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声韵起名法

  名字作为一种代号,最早是用来呼喊的。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名字只以口头语言的形式存在,因而音韵就极其重要。就字形来说,“名”这个字是用古代六种造字法之一的“会意”合成的,可以分解还原为“口”和“夕”,它的意思是:晚上(夕)我看不见你,你看不见我,碰头时要用嘴巴(口)说出自己的名字来,相互才能知道对方是谁。这就要求名字的读音首先要响亮清晰。除了这个基本要求之外,名字的声韵还应该富有音乐美,读起来悦耳动听。

  名字的声韵首先要响亮、清晰。清晰是指要能让人听得清楚明白,是对名字声韵的最起码的要求。否则,名字的交往功能就不能实现或不能很好地实现。因此,取名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声韵哑仄的字眼,搭配上也要避免造成这种效果。

  名字的声韵是否清晰、响亮,不仅关系到人际交往,而且往往给人一种暗示,影响听者的心理。试想,一个声韵哑仄的名字和一个声韵响亮的名字给人的感觉如何呢?情形往往是这样的:读到哑仄、听来模糊的名字,会使人联想到名字的主人同样消沉、颓唐,无精打采,疲沓困顿,甚至让人联想他身体瘦弱、个头矮小……相反,一个读来响亮、听来清晰的名字,会使人联想到名主目光炯炯有神,举止自信有力,性格刚毅,胸襟开阔,无论魁梧高大还是短小精悍,都是浑身充满朝气。已故毛泽东主席的名字,最后一个字落在“东”上,声韵极其开阔、有力,阴平声调又使韵律平稳、悠长,富有很强的穿透力,使人联想到他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以及伟人的性格、风采。

  有这么两个名字:杨天丽和张湘江。你读了以后,一定会觉得前一个顺口,而后一个拗口。这是为什么呢0?因为“张湘江”这个名字,三个字的声调都一样,韵母也相同或相近,所以读起来既单调又拗口。看来,要想取的名字叫起来朗朗上口,还得注意点声韵学的问题。

  我国历来有声韵之学,不仅写诗要讲究声韵,而且散文、对联等等,都要讲点抑扬顿挫,姓名自然也不例外。那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声调

  一个名字叫起来是否顺口,声调的搭配是最重要的。一般来说,姓名的几个字最好不取同声调的。有人从北京地区抽取996个人名,并对这些姓名的声调搭配情况作了一个统计(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所选名字的格式均为“单姓+双名”)。根据用字的声T情况,把这些名字分成四类:第一类,三字同调,即“平调型”的,读起来感觉费力而单调;第二类是相邻两字同调(或前两字,或后两字),即部分抑扬型的,读起来感觉较好;第三类是一、三字同调;第四类是三字异调。三、四类都属于抑扬型。第三类虽然是两字同调,但不相邻,所以实际上形成了两个变化,效果和第四类相同。抑扬型的名字听起来起伏跌宕,读着也顺口。四类名字的统计结果如下:

  类型三字同调相邻两字同调一、三字同调三字异调

  数型三字同调相邻同字同调一、三字同调三字异调

  数量51265246536

  百分比5.2%26.8%68%

  由上表看出,第三、四类即抑扬型的名字占了大多数,再加上第二类部分抑扬型,这三类名字就占了绝对优势,三字同调的名字只是极少数。这说明人们在取名时,无意中已经遵循了声调变化的规律。

  我们既然知道了姓名的声调规律,就可以在取名时有意避免三字同调,而安排声调不同的字。这里还应注意一点:如果是复姓,而且复姓的两个字是同调的,比如东方、司空、淳于,那么在取名时,若取单名,这一个单名用字就不要和姓氏字同调;若取双名,则双名第一个字不要和姓氏字同调。像“东方闻樱”“司空图”“淳于髡”这样的名字,在声调搭配上都是较好的。

  (2)注意声母和韵母的配合

  几个声母发音的部分相同的字放在一起,读起来就有些费力;如果韵母也相同,就更费力了。“绕口令”就是根据这个道理编出来的。我们起名字,自然要力求好读、不绕口,这就要注意声母和韵母的配合,避免出现上述情况。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