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姓名学概论

  凡人必有姓和名。姓名是代表人的符号,是人们彼此相区别相联系的一个记号。这当然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您想知道我国的姓氏、姓名是如何来的吗?这里面大有学问。

  据考证,我国古代是先有姓氏,而后有名、字和别号。姓氏是姓与氏的合称。据《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通志氏族略序》:“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秦汉以后,姓氏不别,或言姓,或言氏,或兼言姓氏。

  据统计,我国见之于文献的姓氏就有5660个,其中单姓3484个,复姓2030个,三字姓146个。当然,这里还不包括四字姓、五字姓和没上书的姓,以及明清时移居中原的蒙古、满族人译改的姓。

  如此之多的姓氏是姓名学的基础。

  古代人的姓氏及起名、字和别号的方法,一代传一代,直到今天。当然,今天只是在一些偏远或落后地区,人们仍然固守着古人在姓名之外,另起字和别号的习惯,但绝大多数地方的人就只起名,而不再另起字和别号了。今天的许多年轻人,甚至根本不知道人的姓名之外,还有字和别号这么一说。

  一、起个好名字不容易

  既然名字只是一个人的符号,它本身与人的命运并无直接关系,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一个人起什么名字并不重要呢?实际上绝非如此。一个人的姓名将陪伴他走完人生之路。按照姓名学的理论,一个好名字将使您终身受益;一个不好的名字将使您遗憾终身。

  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重视起名。古代贤哲尹文子说过:形以定名,名以定事,事以验名。这就是说,观察辨别事物、人物,必先定名而后才可以成事。而事物的成败得失,又可以验其名。古代还有一句名言:有其名必有其实,名为实之宝也。意思是:符号一定代表了某一事物,有事物就必定会产生代表它的符号即名字;反过来,以符号或名字也可以了解该事物的内容及特征,即所谓“名附于实则见其义”。《说文解字》甚至训义“名”为“命”,“名自命也”。即人的姓名甚至与其人生命运相关。本书编著者慧缘老师认为: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具有五大因素,也就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名号、五读书。因此,名字非常重要。前贤们甚至认为赐子千金,不为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根据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给孩子起名,也就是为孩子“定魂”。足见天下父母是多么看重为子女起名的事情。

  然而,一般人的名字都是由两三个字组成。也就是说,需要在这两三个字中求得一种最佳组合。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里面的学问太多了。为什么说起个好名字不容易呢?

  第一,起名字要讲究字义、字形和字音。所谓好名字,最起码的要求就是写出来好看,叫起来好听,含义深刻,寓意丰富。

  第二,起名字要有特色,尽可能避免同姓名。名字是人的符号,是人们彼此相区别的记号。从这一点来说,与别人、特别是与很多人同姓名的名字就失去了名字的意义,因而不能算好名字。但天底下芸芸众生,要避免与别人名字相同,在起名时就非得冥思苦想、别出心裁不可。

  第三,起名字还要顾及十二生肖、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传统习俗与要求。这里的学问就更多了。

  起个好名字不容易。对于那些儿女刚出世的年轻父母来说,这种感受一定很深。刚刚为人父母,他们总会翻开厚厚的辞海、辞源搜肠刮肚,绞尽脑汁,试图为自己的宝贝起个好名字。这个时候,他们往往赞叹那些伟人、名人的佳名,为自己给孩子起不出好名字深感惭愧,摇头感叹:“儿女易生,好名难起!”

  二、起名要讲究字义

  许多人主要是根据字义来取名,即根据各自不同的审美观念,不同的愿望,不同的性格、爱好,起一个文字意义很好的名字。这就是说,讲究字义是起个好名字的起码要求。

  所谓名字的字义,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名字的本义,即实实在在的含义。这种含义大多包含起名者对被起名者的希望、追求、祝愿,也可能包含起名者的个性特征和爱好。另一方面,名字的字义还包括寓意,即借其他事物以寄托本义。

  1.不要起带洋味的名字。我国的汉字大都有实实在在的意思,因此,我们起名时应该通过一两个汉字表达一个确切的意思。像“约翰”“玛利”“丽沙”“珍妮”“洛夫”“珠利”等,仅是洋人名字的音译字,除了带点洋味外,没有什么确定的汉字意义。我们是中国人,是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我们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我们有属于自己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我们是世界上一个伟大而值得骄傲的民族,有什么道理看不起自己,而去崇拜洋人呢?当然,使用带洋味的名字,这本是无可厚非,但这种名字在人际交往中,无疑会使对方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感觉,甚至给人一个不好的印象,这就有可能妨碍一个人的事业发展。

  2.不要起太俗气的名字。名字是人际交往的工具,而名字在很多场合,又往往构成给人的第一印象。正因为这样,起名用字应尽量避免太俗气的字及字义,如女的起名“菜花”“翠姑”等,就给人以土里土气的感觉,人们很容易根据名字即判断这样的女人一定是没有学问、没有抱负的家庭妇女。而男的起名“富贵”“有财”“狗蛋”“狗娃”,也会给人以非常俗气、势利的感觉。还未与人打交道,就会被人看不起。名字不同于乳名,是要在孩子出生15天内报请户籍机关登记的本名,要使用一辈子。以后除非具有更改本名条例规定之条件,名字一般是不准随意改动的。因此给孩子起名一定要慎重,免得后悔和带来麻烦。

  3.要顾及到姓与名在字义上的组合。起名要注意字义,这里并不仅仅是讲名的字义,实际上还有一个姓与名在字义上的组合问题。例如,“白如冰”这个名字就是姓与名在字义上的最佳组合。作为姓,“白”这个字并没有什么意思,但将它与“冰”联在一起,就构成了“洁白如冰”这一高雅、深刻而又完美的字义。听到这个名字,会觉得是一种享受,并对之肃然起敬。再如“周而复”这个名字,也是如此,构成了“周而复始”的完美字义。反过来,不考虑姓与名在字义上的组合,起名时就有可能出差错。例如“胡扁文”这个名字就犯了这个错误。

  三、起名要讲究字音

  字音,就是一个字读出来的声音。起名要讲究字音,也就是所起的名字,叫起来要好听,要响亮。

  起名讲究字音最普通常见的方法,是尽量避免不雅谐音。汉字非常丰富,同音而不同义的字又特别多。例如“财”与“材”、“朱”与“猪”、“石”与“屎”、“王”与“亡”等等。这里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即有的名字看起来意思很好,也很文雅,但听起来由于字音与另外一个不雅、甚至非常粗俗的词句类似,就会使人很不舒服。因此应该予以重视。

  四、起名要讲究字形

  起名还要讲究字形。讲究字形,也就是写出来要好看,好认。

  汉字数量浩繁,康熙字典就收有42114个字,而其中三万多字是不常见,常人能认识的汉字,一般在三千左右。有的人在起名时,总是喜欢用一些不常见的字,有的字甚至字典上也查不到。或许这些人认为,用一般人不认识的冷僻字起名,能给人一种有学问、有教养的好印象,其实不然。名字是一个人与他人交往的符号,如果别人很难识别,就会给交往带来不便。而且从心理学讲,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名字认不得或读不出来时,必然会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感觉,甚至不愿与他交往。有位心理学专家作过统计,使用比较冷僻的字起名的人,一般社交能力都差,且80%的人性情孤僻。看来,这是颇有道理的。

  五、起名要尽量避免同姓名

  名字是代表人的符号,是人们彼此相联系相区别的一个记号,简而言之,是人际交往的工具。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起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尽量避免同名。同姓不可避免,但如果同名同姓,那么姓名就失去其符号、记号和交往工具的作用,并且会在工作和生活中带来许多不便和麻烦。

  笔者建议尽量不要起简单的名字,因为中国的同名率很高。在中国历史上,汉晋之际盛行单名。其缘由,除王莽复古改制“令中国不得有二名”外,主要原因是为了便于避讳。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为了强化封建专制与皇权统治,避讳制度曾受到高度重视。所谓避讳,即君主与尊长的名字不能直书直说,必须用其他文字代而替之,如为避刘邦讳,须以“国”字替代“邦”字。避讳制必然造成种种文字麻烦。为了便于避讳,减少讳字,汉晋之际的皇帝大多采用单名(单名所讳之字比复名要少一半)。这样一来,其他高官贵爵乃至士农工商,为了维护自己在一家之中的尊严而又便于避讳(避家讳),也纷纷采用单名。

  六、拆姓为名的起名习俗

  拆姓为名是一种很古老的习俗。以这种方式起名有以下两个好处:

  1.简单方便。除了一些不好听,或不能拆的姓名(如周、王、孙、尤、孔、水、节等等。另外,复姓一般很难拆)外,只要细心观察姓氏的各个组成部分,便能很快拆其姓而为其名。

  2.新鲜有趣。名字由姓氏的不同部分组成,无论从字形上看,还是从字义上看,都会给人以新鲜有趣的感受。尤其是在社交场合,在与陌生人打交道时,或是对方发现,或是自己介绍,“拆姓为名”能活跃气氛,缩短距离,消除隔阂,创造一种融洽的环境。如:林森,国民党元老,曾任国民政府主席。

  七、增减姓字笔画的起名习俗

  这种起名方法,充分利用双字特点,巧妙地改变姓字字形,灵活多变,饶有趣味,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文字游戏。如:王玉、王丰、王五。

  八、字义上以姓生名的习俗

  字义上以姓生名是一种直接的派生方式。我们知道,姓氏除了表示家庭血缘关系之外,有时它本身作为一个汉字,也有字面上的字义。著名豫剧演员牛得草,原名牛俊国。李春芳老人给他起名时说:“姓侯的有叫侯得山的,猴子得了山,可以攀登;姓鱼的,有叫鱼得水的,鱼儿得了水,可以自由自在畅游;姓朱的,有叫朱得康的,猪得了糠,可以膘肥体壮。”他接着说,“你姓牛,何不叫牛得草呢?牛儿得了草,负重劲行,辛勤耕作,韧力无穷。”随后,李老先生继续说,我还为你想了个字和号,字为“料足”,号为“饮水”。牛得草、牛料足、牛饮水。草、料、水,三者俱得。小牛,你的前途无量呀。可见,“牛得草”这个名就很好地利用了“牛”姓的字面之义,而配以“得草”,使之组成一个很好的完整意思,真可谓挖空心思!属于这方面的佳名还有:马上飞、马识途、牛群、黄河水、江水流、江边翁、江中舟、丰收年、东方君、南宫客、西门子、曾为友、广而宽、国家旺、空中云、向前进、边疆兵、燕南飞、叶落根、白如冰、山中虎、林中花、万家灯、明天来、金不换、水东流、水里龙、花正红、花香远、贺新年等等。

  从字义上以姓生名还有一种方法,也就是所谓“成语法”,即利用姓名在字义上的内在联系,将某些成语或典故简缩而成姓名。这样的姓名一般显得很高雅,也很特别,耐读、耐听、耐看、耐想。正因为这样,这种起名方法运用起来比较困难,起名者需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

  这方面的例子有:石成金(点石成金)、温知新(温故知新)、居思危(居安思危)、周而复(周而复始)、成方圆(无规矩不成方圆)、万长青(万古长青)、万更新(万象更新)、马成功(马到成功)、山水秀(山清水秀)、火银花(火树银花)、古色香(古色古香)、古今来(古往今来)、左逢源(左右逢源)、平登天(平步登天)、平近人(平易近人)、安无恙(安然无恙)、龙虎斗(龙争虎斗)、阳春雪(阳春白雪)、任人贤(任人唯贤)、明秋毫(明察秋毫)等等。

  九、谐音以姓生名的习俗

  所谓谐音,就是听起来字音差不多,但字义并不一样。这是由汉字一字多音,一音多字的特点而形成的。以这种方法的名字具有含义委婉、耐人寻味、新奇有趣的特点。

  十、字形以姓生名的习俗

  这种方法与拆姓为名不同。它不是简单地拆用姓氏的某个部分,而是要利用姓氏的某个部分再造一个字而为名。用这种方式起名,灵活多变,给人以有学问、有教养,特别是起名有讲究的印象。

  十一、合父母二姓为名的习俗

  这种起名的习俗比较常见。孩子本是父母爱情的结晶,将父母两姓合在一起为小孩之姓名,合情合理,意味深长,并且有利于加深一家人之间的感情。例如:文章、鲁杨、马林、方芳、安康、常乐。

  十二、起女名的一般习俗

  自古以来,男女有别。姓名是根据各人不同的价值观、审美观而起出来的。因此,男人与女人的名字,在字音和字义的选择上,自古以来也有明显的差别。这些差别,当然首先由于男女自古以来在社会上长期处于显著不同的地位而造成的。

  1.多用女性字

  这是最基本的方法。古代的女人名,女娲是第一个以女性字出现的,黄帝妃嫘祖,高辛氏妃娥,后人都一律也加上女旁,对性别是最简单的注释。

  女性字最本分的是称娘,也最普遍,与男子称郎相对。如杜十娘、李秋娘。

  次之为称女,如类黑女(有一位张黑女,却是男的)、王玉女。

  次之为称姑姨姐妹,如梅姑、宠姐、杨八姐、杜十姨。

  自谦称奴称儿,如玉奴、红儿。

  高抬身份的称姬,如管仲姬;称妃,如娥妃;称媛,如黄媛介;称嬗,如王嬗。

  按姬本周姓,古妇人姓为名,故姬姓出嫁女人一律称姬,因为她们出身高贵,演变为妇人美称,如虞姬、戚姬便不是称姓,而为虞美人、戚美人了。妃为帝妾王妻,嬗为宫嫔,以妃嬗为名的总带点贵妇气。媛也是女人美称。

  女性字形容姿色的,如:静婵、慧娟、玉姣、月好、芳娉、淑婷、芳姿、妙常、玉嫩。形容神态的,如:凤娇、静婉、碧娴……

  现代带点洋味的女名,如夏娃、栗妲、美妮、丽娜,也被广泛应用。

  2.多用花鸟字

  选用花字,范围甚广,须选择象征柔美的:春草、湘兰、荃君、香梅、春桃、馨莉、秋薇……

  选用鸟字方面,有鸣凤、彩凤、春莺、飞燕、惊鸿、秋雁、紫鹃……

  3.多用珍宝字

  包括珍异的金银玉宝玩,这是女儿家的命脉。如:婉珍、秀宝、佩金、银凤、玉贞、飞环、瑶芳、如芸、美璎、璧君……

  4.多用彩艳字

  如:曼艳、新秀、黛美、多丽、碧倩、赤缨、玉青、黄绮……

  5.多用柔景字

  如:秋湄、凌波、彩云、微霞、丽雯、冰心、菊霜、春梅、夏莲、秋菊、冬英……

  6.多用柔情字

  如:宠姐、爱偕、惠娟、喜娇、怡红……

  7.多用女德字

  如:贞秀、淑仪、玉端、丽庄、娴倩、静玉、慧心……

  8.选用男性字

  其特色是字面用男性字,其实只用来作为比较。或示不如,或望来男,这是父母望男心切的寄托。如:亚男、次男、亦男、胜男、来弟、招弟、宜男……

  9.选用男称字

  如:子、君、卿等。

  十三、起男名的习俗

  自古以来,我国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男子的地位高于女子,男子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似乎比女人更受欢迎,更受宠爱。因此在中国的起名习俗中,绝大部分均是着眼于男子起名。前面所述各种起名习俗与方法,实际上也是以男子起名为主要内容的,甚至可以这样说,中国自古以来关于起名号字的研究,主要也是研究男子的名字,而很少顾及女子名字的讲究。我们没有必要详细讨论起男名的习俗,而只需将一般习俗概括如下,供读者参考。

  1.多用光宗耀祖之字

  这方面的词语是男子起名选用最广、最常见的。如绍祖、继祖、孝先、敬先;广嗣、绍箕、显祖、亮祖、光宗、念祖、怡孙、悦孙等;

  表示报国救民抱负的,如:建国、振国、兴国、爱民、民生等;

  表示志向心愿的,如:景贤、希孟、希周、博学、勇军等;

  表示操守品德的,如:宗廉、德良、尚德、德福、德友之类;

  表示安康长寿的,如:寿高、长生、长庚、康生、彭寿、延年、龟龄、之类;

  表示做官发财的,如:富贵、有财、盛富等;

  表示威武博大的,如:山虎、大虎、山豹、于宇、万里、江山、高山、大海……

  2.多选用阳刚之字

  表示意志刚毅和力量巨大的,如:志坚、志刚、铁牛、大力、如山、千钧、铁柱、劲松、浪舟、大春、石峰、浩天、浩然、石泉、百坚之类。

  十四、出生地或父母祖籍地起名的习俗

  以地点起名,也是我国民间起名最常见的习俗之一。以地点起名的情况很多,主要有以孩子出生地起名、以父母原籍地起名、以祖籍所在地起名种种,以表怀念思乡之情。

  1.孩子出生地起名

  表示出生地的范围有大小之分,出生的家庭、医院、村庄,或出生的县、市、省份,都可以借名称给孩子起名。如京生、粤生、台生等。

  2.以父母原籍地起名

  这种名字基本上是一种格式,承父姓或母姓,取父母原籍的简称而为名。因此,以父母原籍地而起的名字一看便知。

  例如:王鲁湘(山东和湖南)、关京粤(北京和广东)、王沪宁(上海和南京)、刘鄂湘(湖北和湖南)、李蜀秦(四川和陕西)、孙黔滇(贵州和云南)等。

  3.以祖籍所在地起名

  有以父母祖籍及亲戚籍贯给孩子起名的,以寄托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

  例:清代甲午之役,对日作战丧师,忍痛割让台湾,当日军侵占时,台人丘逢甲奋起领导独立运动,惜受挫于暴力,终告惨败,挥泪退出宝岛。丘回大陆后,太太生下孩子,命名曰“念台”,表示永远不会忘记乡土。想不到五十年后,日本侵略者自食其果,台湾回到中国的怀抱,丘念台真的回到台湾,丘老先生虽尸骨已寒,也可含笑九泉了。

  4.以有特殊意义的地点起名

  有些地点对孩子、对父母具有特殊意义,也可以取之为名,以示纪念。

  例:郑成功小名福松,颜兴的“郑成功复明始末”云:“因产于苍松之下,故取名福松。”

  十五、以出生时间起名的习俗

  以孩子出生时间起名,是我国人民最喜欢的传统起名习俗之一。以孩子出生时间起名,有不同的表示方法,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

  1.以婴孩出生瞬间的时辰起名

  古人常用十二支表示十二时辰,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代的两小时。近代人把每个时辰细分为初、正,列表如下: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初2313579111315171921

  正24246810121416182022

  “子正”即为夜晚十二点,“申初”即为下午三点,有些人习惯采用这种计时法给孩子起名。当然也还有其他的计时表示法,如:小酉、旭初、凌凌。

  2.以出生日取名

  如:庆春,老舍生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即农历“立春”第一天,父母给他取名“庆春”;国庆,即出生日是十月一日;正一,是正月初一出生。

  3.以出生月或季节取名

  如:腊梅、腊月出生的女儿。

  4.以出生年起名

  我国古代多以干支纪年,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组合为六十单位,称为六十甲子: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六十甲子”轮完后又重新开始,这种纪年法到今天仍在使用。如1990年又称庚午年。一些人的名字叫庚辰、辛卯等就是根据干支纪年而取的,使别人一望而知其出生年份。用干支纪年起名,有的人只取其中一个字为代表,如乙丑年出生的叫张乙等。

  计年还可以用生肖来表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12年一轮回。如出生在1985年、1973年、1961年的都属牛,民间喜欢给这些牛年出生的孩子起小名为“小牛”“阿牛”“牛仔”等。这种以干支、生肖年起名的方法,称得上是我国独特的起名法。

  十六、以孩子出生时的状况起名的习俗

  小孩从娘胎落地时,是最受关注的。这条新生命一出来是什么样子?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生的?出生过程是否顺利?这些都可以作为起名的依据。以孩子出生时的状况起名,很有纪念意义。

  1.以新生婴儿的长相性情等特征起名

  2.以婴儿出生时的重量起名

  旧时在江浙等地有“九斤老太”的说法,“九斤”指的就是出生时的重量。今天人们多用来称小名,如:六六,表示出生时六斤六两。有的以谐音字代替婴孩的重量。

  十七、以仰慕姓名的习俗

  崇拜名人,敬慕伟人,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当这种心理结合在一起时,便自然形成了以仰慕起名的习俗。

  如:司马相如慕蔺相如,严武慕苏武,顾野王慕冯野王,顾祖禹慕范祖禹。

  更有在同姓的先贤的姓名中间加仰慕字的,如:

  张希良孔宗尼颜慕渊周今旦梁式鸿孟敬兴萧仰何李慕白

  十八、表示兄弟姐妹排行顺序的起名习俗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多子多福”“儿孙满堂真幸福”的俗语。因此,在过去独子、独女的情况极少,多子女现象倒是极为普遍。再加上近亲兄弟姊妹也多,为了表示家族的兴旺,总是要在名字上把他们联系在一起。这样在起名时,表示排行兄弟姊妹的方法就很有讲究。

  1.二名而共用一字以示排行兄弟姊妹

  如:泽兰、泽信、泽武;达琦、达孟、达山、达诚、达文;国华、建华、振华、兴华;德奇、异奇、国奇、建奇……

  2.以字辈表示排行

  例如:荣臻,聂荣臻出生在四川省江津的吴滩镇,聂姓是个大家族,到聂荣臻这一辈,按家谱排名“荣”字辈,所以家里给他取名荣臻。

  又如:正权,张大千1899年出生,他父亲依祖训,从张家第十代起,按书谱“正心先诚意”的“正”字辈,给他起学名正权。

  3.以顺序或数字表示排行

  除按“字”辈排行,还有以古代人用的伯仲叔季顺序或数字排行的。伯为老大,仲为排行第二,叔为老三,季为排行第四。

  表示排行的,还可借汉字的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如赵壹。“冠”“亚”字为体育常用术语,表示名次的第一第二,用在名字上也可表示排行或其他含义,如:亚女,为家庭的第二个女孩。今天,许多独生子女家庭喜欢给孩子起“冠南(男)”的名字,表示家庭或家族所生的第一个男孩。

  十九、随意巧合起名的习俗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巧中生妙”。起名也是一样。正如一位文学家说过:思想深刻,但巧合却新鲜有趣。有时冥思苦想,按部就班,却不得好名,但有时随意巧合,灵机一动,随手拈来,竟得佳名。请看下面例子。

  如:六曾,作家黎烈文出生时,曾祖父刚好整整六十岁寿辰,曾祖父替他取乳名六曾,表示他是曾祖父六十岁出生的曾孙。

  随意巧合起名有两个明显的优点。首先,新鲜有趣。既然是随意巧合,就没有一定之规,因此,这样的名字往往新奇独特,其字义或含义一般很难一眼看出,一旦说出来,就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其次,极难同名同姓,这是不说自明的。

  二十、以梦兆起名的习俗

  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人做梦,是一种最常见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古人有一种信仰,孩子未生,如得吉梦,便可预知孩子必为人中俊杰。诞生之前,如获梦兆,尤是大吉之象,常取以为名。如晋公子黑臀之生。他母亲梦神人指着孩子的黑P股道“使有晋国”,便名为黑臀。

  中国文化中有很多梦的典故,如梦熊梦罴,孔子梦周公,燕嬉梦兰,庄周梦蝶,江淹梦中得彩笔,李白梦笔生花。于是大家的命名,都无梦名梦,如梦周、梦旦、梦蝶、梦兰、梦笔、梦花、梦龙等等。刘禹锡字梦得,后来名梦得字梦得也很多人效法。如果一旦有个梦字辈的人出人头地,他要编一套母亲梦什么而诞生的故事,指名为证,则由无梦名梦,进而无梦编梦,也信而有证了。文化名人的例子就能说明这一点。

  二十一、以十二生肖起名的习俗

  自古以来,民间就有配合十二生肖与属相起名的习俗。人有属相,这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习俗。以十二种动物配十二个时辰,便形成十二属相。

  如何配合十二生肖与属相起名呢?一种是直接以十二生肖属相起名的方法,例如:王申猴、王子鼠、牛丑牛、孙寅虎、郑卯兔、李未羊、江午马、公辰龙、龚亥猪、吴戌犬、黄酉鸡。

  这种方法虽然能明确地将十二生肖与属相体现在名字中,有纪念出生时辰的意义,但有两个弱点。其一是,中国人口,同姓率极高,用这种方法起名,同样容易造成同姓同名极高的现象;其次是,这种名字,比较浅显,没有反映十二生肖与属相的内在含义。

  二十二、以数理起名的习俗

  所谓以数理起名,概括地说,就是根据《易经》的“象”“数”理论,依据姓名的笔画数和一定规则建立起天格、地格、人格、外格、总格等五格数理关系,并运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观察姓名的凶吉好坏的一种方法。因此,确切地说,它是一种“验名”的方法。这种方法发源于《易经》和阴阳五行说,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被尊为“群经之首”。古人运用《易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万物达情,用以探索宇宙人生变化的大道理,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易经》中的八卦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由八卦而推演为六十四卦。

  传统的五行理论是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分析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就好比战争,彼此敌对,互相残杀,意味着艰难,凶灾。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五行相克的意思。如:木克土、火克金、土克火、金克木、水克火。

  万物之根均为数,宇宙也是数。数始于一而终于十。五行也是数,按传统的五行理论来划分则有:

  以一二为木,一为阳木,二为阴木;

  以三四为火,三为阳火,四为阴火;

  以五六为土,五为阳土,六为阴土;

  以七八为金,七为阳金,八为阴金;

  以九十为水,九为阴水,十为阳水。

  这就是将“象”“数”与五行结合起来推演变化用以揭示事物变化的内在联系。

  姓名是由文字组成的,而文字则是由点线组成的,即依据一定顺序笔画而组成的,因此姓名代表着一种数理关系。例如:于右任,其笔画数依次为三、五、六,再根据一定的规则,就能算出这个姓名包含着突破万难以取得成功的暗示,属于挽回家运、再兴家业而能富贵发达的数理。因而这是一个好名字。又如:王育京,其笔画数依次为四、八、八,再依据一定的规则,也能算出这个姓名包凶灾的暗示,属于危难遭恶,有损天寿的数理,是凶灾之名,非改不可。事有凑巧,此人确于1961年1月27日在开封乘车时,因风吹落帽子,跳下车去拾帽子,不幸失足摔伤致死。

  怎样根据五格数理起名验名呢?请参看本书内五格剖象起名法。

  二十三、起贱名的习俗

  在民间,尤其是农村,起贱名的习俗很常见。不论北方南方,不论是城郊远乡,许多人都以“狗”“牛”“虎”“驴”“猴”甚至还包括“屎”“尿”“粪”之类的字给孩子起名,这类名字既俗又丑,是实实在在的“贱名”。

  听到此类名字,一定会觉得好笑:为什么要起这种既俗气又丑的贱名呢?笔者认为,既然是一种习俗,我们就不应过多地指责,而应该给予理解。据笔者分析,民间所以存在起贱名的习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与原始人类的图腾崇拜有关。“图腾”为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这是一种最早的,也是最原始的宗教信仰。原始人相信每个民族都与某种动物(例如:虎、龙、狗、猫、鸟、蛇、牛、羊、猪、鱼等)或植物、无生物有着亲属或其他的特殊关系,此物(多为动物)即成为氏族的图腾-保护者的象征。图腾往往为全族之忌物,禁杀禁食,还要举行崇拜仪式,以促进图腾的繁衍。

  2.与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有关。在过去数千年的生活中,劳动人民生活在社会的下层,不仅缺医少药,甚至连饭也吃不饱,衣也穿不暖,生活极为艰难,他们养育的后代在社会灾难和自然灾害的双重压迫之下,死亡率极高。在这种情况下,劳动人民自然希望他们的后代能像那些狗、牛、驴、羊等牲口一样,不管吃什么,穿什么,也不管多苦多累,都能贱生贱长,平安度日。

  3.与传统的十二生肖习俗有关。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为代表的十二生肖是农村一种通俗的计年、计岁方法。正因为这样,在他们小孩名字中,出现狗、猪、鼠、蛇、兔、鸡之类的字,也就不足为怪了。

  4.与封建迷信有关。民间的确有以贱名来欺骗鬼多怪的习俗。他们认为,人的病、凶灾,多为鬼怪作祟,而且多为鬼怪特别喜欢的好听的名字。如果起一个丑陋的贱名,引起鬼怪的厌恶,就会放过他们,这样小孩就会少病痛,少凶灾,少磨难,也就好养多了。

  不论如何,笔者认为,这种起贱名的习俗不值得提倡。现在是科学时代,起那样的名字,实在与时代太不和谐了。试想想,带着那样一些既俗又丑的名字又怎样进入现代社交圈呢?

  二十四、起小名的习俗

  小名也叫乳名,是小孩出生后至长大成人之前,家人和友人对其的爱称和亲称。当然,只要比他(她)大的长辈和友人还在,这种爱称或亲称在其长大成人之后,还会继续使用。

  起小名的习俗,因地域或时代而不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起贱名为小名

  过去的人,尤其是穷乡僻壤之人,大都有一个小名,而其小名又大多为贱名,即以狗、马、牛、羊、猪、猫、兔等动物起小名。

  例如:二狗子、狗狗、狗蛋、小狗、虎子、二虎子、虎崽、小虎、牛伢子、牛崽、牛牛、小牛、大驴子、驴子、驴崽、驴蛋等。

  2.取名的一字冠以“小”字而为小名

  取名的一字(如果是复姓则往往取后一个字)冠以“小”字而为小名的习俗,在时下的城乡均很流行。例如:小宇、小玲、小花、小蓉、小星……

  3.重复名的一字而为小名

  这种习俗在城镇中,特别是在文化层次较高的家庭中最为常见。如果是单名,其小名就是双名。例如:张兵,其小名就为兵兵;胡杨,其小名就为杨杨;曾青,其小名就为青青等等。如果是复名,则往往取名字的后一字重复而为小名。例如:东南曲,其小名就为曲曲;张晓晴,其小名就为晴晴;林青兰,其小名就为兰兰等等。

  4.取名的一字后加“子”字而为小名

  这种起小名的习俗在知识分子家庭中最常见。这样的小名,既高雅,又亲昵。如果是复名,则往往取后一字再加“子”而为小名。例如:林叶,其小名就为叶子;胡一曲,其小名就为曲子等等。

  二十五、起名用字避讳习俗

  经常读古书的人,会发现古文中,在人名的地方有时空一个字,或者写“某”,或者写为“讳”。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流行两千多年的所谓起名用的“避讳”。

  避讳,最初为后代子孙对祖先尊敬的表示,不敢直称其名。后来发展为维护帝王将相尊严和权威,为了维护宗法关系的制度,臣下不得直书当代君王之名,凡人不得直书圣贤之名,子孙不得直书父母之名,必须用别的名字代替。

  历史上还有不少避讳的笑话。

  五代的冯道,在朝为相。有一天,他叫门客给他讲《道德经》。《道德经》起首的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门客见一句话有三个“道”字犯冯的名讳,便随机应变地将“道”字改为“不敢说”。于是这句话就变成了:“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这个故事虽然令人叫绝,但对门客的媚和俗及其窘迫相,总令人有一种苦涩的感觉。

  明末有个湖广巡抚宋一鹤,有一次,他要去参见总督杨嗣昌。因为杨嗣昌的父亲名鹤,为了避讳,他便在名帖上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宋一鸟。

  起名用字的避讳习俗是封建专制的产物,是封建、愚昧、野蛮的表现。作为一种起名习俗,它随着封建专制的崩溃而逐渐消失了。在科学和民主的今天,在文明和进步的社会里,人们起名用字再也没有必要去避讳了。

  笔者认为,好的名字应该是:读起来好听,叫起来响亮,写起来好看,笔画协调完整;想起来含义丰富,回味起来寓意深刻;新奇独特,与众不同。符合这几条标准,您所起的名字自己喜欢,家人喜欢,孩子长大以后也会喜欢。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名字一定能博得他人好感,获得众人的欣赏。与此同时,您也就给新生宝贝送了第一份也是最重要的厚礼!祝您起个好名字!

  §§第一章构思命名法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