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品牌凝滞期

  米老鼠发行两年,就已成为美国当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可能不知道总统是谁,但没有人不知道米老鼠。

  ——《时代周刊》

  1.二战爆发,动画滞销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卷入战火的国家达40多个。欧洲各国的人们不再有闲暇欣赏卡通影片。德国、意大利、奥地利、波兰和捷克等国也不再购买迪士尼的影片,英国和法国也大幅缩减了购买数量,而迪士尼公司的收入过去有45%来自国外。国内市场也受战争影响。人们忧心忡忡,难再热衷于迪士尼制造的梦幻王国和动物、仙女影片,迪士尼公司的兴旺也随之进入相对沉默的时期。

  尽管如此,迪士尼动画制作从未停止。而且著名影片《匹诺曹》(Pinocchio)、《幻想曲》(Fantasia)、《小飞象》(Dumbo)和《小鹿斑比》(Bambi),都是在二战期间制作完成的。

  20世纪30年代末期,美国各行业都工潮迭起,好莱坞电影业也不例外。美国劳工部(U。S。Labor Departmet)要求所有公司修改政策,使员工享有“官方职业分类、薪酬均等、定期申诉程序、带薪休假制度、解雇费以及最低就业保障”等权利。工人们刚刚从大萧条的恐慌中惊醒,纷纷起来要求更多的工作保障,开始罢工。好莱坞的电影巨头们对雇员一向是为所欲为,因此愤恨不平的雇员们纷纷成立工会来对抗,迪士尼也未能幸免于难。

  此时迪士尼制片厂至少有1000多名员工,而且公司正在新建工作大楼,加上海外市场不景气,这些都使得战时迪士尼公司资金极度紧张。罗伊发现解雇任何一名员工都很困难。员工太多,可做的工作又不够,只得削减工资。

  随着公司的扩张,内部员工等级变得越来越明显,矛盾横生,谣言四起,工潮已经开始涌动。1941年2月,华特·迪士尼召集全厂员工开会警告大家:“我们正面临着一个真正的危机,这个危机将严重影响我们全体员工。”这是华特对全厂员工所做的一次开诚布公的谈心。

  他回顾了自己从事卡通事业20年的风风雨雨:1928年迪士尼兄弟典当掉所有值钱的东西,用来支付员工的工资;1933年,其他制片厂都把雇员工资削减一半,但迪士尼拒绝这样做;在过去7年里,他拿出了50万美元用于职员加薪和分红。

  欧战兴起使国外市场消失,公司财务危机重重。对付这种危机,资方一般采取三种办法来解决,一是全体减薪,但此法也许会造成全体反对;二是放弃摄制卡通片,此法必然裁掉一半雇员;三是把大部分股份卖给一家大公司或个人,但迪士尼公司就要被别人操纵了。这三种方法华特都不想采用,他要采取经济措施来减低成本。

  此时此刻制片厂的财务负担沉重不堪。迪士尼制片厂每周要支付7万美元的雇员工资,还有员工的其他福利费用,每周的维持周转费高达9万美元。虽然如此,华特·迪士尼还是固执地、近乎盲目地相信卡通影片,他决心要证明给那些持怀疑态度的人看看,卡通影片不仅仅为电影节目填补空白,也不仅仅是一种新奇的玩意儿,它应该有一个更高的地位,它是最奇妙、最具娱乐性的传播事业之一,只是目前还没有达到充分发展的阶段而已。

  华特强调:“卡通影片前景极好,我要继续干下去,本公司承认员工有权组织以及参加他们所选择的任何劳工组织。不过,法律明文规定员工不得在工作的公司范围之内,占用在公司工作的时间去参加这些活动,以避免妨碍生产。”

  但罢工领袖索罗尔是一个强悍的左派人士,善于策划罢工和打官司,他还是成功地组织了300名职员罢工,最后迫使华特·迪士尼不得不坐在会议室里,听工会代表提他们的条件和要求。

  华特十分沮丧、难过。这次罢工对迪士尼影响极大,他后来变得更加保守。他历来都试图把自己的制片厂变成雇员们的乐园或家园,但这个愿望破灭了。

  当60%没有罢工的人抱怨40%罢工的人时,华特·迪士尼又说:“各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或许他们认为自己是对的,但无论如何,我们还要继续摄制电影,并想办法与员工和睦相处,使他们意识到我们是同舟共济的,大家共奔前程。”罢工过去后,迪士尼并不记恨那些罢工的人,有些参加者后来还被提升到重要职位。

  1941年8月17日,迪士尼一行17人被美国政府作为文化使者派往南美进行睦邻访问,美国银行反对迪士尼南美之行,因为此时他欠美国银行的贷款已达340万美元。但美国政府说服了美国银行,并同意支付7万美元的旅费,还保证对于根据南美之行所摄制的卡通影片,美国政府将每部资助5万美元,共资助4到5部,在影片发行后,如果有盈利再归还政府。

  迪士尼带着自己的艺术家们和妻子莉莲飞抵巴西里约热内卢,受到巴西总统的接见。迪士尼和同事们到处游览,极力捕捉巴西的热带风景特色和民间歌舞特点。3周后,他们到达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后,立即在所住旅馆的后花园建起了一个小型的迪士尼制片厂。在阿根廷和巴西这两个南美大国,人们十分喜爱米老鼠和唐老鸭。迪士尼所到之处,一片欢声。

  迪士尼在阿根廷呆了一个月,又乘飞机越过安第斯山到达智利,然后乘船回国。船在哥伦比亚停留之时,迪士尼乘汽船逆一条大河而上游览热带雨林,既惊险又快乐。根据这次经历所获得的灵感和刺激,15年后,在迪士尼乐园中建立起了“热带森林巡航”。

  2.美军进驻制片厂

  华特回国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已经从欧洲燃到美国海岸了,1941年12月7日,迪士尼和全美国都正为日本偷袭珍珠港而深感震惊之际,500名美国陆军进驻到了迪士尼制片厂。

  他们搬走厂里的设备,安置起修理军车和高射炮的机器。300万发炮弹堆在车棚里,宪兵们霸占了画家们的宿舍,画家们只好挤在几个办公室里待着。连迪士尼兄弟进出厂门都要被宪兵检查身份证。这些家伙待了8个月才走。

  迪士尼制片厂的生产从此开始向战争靠拢,拍摄制作了大量的军工生产训练影片和战争宣传影片,由政府和军方直接订货发行。洛克希德公司是生产战斗机的大公司,该公司才能出众的工程师比尔,协助华特·迪士尼拍摄了《完美铆接的四种方法》这一训练影片。洛克希德公司用此片作教材,训练飞机制造人员。加拿大政府也很欣赏此片,另外还请迪士尼拍摄了4部推销战时储蓄券的短片。迪士尼还为军方拍了一部教新兵如何使用高射炮的影片。

  美国海军请迪士尼摄制了一部《航空母舰飞机降落讯号》及关于怎样识别各国飞机的20部短片。还有一部宣传影片叫《粮食为制胜武器》,是为美国农业部拍摄的。财政部也看上了迪士尼。

  为鼓励美国人缴爱国税,财政部请迪士尼摄制了一部宣传影片,在全国放映。财政部订了1100个拷贝,全国有6000万人看过此片。后经调查表明,当时缴税的人之中有37%是受此片影响的。

  迪士尼制作的《空权制胜》宣传片,影响更为深远。美国军事战略家沙维斯基写了一部《空权制胜》,1941年华特·迪士尼读了这本书,很感兴趣,因为南美之行乘飞机迅速飞越州际和国际,已经使迪士尼成了一个“飞机至上者”。他联系沙维斯基,谈了自己想把《空权制胜》拍成影片的想法。沙维斯基非常高兴,并协助《小鹿斑比》剧组的人马拍摄了此片。此时,美国空军已开始轰炸德国莱茵水坝。

  《空权制胜》在经济上使迪士尼又赔了,但此片在政治上影响极大。有资料证明美国战时总统及英国战时首相丘吉尔都看过此片,他们因此而决定在欧洲登陆战时一定要保证对地面的空中打击力量。

  迪士尼制作这些影片也是全力投入。这些宣传教育影片的特点是需要深入浅出地简化复杂的问题,这一点非常不好完成。迪士尼拿出摄制《米老鼠》和《白雪公主》时的热情和技艺,投入这些影片的摄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例如在拍《有翼的祸患》这部灭蚊器使用科教片时,他非常认真,不惜动用了卡通明星“7个小矮人”。他对制作人员说:“告诉人们怎么除去蚊子是这部片子的基本目的。为了增强趣味性,片中用了‘小矮人’,但其本意是为了消灭蚊子、防止疟疾,所以片内提出一些简单易行的办法。先说明除去蚊子所用的器具和程序,再说明消灭蚊子的重要性,这不是闹着玩的。当7个小矮人将要出现,按防蚊程序做时,旁白道:‘这个程序是比较简单的,我们可以任意选7个人来做。’然后7个小矮人出现,每个矮人必须按程序认真做示范。不过分地让他们去讨人喜欢,例如‘糊涂虫’虽然把油洒出来一点,但是认真细心地做所有事,这体现出程序的简单——‘糊涂虫’也可以做。”

  迪士尼战时影片经济效益不佳,又欠银行400多万美元。而在二战期间,战争片和音乐歌舞片却可盈利,但美国银行董事长和创始人贾尼尼这时十分关注迪士尼,他常鼓励他鼓起勇气。在银行董事会议论是否继续给迪士尼公司贷款时,贾尼尼问每个董事:“你看过迪士尼的电影吗?看过哪几部?”接着他强调,把钱借给迪士尼是要担风险的。但他又要求大家帮助迪士尼。他富有说服力的语言使应邀列席董事会的迪士尼兄弟十分感动:

  “我一直比较注意迪士尼的电影,我认为,他们的电影,现在是好电影,以后和将来也会是好电影。现在他们的市场受到了战争的影响,钱被冻结了,我不能汇回美国,但大家不要担心,帮助他们打开市场吧,因为战争改变不了他们的电影,而且这仗也不可能永远打下去的。”

  贾尼尼的热情帮助,又使迪士尼渡过了一大难关。这时华特已40岁了,他的性格、性情及待人处世的习惯已经形成,既丰富又充满喜剧意味。他是一个脾气有点令人难以捉摸的好老板,一个好丈夫和好父亲。

  在制片厂,他从来不喜欢和人过度亲密,也不愿表白自己。但大家久而久之都掌握了他的一些“迪士尼式”的习惯。

  他喜欢他讲话时大家都聚精会神地听着,不喜欢有人反驳他,尤其不能容忍拿他前一次的讲话内容来反驳他这一次讲话的内容。他更不喜欢别人以逻辑常识来反驳他的幻想念头。

  一次讨论剧本时,一位来自南美的画家听见迪士尼说“马在弹琴”,就反驳道:“马不会弹琴。”迪士尼对这种冷冰冰的逻辑式常识十分反感。但他有时候自己也坚持这种逻辑。一次设计森林里的动物生活场景时,编剧让所有的动物都说话,但迪士尼却突然强调说:“长颈鹿不会说话,因为它们没有声带。”结果所有的动物又唱又说,唯独长颈鹿默默无语。

  他很少当面夸奖一个人。谁都不能夸口说自己很了解迪士尼,他性情有些不可捉摸,他有时沉默并不是对你不感兴趣,有时对你发脾气也不是不喜欢你。他很佩服一些有创造力的工作人员,他甚至可以容忍他们跟自己激烈辩论。他自己不喝酒,但并不反对工作人员们喝酒。

  制片厂自迪士尼兄弟往下,大家都称名不道姓。他从没开除过谁。他不喜欢某个雇员,就把他调去不重要的工作部门,这个人不久就会自动辞职。

  但有两位很差劲的编剧,迪士尼一直让他们呆在原位,并未辞退他们,迪士尼说:“看了他们写的不对劲的剧本,我就知道我极不欣赏自我表现的人。”因为他坚信卡通影片需要许多有献身精神的人通力合作,但他自己的自我意识却极强。迪士尼认为,公司里最重要的就是“华特·迪士尼”这个名字,有一次他对一位新雇员肯·安得生说:“你接受‘华特·迪士尼’,那你就是我的人,倘若你要推销‘肯·安得生’,那你还是趁早离开。”

  华特对离开甚至背叛他的人并不记恨,而是欢迎他们回来重续旧好,早年的好友厄比1930年戏剧性地离开公司后,投奔另一家制片厂制作了一些不错的影片。在30年后的1960年,厄比又回到迪士尼公司,在卡通的新的光学技术方面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这一对青年时代的好友和合作伙伴虽然关系不如从前了,但心中还是彼此照应着。

  华特喜欢戴帽子,喜欢穿式样颜色醒目的运动装外套,里面穿上灰色或蓝色的棉毛衫。他是一个恋家的人,每天总是在7点至7点半之间回家。他和妻子莉莲感情融洽,妻子性情温和,从不多言。她从不盲目支持华特·迪士尼,还常常担心丈夫的冒险会弄垮公司。最初她反对拍《白雪公主》,因为成本太高,但片子制成以后她又很喜爱。她还喜欢《小鹿斑比》,她最喜欢米老鼠,因为他太像迪士尼了。她最不喜欢唐老鸭。

  这时华特已有了两个女儿:6岁的黛安妮和7岁的莎伦。他喜欢父亲这个角色,常抽时间教女儿游泳、骑马,但从不过分溺爱她们,有时还很严厉。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
4看图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6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7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8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艳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内容: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义明  

    经管励志 【已完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你如何成为股票市场叱咤风云的成功者,如何成为一个输少赢多的投资人,如何成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重点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及品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及投资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资案例等。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冯萌献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