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八节引用诗文起名法

  我们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历代留传的优美的诗词文章,简洁精粹或含义深邃的成语典故等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名取有意,摘取文章、诗词浓缩起名,如“陈设古玩,名有攸宜”(袁枚《随园诗话》)。既体现了我们传统民族文化的精粹,可引以为自豪,又适应了社会生活文化环境,显得新颖脱俗,典雅工巧,含蓄隽美,意味深长,而且不易与人重合。

  古往今来,《诗经》《论语》《史记》和唐诗宋词等不仅教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而且摘取其中文字取名的大有人在,特别是在文化阶层,以此起名更成为一种风气。

  唐代茶圣陆羽,字鸿渐,其名、字出于《易经》:“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现代教育家杭苇,原名杭锡奎,上学时校长根据《诗经河广》中“谁谓河广?一苇杭之”的意思为其取名杭苇,字一之。

  无产阶级革命家张太雷,幼名张泰来,泰来是他外祖父据《易经》中“否极泰来”之意取的名。后来他取谐音表明宏大的抱负,愿把自己化做巨雷,冲破旧罗网。

  评论家、美学家王朝闻,原名王昭文,因对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特别欣赏,取其义,又取原名谐音,而名“朝闻”。

  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名出自《庄子逍遥游》:“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唐代皮日休《房杜二相国》诗中亦云:“遂使后世民,至今受陶铸。”陶铸即造就培养之意。

  方志敏烈士之名出自《书说命下》:“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仍来。”后有成语逊志时敏,意为谦逊好学,时刻策励自己。

  “雨巷诗人”戴望舒,原名戴朝宗。望舒取自楚大诗人屈原的名作《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即神话中月神驾车的神,后来成为月的代称。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新闻记者、出版家。他原名邹恩润,因其一生的主要著述及许多活动都用“韬奋”这个笔名,他的原名反少人知晓。关于韬奋一名,他曾向人解释过:“韬”是韬光养晦(出自《旧唐书》),“奋”是奋斗不息,用以自勉的意思。郭沫若曾就他的笔名作过一嵌名对联:“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这副对联对我们也是很有教益的。

  还有作家东方既白,名出自苏轼《前赤壁赋》中“不觉东方之既白”,东方是复姓。

  著名作家谢冰心之名,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一名会使人想起清高之志,纯洁之情。

  现代作家张恨水,原名张心远。恨水一句也寓含着一段深意。南唐后主李煜《乌夜啼》词云:“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张恨水幼年酷爱词章,读了李后主此词后,从中悟到光阴像流水一样白白逝去。“恨水”一名会使我们感慨光阴如水流逝,务须严格律己。

  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原名王运生。自幼崇拜民族英雄,当他读《木兰辞》,看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名句时,十分向往那种奋战疆场、马革裹尸的战斗生涯,遂改名若飞表达了他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豪气与救国救民的迫切心情。

  从以上名字的由来可见,从古文、古谚中摘字取名,立意新颖,语意隽奇,怡人耳目,可使人名寓意深刻,韵味悠悠。同时,人名中浓缩着优秀诗词的清词丽句,既发人沉思,引人回味,又反映出多种不同的风格。如欲表豪情壮志,可取壮飞(李白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白羽(卢纶诗:“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志丹、留丹(文天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欲求超脱高雅,可取乔木(《诗经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帆影(李白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飘然(杜甫诗:“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等;欲明亲情友谊,可用春晖(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秋鸿(苏轼的“人似秋鸿来有信”)等等。

  以文章、诗词取名,需要较高的文化修养,需要一定的古典文学的根基,因而它也是上乘的取名方法之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特别是文化事业的发展,民族文化水准逐渐提高,人们普遍喜欢择选文章、诗词中的字意起名,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下面再列举一部分这类可作名字的词语,供欣赏和参考。

  1.古文摘选法

  盈克(《左传》“彼竭我盈,故克之”)。

  民川(《国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无极(《大学》“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知本(《大学》“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时中(《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可均(《中庸》“天下国家可均也”)。

  诚明、明诚(“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至性(《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祯祥(《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祯祥”)。

  自成、自道(《中庸》“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儒家经典《诗经》中有许多句子都可选用起名。如:

  习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慎远(“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如愚(“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学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无争(“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

  郁文(“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尽美(“尽美矣,也尽善也”)。

  无适(“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思齐(“见贤思齐焉”)。

  德邻(“德不孤,必有邻”)。

  三思(“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风至(“网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博文(“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如斯(“逝者如斯夫”)。

  秀实(“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正行(“其身正,不令而行”)。

  和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弘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九思、思明、思聪、思义(“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可继(《孟子》“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

  天时(《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浩然、养浩(《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若云(庄子《逍遥游》“其翼若垂天之云”)。

  无涯(庄子《庖丁解牛》“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非止(《惠子相梁》“非梧桐不止”)。

  高博(荀子《劝学》“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玉润(“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其明、其光(“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涛至(宋玉《风赋》“涛畅而至”)。

  昆玉(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

  蔓芩(枚乘《七发》“蔓草芳芩”)。

  振宇(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

  华野(王粲《登楼赋》“华实敝野”)。

  良实、志纯(诸葛亮《出师表》“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怀文(曹丕《与吴质书》“而伟长独怀文抱质”)。

  鹰扬(曹植《与杨祖德书》“孔璋鹰扬于河朔”)。

  济性(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

  修竹(王羲之《兰亭集序》“茂林修竹”)。

  舒啸(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

  独影(江淹《别赋》“回文诗兮影独伤”)。

  方知(孔稚珪《北山移文》“吾方知之矣”)。

  兰谷(萧统《陶渊明集序》“兰之生谷,虽无人而自芳”)。

  道微(刘勰《文心雕龙》“道心惟微,神理设教”)。

  华鹤(庾信《哀江南赋》“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

  思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呈驰(王勃《滕王阁诗序》“俊彩呈驰”)。

  飞羽(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成思(韩愈《进学解》“行成于思,毁于随”)。

  德馨(刘禹锡《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卧波(杜牧《阿房宫赋》“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汀兰(范仲淹《岳阳楼记》“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自广(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

  逸群(《三国志》“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深秀(欧阳修《醉翁亭记》“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名实(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遗世(苏轼《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质直(元好问《送秦中诸人引》“人质直而尚义”)。

  知味(钟嗣成《录鬼簿序》“别与知味者道”)。

  硕师(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相生(李贽《杂说》“首尾相应,虚实相生”)。

  花晨(袁宏道《虎丘记》“凡月之秋,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2.诗词摘选法

  思远(《诗经载驰》“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清扬(《诗经野有蔓草》“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明哲(《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素荣(屈原《橘颂》“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飞扬(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

  养怡(曹操《龟虽寿》“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南翔(曹丕《燕歌行》“群燕辞归燕南翔”)。

  雄杰(阮籍《咏怀》“岂若雄杰士,功名从此大”)。

  飞鸿(谢灵运《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葳蕤(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

  陶然(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陶然共忘机”)。

  采薇(王维《关綦毋潜落第还乡》“不得顾采薇”)。

  清秋(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兴是清秋发”)。

  芳原(韦应物《东郊》“微雨霭芳原”)。

  舒波(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清风吹空月舒波”)。

  锦茵(杜甫《丽人行》“当轩下马入锦茵”)。

  予心(骆宾王《在狱咏蝉》“谁为表予心”)。

  馨音(常建《破山寺后禅院》“惟闻钟馨音”)。

  玉珂(杜甫《春宿左省》“因风想玉珂”)。

  笠翁(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

  荷风(孟浩然《夏日南享怀辛大》“荷风送香气”)。

  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新雨带秋岚”)。

  白涛(李白《送友人寻越中山水》“涛白雪山来”)。

  海云(李白《关山月》“苍茫云海间”)。

  逐流(李白《江夏行》“心逐江水流”)。

  远帆(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

  净娟(杜甫《咏竹》“雨洗娟娟净”)。

  世才(杜甫《狄明府》“时危始识不世才”)。

  一羽(杜甫《咏怀古迹》“万古云霄一羽毛”)。

  冰清(韦应物《赠王侍御》“诗似冰壶见底清”)。

  虚竹(白居易《池上竹下作》“竹解心虚即我师”)。

  占春(温庭筠《太子西池》“柳占三春色”)。

  别韵(崔道融《梅花》“香中别有韵”)。

  梦痕(苏轼《出郊寻春》“事如春梦了无痕”)。

  弄影(张先《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

  念远(晏殊《浣溪沙》“满目山河空念远”)。

  双燕(欧阳修《采桑子》“双燕归来细雨中”)。

  梅妆(欧阳修《诉衷情》“呵手试梅妆”)。

  平林(欧阳修《蝶恋花》“平林新月人归后”)。

  兰舟、晓风(柳永《雨霖铃》“兰舟催发”“晓风残月”)。

  疏桐(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余生(苏轼《临江仙》“江海寄余生”)。

  素娥(晁元礼《绿头鸭》“素娥淡伫”)。

  韶光(李元膺《洞仙歌》“韶光共追游”)。

  清野(周邦彦《夜飞鹊》“迢递路回清野”)。

  凌波(周邦彦《瑞鹤仙》“凌波步弱”)。

  兰芷(贺铸《感皇恩》“兰芷满汀洲”)。

  静江(江藻《点绛唇》“夜寒江静山衔斗”)。

  紫薇(廖世美《烛影摇红》“紫薇登览最关情”)。

  壮怀(岳飞《满江红》“壮怀激烈”)。

  劲风、千羽(张孝祥《六州歌头》“霜风劲”“千羽方怀远”)。

  玉界、素月(张孝祥《念奴娇》“玉界琼田三万顷”“素月分辉”)。

  芳菲(陈亮《水龙吟》“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如虎(辛弃疾《永遇乐》“气吞万里如虎”)。

  东流(辛弃疾《菩萨蛮》“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冷香(姜夔《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高梧(张镃《满庭芳》“月洗高梧”)。

  蕙畹(张镃《宴山亭》“竹槛气寒,蕙畹声摇”)。

  兰心(史达祖《东风第一枝》“巧沁兰心”)。

  枫桥(吴文英《惜黄花慢》“枫落长桥”)。

  霜华(蒋捷《瑞鹤仙》“霜华似织”)。

  玉关(张炎《解连环》“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

  如海(朱弁《春阴》“诗穷莫写愁如海”)。

  香凝(吴文英《风入松》“有当时纤手相凝”)。

  雨萍(文天祥《过零丁洋》“身世浮沉雨打萍”)。

  玄戈(戚继光《盘山绝顶》“但使雕戈销杀气”)。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