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七节利用典故起名法

  典故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利用典故取名,以极其精练的两三个字,使所要寄托的宏伟抱负、贤良品质、处世之道等丰富内容极其含蓄地表达出来,使人名显得文雅脱俗。

  1.利用古代诗文中的典故

  中国诗文浩如烟海,加上名人名家极多,名句名诗更不胜数,这就为我们取名用典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空间。以古代诗文中的典故取名的例子很多,如:

  王朝闻,著名美学家,“朝闻”出自《论语》:“朝闻道,夕死可矣!”

  马三立,著名相声演员,“三立”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衰,此之谓不朽。”

  蒋经国,“经国”出自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谢冰心,现代著名作家,“冰心”出自唐王昌龄诗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莫砺锋,“砺锋”出自诗句“宝剑锋从磨砺出”。

  何满子,引用宋词同名词牌。

  纪鹏飞,“鹏飞”意象出自《庄子逍遥游》。

  孔学思,“学思”语出《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陈三省,“三省”语出《荀子劝学篇》:“吾日三省吾身。”

  于省吾,“省吾”出自《荀子劝学篇》:“吾日三省吾身。”

  徐竹心,“竹心”出自郑板桥诗句。“徐”与“虚”谐音,徐竹心即虚竹心。

  方致尧,宋代人,“致尧”出自杜甫诗句:“致君尧舜上。”

  李彭年,唐代人,“彭年”出自:《庄子逍遥游》中记载彭祖的事迹。

  刘青山,“青山”出自:“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张弛,语出《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斐冲天,“冲天”出自《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则惊人。”

  陆龙,字在田,取自:“见龙在田。”

  文点,字与也,出自《论语》:“吾与点也。”

  李宗仁,字德邻,取自《论语》:“里仁之为美”,“德不孤,必有邻”。

  潘岳,字安仁,取自“仁者乐山”,以岳代山。

  马千里,又名马良骥,四川书法家,语出唐韩愈《杂说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易家言,“家言”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序略,以拾遗补蓺,成一家之言。”

  傅楚,语出《孟子滕文公下》:“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传诸?使楚人传诸?’”

  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浩然”出自《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鲁迅,原名周树人,“树人”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薄至清,“至清”取自《汉书东方朔传》:“水至清而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舒广袖,河南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语出毛主席词:“寂寞嫦娥舒广袖。”

  周三余,“三余”指的是三国魏董遇谓冬、夜、阴雨正是人们可利用来读书的余暇时间。语见《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雷思行,“思行”出自《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于飞,语出《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刿刿其羽。”

  马威,语出“下马威”,清代李渔《蜃中楼抗姻》:“取家法过来,待我赏他个下马威。”

  萧春晖,“春晖”出自唐代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李如人,“如人”出自:“君子之亲温如人。”

  2.利用古代人名、地名中的典故

  利用古代名人名字起名,主要是为了表示自己要步其后,表白思慕之心,以之为楷模。以地名起名,或表示自己出生于此,或为了纪念自己与此地有关的事情,如:

  刘子舆,字希孟,这是仰慕孟子的表白。

  罗蒙正,字希吕,希望能成吕蒙正(宋代大宰相)那样的人。

  林大春,明代人,字井丹,因汉代有先贤井丹,字大春,他便以名为字,以字为名。

  王逢年,明代人,号小王右军,因大书法家王羲之称为王右军。

  陆绍裘,清代人,号小放翁。宋代诗人陆游,号放翁。自号小翁,表白希望成为“陆放翁第二”的愿望。

  还有在同姓的先贤的姓名中暗加仰慕字的:张希良,孔宗尼,颜慕渊,周今旦,染式鸿,孟敬舆,萧仰何,李慕白等。

  丁思孔,清代奉天广宇人,字景行,号泰岩,顺治进士。以“思孔”为名,是为了表示自己要潜心学习儒学,追求圣人之道。

  陈去病,现代人,以“去病”为名,取健康意,同时以“霍去病”的“去病”为名,表示自己愿忠于国家,学习霍去病,为国捐躯。

  符确坚,以“确坚”为名表明自己意志坚强,同时取“符坚”的“坚”,取名甚妙。

  张仲谋,以孙权的字“仲谋”取名,一是表示自己聪明,二是表示自己愿向孙权学习。辛弃疾有词句:“生子当如孙仲谋。”

  流沙河,著名诗人,《西游记》中有“流沙河”。

  汤易水,易水在今河北,古代燕国多出壮士,以易水为界,表白自己的豪迈气概。荆轲行刺秦王,来到易水边,其友高渐离作歌送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