座用格木造的大桥,至今已有200多年;一座用格木盖的寺庙,已有400多年,它们没有破损,也没有变形。说是铁木,却比铁还要结实;时间长了,铁要氧化,而格木却不存在氧化问题。

  格木在鼎湖山上发展很快,原因是:它们的种子数量大;落在地面上,很快就扎下根去,抽出芽来;生长速度也快,用不了很久就超过其他树种,把树冠伸到最高的地方。木材这样坚硬,又长得这样快的树木,是不多见的。

  接着让我惊喜的是野荔枝。它们也成小片分布,一株比一株高大雄伟。在我国,荔枝的人工栽培有很久的历史,现在规模更大,北方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新鲜的荔枝。然而,在很长一个阶段,人们争论着一个问题:中国的荔枝是从哪里来的?鼎湖山的野荔枝当然有一定的说服力,说明中国也是荔枝的发源地之一。但是,有些专家认为数量太少,说服力不够。后来,在海南,在云南,都发现了野荔枝林,争论才算告一段落。

  你可能会问:人工栽培的荔枝,同野荔枝的差别在哪里?在人工条件下,荔枝高1米上下就会被人把树头砍断,随后萌发出许多枝条,形成一个圆圆的伞状大树冠。而野荔枝的特点是,它们没有经过人工修剪,是按照本身的习性生长的,是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的,所以,它们能够长到几十米高,比栽培的要威武得多。它们的木材质量极高,被列为特等,能造船造车和做高级家具。它的树根和果核是很好的草药,它的花粉被蜜蜂采去能酿出最好的蜜。只有一个小小的缺点,就是它的果实比栽培的个头小些,味道也没有栽培的甜,而是有一点点酸味。

  同野荔枝一样高大粗壮的一种大树,名字叫乌榄。在橄榄科植物中,乌榄本是比较矮小的,最高15-16米;而在鼎湖山,它们却长到几十米高,成为森林中的“巨人”了。它们的果实不能生吃,但可以做菜;种仁可以榨油;果壳可以做活性炭;木材很好;根是舒筋活络的草药。人们告诉我,这种可爱的大树,现在已经不多见了,鼎湖山也只有几株,所以比较珍贵。

  另一种叫“人面子”的大树不但高大雄壮,而且在鼎湖山林中常常形成小片分布的优势。也就是说,在一个小小的范围内,分布着好多株人面子,而且株株都很高大。人面子大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很大的板根。不是一株,我看到的许多株人面子,都有大板根。板根是热带天然林里的一种自然现象,鼎湖山属于南亚热带,跟热带紧挨着,有这种现象是不奇怪的。人面子是漆树科植物,分布在南方几个省。它的扁球形果实的核上面,有5个凹点,像是人的面孔,所以得了这样一个名字。这样的果核,实在是不多见的。人面子木材很好,是高级船材。它的果实可以生吃,也可以做果酱。同豆豉油盐一块蒸熟,味道鲜美。

  热带天然林里常见的藤本植物,鼎湖山上很多很多,有一株白花油麻藤下部竟像一株大树那么粗。著名的热带“绞杀植物”高山榕,这里也多;但更让我振奋的是,这里有很多反绞杀的英雄,它们正在跟高山榕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斗争。在这些反绞杀英雄中,最高大雄壮而又斗得最顽强的,锥栗要数第一。在鼎湖山,锥栗是优势树种,在林子里占的比例最大,长势也最好,树高都在30-40米之间,最高的有50米。有一株锥栗王,胸径在1.5米以上。锥栗的木材也好,人称“假柚木”,而柚木是“世界木材之王”。

  我看到,许多株锥栗的主干上,已经被高山榕的大小枝条缠了一道又一道,有的已被缠满,但从高山榕缝隙中钻出来的锥栗的许多枝条,依然是十分碧绿而繁茂。我细细地观察了一株锥栗同高山榕斗争的情景。那株高山榕相当厉害,它的上千的枝条已经把锥栗的主干缠了个严严实实,看不到什么缝隙;然而,就是从这条主干上,锥栗仍然顽强地伸出它的许许多多的枝条,有一些枝条硬是冲破高山榕的捆绑钻出来的。锥栗的顶部,还没有受到高山榕的侵犯,整个的树冠生长正常。

  在鼎湖山的森林里,可以看到有趣的植物演替的自然现象。有一块山地,贫瘠到什么树木也不长的程度,那年,人们在这块山地上播下了马尾松的种子。马尾松的故乡就在我国的亚热带,它可以在任何贫瘠的土地上扎下根来。果然,一片马尾松林在这块光秃秃的山地上生长起来了。这因为这样,大家说马尾松是造林的先锋树种。马尾松浑身是宝:木材能做坑木、枕木,又是造纸和人造纤维的好原料;汁液能提炼松香和松节油。但是,在马尾松林的遮荫下,山茶科的木荷出现了。木荷的小苗怕阳光,没有马尾松的掩护,木荷长不起来;呀,木荷一旦长起来,就嗖嗖地往上窜,没有几年就超过了马尾松。马尾松最大特点就是不怕阳光,而且是离不开阳光;木荷的高度超过了它,给它挡住了阳光,它也就慢慢地枯干死去。木荷是山茶科植物,木材坚硬细密,特别适合做纱锭和胶合板。而且,它特别不怕火烧,在它面前多大的火也燃烧不起来。所以,很多南方林区都在防火道上栽植成排的木荷,防止山火蔓延。

  当然,能够代替马尾松的大树不止是木荷,锥栗在马尾松林里比木荷长得还要快。于是,马尾松林逐步消失,常绿阔叶林逐步形成;一些珍贵的树种不断出现在林中,例如格木、野荔枝等等。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几十年封山育林的结果,有一些秃山变成了灌木林,有些马尾松林变成了针阔混交林。保护区给自己确定的目标是:让保护区的山林全部变成常绿阔叶林,成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绿化的样板。这个目标正在逐步实现,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全部实现。

  另外一点让我高兴的是,鼎湖山的2000多种植物中,药用植物竟有900多种,几乎是治什么病的草药都有,说它是一座中草药宝库是不过分的。我看到,这里有成片成片的紫花杜鹃正在盛开,它们是治疗慢性气管炎的一种相当有效的药,而且是一位医生由这里采去紫花杜鹃提炼而成的。不止是紫花杜鹃,鼎湖山的林子里,许多许多的花卉,不但美丽,而且都是很好的草药。

  这里的许多种灌木也是草药。在沟谷林中,有一种开黄花的小灌木叫当归藤;当归本来是草本植物,在这里变成了藤本。它是一种很好的妇科草药,它的根茎能治疗许多妇科病。另一种小灌木,鼎湖山特有的“鼎湖钓樟”,它的叶子背面是金黄色的,花是黄绿色的,它全株都是药,对治疗风湿骨痛、肠胃胀气有一定效果。从它的根里还能提取淀粉。

  乔木当中的中草药,数量更不在少数。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土沉香等。土沉香又叫白木香、女儿香,是瑞香科的常绿乔木。它的根、干受伤,流出汁液,在真菌感染下结成硬块,就是很好的药材,能治疗多种疾病。华南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在这里进行了人工接种真菌的试验,证明可以促进结香。真是一个大好的信息。

  鼎湖山一个著名之处是,它在微生物方面(大型真菌)的种类非常丰富,发现了80多个新种和40多个新分布种。在这方面,毕志树教授做出了很大贡献。

  青年时代的毕志树,侨居越南,后来到法国留学。新中国宣告成立之后,他满腔热情回到了祖国,在沈阳农学院为国家培养人才。人民给了他应得的荣誉,他被推选为辽宁省政协委员和沈阳市人大代表。十年浩劫当中,毕教授受到了不应有的打击。后来,他申请去了香港。

  然而,他怀念着祖国,怀念着他所从事的微生物事业;1980年春天,他回来了。他在鼎湖山的森林里,带着干粮和水,早出晚归,几年之内,采集到900多号大型真菌的标本,其中有好多种是在我国和世界上第一次发现的新种。关于鼎湖山的大型真菌,教授发表了一篇又一篇的论文,出版了两部专著,成为著名的微生物专家。

  后来,教授年龄大了,退休定居香港;广东最大的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菌类植物调查,徐燕千教授特意请毕先生来主持这项工作。

  黑石顶:比鼎湖山还大的一块绿洲在鼎湖山西面100多公里的封开县境内,20世纪70年代末,建立起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它的面积是4200公顷,也就是63000亩,相当于3个半以上的鼎湖山。它的高等植物也有2000多种,不但有南、中、北亚热带的,也有很多热带的。有一大部分植物和鼎湖山相同,也有一些是鼎湖山所没有的。当然,也有一些是黑石顶没有,而鼎湖山却有的。这就是说,它们是互相补充的,两者是缺一不可的,而不是互相矛盾的。

  在黑石顶的一条沟谷中,我看到的第一种英雄树就是红椎。它们的木材是第一流的。因为它的树皮不断地脱落,就像是披着一件蓑衣,当地人叫它吊皮栎;又因为它的树皮和木材都是红色的,所以又叫它红栎。红椎散生在林中,高大而又雄壮。同红椎一样高大雄壮、外貌也完全一样的一种大树,只是树皮不裂,树皮不红,当地人称白栎。而且我看到,有一些特别高大的白栎,主干的下部有很大的板根。红白二栎,就好像亲兄弟一样,齐心落户黑石顶,给林区增加了光彩。

  在沟谷旁的小乔木中,人们指给我看一种奇特的小树,它叫齿叶竹节树。它的叶子周围有很多齿,树干的外形很像竹竿。从分类学上说,齿叶竹节树是红树科植物,按理应该分布在海岸红树林中;但也确实有一些生活在海滩的红树植物和半红树植物,同时分布在陆地上。我查过海南尖峰岭地区的植物目录,在尖峰岭的山林中,也有这种竹节树在生活着呢。

  一种主干外皮红红的大树招人喜爱。它掉下几颗外形像板栗似的混身是刺的果实,但用手拣起,那刺竟是软的。剥开那软软的果皮,黄色的果肉又甜又酸,好吃的很。等到完全熟了,果肉变红,只有甜味一点儿也不酸了,有点儿像菠萝蜜;因为它的果实有黄红两色,所以大家叫它“二色菠萝蜜”。因为它的树皮很红,所以也有人叫它“少女穿红裙”。它的正式名字也满好听,叫做“小叶胭脂”。有一株小叶胭脂树上,缠绕着几十条藤本植物,像是在红裙之外加了好多条彩带,挺好看呢。

  刚刚欣赏完“少女穿红裙”,又有“将军穿红袍”。同样是主干外皮红红,果实的样子也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不同是,“将军穿红袍”的叶子比“少女穿红裙”的叶子大,所以它的学名叫“大叶胭脂”。

  小叶胭脂和大叶胭脂,都是桑科植物,有名的果树。

  在黑石顶林中,最高大雄壮的大树是黑叶椎;因为它们喜欢生活在水边,而且离水越近长得越高,所以大家又叫它水椎。它的果实从样子到味道,跟板栗差不多。人们说它们是“黑石顶的霸王树”,它们有40-50米高,树冠高出林冠。我们的祖先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可是,也有一些大树像黑叶椎,却不怕风摧。它们的木材坚硬,不易腐朽,而且容易加工。

  让我更加惊奇的是,黑叶椎的生命力特别强大,主要表现在不止是1株大树1根主干长得特别高大,两根主干也长得高大,3-4根主干同样是根根高大。我们站在1株4干的大黑叶椎下,看到那4根大干一般粗一般高,感受到它的气势实在威武雄壮,潜力大到无穷。从木材生产的角度看,它们实在是优秀无比的。

  我们沿着一条山脊向上攀登,山脊两边的沟谷中同时出现了珍贵树种群落:左面的群落是马蹄荷;右面的则是壳菜果。它们都是金缕梅科的优良用材树种,主要分布在热带。马蹄荷又名金克木,它的叶片形状同马蹄差不多。壳菜果又叫米老排。这两种大树树形很漂亮,翠绿的大而厚的叶片上闪着光,灰白色的主干细腻而圆滑。它们的木材都是很好的。大家尤其喜欢米老排,因为它的木材是红色的,很美,作家具很漂亮,不变形。还有一个优点,就是长得快。

  在黑石顶山林中,我们几次看到金叶白兰花群落。白兰花是古老的木兰科植物,人们最初发现它是在印尼的爪哇,于是,有人就认为白兰花只分布在爪哇一个地方。新中国成立后进行野外资源调查才发现,原来我国南方几省都有野生的白兰花。这种金叶白兰花主要分布在广东,所以又叫广东白兰花。现在是1月,农历腊月,金叶白兰花正在盛开;我知道,腊月开花的树本来就少,腊月开花的木兰科大树就更少,所以这个机会是很难得的。可是,那树太高大,花儿又太小,在树下是看不到的。我们仰起头来。只能看到它的金叶。人们也拣来落下的金叶让我看。原来,那金叶是指它的背面有一层厚厚的金色绒毛;请想一想看,这样的一树又一树的金叶,成百万片,成千万片地在空中闪着光亮,那是一种多么神奇的画面?美丽的叶片我看过不少,但这种美丽的金叶过去是没有看到过的,所以今天对我来说真是大大开了眼界。而且,人们告诉我,金叶白兰花不但花美叶美,它的木材也是第一流的。

  最后,我要告诉小读者们,在黑石顶的山林中,我又一次看到了马尾松正在逐渐被阔叶树代替的现象:一株株的马尾松在接受不到阳光的条件下,枝叶干枯了,死去了;在它们的周围,阔叶树非常旺盛地长起来了。我很久很久地为马尾松不平,它们为改造贫瘠山地立了大功,给阔叶树创造了生存的条件,到头来却又被阔叶树压死,实在是有点不公平。但是,这是自然想象,自然规律,是人力没法改变的。人类只能认识和适应自然规律,而不能改变自然规律。当然,从经济价值等方面说,这些阔叶树比马尾松要高多了,特别是木材,阔叶树很多是第一流的,马尾松的木材则比较一般。

  南滚河:大象、懒猴和犀鸟的故乡北回归线上的第3块绿洲,在云南沧源县境内,它就是南滚河自然保护区。这里保护着亚洲象、长臂猿、懒猴、犀鸟等珍稀动物,有着繁茂的原始林和次生林,其中特别高大的是竹木混交林。

  站在高处下望,那宽阔的南滚河由北向南,滚滚流着;一出保护区,就进入缅甸的疆界。我们走入河谷地带,在寻找大象的同时,细心地观察了森林。竹木混交林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十分高大的竹子。在高大的竹丛中,包围着一些高大的阔叶树。竹子占着优势,长得十分旺盛;阔叶树也是很高大雄壮,没有在包围中受气的模样。这是一种竹木共荣的景象。

  我们知道,竹子的繁殖能力很强,它们的地下根是一条很长很长的竹鞭,竹鞭的每一节都向上生出一根新竹来。一般的树木大约敌它不过,慢慢把地盘让给它;竹林中留下来的,都是比竹子更强的大树。

  林中的藤本植物特别多,也特别大。有一株特别大的藤,在两株大树中间,搭了几道空中绳索,然后在两株大树旁各卷了好几个大团团,真够有气派。这株大藤有一点让我高兴,就是它没有死死缠住那两株大树,更没有把两株大树缠死;相反,它的茎上生活着许许多多的附生和寄生植物,例如各种蕨类,而且都绿油油的,很有精神。

  这里各种各样的榕树也多,包括果实像苹果大的苹果榕;我走过我国热带的许多自然保护区,看到过许多种榕树,却没有看到一株果实累累的苹果榕。也许是天意,让我在南滚河第一次看到了果实扒满树干的苹果榕大树。果实当时还青,熟时要变红,林中各种动物包括长臂猿、犀鸟等等,都喜欢吃这种果实。

  在南滚河林中,许多兰科花卉让人喜爱。它们生长在大树的干上,显得分外的清幽,分外的高雅,给人以无穷的享受。它们喜欢一丛一丛地生长,那长长的花序上,开放着好多朵浅紫色的筒状的花儿,那花儿散发着清清的淡淡的幽香,让人感到了一种十分淡雅的舒适。我一生多次看到兰花,但多是在室内园内人工培育的;野外也看到过兰花,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西双版纳石灰山上探访龙血树的时候,看到几株大树上同时开放着几百朵几千朵的浅紫色的兰花,我们几个人同时欢呼了起来。那兰花叫石斛,不但美貌、清香,而且是眼科良药。今天,我们在南滚河看到的还是石斛,它们的花序更长,花朵更多,花儿的颜色也更鲜艳。

  热爱兰花的人们,你要想真正体会兰花的清幽、高雅,就无论如何要到野外来。大自然中的兰花不知道要比人工栽培的好上多少倍。说到底,它们不是同一个层次,比较起来是很困难的。但是,你只要看到大自然中的兰花,不用别人说,你自己就会明白那魅力是无法抗拒的。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